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給大家寫了《新年年俗大全,看完整個人都無心工作了》,盤點完整的年俗流程。
其實老一輩的習俗現在很多已經慢慢淡化,我們現在還普遍沿襲的只有「送紅包」和「放炮仗」了。
說起來小時候每當過年,為了保證新的一年順心如意,長輩都會叮囑一些禁忌事項,比如說初一不可以拿針,不然新的一年容易跟別人吵架;初一也不能掃地,會把福氣都掃掉。
初一還不能罵小孩,傳統思想認為孩子初一若挨了罵,就會一整年挨罵。所以新年初一可以說是皮孩子的解放日,可以隨便搗蛋。
中國人把春節看作是一年運程的兆示期,為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民間從初一至十五有很多風俗禁忌。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過年期間都有哪些禁忌,過年可以儘量避免,納福納喜哦~
一、大年初一忌打破物品
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鏡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財破運,如果真不小心打破了東西,就要用紅紙包起來,先放置在神桌上,心裡默默念「大吉利是」、「百無禁忌」的話,等待破五日再丟棄。
二、忌吃稀飯、吃葷食
大年初一早上忌吃稀飯、忌吃葷食,過去的傳統窮人家才吃稀飯,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飯,表示家裡整年度都會很富有。
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補品補藥初一最好不要吃。
三、不能洗頭動掃帚
在很多地方都講究大年初一不能動掃帚、不能洗頭,否則會把好運氣和財富帶走。
有些地方甚至是初五之前都不能掃地,垃圾要藏起來,如果一定要掃地,必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寓意財氣不外流。
四、不能喊別人姓名催人起床
初一時不能喊著對方的名字叫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
五、不能和在睡覺的人拜年
新年的第一天,要等對方起床後才拜年,不然有一說是會害對方一整年都躺在床上。
六、年初一忌動針線
為什麼初一不能動針線?據說,初一動了針線,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針眼一樣小。
婦女也不能動針線,否則一年到頭和別人爭吵不休~
七、大年初二禁忌
年初二俗稱「迎婿日」,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盒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數,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八、初三忌出門拜年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這天忌拜年,赤狗為熛怒之神,遇之不祥。
所以人們一般在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兇煞,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家都不可以。所以早點洗洗睡了吧!
九、初四忌出遠門
大年初四忌出遠門,因為,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
這一天,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十、正月不剃頭
老天津,剃頭匠從三十早起就幹活,無論剃頭打辮子,還是洗、剪男頭,一直幹一夜,直到初一早晨。
那時剃頭師傅多是寶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兒回老家了,再剃頭,找不到師傅了。這是督促人們,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潔衛生工作。
講完新年的禁忌,大家想不想知道古代的人怎麼過年呢?
今天西西媽也給大家順便掰扯掰扯,離我們最近的清朝從皇帝到百姓是如何迎接新年的吧~
清代皇帝在正月初一日元旦凌晨起床後,這一天最主要的活動是行明窗開筆禮、至祖先和各處神佛前拈香行禮、舉行朝賀典禮接受王公百官行禮、向皇太后行禮、接受後宮行禮、在乾清宮行筵宴和看戲。
早晨在乾清宮的弘德殿進吉祥餑餑(這裡特指餃子,其中有一內包小錁子)也是皇帝在元旦的固定程式;
除夕當天除了各處拈香和看戲外,要在乾清宮和后妃行家宴,向皇太后行辭歲禮並接受後宮行辭歲禮。
百官上朝時都統一身穿大紅吉服(平日的常朝是紅綠藍三原色任選),通政司也會「不奏事」,大概是把一些日常政務壓後處理。
因此雖然並未完全休息,但朝廷上下的確是沉浸在節日的氣氛裡了
而普通百姓則在農曆除夕夜,人們要「淨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門神和釘桃符,主要是為了驅邪避災,祈求新年好運。
農曆正月初一,三更過後、五更來臨之時,爆竹便響徹天空。
不僅皇宮中爆竹山響,要舉行隆重的元日朝賀禮。尋常百姓也競相燃放爆竹,開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動。
其實今人過年一直繼承著前人的傳統,全家團聚,飲酒,吃餃子,放鞭炮,拜年。只是在過年的內容更豐富,民間表演、放煙火、賞燈等許多娛樂活動,熱鬧非凡。
2020年春節馬上就要到了,西西媽在不斷給大家科普新年知識,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能不斷學習、成長進步,明年把日子過的興旺繁盛、更上一層樓!
寫在最後:
自從開了公眾號之後,
很多媽媽也從公眾號後臺向我諮詢關於孩子教育和生活的問題,
很開心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跟大家一樣,我是個媽媽,是個女人,
關心孩子的教育,注重自己的成長,身系生活種種。
如果你也想多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歡迎添加我的個人微信號,
交流生活的點滴,收穫思想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