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建築師的垣宅

2021-12-29 瑞麗家居設計

劉焉陳是位90後年輕的女建築師,本科畢業於香港大學,碩士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築系,典型的學霸,又是位漂亮的新生代建築師。她用3年時間,為身為藝術家的父母造了一座可以安放創作與生活的藝術大宅。

家庭成員:劉焉陳與她的父母

設計者:劉焉陳(建築設計師)

室內面積:2300㎡

不少建築師的第一個作品,往往是自宅。劉焉陳的父母都是中央美術學院的老師,兩位都是國內知名的藝術家,爸爸劉慶和畫國畫,媽媽陳淑霞畫油畫。他們每隔幾年就會因為各種原因搬一次工作室,這讓劉慶和和陳淑霞夫婦疲憊不堪,他們渴望一處家和工作室的結合體,既能兼顧彼此的創作習慣,又能有便捷的生活設施。終於在2013年的時候,父母選定了一處基地,有機會建造一處屬於自己的房子。當然建造房子的重任落在了學建築的劉焉陳身上,父母對房子的第一要求就是空間一定要大。因為他們以前在創作大畫幅作品時,最大的遺憾是連退著看的距離都沒有。這塊50米×18米的長條形基地,怎麼能實現工作、展廳、居住多重功能?

那時的劉焉陳還在香港大學讀建築系的本科,並無多少實踐經驗,但父母的那份充分的信任和給她的自由度,讓她接受了生平第一個獨立的建築項目,在一片一無所有的空地建造起一個叫「垣宅」的烏託邦。

在劉焉陳看來,父母作為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一扇門,從來不向自己打開,甚至他們之間都不會輕易打開,那是他們創作中的自我。劉慶和和陳淑霞是藝術圈的模範夫妻。相伴的歲月裡,他們相互獨立又相互尊重,從自己的角度,在自己的空間,做自己的事,是他們多年來形成的習慣。從這一習慣入手,劉焉陳構建了「牆」理念,她將宅子命名為「垣宅」。「牆」意味著分隔,牆是獨立的、連續的,它們有韻律地依次排開。「牆」兩側是父母互不打擾的獨立工作室,但他們又共享一個地下展廳以及連通所有空間的屋頂露臺。

在設計中,劉焉陳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用建築表現父母固有的氣場。這是父母的家,當然也是自己與父母的家,所以她要根據家庭成員的性格和需求來創建這所房子。收斂、克制是父母的性格,也是房子的性格,也是她喜歡的性格,最後的結論是,路易斯·康式的建築十分契合父母,家、工作室、展廳連體又互相分割,用方正的大盒子恰好承載,保持收斂、克制、含蓄、微妙最好。

見到劉焉陳時,其實很難將眼前這位溫婉的女生和大體量的建築空間以及建築內在的強烈秩序感聯繫在一起。劉焉陳說,她在小時候就對建築充滿了興趣,「我6歲時製作過一個小樹屋模型,樹屋內襯用了食品包裝盒,外牆用樹皮貼面,基座是架空的,入口處甚至用小樹枝搭了木架,媽媽說我對標準化的玩具都不太提得起興趣。」這位天生的建築師不僅對大體量建築有著獨到思路,對於她的這所宅子的室內空間設計更加敏銳。

青磚、混凝土、水泥砂漿、原木,諸如此類質樸的素材是劉焉陳最得心應手的材料。將青磚切片,鋪裝在建築立面,來營造不均勻的質感;室外和室內的數面牆壁塗刷了不同密度的水泥砂漿;舊房梁作為屋頂的裝飾元素,被安排在恰如其分的位置。在設計圖紙裡未能描繪的部分,幾乎都能讓她在施工現場找到物盡其用的靈感。家裡絕大多數家具都是劉焉陳DIY而成的,這裡面既有節省成本的考慮,也因為市面上的家具很難滿足需求。從市場淘來的老木料,就讓她用在了客廳、茶室、廚房、展廳等多個空間。


