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讀詩 | 全國最早的「書城」,深圳人都愛去「打卡」!

2020-12-21 澎湃新聞

為你讀詩 | 全國最早的「書城」,深圳人都愛去「打卡」!

2020-12-18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讓閱讀成為習慣」

在深圳,你可以看到

街區書屋和特色書店

遍布城市每一處角落;

圖書館總是座無虛席

等候進場讀書的人排著長隊;

深圳書城開闢

「讓城市因讀書而受人尊重」文化淨土

汲取文化養料的市民絡繹不絕……

關於閱讀的記憶

這裡有太多太多

「為你讀詩:寫給特區的情書」

系列地標讀詩快閃視頻第六期來了

這是一個關於「書」與「城」的故事

花絮先來看一波~

你能猜出詩歌講述的地方是哪裡嗎?

點擊觀看拍攝花絮

它從成立之初就註定不凡

創下了多個全國第一

陪伴深圳人度過了溫暖的閱讀時光

它就是羅湖書城

一起來聽羅湖書城第一批老員工肖莉莎

與國家一級導演梅玉文、

深圳龍園外語實驗學校學生餘柳嫣

帶來的朗誦

《在羅湖書城》

點擊觀看《在羅湖書城》

點擊大圖查看詩歌

羅湖書城的創立

有著特殊的意義

不僅樹立了國內首個書城品牌

也推動深圳發展為「文化之都」

↓↓

# 地標名片

深圳書城羅湖城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湖書城),前身是深圳市新華書店。1996年在國內首次以「書城」命名開業,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單體書店。1996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書市在新落成的首座深圳書城開幕,創造了七個「全國第一」。

2015年4月,羅湖書城啟動升級改造,將書城從「購書大賣場」升級為溫馨的大書房。如今的羅湖書城,已經成為一個集閱讀學習、展示交流、聚會休閒、創意生活於一體的複合式城市文化生活中心和文化綜合體。

從最初的新華書店外文書籍銷售

到後來羅湖書城的導購員、賣場樓層主管

再到如今的樓層經理

在書城的30年歲月

對於肖莉莎而言

不僅是個人事業的奮鬥歷程

也是陪伴這座書城

一次次自我革新、保持生命力的過程

# 人物檔案

姓名:肖莉莎

職務:羅湖書城樓層經理

雖已臨近退休,肖莉莎仍堅持每天到場工作,確保書籍整理規範,方便讀者取閱。從1990年3月進入深圳市新華書店(羅湖書城前身)外文店負責書籍銷售工作,到1996年11月羅湖書城開業至今,她先後擔任導購員、賣場樓層主管等職位,見證了羅湖書城90年代的「購書潮」和一代代深圳人的閱讀記憶。

# 地標情結

# 羅湖書城早已成為「第二個家」

在羅湖書城工作數十年,肖莉莎早已把這片閱讀空間視為自己的「第二個家」。40年來,深圳的閱讀場所越來越多,但在她心裡,深圳閱讀的原點始終在羅湖書城,並一如既往地包容迎接每一位讀者,「無論你是誰、來自哪裡,只要你想,都能進書城讀書」。

羅湖書城原名深圳書城,其前身是位於羅湖區解放路的深圳新華書店,1996年在國內首次以「書城」命名開業,是當時全國最大的書店,為深圳人留下了溫暖的閱讀記憶。

1996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書市開幕暨深圳書城開業。

「早在1996年書城開業前,我就已經在新華書店工作了。」回憶往昔,她還能想起那對經由羅湖口岸過關來新華書店買書的香港老夫婦,以及羅湖書城開業當天讀者一摞摞「搶書」的畫面。

談及羅湖書城的今昔變化,肖莉莎介紹道:「經過2015年的升級改造,如今暖黃的燈光、低矮的木質書架、隨處可見的休閒座椅等,都大大增添了閱讀氛圍,讓讀者像身處在一個溫馨的大書房。」

