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哪個受到的禮遇最高?

2020-12-17 瞿凱明

曹操手下有五大謀士,分別是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這五人為曹操徵戰天下,出謀劃策,立下了赫赫功勳,尤其是二荀和郭嘉,表現非常突出。

那麼,這五人中,究竟誰受到的禮遇最高呢?

荀彧被稱為曹操的首席謀士,曹操也把荀彧稱作吾之子房,荀彧是曹操統一北方的第一功臣,多次為曹操出謀劃策,忠心耿耿,比如,「迎奉天子」、「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等。

然而,在曹操稱魏王的這個問題上,荀彧持了反對意見,最終,曹操送給了荀彧一個空盒子,荀彧看到盒子,明白曹操要對自己下手了,於是,服毒自殺。

荀彧死後,被諡為敬侯,到了鹹熙二年時,朝廷追贈荀彧太尉。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比荀彧大六歲,荀攸多出奇謀,被稱為曹操的謀主,多次給曹操獻奇計取勝,比如,斬顏良、文丑,滅呂布等。

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徵伐孫權的路上去世。

荀攸死後,被諡為敬侯。曹操每次提到荀攸,都會難過流淚。

賈詡被稱為毒士,此人不出謀便罷,只要出了,計謀毒辣,比如,賈詡獻離間計馬超、韓遂,讓馬超和韓遂起了內訌,互相殘殺,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此外,在曹操選繼承人的問題上,賈詡巧妙提醒了曹操。

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活了七十七歲,諡為肅侯。

程昱是曹操手下重要的謀士,曹操徵討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在後方,抵擋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了三城。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都後,任命程昱為尚書,後又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

程昱跟隨曹操,出謀獻策,也出了不少力。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漢稱帝,拜程昱為衛尉,進封安鄉侯。同年程昱去世,活了八十歲,曹丕為其流淚,追贈程昱為車騎將軍,諡為肅侯。

郭嘉是曹操手下最出名的謀士之一,名氣很大,算無遺策。

郭嘉原來是袁紹部下,後投了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不少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郭嘉最出名的計謀之一,就是著名的「十勝十敗」論,讓曹操有信心打敗強大的袁紹。

在曹操徵伐烏丸時,郭嘉在途中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為貞侯。

那麼,在這五個人當中,有四個人死後獲得了配享太廟的資格,這是莫大的榮譽。

其中,程昱是第一批配享太廟的,以車騎將軍的身份,和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一起。

《三國志 明帝紀》記載:夏五月壬申,詔祀故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於太祖廟庭。

程昱應該是五人中,獲得禮遇最高的,畢竟是第一批配享太廟,和曹氏宗族大將同列,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荀攸是第三批配享太廟的,以尚書令的身份。

