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來中國共翻譯出多少部佛經經典?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2020-12-13 天天拉呱

鳩摩羅什前343年出生於西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秦高僧,中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又譯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意譯童壽。鳩摩羅什天生具有慧根,據說鳩摩羅什無師自通學會了梵文,五歲日頌千偈,七歲出家,九歲便能登壇講經,名聞西域,是名副其實的神童。在後秦的十幾年間,鳩摩羅什與弟子翻譯了多部大小乘經、律、論,鳩摩羅什培養了眾多弟子,著名的有「四聖」,即道生、僧肇、道融、僧叡。

在後秦的都城長安,皇帝姚興在城北大興土木,為鳩摩羅什蓋起了說法的場地--逍遙園。鳩摩羅什在這裡開始大量的翻譯佛經。皇帝姚興十分讚賞鳩摩羅什的建議,他立即為鳩摩羅什開闢了譯經場地,還特地選派了八百名僧人來配合他的工作。長安譯經場由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國家組織的大規模譯場。

鳩摩羅時在弟子們的配合下,首次對佛教全部關鍵詞彙都給出了詳細準確深入淺出的解釋。鳩摩羅什的譯經幾乎觸及佛教浩繁經文的各個方面,他的譯著大部分成為中國佛教各宗派立宗的經典依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句,就出自鳩摩羅什翻譯的《心經》。這位西來的高僧,通過對語言的卓越理解,將印度佛經化作優美的漢語經典。

一千六百多年來,沒人去增減或改變一個字。在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初由鳩摩羅什翻譯出來的「煩惱」、「苦海」、「未來」、「心田」、「愛河」等詞彙,今天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豐富著我們的精神世界。鳩摩羅什與弟子在弘始三年至十一年期間,譯出《大品般若經》、《妙法蓮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成實論》等論。

譯經總數據《出三藏記集》,為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據《開元釋教錄》說,共作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相關焦點

