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燕#趙飛燕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女,雖然沒能列入四大美女之中,卻因為身體輕盈,能作「掌上舞」而與楊玉環並稱為「環肥燕瘦」。她與妹妹趙合德共同服侍漢成帝,禍亂後宮,殺害皇子,最終在成帝駕崩後雙雙自盡。
正史中記錄的漢成帝是因中風而亡。而宋朝一位名叫秦醇的人卻對此事有不同記述。
秦醇有一個李姓的同鄉,家中世代研習儒術卻十分貧窮。有一次秦醇來到他的家中,發現牆角處有一隻破筐,裡面放著數十本古老的手抄書。其中有一本《趙氏瑣事》,雖然書上的紙和墨已經有些脫落,但勉強還能閱讀。於是秦醇便懇求李生讓他把書帶回了家中,將它重新整理成冊,於是就有了這本《趙後遺事》。
由於二人的名字不見記載(飛燕是外號,合德是其他野史中記錄的名字),因此原文中僅稱二人為趙皇后和趙昭儀。為了便於理解,下文中便用大家熟悉的趙飛燕和趙合德來指代二人。由於審核原因,文中略去了原著中的一些情節。
傾國雙姝
皇后趙飛燕腰肢纖細,擅長踽步行(一種慢步行走的舞步),若手持一枝花表演此舞,那麼花枝也會隨著舞步顫動,這項技藝除她之外無人能及。因為如此善舞,昔日在陽阿公主府上做侍女時便得到了「飛燕」的美譽。
入宮後,趙飛燕又向皇帝引薦了她的妹妹趙合德,皇帝也很喜愛,封其為昭儀。姐妹倆都是天下第一美女,顏值碾壓後宮所有妃嬪。趙合德雖然不似姐姐那般精通歌舞,卻有一樣天生的能力——善笑語,即說話時總不會不經意間帶著一抹淡淡的微笑。
比起需要刻意展現的歌舞,這種自然而然顯露出來的魅力顯然更能抓住皇帝的心,自從趙合德入宮後,皇帝到皇后宮中去的次數便逐漸開始減少。
雖然受寵,但趙飛燕卻一直無子。對於一個想在後宮中長期站穩腳跟的后妃來說這是個致命的問題,但趙飛燕並不認為這是自己的原因,她覺得問題出在皇帝,於是便動起了歪腦筋,想要找人代孕。因為皇帝不常到來,她便偷偷用小牛車載著年輕男子進宮私通。
一天皇帝僅帶著幾名隨從來到皇后宮中,因為沒有儀仗,走到門口才被下人們發現,他們急忙進屋稟告飛燕。當時趙飛燕正在屋內與人私會,倉促間來不及準備,慌慌張張地出門見駕。皇帝見她披頭散髮語無倫次便心中生疑,進屋坐下沒多久,便聽見了簾幕後面傳來咳嗽之聲。
皇帝當時便明白自己被綠了,但他沒有發作,馬上起身離開。之所以展示出了如此之高的涵養並非是因為他對趙飛燕有多深的情感,而是出於他對趙合德的喜愛。其實皇帝已經有了殺心,但為了趙合德的緣故忍了下來。
姐妹情深
某天皇帝與趙合德共處之時,他忽然挽起衣袖,眼睛瞪著趙合德,神情格外憤怒。合德馬上跪下來說:「妾身家世卑微,除了在後宮任職的兄長外朝中並無親屬,沒想到竟會得到皇上獨寵,位於眾人之上。妾身獨佔皇上招致眾多誹謗,再加上不懂禁忌冒犯天威,願賜臣妾速死以解陛下之怒。」說完便涕淚俱下。
皇帝親自將趙合德攙扶起來,對她說:「你坐下聽我說。你沒有罪,我想處罰的乃是你的姐姐,我恨不得將她削成人棍扔進豬圈裡,方能借我心頭之恨!」
趙合德忙問原因,待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後,她說道:「因為皇后之故臣妾才能進得了這後宮,皇后如果死,那臣妾又怎麼敢一人獨自存活!況且陛下沒有任何理由(言外之意是這種事情不能外傳)便殺了一個皇后,恐怕會招惹天下非議,臣妾願替姐姐赴死!」接著伏地大哭。
