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成為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大國防研究和生產基地;當年在烏克蘭,有許多製造火箭發動機,軍艦用燃氣輪機和飛機發動機的工廠。
除國防研究和軍工企業外,烏克蘭從蘇聯解體中獲得了武器裝備例如戰鬥機,運輸機,軍艦,坦克甚至是核彈頭和許多其他戰略武器,從而成為歐洲一軍事強國。
不過由於戰略失誤和西方陰謀讓烏克蘭陷入困難,在過去30年中烏克蘭向我國轉讓了1500多種先進技術和裝備,例如航母,戰機,發動機和坦克等來維持經濟運行。
專家表示解放軍中很多武器的研發生產都離不開烏克蘭的幫助。但是,有一些技術我國想購買,烏克蘭也想出售,不過遭遇到了第三方的強力阻攔。
處於戰略威懾考慮,上世紀90年代我國一直渴望從烏克蘭手上購買圖-160;它是一種可變後掠翼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能攜帶核武器和深入各國內陸作戰,是一款殺氣太重讓人膽寒的武器。
冷戰時期,隨著防空系統不斷升級,圖-95和圖-22M幾乎無法進入美國境內執行任務;在這種情況下,蘇聯研製出了圖-160,它具有超音速和低空飛行能力。
而NK-32發動機讓圖-160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可攜帶40噸左右的武器,航程達13,000公裡,這讓它成為蘇聯航空業的最高峰,能用來以平衡B-1的戰略優勢。
在蘇聯解體後,只有俄羅斯和烏克蘭擁有這款遠程戰略轟炸機。當時,烏克蘭由於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考慮賣掉19架圖-160中的一部分,我國就是主要的推銷對象。
但隨後,美俄聯手反覆向烏克蘭施壓,要求烏克蘭銷毀戰略武器和核武器,並承諾提供經濟支持。因此,烏克蘭選擇遵循美俄建議,銷毀了戰略武器包括圖-160。
儘管摧毀了圖-160,烏克蘭仍保留了NK-32發動機,它的推力高達23噸,專家認為只要中國購買NK-32,也能對自主研發國產的遠程戰略轟炸機有很大幫助。
眾所周知,美俄也考慮到這一點,他們要求烏克蘭密封這些NK-32發動機並不得出售,最後中國在圖-160上是一無所獲,甚至一顆螺絲釘也沒有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