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之旅:「胎和釉」是否正常結合?也是鑑定瓷器的要點

2020-12-18 收藏之旅

全民愛收藏: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619期)

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

鑑定老師簡介:劉越,高古瓷器.明清瓷器著名瓷器鑑藏家、作家。1995年考入門北京大字考古系,獲得考古字專業碩士學位。2002-2016年就職於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歷任瓷器工藝品部和陶瓷部總經理策劃組織各類重要拍賣上百場,出版有暢銷小說集《骨董時光》和長篇小說《龍缸》,陶瓷專著《收藏之眼》等。

瓷器鑑賞1:

藏友諮詢:請老師給仔細斷個代,這個兔子感覺不是典型的天啟兔子款最早到什麼時間呢?這個青花料是什麼呢?另外這種描線與拓塗混合使用,界限不是很明顯的技法,總感覺像成化的,我始終分不清繪製技法粗糙與時代特徵明顯的區別,請老師指導!謝謝!

劉越老師鑑定回覆:藏友你好,這件從照片上來看,是一件明代青花軍持,東西很開門,應該是一件萬曆至天啟時期的外銷瓷器,從它的紋飾的特徵來看,具有萬曆晚期到天啟初期的一些畫工特點,包括它的荷塘鷺鷥紋,還有底下的兔子款都是這個時期的特點,由於民窯它在兩個時代之間的作品有一些過渡和延續性,所以民窯有時候是不能準確的指定它一定就是萬曆或者是天啟,但是肯定是在這一段時間之間的東西,這件器型在同時代相對較少,還是不錯的,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瓷器鑑賞2:

藏友諮詢:恭請老師幫忙品鑑斷代,非常感謝!

劉越老師鑑定回覆:藏友你好!這件釉裡紅的橄欖形瓶從照片上來看,首先造型就非常怪異,不符合古代歷朝瓷器的特點,另外一個,從底足來看,胎質相對比較粗糙,而且胎釉結合的非常不好。開片極其不自然,釉裡紅的發色也不正。另外它的底釉的胎釉結合處呈現出的火石紅和開片的痕跡看起來也不是很自然。所以這件綜合從照片上分析,應該屬於一個仿古工藝品,並不是真正的古瓷。

