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禁忌」——是信仰,還是文化,它是不可不知道的民間風俗

2020-12-16 紫翹書桌

春節是盛開在我國的千年不敗之花,節中禁忌是培育它的那方土壤,這壤,多不得、少不得、幹不得、澇不得,它必須剛剛好,猶如暖陽中的一抹祝福,深深鐫刻在人們心底,方才護得住我們的文化之花永不凋,永不謝……

做使者難,做護花使者更難,做文化使者,難上加難。感恩禁忌,陪著春節一路走到現在,風雨無阻,不離不棄。

很多事情,時間過長,便說不清楚了,如春節。關於它的歷史淵源,就像那一江春水,時大時小,時靜時湧,臘祭、巫術、鬼節、舜即天子位,祭拜天地等說法不一,時間不一,叫法亦不一。

從夏朝的正月到商朝的臘月到秦始皇的十月再到漢武帝回歸正月。從先秦的「上日」「元日」「改歲」「獻歲」,到兩漢的「三朝」「歲旦」「正旦」「正日」,到魏晉南北朝的「元辰」「元日」「元首」「歲朝」,到唐宋元明的「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到清的「元旦」「元日」,再到今天的春節,這文化之花可真是飽經風霜,嘗遍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鹹」。

花開不敗,土壤功不可沒。滄海桑田,它至死不渝,上千年的陪伴與守護,這份情早已深入骨髓,滲透血肉,融入世間最普通的衣食住行……

不討債、不借錢、不掃塵、不清理垃圾、什麼吉利什麼言,這些可以說是每個地方過春節時都有的忌諱,現在這些忌諱大多都會隨著「破五」也就是初五的到來而結束。不過若是再具體一些,各地說法仍然不一。

閩南有「正月不討債」之俗,而中原地區則是貼了對聯之後,債主不能上門討債,過了十五禁忌才算結束了。

不借錢這個說法在北京有句有趣的俗語,說是「初一借了別人的錢,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給別人錢,財產外流整一年」。錢不長腿,可這節日裡的禁忌都是帶了魔法的魔法棒,讓一起不可能變為可能,成了人們心中可以發芽的種子。

不掃地、不清理垃圾的習俗在我國春節也普遍存在著,只是時間不一。

福州初一到初四均不可清理垃圾,廈門則是初一不能清理垃圾,建寧是初一初二不倒垃圾,到了初三傍晚還要「送窮」,所謂送窮就是指人們將垃圾投入水中或按曆書所示方向倒掉,倒完之後,一定要拾回幾個鵝卵石,放在廳堂土地祠下,謂之「撿元寶」。

東北和山西也有不掃地之說,東北是初一初二不能掃地,否則就會把好運帶走,山西則是初一到初四都不能掃地,過了初五才可以,北京除了不掃地,初一那天還不能倒汙水,不然福氣會溜走。

客家人初一不僅不能掃地,還不能打掃家裡的衛生,如果有人不小心掃了地,那垃圾一定要等過了初一才能倒到門外,否則就會不吉利。

春節是一個特吉利的節日,那麼不吉利的話自然就不能言了。在漳州如果有哪個無知的小孩說了不吉利的話,大人就要趕忙用草紙拭嘴。在濟南如果水餃下破了,不能說破字,要說:掙開了。

春節期間,在很多地方打壞東西也是被視作不吉利的,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碎了該怎麼辦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各地的對策。

北京人認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若是有人不小心打碎,那就趕忙快說上一句「歲來好(即碎了好),歲歲平安」,也就化兇為吉了。

閩南人認為器皿、碗碟被打壞,一年的福氣便會被破壞,如不慎打破,要將碎片收集起來放進石臼或水井,口中念「歲歲平安」,借「碎」與「歲」諧音來化兇為吉,保持祥和歡樂的氣象。

操刀切物,動針縫補在春節裡,一些地方也是被禁止的。如泉州春節操刀切物就是犯了戒殺,他們所有需要刀切的食物,除夕便全部準備周全。

以北京為主的北方地區更是有流傳的俗語,「初一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初一動了針錢,挑了龍筋長(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針眼一樣小)針眼」「初一斧子劈開柴(財),劈開再也回不來」,他們用這種方式告訴人們切莫動了利器,觸了黴頭。

不動剪刀自然不能理髮,客家人在這一方面忌諱頗深,他們正月十五之前都是不能理髮的,尤其是子女對父母,這是絕對不允許的,誰給或者帶著父母理髮,就說明他不孝,要殺父母。

雖然現在我們全國都在提倡「三節三愛」,不過在春節這個特殊的節日裡,熄燈也是一種禁忌。如泉州,那裡的除夕、初一、初五、十五夜裡都是燈火通明,有光輝永駐之意。

在東北,每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十五之前每家每戶更要掛上紅燈籠,燈籠在晚上必須是亮著的,有延年益壽,香火不斷之意。所以那裡的春節真是處處是光明。