皇帝大驚失色,趕忙又將合德扶起對她說:「有你在我怎麼會殺皇后,這不過是床頭閒言罷了,你何必如此自責。」勸說許久之後,趙合德方才起身坐下,向皇上問起那天簾幕後面之人,這才知道皇帝已經暗中查清此人是宮中警衛陳崇的兒子,並已派人暗殺了他,同時罷免了陳崇的職務。
之後趙合德找到趙飛燕,將皇帝的話告訴了她,接著對她說:「姐姐可曾記得當年家中貧窮,我姐妹二人飢餓難耐,不得不和鄰居家的姑娘一起編織草鞋拿到集市上去換米來吃。一天換得米來,回家之後卻碰上了風雨無法生火,我倆又冷又餓無法入眠,只能抱在一起哭泣。這些事情姐姐都忘了嗎?而今好不容易有了這榮華富貴,沒等他人陷害姐姐卻先自毀長城。若再犯錯惹怒陛下,到時便無人能救,難免身首異地成為天下人的笑柄!今日我尚且能夠救你,但生死無常,倘若某天我先一步離世,到時候你還能指望誰呢?」說完哭泣不已,趙飛燕也跟著哭泣。
從以上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趙合德雖然不擅長文藝,卻很聰明,無論應變能力還是政治頭腦都要優於趙飛燕。而且受寵之後她並沒有忘記當年的姐妹情誼,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保護姐姐,之後在勸說趙飛燕之時一番話也感人肺腑。其後的故事中則更加能夠顯現她的精明,但對待後宮其他嬪妃時,也展露出她狠毒的一面。這個故事雖然名為趙後遺事,但主角倒更像是她的妹妹昭儀趙合德。
挽回帝心
皇帝雖然在趙合德的力保之下放過了趙飛燕,從此以後卻只寵幸趙合德一人,不再前往別處。而趙合德的魅力讓這位猥瑣的皇帝神魂顛倒。他常對身邊人說:「古往今來沒有立兩個皇后的規矩,要是可以的話,我一定把昭儀也立為皇后!」
趙飛燕聽說此事後哭著說:「皇上的寵愛只在妹妹一人個身上,我也無可奈何啊!」
姐姐無可奈何,妹妹卻有辦法。趙飛燕生日那天,趙合德為姐姐召開了慶生宴會,如此一來皇帝也就隨之前來。酒過三巡之際,趙飛燕乘機在皇帝面前泣涕漣漣。
於是皇帝問道:「大家都這麼高興,為何你卻如此難過,有什麼不滿意的事情嗎?」飛燕回答:「臣妾當年在公主府上為奴之時,恰逢陛下駕臨,當時臣妾站在公主身後,陛下目不轉睛地盯著臣妾看了好久。公主看穿了陛下的心思,於是派遣臣妾伺候在陛下身旁,結果竟不小心弄髒了陛下的衣服。下人想為陛下洗去,陛下卻說要留作回憶。今天想起這件事,忍不住就哭了起來。」
一番話讓皇帝也想起了往昔之事,不由得動起情來,於是在趙合德的努力下,趙飛燕得到了原諒。
一場荒唐
讓皇帝回心轉意本是件好事,但趙飛燕卻又打起壞主意來。
三個月之後,趙飛燕給皇帝送去奏信,謊稱自己有孕,又以太陽入懷、彩虹貫日和龍踞胸口等祥瑞的夢來暗示自己懷的是龍子。當時皇帝正在西宮趙合德之處,看到信後十分高興,當即回信讓皇后注意休息,不要亂吃東西,有事要稟奏讓下人代筆即可,不要亂動云云。
接著不斷有人派使者前來祝賀,但趙飛燕卻不安起來,擔心會被皇帝看出破綻。於是她找來宦官王盛商量不與皇帝見面的辦法,王盛便出主意以保胎為名回絕與皇帝的接觸。結果皇帝欣然同意,之後便不再與飛燕見面。
預產期來臨,皇帝已經把為孩子洗澡的東西都準備好了。這時趙飛燕再度召見王盛,對他說:「你們父子都是我提拔起來的,我也如實相告,懷孕之事只是我的一個美好希望,並非事實,現在預產期已經到了,幫我想想辦法,事成之後可保你萬世富貴。」
王盛果然有主意,他向趙飛燕提議秘密從宮外抱來剛出生的孩子作為皇子頂替,趙飛燕同意了這一計劃。
如果這段野史記載屬實的話,那麼王盛可能就是這種後世電視劇中常見情節的首創者。但因為是首創所以明顯缺乏經驗,他將抱來的孩子放進口袋裡包裹得嚴嚴實實,進宮打開後發現孩子已經斷氣了。