喜歡烹飪的媽媽最得意的是女兒給她造了一套很漂亮的實木櫥櫃,臺面、櫃體、櫃面、把手竟然來自四個不同的廠家。幾個衛浴間的洗手池均為混凝土澆築的定製產品,水池底部是水磨石表面,隨著水流的衝刷日漸細膩。

整個建築的中庭是劉焉陳著力打造的區域。中庭北連入口門廳,南連茶室,東西則連通展廳和居室。垂直方向上則用電梯連接著地下展廳、二樓工作室及屋頂露臺。劉焉陳希望中庭打造成一個在嚴寒的季節,仍能享受陽光與溫暖的花園。

豎向開窗追隨日照的角度,從早上10點到下午3點都能接受到充足的陽光。預製混凝土砌塊花盆或是穿插立放或是橫放,用來種植,或放擺件。邊角木料以自然的方式插進牆體,承載了五湖四海的藏品。陳列牆下方特意砌了條水渠,流水循環往復,潺潺動聽。地面雖然是樸素的混凝土地面,但通過對角分縫以及中心的水磨石處理,就有了江南園林式的活潑。朽木、泥灰、綠葉、水渠配合著陽光的變幻,合奏出自然交響曲。


建築師的優勢是可以從建造的構造做到對光線的控制,調整光線進入室內的方式。父母的工作室均是向北開的天窗,避免直射光,保證主要創作區光線均勻。地下展廳主要由南側和西側的天井來照明,同時採用牆面漫反射,讓光線柔和。庭院裡的透光水池其實也充當了地下室的天窗。夏天,光會透過魚池打在地下室的地面上,是流動光斑。中庭的天井用了側面的大面積開窗,避免頂窗過於強烈的日照,且能隨著日照方向的轉移而攝取充足的光線。


客廳朝南開窗,是採光最好的房間,但劉焉陳適當控制了開窗面積,讓光線的方向性更強。而橫向的窗戶像取景器的功能,框住最好的視線。

劉焉陳的這座佔地900平米,總建築面積2300平米的藝術大宅終於落地了,一家三口住進來快一年了,每個家庭成員都表示很滿意。她把功能與愛融合,完成了一個藝術家庭的終極夢想。

Q:垣宅裡最愜意的地方是哪裡?

A:我做了很多小飄窗,都是在光線非常好的空間。比方說,客廳的飄窗就很舒服,因為整個居住區的朝向做了扭轉,使客廳可以正朝南,與窗外的小河垂直,景致很棒。

Q:設計中有哪些小心機?

A:垣宅是父母養老的地方,作為女兒其實花了不少心思。在父親的工作室安裝了一個鐵藝壁爐,不太冷的時候,不用開地暖,用壁爐燒木炭,就能保證足夠的取暖,父親還能時不時烤些白薯。