相關焦點

  • 古瓷器的老化痕跡和鑑定方法
    為此筆者根據這些年對古瓷的研究,來分析一下古瓷的鑑定要點,希望能給紛亂的古瓷認知帶來一些共識。瓷器老化的原理和特徵首先必須明確,大自然中,不管什麼物體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老化或者說氧化,瓷器也不列外,我們注意看新老瓷器的對比就會發現,新瓷器釉面反射的光澤刺眼,火氣大。
  • 明朝瓷器|成化窯瓷器的鑑定要點
    已改變了永樂、宣德時期的採用小筆觸著色,用雙勾線條,一筆塗抹上色法,因而不如典型宣德青花那樣留有層次和空白地。少厚重的大件器,器型多輕巧。胎、釉製作講究。釉有兩種:一為偏青色,一是潔白,都極肥潤,撫之有玉質感。器物外底部的底釉往往有不平的波浪感。
  • 如何鑑別藍釉瓷器的真偽
    另有藍釉白龍梅瓶一種,也是貼塑三爪白龍一條,原有3件,一為揚州博物館收藏,一件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另一件為宮中舊藏,原存頤和園,可惜後被打碎。還有藍釉白龍罐一種,是殘器,為鎮江地區本世紀90年代出土。解放後杭州出土元代藍釉爵杯一種,保定市出土元代藍釉金彩、藍釉金彩杯和盤各一種,其呈色藍如寶石,金彩畫法嫻熟,燦爛的金光與藍寶石似的釉色呼應成趣,給人以富麗華貴之感,是代表元代藍釉燒造水平的傑出之作。
  • 耿寶昌:乾隆瓷器如何鑑定入手,乾隆瓷器鑑定要領,值得收藏
    在收藏界有句話叫:玩收藏離不開瓷器,談瓷器離不開乾隆。我國的瓷器燒造發展到清代時,燒造工藝在前朝很好的基礎上再經過當時的研究發展,可謂是達到了歷史的巔峰高低。
  • 收藏乾貨:康熙、雍正、乾隆粉彩瓷器特點及真偽鑑定
    中國的古瓷器歷史非常悠久,尤其以清代的粉絲瓷器製作精美,工藝精湛。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述古瓷史話(收藏乾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粉彩瓷器特點與真偽鑑定,通過本篇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您對清代鼎盛三朝的粉彩瓷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 永樂窯瓷器的鑑定要點
    永樂窯瓷器的製作特徵 1.釉面有肥亮感——典型永樂青花,由於燒成溫度過高,釉內氣泡較宣德器為少。 2.永樂青花器的釉,基本上為白中泛青色,少數器有開片。 3.青花有暈散現象。
  • 瓷器鑑賞:感謝崔凱老師的真誠點評!
    》 特約鑑定嘉賓,河南衛視《華豫之門》 特聘瓷器專家,在從事文博工作十餘年,對陶瓷雜項工藝類文物研究考證鑑定有較深的造詣,中國元青花俱樂部副會長,天下收藏俱樂部專團專家。現為CCTV央視《記憶中國》收藏欄目鑑定專家和特邀嘉賓。藏友諮詢:崔凱老師你好,很喜歡您的點評,說話直接,真誠;我這件明代龍泉窯青瓷蓮瓣紋大碗,口16高76釐米,請仔細看看是否有收藏意義,謝謝!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感謝您的支持!
  • 真誠館收藏平臺古代制瓷工藝精品——爐鈞釉瓷器
    有一種瓷器創於清雍正年間,盛行於雍正,乾隆二朝,時間很短,但是卻留下不少佳作!這種瓷器就是——爐鈞釉瓷器!爐鈞釉為景德鎮在清雍正年間仿鈞窯而燒出的一種低溫釉,製作時先由高溫燒成素胎,然後在瓷胎上施以不同的顏色釉,再經低溫爐火二次烘烤而成,用烘爐進行釉燒。在坯上施2次含鐵、鈷為呈色元素的釉料,在烘爐中燒成藍紫相間,色彩斑駁淋漓的色釉。
  • 瓷器鑑賞:《明代·黑釉弦紋瓶》和《青瓷撇口碗》,一真一假!
    全民愛收藏: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338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定老師簡介:崔凱,中國古陶瓷研究會鑑定委員會委員、鑑定專家,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陶瓷組專家
  • 定窯古瓷胎釉、紋飾和款式特點
    宋代定窯龍紋盤鑑定宋代定窯白釉瓷,從胎釉的角度,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去辨識:因此,一件定窯瓷器物上手,首先要看有無玉質感。真品應是釉水瑩潤,富有靈動之氣,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燒造溫度等不易掌握,一般都是氣韻呆滯、釉色蒼白,無玉質感可言。個別能燒出玉質感來,但常見色彩顯新。
  • 如何正確鑑定元青花瓷器(實戰篇)與元青花瓷器詳細分辨方法
    即便是遠在非洲的肯亞出土的非常普通的日用元青花瓷器,也是僅限於重要遺址和有身份的墓葬區域當中。當然,元青花在元代晚期大量生產的歷史成因(儘管目前館藏數量有限,但從景德鎮窯址區域歷年出土大量廢品及印尼出水大量海撈殘(器)片,還有國內外一些私人收藏),這是個各國研究學者和藏家共同探索的話題,有待更詳細的學術論證和發現。元青花的發展,是經歷了一二十年的發展階段,並非迅速就成熟了。