90年代的羅湖書城被不少讀者稱為「購書大超市」,為了滿足讀者對圖書品種的需求,採用的都是高層鐵質書架,不僅讀者取書難,工作人員上架、整架也多有不便。另外,當時的書城以賣書為主,閱讀活動空間相對匱乏,很多進店的市民只能站著看書。

2015年改造前的書城展廳

2015年4月,經營了近20個年頭的羅湖書城啟動升級改造,並於同年7月恢復開業。復業那天,一路陪伴書城走過數十年的肖莉莎有種「新家落成」的歡喜。「畢竟在這裡工作這麼多年了,感覺書城就是自己的家。」

升級改造後的羅湖書城展廳

說到30年來的工作感受,肖莉莎表示:「在這座城市裡,愛書讀者挺多的。」如今的羅湖書城,變的是越來越豐富的書籍品類、越來越安靜的閱讀氛圍、越來越便捷的購書渠道,不變的是讀者對閱讀的那份熱忱。

▷▷點擊這裡了解她與羅湖書城的更多故事

# 讀詩感悟

對肖莉莎而言,讀一首詩的過程就像是倒帶記憶。即將退休的她,一想到要離開這家自己服務了數十年的閱讀空間,便覺不舍:「如果把羅湖書城比喻為一首詩,那我們就是那批讀詩人,常年記錄著深圳人溫暖的閱讀記憶。」她期待,更多「後浪」讓閱讀記憶代代相傳、走得更遠。

羅湖書城始終敞開懷抱

等待著你的到來

信息來源:羅湖區融媒體中心、南方都市報記者 陳杏花、詩歌創作 蘇十三

編輯整理:新時代新羅湖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往期精彩回顧

1、

【雙周發布】你好,新時代新漁村!一起見證它的華麗蛻變

2、

羅湖理論宣講有了專門機構!區委講師團成立啦

3、建圳者·見證者|賴嘉河:獻血14萬毫升!達30個成年人總血量

4、

省時省力又省錢!進口珠寶可以先交易再完稅!羅湖這個平臺快來了解一下

5、

為你讀詩 | 向上,向上!這是「奇蹟」誕生的地方

6、

喜提多項「年度大獎」!「新羅湖」奧利給!

