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浩瀚無垠的書法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一直都是「天花板」級的存在,此人就是被譽為「書聖」的王羲之。
自古以來,不管是哪行哪業,但凡有人被冠以「聖人」之名,那他基本上就是這個領域最頂尖的存在。
王羲之正是如此,以一幅行書《蘭亭序》而名動天下,不僅奪得了「書聖」的美譽,連《蘭亭序》也被奉為了「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出身於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劉禹錫《烏衣巷》中的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面的「王」,就是指的琅琊王氏。
他出生於「五胡亂華」的前一年,可以說他是活在亂世之中,伴隨著五胡肆虐中原而長大,他從小就對書法藝術十分痴迷,而且亦是學遍諸家。
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寫到:「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
就是說,他少時學的是衛夫人之書法,以為這就很了不起了,但是後來走遍名山大川,見到了李斯、曹喜等人的書法,又到許昌,見了鍾繇、梁鵠的書法,又在兄長王洽那裡見了張昶《華嶽碑》。
這個時候的王羲之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除了遍學諸家之外,他對於書法的刻苦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他曾「臨池學書,使得池水盡黑」,足見其用功之刻苦努力。
否則的話,他也寫不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了。
除了《蘭亭序》之外,王羲之還有一幅作品,亦是名揚天下,流芳百世,此作便是《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這幅作品,實際上是獨立的《平安帖》、《何如帖》以及《奉橘帖》,後來三帖在明末合裱成卷,所以為一幅作品。
此作之中,《平安帖》為行書兼草書寫就,剩下的《何如帖》以及《奉橘帖》都是行書作品。
前兩幅作品是王羲之寫的兩封信,《奉橘》原是《何如》帖尾附書,流傳過程中,《平安》失去最後兩行,《奉橘》則逐漸獨立。
縱觀三帖,《平安帖》運筆提按頓挫的變化較多,顯得生動靈巧,富有靈氣,在鉤挑轉折間,給人一種空靈之感。而《何如帖》較端整,三個「復」字,而無一雷同,或異其偏旁,或變其轉折,都鮮活生動,結構精密,神思凝澱。
《奉橘帖》則變化較多,看上去十分的隨心所欲,但這恰恰是書聖的高明之處。
現如今,此作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乃是一等一的鎮館之寶。
商品引導語:今天,我們將王羲之作品《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進行高清複製,還原原作風貌,送與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編輯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