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前343年出生於西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秦高僧,中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又譯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意譯童壽。鳩摩羅什天生具有慧根,據說鳩摩羅什無師自通學會了梵文,五歲日頌千偈,七歲出家,九歲便能登壇講經,名聞西域,是名副其實的神童。在後秦的十幾年間,鳩摩羅什與弟子翻譯了多部大小乘經、律、論,鳩摩羅什培養了眾多弟子,著名的有「四聖」,即道生、僧肇、道融、僧叡。
在後秦的都城長安,皇帝姚興在城北大興土木,為鳩摩羅什蓋起了說法的場地--逍遙園。鳩摩羅什在這裡開始大量的翻譯佛經。皇帝姚興十分讚賞鳩摩羅什的建議,他立即為鳩摩羅什開闢了譯經場地,還特地選派了八百名僧人來配合他的工作。長安譯經場由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國家組織的大規模譯場。
鳩摩羅時在弟子們的配合下,首次對佛教全部關鍵詞彙都給出了詳細準確深入淺出的解釋。鳩摩羅什的譯經幾乎觸及佛教浩繁經文的各個方面,他的譯著大部分成為中國佛教各宗派立宗的經典依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句,就出自鳩摩羅什翻譯的《心經》。這位西來的高僧,通過對語言的卓越理解,將印度佛經化作優美的漢語經典。
一千六百多年來,沒人去增減或改變一個字。在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初由鳩摩羅什翻譯出來的「煩惱」、「苦海」、「未來」、「心田」、「愛河」等詞彙,今天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豐富著我們的精神世界。鳩摩羅什與弟子在弘始三年至十一年期間,譯出《大品般若經》、《妙法蓮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成實論》等論。
譯經總數據《出三藏記集》,為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據《開元釋教錄》說,共作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