原標題:《為你讀詩 | 全國最早的「書城」,深圳人都愛去「打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深圳中心書城完成改造升級 9大體驗打卡點等你來!
    深圳中心書城被譽為城市文化客廳,也是全民閱讀主陣地。11月22日,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就來到了完成升級改造後的「特色書店」。
  • ...全國首個「夏日夜讀市集」暨「親子朗讀大賽」在深圳中心書城啟動
    記者今天獲悉,由深圳市福田區委區政府、福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福田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福田區蓮花街道支持,深圳書城中心城承辦的「灣區之Yeah 樂在福田」中心書城分會場「夏日夜讀市集」暨「親子朗讀大賽」啟動儀式在中心書城南區大臺階舉行。福田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大偉,深圳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昌龍等主承辦單位相關領導出席啟動儀式,倒數啟動了市民期待、趣味滿滿的「夏日夜讀市集」系列活動。
  • 逛書城,提前約!深圳各大書城正式恢復營業 預約流程如下
    恢復營業後的各大書城對經營時間做出了調整:深圳書城羅湖城、中心城、南山城、龍華城營業時間為11:00-18:00,深圳書城寶安城、龍崗城營業時間為10:00-17:00。作為深圳重要的文化地標與閱讀品牌,深圳書城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同時重新開業,將有力保障「停課不停學」「有序復產復工」等防疫新形勢下的閱讀文化需求,為深圳積極防疫譜寫書香瀰漫的文化堅守。
  • 深圳這些特色書店,你去過幾家?
    因為,如果你看過圖書館周末清晨6點排隊進場的人群,看過24小時書吧裡凌晨仍舊在檯燈下讀書的人們,看過中心書城那些坐在地下,安靜共讀的父母和孩子,『』深圳,成為因讀書而受人尊重的城市『』,你會結結實實地被這句話所擊中。這個城市有一群逐夢人,不僅有飛快的節奏和激烈的競爭,這裡,更有新知的渴求、知識的迭代,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群,他們塑造了城市的性格,年輕、充滿活力、永遠在路上。
  • @深圳人,你讀書的樣子真美!
    面向未來,讀書月不僅要提倡多讀書讀好書,更要促進人與城市的發展,為全國全民閱讀工作、建設書香社會做出貢獻。這一做法延續至今,讓每一位市民都能按圖索驥,讀到新書、讀到好書。在深圳,普通人的閱讀故事同樣也深深打動著我們,深夜裡的每一盞閱讀燈、書城裡席地而坐的讀書者、地鐵上認真閱讀的孩子……與其說閱讀的基因早已注入深圳的血脈,不如說每一個愛閱讀的深圳人,鑄就了這座夢想之城。
  • 為你讀詩 | 「紅」了四百年!這個地方沒逛,都不好意思說來過深圳
    為你讀詩 | 「紅」了四百年!在城市地標讀詩獻禮特區40周年「為你讀詩:寫給特區的情書」系列地標讀詩快閃視頻第二期聚焦深圳最繁華的商圈之一是每個來深圳的人的腳步追逐對於東門老街,你了解多少呢↓↓# 地標名片
  • 坐一趟4號線,打卡深圳8個熱門遊玩地,你去過哪幾個?
    要說深圳哪條地鐵線最擠,4號線必須擁有姓名,之前每天坐四號線簡直崩潰,早上從民樂地鐵站上車都要等三四趟才能擠上去,但你卻不一定知道除了擠,4號線還是條寶藏遊玩路線,周邊藏了超多熱門景點,等著你來打卡解鎖。
  • 「一平方米 讀天地人心」朗讀亭現身深圳中心書城
    近日,首批「朗讀亭」已抵達深圳、瀋陽、南京、長沙,每個城市依次擺放在三個人文地標,於2020年12月12日至2021年1月28日對公眾開放,共計48天。深圳「朗讀亭」第一站已現身在深圳中心書城,後續還會前往華強北、市民廣場進行擺放錄製。「朗讀亭」裡安裝了高清的攝像和錄音設備,朗讀者可以進入其中,朗讀自己選定的文字內容,記錄下自己的故事和朗讀。
  • 深圳書城打造複合式一站式閱讀文化生活中心
    「讀書以及一切為讀書所做的服務都是高貴的」——這句醒目的標語,高高掛在深圳出版集團的每座書城裡。作為「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閱讀已逐漸融入深圳的文化根系和精神血脈中。而作為閱讀主陣地之一的深圳書城,多年來,突破了傳統書業經營模式,創造性應用「跨界」理念,打造引領全國書業歷次轉型升級的「深圳書城模式」——複合式、一站式的閱讀文化生活中心,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豐富城市文化菜單,滿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城市文化創新發展氣質。
  • 深圳「特色實體書店巡禮」之中心書城:「城市文化會客廳」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文 韓墨/圖第21屆深圳讀書月奏響最強音之時,散落在深圳各處的大小書店如音符般跳躍,閃現著閱讀的光輝。這其中,坐落於蓮花山腳下、鮮花綠樹掩映下的深圳書城中心城熠熠生輝,吸引著八方來客,靜享讀書的美麗。深圳讀書月期間,一場場以閱讀為名的人文嘉年華正陸續展開。這個周末,記者來到深圳書城中心城(以下簡稱「中心書城」),北區大臺階正舉行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頒獎禮。