  • 磁州窯瓷器價值百萬是哪些又是如何鑑定
    磁州窯瓷器鑑定知識2:看釉通常人們將釉比做瓷器之衣,十分形象。在一般人的眼中,仿佛所有的瓷之釉都是一樣的,其實不然。大約從戰國開始進入漢,就在陶器上掛釉。早期至唐多為石灰釉,而後為石灰鹼釉。唐時釉中入玉粉,後來在加玉粉的基礎上,又加入瑪瑙粉等稀有原料。
  • 瓷器鑑賞:元代·黑釉玉壺春瓶,瓷器中的「黑玫瑰」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580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請老師鑑定新老,並給出市場參考價鑑賞意見參考: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黑釉鐵鏽花玉壺春瓶是一件元代生產的真品,其生產窯口是山西窯口。根據其器物造型來看,俯身線條顯得較為飽滿,雖然頸部線條略顯波折,但是口沿外撇的幅度呈現的還算不錯,富有張力。底部露胎部分胎質略顯發糠,但是修足的刀痕較為利落,釉層略顯稀薄不均,釉上星星點點的鐵質斑點分布的較為密集。
  • 清代康熙瓷器鑑定
    康熙在位61年,是我國歷史上執政最長的皇帝,由於他長於引入和運用西洋先進科技工藝,使社會各方面都取得巨大跋涉和輝煌成就,制瓷業也得到高度的翻開。在制瓷方面,不光康復了明代各種釉色和種類,並且在胎釉、紋飾各方面都有很大翻開,創燒了許多釉色和五顏六色新種類,這是其他任何時代無法與之比較的。
  • 雍正瓷器官窯真品圖片及真假鑑定
    不過,想要收藏真品,必須要學會鑑定真假,否則極容易買到贗品。那麼,雍正瓷器官窯真品圖片是什麼樣的?怎麼樣才能見真假呢?釉色斑斕,首見於明代瓷器,傳世有不少署宣德款作例。清雍正時,再興雪花藍釉瓷,反映清世宗對完美品味及唯美古釉的追慕。雍正瓷器官窯的真假鑑定方法一、胎體雍正官窯瓷器的胎質因為胎土淘煉細緻而格外的細膩,同時火候把握的恰到好處,因而胎質厚薄也是一樣的。除了胎質之外,雍正瓷器的胎色皎白中帶著淡青色,十分細膩。
  • 醬色釉瓷器發展史
    醬色釉瓷器顏色非常特殊,色澤猶如芝麻醬般,是我國單色釉瓷器之中的珍品。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醬色釉瓷器乾貨知識,使您通過簡短的小文章,對醬色釉瓷器的發展史有著更為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定窯遺址出土的醬色釉瓷器一般多為碗、盤之類的日常用器物。這些醬色釉瓷器胎質潔白堅緻,採用正燒法燒造,圈足底部一般無釉。三、醬色釉瓷器-金代發展金代時期,定窯雖然一直繼續生產醬色釉瓷器,但是此時的胎和釉的質量與北宋時期簡直無法相提並論,無法比擬,但是比較有特色之處是此時出現了精美的印花品種。
  • 遼金黑釉瓷器吧!
    器物年代越久遠,釉光越深遂,而這種深邃的釉光,是年代久遠包漿厚實的最真實的體現。在釉光中觀瓷,可分出土與傳世兩大類,其中又有釉厚釉薄的區別,還有釉中元素多與少不同的差異,而年代越久遠,釉光層就越厚,而只要釉內添入了多種元素,那麼釉面迎光內含五色也是必然的。而這種含五光的器皿原則上不存在徦者。收藏功底深厚者,可以從釉光中辨識器物之真假,並能劃分出精美還是一般。
  • 霽藍釉瓷器收藏知識與精品賞析
    霽藍釉瓷器猶如一顆美麗的藍寶石林立於中華瓷器之中。從元代至清代,霽藍釉瓷器一直均有燒造,尤其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留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明清時期霽藍釉瓷器特點與元代白龍紋梅瓶藝術賞析,使您了解更多有關霽藍釉瓷器的收藏知識。
  • 元明清瓷器鑑定之造型和紋飾特徵
    一般說陶瓷器在紋飾、胎釉等方面均能體現各時代的特色,但造型和紋飾等在這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所以若能善於識別其形狀神態和紋飾等,就可以在鑑定工作中掌握一種比較可靠的方法。例如傳世的元青花與釉裡紅大碗有口徑達42釐米,青花和釉裡紅大盤的口徑也在45~58釐米左右。由於胎體厚重,燒制不易,難免有翹稜、夾扁、凹心、凸底等變形的缺陷,因而過去文獻多有元瓷粗率之論,其實這是不夠全面的。元瓷紋飾之豐富多彩,固不侍言,即以大盤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為十二瓣花形),足見當時製作認真,雖底足之微也不輕易放過。
  • 收藏中國瓷器十大要點
    收藏中國瓷器十大要點 從年款、燒造瑕疵、釉彩以至瓷窯,此文介紹如何入手了解有關中國瓷器的種種。同時介紹數件即將拍賣的精選拍品,以及曾於佳士得創下佳績的重要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