趙飛燕驚呼:「死孩子有什麼用啊?」王盛表示自己年輕不懂,下次口袋要留個洞讓孩子呼吸,於是第二次出宮。
就這樣,因為無知而殺死一條生命的王盛再度從宮外用重金買來孩子,卻又一次發生了意外的狀況。
王盛來到宮門處,口袋中的孩子突然開始啼哭,嚇得他躲在遠處不敢進宮。等到孩子安靜後再度走向宮門,孩子卻又哭了起來,如此幾次,王盛根本無法入宮,無奈之下只能放棄。
自作自受的趙飛燕無可奈何,只能哭泣。而這時距離她假懷孕日子已經過去了十二個月,這次皇帝倒沒有猜疑,只是十分驚訝,大臣們還說帝堯就是懷胎十四個月所生,所以皇后懷的應該是個聖人。
但無論怎麼吹捧這個聖人都生不下來,無奈之下,趙飛燕只得託人奏報皇帝說:「昨晚我夢見龍伏地不起,看來您的皇子無法出生了。」
這種蠢話羽居然騙過了皇帝,他除了哀嘆並沒有做其他反應。
聞聽此事的趙合德再度派人送信警告姐姐,指出這種危險的行為一旦被發現必定死無葬身之地。但無論怎麼說,趙飛燕又躲過一劫,可她自己卻沒那麼幸運了。
終食惡果
趙家姐妹雖然沒有後嗣,但其他宮人卻為皇帝生下了孩子。曾經有一名宮女生下皇子,得到消息時皇帝正與趙合德在一起,合德馬上伏地大哭,追問孩子的由來。
皇帝親自將合德攙起,她馬上叫宦官蔡規去把孩子抱來。孩子抱來後,趙合德竟命令蔡規將孩子殺死,蔡規遲疑不決,趙合德馬上怒罵道:「我花了那麼多錢養你是幹什麼用的!再不動手連你一塊處死!」蔡規便將孩子摔死在殿上,又把屍體扔進井中。
要知道,當時皇帝就在現場,趙合德的做法足見其殘忍跋扈,也足以說明皇帝的昏庸。正史中也有趙合德脅迫皇帝殺死自己兒子的記錄,宮中大部分懷孕嬪妃也多數被迫流產,生下來的孩子也多遭毒手。
但無論怎樣折騰,姐妹倆還是無法產子,而縱情聲色的皇帝身體也一天天垮了下來,最後到了無法寵幸妃子的地步。這時有一個道士為皇帝獻上丹藥,聲稱吃下便可以重振雄風。
這藥確實讓皇帝找回了當年的感覺,同時也為他開啟了鬼門關的大門。
某日皇帝在大慶殿與合德飲酒,趙合德乘著酒興竟然一口氣給他吃下了十粒丹藥。過度嗑藥的結果導致皇帝沒有見到第二天的太陽便一命嗚呼了。
平日向來精明的趙合德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在酒後犯下這種過錯。面對太后不斷的追問她自知難辭其咎,於是只能自盡以謝天下。
住在東宮的趙飛燕並不知情,她在睡夢中驚叫痛哭,最終被僕人叫醒。醒來後她便對僕人們說:「剛才我在夢裡遇見了陛下,他在雲中端坐並給我賜座。陛下讓身邊的人給我上茶,他們卻說我平日侍奉陛下不周,不能夠喝茶。我便問陛下妹妹去了哪裡,陛下說她殺了陛下太多子嗣,被罰變成了巨黿(一種鱉類),居住在北海(即貝加爾湖)南邊的洞裡,受千年水寒之苦。」說完便開始大哭。
故事到這裡基本就結束了,最後書中還提到南梁時,西域大月氏王曾經在北海打獵,見到水洞之中爬出一隻頭上插有玉釵的巨黿,它仰望著波濤,看上去十分眷戀的樣子。大月氏王派使者詢問梁武帝,武帝便將這個故事告訴了他們。
野史是非官方編撰的歷史,有時官修史書會對一些敏感內容加以掩蓋,因此有時野史反而會反應真實情況。但由於許多野史的來源不明,無法考證,因此其中的故事多是用以參考而不是事實定論。這個故事雖然豐滿了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的形象,但一些說法過於荒唐,尤其文末提到的大月氏在南梁時應該早已消亡,因此真實性存疑。大家姑且把它當成一個故事,看看也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