隨著國外疫情的加劇,醫療用品和設備出現嚴重緊缺,多國開始自主抗疫,海外奢侈品企業、車企等跨界轉產,加入抗疫物資的生產中。
LVMH路威酩軒集團
宣布旗下迪奧(Christian Dior)、紀梵希(Givenchy)及嬌蘭(Guerlain)的香水與美妝生產線轉為製造酒精、洗手液等物資,第一周產量預計為12噸。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此外,DIOR迪奧官方微博宣布,已重啟位於法國雷登(REDON)的BABY DIOR工坊,工匠們自願投入口罩生產工作。
圖片來自網絡
寶格麗(Bvlgari)也是LVMH集團旗下的義大利高端品牌,疫情期間他們與長期合作的香水廠商一同打造了一款抗菌洗手液,瓶身採用寶格麗香氛沐浴乳的經典瓶身設計,預計生產數十萬瓶酒精凝膠洗手液,經由義大利政府批准,優先供應各大醫療機構使用。
圖片來自網絡
美妝集團科蒂(Coty inc.)
科蒂集團下屬由卡戴珊家族金小妹創立的Kylie Cosmetics凱麗美妝品牌也開始生產洗手液以幫助醫療和服務人員對抗疫情。首批免洗洗手液生產自Coty集團位於美國和摩納哥的工廠。
圖片來自網絡
雅詩蘭黛集團(Estee Lauder)
已重啟位於美國紐約梅爾維爾的工廠,為一線醫護人員等高需求群體生產洗手液。
圖片來自網絡
愛馬仕(Hermès)旗下香水製造廠宣布將生產酒精類消毒用品用於防疫。
圖片來自網絡
歐萊雅集團(LOREAL)
全球最大美妝集團歐萊雅也已經開始利用旗下品牌工廠生產大量洗手液,其中理膚泉(La Roche Posay)會向歐洲各地醫院、療養院和主要合作藥房分發含酒精的洗手液,卡尼爾(Garnier)也將向歐洲客戶提供數百萬支洗手液。
圖片來自網絡
阿瑪尼集團(Armani)
時尚集團Armani也加入投產口罩及防護服的行列之中。為抗擊新冠疫情,位於特倫託的工廠已開始生產一次性醫用防護服。
圖片來自網絡
加拿大鵝(Canada Goose)
加拿大鵝旗下位於本土的兩個製造工廠生產醫療器械和防疫裝備,預定生產醫用防護服等1萬套裝備。
圖片來自網絡
開雲集團(Kering)
該集團旗下的古馳(Gucci)、巴黎世家(Balenciaga)及YSL(Yves Saint Laurent)亦開始生產或捐贈口罩,以滿足疫情期間人們日常防護需求,製造流程及材料目前已得到相關部門的批准。
博柏利(Burberry)
英國著名品牌Burberry宣布近期將其位於約克郡的風衣工廠轉用於生產醫療防護服和口罩。同時還為其全球工廠員工提供10萬隻醫護口罩。
圖片來自大網絡
普拉達(Prada)集團
義大利奢侈品牌普拉達3月23日表示,工廠已經開始生產8萬套醫用防護服和11萬隻口罩,目標於4月6日前完成全部生產計劃,保證醫療物資的供應。
圖片來自網絡
蘭博基尼(Lamborghini)
義大利蘭博基尼宣布將工廠的一些部門改造,用來生產口罩和防護面罩。汽車內飾部門每天負責生產1000個口罩,碳纖維生產車間和研發部門每天將生產200個防護面罩,這些防護用品將捐贈到醫院。
圖片來自網絡
ZARA的母公司 Inditex集團表示將為西班牙的病人及醫護人員製造醫用的防護服及口罩,同時也會將部分紡織品生產線轉換為生產醫護產品。
H&M集團在3月22日宣布將其供應鏈用於個人防護設備的生產,包括口罩、手套和防護服等,都將免費提供給醫護人員使用。
Gap總部位於舊金山,近期也開始在其一些工廠中生產口罩、防護服和洗手液。
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稱,正在與中國的製造合作夥伴合作製造1000萬個口罩,其中有100萬隻將捐贈給美國的醫院,其餘的會提供給其他急需國家。
圖片來自網絡
特斯拉(Tesla)
馬斯克從電動車和火箭,轉產呼吸機。為應對美國日趨嚴峻的新冠疫情,特斯拉轉產醫療器械,生產呼吸機幫助醫生們抗疫。
圖片來自網絡
福特Ford
福特汽車表示,公司計劃在100天內生產5萬臺呼吸機,以便在對抗新冠病毒疫情的過程中幫助滿足醫療人員對這種關鍵設備的需求。
圖片來自網絡
通用汽車GM
通用汽車計劃生產的VOCSN呼吸機
圖片來自網絡
義大利汽車品牌法拉利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正與義大利最大呼吸機製造商Siare Engineering洽談如何幫助其增加呼吸機產量。
英國已請求本田、勞斯萊斯、標緻雪鐵龍旗下沃克斯豪爾、挖掘機製造商JCB等企業轉產包括呼吸機在內的衛生設備。
圖片來自網絡
面對疫情與產業內的危機,許多國外知名品牌都宣布破產重組,以有效化解當前受全球疫情影響的品牌生存與安全問題。未來還有哪些耳熟能詳的品牌做出跨界應對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大明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