回娘家是已婚女性在春節裡必做的一件事,不過它在時間上也是有說法的。像北京、濟南等地,在初一是不能回娘家的,若是回了,會把娘家吃窮,所以他們都是過了初一才回去的。

既「行」的「端」,那也要「吃」的「好」,「穿」的「美」,「住」的「舒」,了解了行為上的該與不該,我們再來看看各地吃穿住的該與不該吧。

福州和初一到初四都不能吃稀飯,初一這一天還不能煮飯,三餐要麼是年糕,要麼是熱三十晚上做好的飯菜,取「年年有餘」之意。

泉州和漳州初一除了不能吃稀飯,還不能飲茶水,否則以後外出會「半途遇雨」。客家人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齋,連豆腐也不能碰,他們用這種飲食方法來表示對心中信仰的敬畏。

北京人在過年期間早上禁忌吃稀飯,據說在過去只有窮人家才吃稀飯,現在人們已經擺脫貧窮,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飯,表示家裡整年度都會很富有。在那裡,初一早上被叫做萬神盛會,說是所有的神出來拜年,人們為表示對其的尊敬不能吃葷,要吃素,另外他們除了重病不得不吃藥之外,一般的補品補藥在那一天也是不能吃的,當地有一句俗語:「初一吃藥整一年,而且啥病也治不好」。

在穿衣上,初一這天大都要穿新衣服,泉州更是禁穿舊衣服,曰「去舊迎新」,漳州有不穿白色青色衣服等禁忌。

孔雀之鄉——雲南,就猶如一隻剛剛出生的小孔雀,它披著美麗的外衣,一步一頓,緩緩地進入人們的視線,人們被吸引、被折服,心甘情願給它一個溫暖的家,儘管在這裡「家」也是有禁忌的。

雲南春節的禁忌大多集中在房屋上。在那裡,春節期間不宜鑽牆、動土,大興土木,對室內進行大動大拆的裝修,說是這樣可以避免位置流動而遇兇煞致不吉。如果要家裝,一定要在節前一個星期把房子整理好。

春節期間,他們房間的床位也不宜大調整,負責就會不吉利。大門也不宜換除,大門在風水學裡面有重要的作用,掌管納氣的好壞。如果在大掃除中,大門正值五黃、二黑病等這些兇星飛臨,剛巧動了或換了,則為大忌,或引起一系列兇事。

不可隨意加玄關是雲南春節的又一禁忌,在年底大掃除中,很多人喜歡在某些地方加一些東西,比如有些人喜歡在門口加玄關,可如果位子處理不當,那些玄關將會對新一年的運氣帶來很多的阻滯和破壞。

在雲南,春節的廚房也是不宜懸掛鏡子和蒜頭、洋蔥、辣椒等物品的。若廚房掛鏡子,會使住宅遭受火災或不幸。而蒜頭、洋蔥、辣椒等東西則容易吸收陰氣也不能掛。

現在很多人都已經衣食無憂了,但是春節裡雲南還有這樣一個相關禁忌冰箱:米缸冰箱不能為空,補滿它們象徵家中衣食無憂。春節期間,他們購置的新家具也不適宜為三角形,菱形或不方不圓奇怪形狀,這與我們中華文明喜方方正正,圓圓滿滿倒是一脈相承。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節日禁忌是組成它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源遠流長,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除了上述禁忌之外,還有很多很多,如:廣東和北京人在春節期間禁忌掏別人的口袋,泉州初三婦女不能上街……等等,它們是禁忌,也是信仰,更是文化,將會一直與我們同在。

如果說春節是盛開在我國的千年不敗之花,那節中禁忌是培育它的那方土壤,這壤,多不得、少不得、幹不得、澇不得,它必須剛剛好,猶如暖陽中的一抹祝福,深深鐫刻在人們心底,方才護得住我們的文化之花永不凋,永不謝……

春節禁忌——不可不知的常識:

1.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期間禁忌多之又多,複雜難言,上述只是滄海一慄,並非全部。

2.關於春節的來源,說法很多,受眾最廣的是舜即天子位,祭拜天地。

3.春節的時間,從古到今經歷很多變化,文中所提到夏朝和漢武帝時期的正月,在當時並不叫正月而叫孟春。

4.隨著歷史的發展,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禁忌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的束縛,所以他們在不停地打破,從古至今的春節禁忌因此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保留,很多禁忌如今只在少數地方還保存著。

