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小課堂開課啦!
大家都知道哪些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呢?大家是否有時會對一些有趣的心理現象感到好奇呢?
今天就由我來介紹三個「接地氣的」心理實驗,快來和我一起存儲小知識吧
讓我們一起在最有趣最深刻的心理學實驗中,遇見那個不斷成長並渴望成為更好的人的那個自己。
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這種感覺?越是不想發生的事情,在下一秒發生的概率就越大,越是感覺不可能發生的事,可是它偏偏就是發生了。讓人很是苦惱?一句「我就知道……」中,不知道包含了多少人的辛酸淚啊?人生好艱難!但是朋友們知道嗎?心理學對這種效應其實是有研究的。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墨菲定律具體指的是概率大於零的事,均可能發生。且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有很大機率會出錯,即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其發生的概率大於零,該事情總會(遲早)在某一時刻發生。
這就啟示人們做事情一方面要對錯誤保持平常心,一方面也要防微杜漸,不存僥倖。
這一定律最早源自1949年,美國空軍上尉工程師Edward A. Murphy的對他的某位運氣不太好的同事隨口開的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他去做就一定會更壞。」之後在1992年,由Edward A. Murphy正式提出。
大家是不是有點不知所云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案例吧
一個女孩名字叫嘟嘟,一天嘟嘟和朋友約好一起去玩,嘟嘟想坐地鐵,所以提前計劃了時間。嘟嘟覺得從下地鐵到上高鐵只需要5分鐘,結果地鐵安檢排隊花了20分鐘,上樓候車大廳的上行電梯竟然也壞了。嘟嘟感覺自己頗有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感覺,壞的事情居然聚集到了一起……
案例二是小姐姐喜歡一位小哥哥,於是約他到家裡做客,讓他過來修自己剛故意弄壞的電腦鍵盤,並新切了果盤,準備一起打遊戲。結果...這小哥哥一修好鍵盤,就飛奔著跟他的夥伴們打球去了。小哥哥也太「直男」了吧。(哈哈哈)
大家是否都有過喜歡的人呢?你還記得為什麼會喜歡他或者她嗎,在你的眼裡,他是完美無瑕?還是好壞參半呢?有句話叫做:「喜歡一個人,就要連同他的缺點一起喜歡,所謂愛屋及烏,情人眼裡出西施」。你是否同意這句話呢?
在心理學中我們叫「情人眼裡出西施」為暈輪效應。也稱光環效應,指的是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是基於根據自身的個人喜好出發,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使得最終出現「以點概面、以偏概全」的現象。
這一效應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Edward Lee Thorndike(1894-1949)於20世紀20年代提出,隨後美國心理學家K.Dion、Harold Harding Kelley (1921-2003)、Richard E.Nisbett(1941-)相繼通過實驗證明。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俄國作家普希金,普希金曾狂熱地愛上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麗,並和她閃婚。婚後才發現兩人差別巨大,當普希金每次與她分享自己的詩作時,她總是毫無興趣、心生排斥,相反卻要普希金陪她遊樂,出席豪華晚會、舞會,普希金為此丟下創作,弄得債臺高築,最後在明知自己居於絕對劣勢的時候,還為她決鬥,不幸死去,一顆文學巨星就此隕落。
大學期間不僅是需要團隊合作較多的時期,很多論文啊、實驗啊、調查啊,自己一個人短時間是無法完成的。而且很多時候,老師更希望看到的是你的團隊合作等能力。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呢,越是分配具體的任務,小組完成的越快,越是模糊、泛泛的目標,我們總是會將它推遲完成。這是為什麼呢
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我們直接來看一個例子吧
1964年3月13日夜3時20分,在美國紐約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諾比白的年輕女子在結束酒巴間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當她絕望地喊叫:"有人要殺人啦!救命!救命!"聽到喊叫聲,附近住戶亮起了燈,打開了窗戶,兇手嚇跑了。當一切恢復平靜後,兇手又返回作案。當她又叫喊時,附近的住戶又打開了電燈,兇手又逃跑了。當她認為已經無事,回到自己家上樓時,兇手又一次出現在她面前,將她殺死在樓梯上。在這個過程中,儘管她大聲呼救,她的鄰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觀看,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無一人打電話報警。這件事引起紐約社會的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
人們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對於責任分散效應形成的原因,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調查,結果發現:這種現象不能僅僅說是眾人的冷酷無情,或道德日益淪喪的表現。因為在不同的場合,人們的援助行為確實是不同的。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境時,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受難者給予幫助。如果他見死不救會產生罪惡感、內疚感,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價。而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旁觀者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這種局面,這是心理學家正在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大家是否想起了前段時間的「小悅悅事件」呢?
其實很多事情,我們不要想「自己有沒有必要去做?」,而是要想,你想做嗎?你不做這件事你會後悔嗎?萬事簡單些。決定了就不要後悔,這是快樂法則之一。
這次的推文就到這裡啦, 告訴小可愛們一個好消息,安大通新開通了心理學專欄,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小可愛們快快來關注我們吧(比心心)今後也請多多指教,喜歡本文的小可愛們可以關注安大通公眾號,後期會有更多有趣的心理知識分享哦~
最後祝願大家都能感覺:生活明朗,萬物可愛。人間值得,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