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員:劉焉陳與她的父母
設計者:劉焉陳(建築設計師)
室內面積:2300㎡
不少建築師的第一個作品,往往是自宅。劉焉陳的父母都是中央美術學院的老師,兩位都是國內知名的藝術家,爸爸劉慶和畫國畫,媽媽陳淑霞畫油畫。他們每隔幾年就會因為各種原因搬一次工作室,這讓劉慶和和陳淑霞夫婦疲憊不堪,他們渴望一處家和工作室的結合體,既能兼顧彼此的創作習慣,又能有便捷的生活設施。終於在2013年的時候,父母選定了一處基地,有機會建造一處屬於自己的房子。當然建造房子的重任落在了學建築的劉焉陳身上,父母對房子的第一要求就是空間一定要大。因為他們以前在創作大畫幅作品時,最大的遺憾是連退著看的距離都沒有。這塊50米×18米的長條形基地,怎麼能實現工作、展廳、居住多重功能?
那時的劉焉陳還在香港大學讀建築系的本科,並無多少實踐經驗,但父母的那份充分的信任和給她的自由度,讓她接受了生平第一個獨立的建築項目,在一片一無所有的空地建造起一個叫「垣宅」的烏託邦。
在劉焉陳看來,父母作為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一扇門,從來不向自己打開,甚至他們之間都不會輕易打開,那是他們創作中的自我。劉慶和和陳淑霞是藝術圈的模範夫妻。相伴的歲月裡,他們相互獨立又相互尊重,從自己的角度,在自己的空間,做自己的事,是他們多年來形成的習慣。從這一習慣入手,劉焉陳構建了「牆」理念,她將宅子命名為「垣宅」。「牆」意味著分隔,牆是獨立的、連續的,它們有韻律地依次排開。「牆」兩側是父母互不打擾的獨立工作室,但他們又共享一個地下展廳以及連通所有空間的屋頂露臺。
在設計中,劉焉陳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用建築表現父母固有的氣場。這是父母的家,當然也是自己與父母的家,所以她要根據家庭成員的性格和需求來創建這所房子。收斂、克制是父母的性格,也是房子的性格,也是她喜歡的性格,最後的結論是,路易斯·康式的建築十分契合父母,家、工作室、展廳連體又互相分割,用方正的大盒子恰好承載,保持收斂、克制、含蓄、微妙最好。
見到劉焉陳時,其實很難將眼前這位溫婉的女生和大體量的建築空間以及建築內在的強烈秩序感聯繫在一起。劉焉陳說,她在小時候就對建築充滿了興趣,「我6歲時製作過一個小樹屋模型,樹屋內襯用了食品包裝盒,外牆用樹皮貼面,基座是架空的,入口處甚至用小樹枝搭了木架,媽媽說我對標準化的玩具都不太提得起興趣。」這位天生的建築師不僅對大體量建築有著獨到思路,對於她的這所宅子的室內空間設計更加敏銳。
青磚、混凝土、水泥砂漿、原木,諸如此類質樸的素材是劉焉陳最得心應手的材料。將青磚切片,鋪裝在建築立面,來營造不均勻的質感;室外和室內的數面牆壁塗刷了不同密度的水泥砂漿;舊房梁作為屋頂的裝飾元素,被安排在恰如其分的位置。在設計圖紙裡未能描繪的部分,幾乎都能讓她在施工現場找到物盡其用的靈感。家裡絕大多數家具都是劉焉陳DIY而成的,這裡面既有節省成本的考慮,也因為市面上的家具很難滿足需求。從市場淘來的老木料,就讓她用在了客廳、茶室、廚房、展廳等多個空間。
喜歡烹飪的媽媽最得意的是女兒給她造了一套很漂亮的實木櫥櫃,臺面、櫃體、櫃面、把手竟然來自四個不同的廠家。幾個衛浴間的洗手池均為混凝土澆築的定製產品,水池底部是水磨石表面,隨著水流的衝刷日漸細膩。
整個建築的中庭是劉焉陳著力打造的區域。中庭北連入口門廳,南連茶室,東西則連通展廳和居室。垂直方向上則用電梯連接著地下展廳、二樓工作室及屋頂露臺。劉焉陳希望中庭打造成一個在嚴寒的季節,仍能享受陽光與溫暖的花園。
豎向開窗追隨日照的角度,從早上10點到下午3點都能接受到充足的陽光。預製混凝土砌塊花盆或是穿插立放或是橫放,用來種植,或放擺件。邊角木料以自然的方式插進牆體,承載了五湖四海的藏品。陳列牆下方特意砌了條水渠,流水循環往復,潺潺動聽。地面雖然是樸素的混凝土地面,但通過對角分縫以及中心的水磨石處理,就有了江南園林式的活潑。朽木、泥灰、綠葉、水渠配合著陽光的變幻,合奏出自然交響曲。
建築師的優勢是可以從建造的構造做到對光線的控制,調整光線進入室內的方式。父母的工作室均是向北開的天窗,避免直射光,保證主要創作區光線均勻。地下展廳主要由南側和西側的天井來照明,同時採用牆面漫反射,讓光線柔和。庭院裡的透光水池其實也充當了地下室的天窗。夏天,光會透過魚池打在地下室的地面上,是流動光斑。中庭的天井用了側面的大面積開窗,避免頂窗過於強烈的日照,且能隨著日照方向的轉移而攝取充足的光線。
客廳朝南開窗,是採光最好的房間,但劉焉陳適當控制了開窗面積,讓光線的方向性更強。而橫向的窗戶像取景器的功能,框住最好的視線。
劉焉陳的這座佔地900平米,總建築面積2300平米的藝術大宅終於落地了,一家三口住進來快一年了,每個家庭成員都表示很滿意。她把功能與愛融合,完成了一個藝術家庭的終極夢想。
Q:垣宅裡最愜意的地方是哪裡?
A:我做了很多小飄窗,都是在光線非常好的空間。比方說,客廳的飄窗就很舒服,因為整個居住區的朝向做了扭轉,使客廳可以正朝南,與窗外的小河垂直,景致很棒。
Q:設計中有哪些小心機?
A:垣宅是父母養老的地方,作為女兒其實花了不少心思。在父親的工作室安裝了一個鐵藝壁爐,不太冷的時候,不用開地暖,用壁爐燒木炭,就能保證足夠的取暖,父親還能時不時烤些白薯。
《瑞麗家居設計》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