《三國志 少帝紀》記載: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荀攸於太祖廟庭。

郭嘉是第五批配享太廟的,以軍祭酒的身份。

《三國志 少帝紀》記載:是歲,詔祀故軍祭酒郭嘉於太祖廟庭。

賈詡配享太廟,不是曹操廟庭,而是魏文帝曹丕的廟庭。

五人之中,只有荀彧沒有配享太廟,荀彧的功勞最大,卻因為反對曹操稱魏公,沒有配享太廟,實在可惜。

相關焦點

  • 《三國志幻想大陸》荀彧荀攸陣容怎麼玩 荀彧荀攸最強陣容搭配推薦
    三國志幻想大陸荀彧荀攸怎麼搭配陣容?這兩個角色是當下玩家當中大熱的角色,雖然使用的人很多,但並不是每一個都能將角色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尤其在搭配陣容的同時,不注重細節的話,後續搭配出的陣容可能會不盡人意,在對戰時並不能給到對手太大的壓制力。下面就為大家帶來三國志幻想大陸荀彧荀攸陣容攻略。
  • 荀彧和荀攸是「曹魏五謀臣」,他們的奇謀妙計卻失傳,原因是什麼
    關於三國時期有一個"曹魏五謀臣"的說法,分別是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這個說法到底貼切不貼切呢?小編個人認為是不如"五虎上將"或者"五子良將"的,以荀彧為例。說荀彧是魏臣,倒不如說他是漢臣。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五個人對曹操創業過程中確實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荀彧和荀攸,對比蜀漢的話就是諸葛亮和法正,一內一外輔佐曹操。
  • 鴻圖之下荀彧賈詡郭嘉陣容推薦 魏智放毒隊配將詳解
    下面為主公們帶來了《鴻圖之下》中輸出能力爆表的魏智「放毒流」詳解,希望能助各位一臂之力~魏智放毒流荀彧+賈詡+郭嘉
  • 三國歷史: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為什麼唯獨器重鬼才郭嘉
    其中謀士就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那麼為什麼曹操在眾多謀士當中對鬼才郭嘉最為器重?鬼才郭嘉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讓曹操對他讚不絕口呢?第一:郭嘉很有遠見。說到郭嘉很有遠見想必大家都不相信。早在曹操奉旨徵討袁術時,天下諸侯沒有一個來幫忙的,只有劉備來了,這個時候郭嘉就提醒曹操,劉備此人胸懷大志不願屈居於人下,以後必定是主公的大敵,最好能控制住他。在曹操官渡之戰之後,孫策正好平定了江東,這時候郭嘉意識到江東對於曹操威脅不容小覷了,穩定北方之後,曹操下一個戰略目標應該是江東地區,郭嘉就跟曹操說過不能小覷江東實力,可是在郭嘉死後,曹操過於驕傲膨脹,最後導致赤壁之戰的失敗!
  • 三國志幻想大陸荀彧三攻三輔陣容詳情介紹
    三國志幻想大陸荀彧三攻三輔陣容什麼樣,最近好多小夥伴都在祈願攘星召喚出荀彧後,卻不知道應該如何搭配陣容,下面小編詳細介紹一下荀彧和荀攸搭配的三攻三輔陣容,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
  • 《三國志幻想大陸》荀攸解析 人形射日弓如何排兵
    荀攸搭配思路推薦1、曹操、貂蟬、袁紹、荀彧、荀攸、呂布首推還是用呂布貂蟬的輔攻隊,傷害控制減益都很優質,是使用荀攸的上上之選。曹操、袁紹、荀彧的快速回怒,貂蟬的控制,曹操和荀攸的減益和傷害,最後以呂布收尾,讓傷害打滿。在荀攸培養起來以後,可以用荀攸收尾收割,代替張春華,彌補呂布收殘能力。
  • 程昱不為人知的歷史真實形象
    程昱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三國人物,很多人將程昱與荀彧、荀攸、郭嘉和賈詡四人一起,並稱曹魏五大謀臣。在《三國演義》中,程昱是作為謀略之士被荀彧推薦給曹操的,一直以來,大家認為的程昱的形象一直是一個文弱書生,羽扇綸巾的文臣。
  • 曹操帳下的荀彧與荀攸,其結果如何?
    荀彧劇照荀攸多嘉謨奇計荀攸,字公達,是荀彧的「從子」(侄兒),但比荀彧還大六歲。建安元年(公元196),曹操迎天子定都於許縣,用荀攸為汝南太守,隨即入朝為尚書。曹操和他交談之後,對荀彧和鍾繇說:「公達不是常人啊,我能夠和他商量事情,天下還有什麼可以憂慮的呢!」於是以荀攸為軍師,從此就和荀彧一樣,也成為曹操手下的重要謀士了。他也富於謀略,常常隨曹操徵戰,獻過不少嘉謨奇計,對於曹操的統一事業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荀彧、荀攸、荀衍、荀諶,名字怎麼讀,他們是什麼關係?
    荀彧(xún yù),字文若荀衍(xún yǎn),字休若荀諶(xún chén),字友若荀攸(xún yōu),字公達從他們的表字上就可以看出來了,荀彧、荀衍、荀諶是一輩人,荀衍是荀彧的三哥,荀諶是荀彧的四哥,他們的父親是荀緄(kun),曾擔任濟南相。荀攸是荀彧他們三兄弟的侄子,而且關係並不算近,荀攸比荀彧年長6歲。
  • 《三國志幻想大陸》荀彧荀攸什麼時候出 荀彧荀攸正式上線時間
    導 讀 三國志幻想大陸手遊裡荀彧荀攸什麼時候上線呢?
  • 荀彧為何會和曹操分道揚鑣?荀攸真的反對過曹操稱王嗎?
    荀彧和荀攸出身於潁川士族,對曹操統一河北起到了莫大的功勞,荀彧之才被當時人譽為「王佐」,曹操更是直言其「乃吾之子房」,在曹操擊敗袁紹統一河北後,對諸人論功行賞時,荀彧為首位功臣,而荀攸為亞位。十二年,下令大論功行封,太祖曰:"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
  • 荀彧荀攸為何在輔助曹操的決策上截然不同?
    荀彧原為袁紹的座上賓,在袁紹集團中地位也相當高,只是荀彧認為袁紹優柔寡斷難以成事,最後選擇了輔佐曹操。荀彧之才華是三國中極為罕見的,對軍事戰略和內政方針很有見解,被曹操成為「吾之子房」。在早期的兗州叛亂中為曹操保存了最後的實力,在官渡之戰時,坐鎮許昌保證後方安全。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到底是啥樣的人才會說出這麼扯的話?
    這種看待事物的觀點只不過是把現象等同於本質,並沒有把郭嘉放在整個漢末三國時期來看待,歷史思維過於狹隘,不夠廣闊。歷史上的郭嘉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郭嘉在民間被神化,幾乎把他放在漢末三國時期智謀最高的地位,說他無所不能,比諸葛亮、司馬懿等人更強。
  • 荀彧被逼自盡,荀攸為何得以善終,這句成語道出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荀攸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之前,主人公是荀攸。原文如下:攸深密有智防,自從太祖徵伐,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荀攸行事周密謹慎,經常能想出奇妙的計策。隨同曹操外出徵戰期間,多次秘密獻出良策,但一般人都不知道計策的具體內容。曹操經常誇讚荀攸說:「荀攸外表愚鈍、怯懦、文弱,內心卻睿智、勇猛、剛強,而且從來不炫耀自己的功勞,智可及,愚不可及,即使是顏子、寧武這樣的人物也無法與他相提並論。」
  • 御龍無雙你可肯為輸出大爆炸的郭嘉轉身?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於治軍的操營帳裡,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
  • 張遼、夏侯惇、郭嘉、荀彧,曹操最信任誰?說出來別不信
    那麼曹操生性多疑,張遼、夏侯惇、郭嘉、荀彧之中,曹操最信任誰?說出來別不信。郭嘉郭嘉在小說裡是個有才之人,他同時也是曹操最為信任的下手,為何如此之說,從下面的探討中就能得出結論。當年郭嘉投奔曹操的時候,就一直都在為曹操出謀劃策,並且是不顧性命的出主意。當時郭嘉南下就是冒著水土不服的風險跟隨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