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瞭望消金 咖喱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自積木盒子宣布轉型全面清退網貸業務以來,品鈦會怎麼做、能做到什麼程度,一直備受業界關注。
上個月,積木盒子確認被立案:若是在2-3年時間內,積木盒子不能在經偵的監督下,改善經營環境,兌付出借人權益,相關涉案人員將會被抓去吃牢飯。
在最新年報中,品鈦計提減值近11億元(約8.9億元應支付的信貸損失準備金,2億元長期投資的預付款減值)計入當期管理費用,決意斬斷與積木之間的「愛恨糾葛」。
瞭望消金髮現,這筆「分手費」對品鈦2019年業績造成不利影響,其調整後淨利潤從2018年的盈利1.334億變為虧損8.886億。但這也算是「一勞永逸」的做法。
品鈦表示,該計提減值的影響是非現金且一次性的,不僅消除了長期影響公司發展和估值的一個不利因素,還有利於公司聚焦於無風險的科技賦能業務,進入新的增長周期。
在徹底捨棄積木盒子之後,品鈦真的能靠金融科技業務走向新未來嗎?
1、「分手費」近11億元,品鈦終舍積木
追根溯源,品鈦是由積木盒子創始人董駿,耗時四年,孵化而來的。
據瞭望消金所知,2016年6月,定位為智能金融服務商的PINTEC(品鈦)集團在北京成立,專注於金融大數據處理和金融科技開發,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高效的智能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品鈦集團成立便坐擁讀秒、一點基金、積木盒子、企樂匯等子公司,並準備布局智能投顧公司,在集團領導下每個子公司獨立運營。
董駿「退位」積木盒子CEO給謝群,自己出任品鈦集團CEO。讀秒CEO由周靜擔任,一點基金CEO由胡偉擔任,即將上線的智能投顧業務的CEO則是鄭毓棟。
令人詫異的是,品鈦集團成立僅半年的時間,就光速宣布重組,將積木盒子分拆到積木集團。同時,品鈦集團CEO由原集團COO魏偉接任,董駿隨積木盒子出走,成為積木集團CEO。
對此,業內人士覺得這是品鈦集團的「打臉」行為,如今再回頭看,這一步走得「漂亮」。
但在瞭望消金看來,對於分拆,品鈦有自己的邏輯。
重組不單是「使得積木盒子的定位更加清晰單純,完全杜絕了混業經營的風險」那麼簡單。
當時網貸整治初見端倪,隔離積木盒子,能夠讓品鈦遠離監管壓力,朝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站在目前積木盒子已被立案的角度,品鈦似乎早就料到最終結局。
在剛剛起步的那段日子,品鈦極其依賴積木盒子。
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末,品鈦來自積木盒子的資金佔比高達99%。隨後該佔比急速下降,2017年為82%,2018年為62%,到2019年上半年,該佔比已經降至30%。
目前品鈦與積木盒子在業務上已再無瓜葛,但積木盒子也給品鈦留下了「陣痛」。
6月15日,品鈦發布了其截至12月31日的2019財年全年未經審計業績數據。
2019年品鈦:
營業收入12.852億元,相比於2018年的16.036億元下降了19.9%。
相比於2018年的盈利1.334億元,品鈦2019年調整後淨利潤為虧損8.886億元。
如果扣除減值影響,品鈦2019年調整後淨利潤為2.021億元,較同期大幅度增長50.5%。
品鈦方面表示,減值影響主要來自其關聯方積木宣布清退,公司評估其對積木的債權已經無可回收性,全部計提減值計入當期管理費用。
其中包含應支付的信貸損失準備金約8.9億元,以及2億元人民幣長期投資的預付款減值。
換句話說,品鈦集團花了近11億元,才割捨掉其與掉積木盒子間牽絆。
品鈦管理層表示,面對2020年不確定的宏觀因素和市場風險,公司將持續壓縮風險類業務。
儘管這可能在短期內影響公司增長,但專注於無風險的科技賦能業務,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能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
那麼成立至今,品鈦的金融科技業務究竟做得怎樣呢?
2、術業有專攻,品鈦能否啃下金融科技這塊蛋糕
魏偉在品鈦赴美敲鐘時說過:「做to B業務無外乎這幾種可能:當客戶專的時候,要比客戶更廣泛。當客戶還沒想好的時候,動作要比客戶快。當客戶已經消化了一種產品創新後,持續創新執行的比客戶更堅決。」
從創立之初,品鈦就確定了商業模式——B2B2C。在魏偉看來,賦能金融,不是單純的外圍技術服務,而是要走到金融機構內部。不光要思考B端需求,還要替B端去思考C端需求。
基於這套運營邏輯,品鈦打造出了「讀秒」(智能信貸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與「璇璣」(數位化資產配置解決方案提供商)兩大核心引擎。
作為早期活躍金融科技領域的SaaS服務商,品鈦已服務了唯品會、攜程、去哪兒、滬江、百度等各領域的頭部網際網路企業,累積了大量優質流量。
據瞭望消金所知,品鈦還對「SaaS」進行了創新,打造出「SaaS+」即「諮詢+SAAS系統+增值服務」體系。
在整個過程中,品鈦與金融機構一起開發系統,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部署和調整系統,做到對核心風控和每筆業務的自主可控。
與此同時,還能享受品鈦提供的一系列增值服務,如流量運營、數據產品、決策輔助等。
之前瞭望消金梳理過,品鈦已完成基金銷售、保險經紀、保理、小貸等多張金融牌照布局,並藉此開展試驗性金融業務,以完善解決方案,提升數據搜集和分析能力。
得益於此,品鈦獲得了與持牌金融機構的合作機會,合作方包括,百信銀行、工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雲南信託、興業消金等。
在不斷深入科技「專攻」之中,品鈦去「金融」化也沒落下。看透了金融風險本質後,其不僅狠心捨棄「積木」,也在逐漸把原有的金融業務不斷地轉給金融機構,轉型為純科技輸出。
就此次披露的財報而言,雖然2019年品鈦的管理費用大幅攀升,但全年直接成本支付同比下降了29%。其中,銷售與市場開支下降到6.96億元,下降幅度達30.2%。
而在優化後的產品組合中,成本與費用的有效控制,以及市場議價能力的提升,品鈦2019年的毛利率從2018年的32.4%上升到40.1%。
由此可見,當前僅靠金融科技業務,品鈦仍有「利」可圖。然而,隨著金融機構和網際網路公司都察覺到向金融科技轉型的需求,品鈦的先天優勢能夠「耗」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注意的是,瞭望消金通過天眼查發現,品鈦集團的運營主體品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多條風險信息,涉及股權出質警示。其中,魏偉和彭笑玫在同一天(2020年4月27日)登記股權出質,目前狀態均顯示為「無效」。
此外,天眼查還披露了,魏偉作為積木盒子聯合創始人之一,自去年傳出休臨時病假開始,其在品鈦集團旗下子公司的相關職位就頻繁更變。
對於品鈦來說,2020年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年,「穩」大於一切。幾位創始人依舊面對著積木盒子的兌付壓力,品鈦在甩掉「積木」包袱,金融科技之路能走得安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