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海關相關統計,近三年我國發製品每年出口平均額穩定在35億美元左右。2018年,中國出口36億美元假髮製品,佔據全球市場約80%的銷售份額,
然而近年,在供給海外市場的同時,中國國內市場的假髮需求也在逐年上漲。近兩年來,巨大的需求引來了眾多新人入行,同時已有的企業也在向高端假髮製作轉型。尤其是今年受全球疫情的影響,跨國運輸成本很高,國外批發商也少了。反觀國內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內市場對於假髮的接受度日越來越高,假髮行業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據數據統計,2016年美國發製品消費規模達到50億美元,人均消費發製品15.75美元,相當於108元人民幣,而中國的發製品消費達到35億人民幣,人均消費發製品2.55元,中美人均消費差距達42.4倍。在2019年我國共註冊超8400家假髮相關企業,增量為近十年來最高,同比增長47%。據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假髮市場行業規模約為600-1000億元。
我國假髮相關企業的註冊增量(全部企業狀態)上漲態勢圖(來自天眼查)
通過知名假髮定製品牌「極客補發」了解到,在2015以前國內假髮市場還是主要以出口歐美國家的非裔和非洲地區為主,產品也主要以一些便宜的假髮。從2015年開始,假髮行業就開始呈現跳躍式的發展。產品形態也從便宜、以量取勝到高端假髮轉變。極客補發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發展高端定製,並開始在一、二、三線城市開設直營店,2016年更是搭上了電商的快車,建立電商業務。
據極客補發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19年之前假髮的主要消費群體相對局限,多位三四十歲以上群體,而且有很多事因為生病等原因導致了光頭。但是從去年開始,脫髮群體成為了主要的購買力,顧客有很多從事IT、醫療、工程建設方面的工作,還有不少大學生群體因為學業壓力、長期熬夜等因素導致脫髮。他認為發生這些轉變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現在脫髮群體的劇增,以及脫髮群體的年輕化。據國家衛健委發布數據,中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髮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大批「90後」也已加入到脫髮的陣營中來。這部分群體對外貌、造型有比較高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現在的假髮工藝也有很大的提升。傳統的假髮就是一頂纖維制的頭套,不僅看起來假,而且可能還會發生掉落之類的尷尬場面,但是現在的高端定製假髮都是採用真發手工編織,髮絲走線自然,連粘連處的頭皮都是仿真頭皮,顏色真實,和真人頭皮膚色對比相差不大,幾乎難辨真假,而且能戴著假髮隨意運動甚至洗澡也不會脫落。
第三個原因就是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展,國內民眾的包容度以及對於戴假髮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了。之前就算脫髮,很多人也不會買假髮。現在男士禿頭就會考慮買個男發塊;女士頭髮稀疏的,不管價格如何,也會嘗試買個小發片墊在頭髮上面。現在大家慢慢認為戴假髮出門也比較正常了,就像是化妝慢慢被接受一樣。大家經濟水平提高了,會更注重美感,戴假髮這一時尚潮流也隨之發展。他認為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