紅素清/文

相關焦點

  • 大年初六 還有哪些風俗禁忌是你不知道的?
    大年初六 還有哪些風俗禁忌是你不知道的?時間:2020-01-30 14: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六 還有哪些風俗禁忌是你不知道的? 農曆正月初六是中國傳統節日馬日。這一天的中國民俗有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
  • 春節風俗禁忌:過年這10件事千萬別做!
    ,喜氣洋洋,洋洋得意,意氣風發,發揚光大,大吉大利,鬼叔祝寶寶們春節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心想事成,闔家歡樂!中國人把春節看作是一年運程的兆示期,為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民間從初一至十五有很多風俗禁忌。比如不能洗頭,不能穿破的衣服,不能把口袋翻出來等等。
  • 春節風俗禁忌:過年做這10件事會倒黴
    中國人把春節看作是一年運程的兆示期,為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民間從初一至十五有很多風俗禁忌。所以人們一般在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兇煞,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家都不可以。所以早點洗洗睡了吧!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民間流傳的風俗禁忌!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
    我們的生活中並非百無禁忌,今天,周易面相大叔就列舉一些生活中的禁忌,是千百年來中國各地流傳下來的風俗,供大家參考~
  •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清明節適合吃什麼食物?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清明節適合吃什麼食物?時間:2020-04-04 18: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清明節適合吃什麼食物?
  • 「齊家」之中,看明清人物畫中的民間生活與信仰
    12月12日起,「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專題展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跨年展出。不同於美術史延伸出的繪畫展,此次展覽聚焦明清寫實類人物畫,試圖從明清以來的傳統祖宗畫、行樂雅集圖、風俗人物及道釋神仙圖中,解讀中國傳統文化。尤其在歲末之時展出,並將跨春節和元宵節,也通過展覽與傳統節日文化銜接,以此感受中國傳統的家族生活、人文信仰和吉慶文化。
  • 2020年春節送禮都有哪些習俗?這三樣是禁忌
    過年走親訪友早已經是春節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習慣和風俗,在我國春節更是將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此刻您已經選好了禮品,或許您還沒想好過年走親戚怎麼送禮?那麼,跟著小編一起看看春節送禮的一些習俗與禁忌,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初一不掃地正月不理髮 春節有哪些「奇葩禁忌」
    「出嫁閨女不能在娘家過除夕」「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正月初五不串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在不少地方的老年俗中不乏這樣的禁忌。記者日前採訪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面對年俗,逐步揚棄一些影響正常生活的「慣例」。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服飾民俗
    具體社會生活中的人,由於彼此間的生活地域環境、人種歸屬、語言文字、服飾藝術、經濟生活及文化心理素質的不同或相同,而被確定為不同的民族或相同的民族。這也就是說,人首先肯定是民族的。是民族就必定會有生活風俗習慣,不桐的民族有相同的生活風俗習慣,但更多的是有不同的生活風俗習慣;相同的民族因為生活地域不同等方面的因素,也會形成不同的生活風俗習慣。這實際上表明,人其實又是民俗的。
  • 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那麼春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又不可以做什麼?現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春節習俗1、倒貼福倒貼福,中國傳統年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 春節到|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
    春節到了|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無論你走到哪裡,期盼著春節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這是人們的傳統習慣,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留下的規矩,對此任何人恐怕都不會有異議。在民間,這大年初一確實是中國老百姓年節之中的重中之重,而這大年三十也是春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 廣東早茶是嶺南民間飲食風俗文化
    (平水上平聲一東韻)文/小巖廣東早茶是嶺南民間飲食風俗文化。廣東地區的茶樓星羅棋布。尤其在節假日期間,各大茶樓爆滿。人們得排隊等候被叫號後方能入席享受美食。吃早茶的風俗日漸豐富。
  • 2020大年初六的習俗和禁忌 不知道的趕緊看看啦!
    2020大年初六的習俗和禁忌 不知道的趕緊看看啦!時間:2020-01-30 13: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大年初六的習俗和禁忌 不知道的趕緊看看啦! 正月初六又稱馬日 在這一天要送窮 是漢族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
  • 美國洛杉磯旅遊攻略,你需要知道的風俗文化
    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它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遠古時代的歲首祈福儀式發展而來,它的產生和發展反映了中國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反映了中華文化豐富的歷史底蘊,根據各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各地區的春節也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但相同的是春節辭舊迎新喜氣洋洋。
  • 記憶中的年味,過年風俗都有哪些
    每年春節期間,大街小巷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息,各個商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子們,手裡都是大包小包的,臉上洋溢著節日快樂的笑容。 新春賀歲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鬱,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 春節過年的習俗,大年初一到初七需要注意什麼?小夥伴知道嗎?
    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春節過年的習俗,大年初一到初七需要注意什麼?小夥伴知道嗎?春節在我國歷史非常的悠久,春節就是農曆的新年,是一年之歲首。春節的起源是蘊含著非常深邃的文化內涵的。因為春節不單單是過新年,而且還要祭祖祭祀,敬天地。從傳承發展中承載了非常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春節的習俗觀念當然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 明天就是除夕了,關於除夕來歷、風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嗎?
    那麼你知道關於除夕來歷、風俗和禁忌嗎?②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除夕之日,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 路遙| 中國傳統社會民間信仰之考察
    作者 / 路遙,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原載 /《文史哲》2010年第4期,82-95頁何謂「民間信仰」?它能否被稱為宗教?這是在民間信仰研究領域中最受爭議的問題。首先,「民間信仰」一詞並非普遍流行於東西方。
  • 你知道古代有哪些民俗信仰嗎?帶你探索古代中國的民間信仰
    這是萬物有靈信仰的反映。自然神自然神是把自然現象視為神靈並加以崇拜。這也是一種最古老的仰,並且在民間廣為流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自然現象都是神靈,而是與人類有密切關係的自然現象。自然神種類較多,出現早晚也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