《瑞麗家居設計》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著名女建築師羅小未迎來90歲生辰
    著名女建築師羅小未迎來90歲生辰 2015-11-19 17:52: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上海11月19日電 (記者 許婧)在著名女建築師羅小未迎來90歲生辰之際,匯集她數十年在相關領域學術研究成果的《羅小未文集》19日在同濟大學舉行了新書發布會。
  • 90後南非女建築師,入選《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物
    這位90後建築師2014年與兩位合伙人創辦Counterspace工作室她們是2020倫敦蛇形畫廊的設計師也是蛇形畫廊20年來最年輕的設計者2015年,蘇瑪亞·瓦利(Sumayya Vally),阿米娜·卡斯卡(Amina Kaskar)和莎拉·德·維利耶(Sarah de Villiers)三位90後女建築師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創立Couterspace工作室。
  • 三位南非90後女建築師,靠什麼拿下全球最受矚目的建築盛事?
    三位南非90後女建築師共同發聲令人振奮!作為Counterspace建築事務所聯合創始人,她們打破南非父權制、性別歧視,通過女性視角看待城市,重組空間,表達觀點。她們年輕,她們優秀,她們從不怯於在宏大歷史敘事中,發出屬於自己的特有聲音。她們的故事也許可以啟示你我,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人生答案。
  • 美國知名女建築師被授予美國建築師學會AIA金獎
    她是一名在寬度、深度都很卓越的建築師,創作的作品一如既往地傑出。那些實踐、教學和欣賞建築的人們,都知道她對作品的高質量要求。」繼朱莉亞摩根成為第一名進入巴黎著名的高等美術學院(Ecoles desBeaux-arts)的女性後,她重返故裡成為了加利福尼亞第一名特許的女性建築師。經過近50年的辛勤實踐,她設計的建築超過了700個。
  • 三位90後女建築師操刀2020蛇形畫廊,20年20個大師巨作完整呈現
    蛇形畫廊 英國倫敦蛇形畫廊自2000邀請扎哈設計第一個展亭後,如今已成為全球建築界一年一度最受矚目的建築盛世之一。每年選出的設計師將在倫敦肯辛頓花園建成一座夏季臨時展亭,作為蛇形畫廊的一部分。
  • AT三八節:女建築師=女漢子?
    後經調查,該女生是一位建築師,而且她代表的不是她自己,是女建築師這一類群體。        謹以上文獻給三八節還戰鬥在工作一線的女建築師們!道一聲:你們辛苦了!並弱弱地問一句,你們這麼辛苦,你們領導知道嗎?
  • 城市建築師的敏銳與感知:女建築師羅斯·巴尼訪談
    ▼ 卡羅·羅斯·巴尼羅斯巴尼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美國傑出女性建築師美國建築師協會(FAIA)會士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榮譽會士芝加哥女建築師協會(CWA)首任主席芝加哥城市建築師比如我現在在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教書,我的班上至少有一半女生,但因為女性力量依然在被忽視,所以社會上的女建築師問題仍然存在。許多人認為體現地位是設計的目的,但是在我的工作室中,我們相信好的建築應該是各個因素融合的結果。
  • 全球最酷的女建築師到底是誰?
    歐蒂娜·戴克,Saint-Ange Residence,2015年來自於法國的歐蒂娜·戴克(Odile Decq)是全球最著名的先鋒女建築師之一。當不到20歲的她對藝術與建築有著濃厚興趣,並幻想著成為一位稱職的建築師時,其保守的父親卻勸道:「不可能,沒有女生能做建築師。」 有趣的是,正因為父親的這句話更加堅定了歐蒂娜·戴克學習建築的決心。她在努力鑽研調查後選擇了法國當地一所學校,後順利通過入學考試並成為了一名建築系學生,正式開始她「叛逆」的建築之路。
  • 扎哈·哈迪德去世 作為女建築師她留下了什麼?
    美國當地時間2016年3月31日,英國建築師扎哈·哈迪德被證實在美國邁阿密的一家醫院內因心臟病突然去世,享年65歲。她在男性主導的建築世界裡爭得了一席之地說扎哈·哈迪德是這個時代全球範圍內最知名和成功的女建築師應該一點都不為過。
  • 祝賀|中航規劃總院當選北京市女建築師協會理事單位
    祝賀|中航規劃總院當選北京市女建築師協會理事單位 2020-09-27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師」不是林徽因,而是宜興人王祖蘊哦!