  • 唐僧和鳩摩羅什翻譯《金剛經》的故事
    當時,五百比丘聚集在王舍城的七葉窟,由記憶力最好的阿難根據回憶把釋迦牟尼的言論記錄成冊,成為佛經。第二次結集是在釋迦牟尼去世後一百多年,由七百比丘參加。阿育王時代又在華氏城第三次結集,有一千比丘參加。早期的佛經,基本上來自這三次結集。為什麼把釋迦牟尼的學說稱作「經」?
  • 鳩摩羅什聳聳肩
    今天蹭個熱度,用金克木的一篇文章來聊聊包括《金剛經》在內的四部最流行的佛經,它們的譯者竟是同一個人——鳩摩羅什!更難得的是《阿彌陀經》《金剛經》《維摩詰所說經》到了唐代都有玄奘的新譯,可是奘譯未能取代什譯。一直流行下來的仍然是一千六百年前鳩摩羅什的譯本。
  • 古老的佛經翻譯到底有多困難?看完你就明白了
    宏海法師《百千萬劫難遭遇》第45講鳩摩羅什法師也有大量的翻譯經典,他的弟子像僧肇大師一樣,不斷地對這種語感和語境進行統一,進行楷定,才形成我們現在,《法華經》,《彌陀經》,《金剛經》,這麼流暢的優美的文辭
  • 《金剛經》譯者大德鳩摩羅什的傳奇一生
    今天為您介紹中國佛經翻譯史上四大譯經家之一,鳩摩羅什的生平。現在通用的《金剛經》漢譯本就是鳩摩羅什的譯本,這是一位傳奇的僧人。鳩摩羅什的生平鳩摩羅什是後秦時期的僧人,佛學家、哲學家、翻譯家。這些頭銜放在他身上都是當之無愧的。
  • 美國萬佛聖城的佛經為何仍是中文而非英文?宣化上人也是無可奈何
    公元401年,高僧鳩摩羅什到達長安後,於次年在草堂寺開始了其一生最重要且最艱巨的譯經工作。據史料記載,幫助鳩摩羅什譯經的名僧達八百餘人之多,慕名而來求學的僧人達三千之眾。其中以弟子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四人最為有名,合稱」什門四聖「,因此有「三千弟子共譯經」之說。
  • 【佛經開示】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學佛必讀十部經典佛經, 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一一閱讀將受益匪淺!與《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合稱淨土三部經。宋畺良耶舍譯。另有異譯一種,已佚。此經進一步發揮了《無量壽經》的淨土思想,敘述釋迦牟尼佛 應韋提希夫人之請,在頻婆娑羅宮為信眾講述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和極樂淨土莊嚴的十六種觀想方法(十六觀)。未發現梵本,亦無藏譯本,但在中國新疆地區曾發現維吾爾文譯本的殘片。
  •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學佛必讀十部經典佛經, 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一一閱讀將受益匪淺!這個世界的環境,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寶池、八功德水、四色蓮華、七寶樓閣、黃金為地都是七寶做成。風吹羅網,常作天樂,眾鳥齊鳴,皆演法音,眾生聞是音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又說:微風吹動,行樹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 偉大的唐朝翻譯家玄奘,及其停止翻譯後的歲月
    在長安和洛陽兩地,玄奘在助手們的幫助下,共譯出佛教經論74部,1335卷,每卷萬字左右,合計1335萬字,佔去整個唐代譯經總數的一半以上,相當於中國歷史上另外三大翻譯家譯經總數的一倍多,真正稱得上前無古人,成為翻譯史上的傑出典範。在翻譯的方式中,玄奘曾經斥責鳩摩羅什等古代譯經家以「達意」為原則而信筆直譯的翻譯方法,大力提倡忠於原典、逐字翻譯之譯經新規則。
  • 《金剛經》到底有多重要
    一、《金剛經》重要性很多佛教界的學者,或者說很多信眾, 通常將玄奘大師的譯本視做鳩摩羅什譯 本的一個重要補充,而其他的本子相對 流傳不那麼廣。在佛經翻譯史上,中國佛教翻譯史上有四位頂尖的翻譯家。其中,就有三位留下了《金剛經》的譯本,這難道不能說 明它的重要性嗎?不僅如此,關於《金剛經》,後來的注釋者和研究者、闡釋者、講解者,浩如煙海,人非常多。《金剛經》自它翻譯成為漢 文以後,就有很多人去研究它,它就成為—部被重點關注和研究的佛經。
  • 【莆仙話】《金剛經說什麼》—鳩摩羅什和武則天 南懷瑾 / 著
    現在說到翻譯的人,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他的父親是印度一位宰相,出家當和尚了,他的媽媽是一位公主,逼著這位宰相還俗,跟她結婚,後來生了這個兒子。鳩摩羅什十一、二歲的時侯,已經可以說悟道了,三十多歲就到了中國大陸。當時是南北朝時代,為了請這位學者來,消滅了三個國家,這在古今中外歷史上,都是樁震撼的事件。
  • 為什麼同樣是佛經楞嚴經要比金剛經難讀很多?
    一、經文行文1、《金剛經》行文《金剛經》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讀過他的傳記後,你會知道,他是既通曉梵文,又深通漢文的,所以,他所翻譯的佛經是曉暢易懂的。其實,這個說法也從側面反映了,鳩摩羅什大師的翻譯有多牛了。這樣一位超牛的譯師翻譯出來的佛經,不僅你愛讀,而且從翻譯出來之後,幾乎接觸到金剛經的人士人人都愛讀,所以,羅什大師的譯本是最流行的。2、《楞嚴經》行文我們再來看看《楞嚴經》的譯師,般剌蜜帝大師。
  • 答疑解惑:中國翻譯歷史,為何說是佛教傳播與漢語翻譯的結果?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國翻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與其他國家相比,漢語翻譯有其自身的特點。早期對封建社會的翻譯主要集中在佛教方面,與科技相關的翻譯直到明清時期才被發現。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中,有四次翻譯活動。第一波翻譯浪潮始於佛教經典的翻譯,它在翻譯史上佔據了長達千年的主導地位,對中國的宗教、哲學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永久的影響。
  • 佛教:「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學佛必讀的五部經,你讀過嗎?
    然而,三藏十二分教,可謂浩如煙海,加之佛經翻譯多在唐宋及兩朝之前,現代人讀古文,著實不容易理解。那麼,是不是說今人就與三藏無緣了呢?其實不然。一者,祖師大德對經藏多有註解,譬如淨宗印祖有《文鈔》傳世,稱其為「小三藏」亦不為過。能通讀祖師的著作,也能基本把握三藏的脈絡。
  • 此高僧非常倒黴,皇帝命他翻譯1350部經書,4年後被活活累死
    此高僧非常倒黴,皇帝命他翻譯1350部經書,4年後被活活累死。怎麼回事呢?這位高僧叫彥琮,557出生於河北唐山,自小聰穎過人,尤其對佛法有獨特的慧根。8歲時,因當時官府推崇佛教,所以本該上私塾的彥琮被父母送到信都僧邊法師的身邊學習佛法。
  • 譯虹國際翻譯與您分享:翻譯是人類最重要和最高尚的事業之一
    譯虹國際翻譯與您分享:關於翻譯的重要性,德國文學家和思想家歌德曾這樣說過:「應該這樣看待每一位翻譯家,即他在努力充當具有普遍意義的精神交易的中介人,並以促進這一交流為己任。在廣泛的國際交往中,不管能講出文學翻譯的多少不足,他卻仍舊是,並將永遠是人類最重要和最高尚的事業之一。」
  • 典冊流芳——漢文佛經裝幀形式的演化
    #漢文佛經的形式主要經歷了捲軸裝、經折裝等發展階段。為說明其演變過程,本文以不同歷史時期的《妙法蓮華經》為例,兼顧其他常見的漢文佛經形式進行說明。《妙法蓮華經》簡稱為《法華經》,該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在目前所見諸譯本中以姚秦時鳩摩羅什的譯本通行最廣、影響最大;此譯本的內容共 7 卷 28品,總計約 7.65 萬字。早期漢文佛經多為捲軸裝的形式(又稱手卷、卷子)。可以據卷首是否有「說法圖」分為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