  • 深圳書城VIP會員正式升級,「書城體驗官」開始「微服私訪」
    深圳商報記者 韓墨 攝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 通訊員 陳宏強11月28日下午,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在深圳書展主會場——深圳書城中心城以「閱知新生活 服務新體驗」為主題舉辦深圳書城VIP會員升級啟動儀式。
  • 去愛的同時,也不能失去自己 | 「為你讀詩」
    新娘作者:伊迪特·伊蕾內·索德格朗[芬蘭]為你讀詩:任容萱 | 演員我的交際圈是狹小的她是北歐文學史上最早的現代主義作家之一,深受法國象徵主義、德國表現主義、俄國未來主義的影響。她一生只出版了4部詩集,31歲時死於肺結核和營養不良。你別赤腳在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園到處是星星的碎片。
  • 坐一趟4號線,打卡深圳19個熱門遊玩地!
    街 水圍1368非常適合跟朋友去這裡藏著很多好吃好玩好看還能拍照的點它的彩虹天台/騎樓/小巷它的各種網紅店都足夠你們在這「浪費」一整天的時間在這裡可以打卡深圳工業展覽館、深圳博物館深圳圖書館、深圳書城晚上還可以到中心廣場上欣賞一場炫酷的燈光秀
  • 詩在這裡,遠方還需你自己去
    關注 假如讀一首詩只需要十秒鐘,我們卻停留了一分鐘,那消逝的感知有了一絲久違的浪漫,我們便算是擁有過這首詩的世界了。 詩人,更是一個遙遠的身影,我們愛上充滿詩意的一切,我們都曾真摯的喜歡過詩,卻似乎不再需要一個寫詩的詩人,我們渴望如詩的存在,卻似乎不再需要詩。 喜歡詩的人,是不是和詩一起變老了。
  • 書城造句和解釋_書城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書城(shū chéng)。書籍環列如城,言其多。[他藏書極富,真可以說是坐擁書城。]書城參考例句:1、書城高大能藏道,心底光明始愛才。2、這家書城的規模頗大,國內各出版社的書都有出售。3、李教授學養豐富、坐擁書城,是名傑出的學者。
  • 一個城市,六座書城——
    記者觀察到,深圳書城一直在最大限度地拓展公共空間,如大通道、大平臺、多功能廳、茶館、咖啡館等,每一座書城都努力將書業的實用空間改造為公共空間。尹昌龍說:「我們在書架之外增設大量公共空間,更注重交流性,讓讀者與環境之間能夠達成一種默契。深圳出版集團在書城的改造和建設過程中,更注重公共空間和交流功能,重視體驗。
  • 坐擁7座超級書城、700多家實體書店!深圳獲評「年度書店之都」
    深圳獲得2019「年度書店之都」稱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新時代杯」中國書店年度致敬活動自2017年始,此次是活動第三次舉行。現場頒發了「年度書店之都」「年度最美書店」「年度主題書店」等8個致敬獎項。在「年度書店之都」的申報城市中,深圳在書店數量、全民閱讀率、書店類型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綜合評價當中得分最高,榮獲2019「年度書店之都」稱號。
  • 深圳人:這些地標都去過了嗎?快跟著空姐一起來打卡!
    打卡深圳地標我與特區同框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地標它們融於城市之中不僅見證了城市的發展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更是一座城市的代表性名片40年來一個個地標拔地而起見證深圳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回首1980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了深圳自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建立那天起改革開放精神就蘊含在深圳城市發展的基因中「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響徹特區乃至全國「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令全世界驚嘆與深圳經濟特區共成長的還有深圳航空。
  • 享受六大書城九折優惠
    已延續5年的品牌活動「共讀半小時」,今年首次聯動湖北,開展粵鄂澳「共讀半小時」閱讀活動,以「雲共讀」的方式,傳遞對抗擊疫情主戰場的湖北人民的祝福和關愛。來自於廣州、深圳、武漢、澳門四地的圖書館代表以及社會各界代表作為本次活動的領讀人,以「雲」共讀的形式,與公眾一起傳遞閱讀的聲音,播種春天的希望。
  • 「全國童書發展風向標」 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誕生!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文 韓墨/圖 兒童文學《與倉鼠一起穿越時空》《雨滴項鍊》《姜二嫚的詩》《建座瓷窯送給你》,圖畫書《山中》《一條大河》《爸爸,為什麼?》,知識性讀物《用200萬年鬥蚊子》《讀懂經濟》《五千年良渚王國》10 本圖書獲得 2020 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殊榮。 當晚,除了揭曉「年度十大童書」書單,還現場頒發「年度致敬獎」評選的三個單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