    林徽因被人熟識,不只是因為她的愛情故事,更是因為她的才情和「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師」身份!如果說,林徽因不是「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師」,「林徽因粉」會不會認為小編胡說八道呢?最近,我市一位收藏和文史愛好者許熙恆發現多張民國時期報紙報導了——「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師為宜興人王祖蘊女士」民國十八年(即公元1929年)1月3日的《上海畫報》醒目位置的《我國第一女建築師》的新聞報導介紹:「王祖蘊女士江蘇宜興和橋村人……又轉赴德國學習建築,由於其各科成績均列前茅,故被該校授予特許建築工程師學位,成為我國之有女建築師以來第一人……
  • 兩位愛爾蘭女建築師染指普利茲克建築獎 獎金10萬
    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兩位愛爾蘭女建築師獲獎原標題: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揭曉,兩位愛爾蘭女建築師獲獎昨晚(北京時間3月4日23點),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揭曉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兩位愛爾蘭女建築師獲獎兩位女士既是建築設計師,也是建築教育家,40餘年來一直低調而堅定地工作在建築領域。二人以強勁和細緻的實踐方式和思想脫穎而出。
  •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著名女建築師扎哈·哈迪德辭世(多圖)
    達姆·扎哈·哈迪德(Dame Zaha Hadid)    據BBC新聞報導,伊拉克裔世界著名女建築師達姆·扎哈·哈迪德(Dame Zaha Hadid)於美國當地時間3月31日(星期四)在邁阿密一家醫院去世
  • 最「紅」的女建築師,她的設計都很紅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個性十足的女建築師就是如此。四年後,她辭去了 Boudon 的工作,決定攻讀建築專業。當時她的父親並不是很理解她,認為建築這一行業並不適合女性。Benot Cornette & Odile DecqOdile Decq 工作室主要從事法國住宅項目、辦公樓和公共建築的設計,設計風格來自於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至 90
  • 中國著名女建築師林徽因
    林徽因是中國著名的女建築師,與其丈夫梁思成其名。她不僅在建築學上有才華,詩詞歌賦也樣樣精通。作品《你是人間四月天》就常被人歌頌。一般人通常不能在不熟悉一個人的情況下得當的去評價他人,但是也有些人是通過對一個人的他人評價、新聞、作品或者記載的事件去淺顯的評價一個人,或許我們能從當回事一些友人的評價中能知道林徽因大概是個什麼樣的人。
  • 紅色的設計「紅色」的女建築師
    2003年歐蒂娜·戴克獲得法國榮譽騎士勳章,並於 2007年成為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國際名譽會員。 Odile Decq 在從學校畢業後就開始了她的建築實踐,創辦了Studio Odile Decq
  • 90後建築師的44㎡,功能強大又寬敞,也太厲害了吧
    本案例是一套實際面積僅44㎡的小戶型,房子位於北京通州,是給孩子買的學區房,經過業主90後學霸建築師爆改後,功能強大又寬敞,也太厲害了吧!接下來,齊家慄子就為大家分享這套44平小戶型裝修案例,一起來看看吧!
  • 戰疫:觀察與鏡鑑|白俄羅斯女建築師來華復工記
    原標題:戰疫:觀察與鏡鑑 | 白俄羅斯女建築師來華復工記參考消息網5月12日報導(文/王金濤 劉恩黎 趙宇飛)轉機兩次、途經三國、跨越大半個歐亞大陸,白俄羅斯女建築師納塔利婭在經歷30多個小時的旅程後,終於回到了中國重慶,如願復工。
  • 女建築師為畫家父母造房 一人一層還帶超大地下室建築師家裝家居
    她的父母是一對藝術家,父親是國畫家,母親是油畫家。  這個工作室是劉焉陳送給父母的禮物,戳下方圖集了解更多設計細節~    90後北京姑娘劉焉陳,哈佛大學碩士畢業,是一名90後建築師。:https://www.ikjzd.com/home/247關於亞馬遜giveaway,你的那些誤解:https://www.ikjzd.com/home/11381790後北京姑娘劉焉陳,哈佛大學碩士畢業,是一名90後建築師。她的父母是一對藝術家,父親是國畫家,母親是油畫家。2016年,她為父母在北京郊區造了一棟美術館級別的工作室。這個建築是一系列的牆,夾著不同的盒子。
  • 【AT】世界上最「紅」的女建築師,她的設計都很紅!
    這麼「紅」的建築師,是時候該認識她啦! 個性建築師 Odile Decq在設計界個性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他們大多有自己的「怪癖」,並且會將這類愛好延續到自己的創作中,樂此不疲。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個性十足的女建築師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