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正常驚嚇反射不用慌,新手媽謹慎就得!

2021-03-05 2020健康就好

有些寶寶有時候晚上睡不好,剛睡著沒一會兒就突然放聲大哭,睜大眼睛,驚恐地四處看,抱著他才可以睡一會兒,卻仍然一驚一驚的。這是否說明寶寶受到了驚嚇呢?

寶寶有時候會從睡夢中驚醒,睜開眼睛,身體發生輕微抽搐或震顫,雙手臂、手掌、雙腳、腳趾左右對稱的向外伸張,同時大聲哭鬧。這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寶寶以此來防禦外界的侵害。其實,當大人受到較大的刺激的時候,偶爾也會出現驚嚇反射。

如果媽媽一隻手將寶寶的肩膀支撐住,另一手抬高寶寶的頭部約15°角,然後讓寶寶的頭突然輕輕向下墜落,這時候,寶寶就會伸直並且外展雙臂,同時張開手掌,軀幹與脊柱也會伸直;然後寶寶會彎曲手臂成擁抱狀,將兩隻小手握起拳頭,仿佛被嚇了一大跳,通常還會大哭。這就是「蒙洛氏反射」,也叫「擁抱反射」。有時候寶寶突然聽到很大的聲音或者震動,也會出現類似的反應,成為 「驚嚇反射」。一般情況下,寶寶在出生後前2個月驚嚇反射最強烈。

這種驚嚇反射是暫時性的,媽媽一般不用擔心,等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對外界的普通刺激就會逐漸適應,敏感程度也就會降低,驚嚇反射就會逐漸減緩或者消失。一般來說,等到寶寶三四個月大的時候,驚嚇反射就會減緩甚至消失。但是,如果寶寶超過6個月的時候還有明顯的驚嚇反射,媽媽就要注意了, 這可能是因為寶寶的大腦神經系統有問題,媽媽就需要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寶寶在發生驚嚇反射的時候,手臂、雙手、雙腿、雙腳的反應是左右對稱的,若是寶寶出現某個部位沒反應,可能是四肢局部有問題,剛出生的寶寶最常見的病症是「臂神經叢受傷」,也可能是鎖骨骨折,不管是哪種病症,媽媽都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治療。

寶寶每次出現驚嚇反射的時間不會太長,通常幾秒鐘就會消失,是暫時性的。如果寶寶出現持續的全身震顫不止,就不是正常現象,媽媽就需要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另外,如果寶寶受到驚嚇,大便顏色也有可能會有變化。膽汁一般呈黃綠色,正常糞便中帶有一定的膽汁,呈黃色,但是如果膽汁的量增加就會導致綠色增多。俗話常說的「嚇破膽」就是指人在受驚時膽囊收縮,導致排出的膽汁量突然增多使腸道裡的糞便被染成綠色,不過這只是暫時性的現象;輕微程度的驚嚇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專家提示】

驚嚇反射是寶寶的一種原始反射,一般只會發生在寶寶剛出生的前幾個月裡,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腦部發育逐漸成熟,就會逐漸地自然減輕直至消失,媽媽並不需要擔心。但是,若是持續時間太長、出現頻率太高,或者出現其他異常,媽媽就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以免延誤治療而影響到寶寶的健康。

相關焦點

  • 寶寶剛滿月就進醫院,原來是「襁褓」惹的禍,新手爸媽要謹慎
    說起襁褓,估計很多父母都有所了解,新生寶寶具有驚嚇反射,常常睡覺時把自己驚醒,襁褓能夠降低驚嚇反射的影響,讓寶寶有個好睡眠。因此,出生後沒多久,他們都會把寶寶包裹起來。但是再好用的襁褓也有弊端,父母給寶寶包襁褓時,一定要視情況而定,千萬不要隨心所欲地包裹。
  • 這是驚嚇反射的錯!
    今天,我們來聊聊,被嚇哭——驚嚇反射。驚嚇反射又叫擁抱反射,是指小嬰兒受到驚嚇刺激時做出的類似擁抱樣動作。4個月以內的小孩會有,年齡越小越明顯,如果4個月之後還存在則視為異常。例如有腦損傷病史的孩子會延遲消失,4個月大之後仍比較明顯,超過半歲仍明顯存在說明腦損傷嚴重。
  • 寶寶受到驚嚇怎麼辦? 如何給寶寶收驚
    待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對外界一般性的刺激逐漸適應之後,就不會這麼敏感,驚嚇反射即會慢慢減緩或消失,此時約是寶寶三四個月左右。所以從醫學的角度來看, 「收驚」對寶寶並無實際的理論基礎及效果,然而確是可安安長輩的心,而且一般的「收驚」步驟對寶寶也無直接的害處,所以父母可視個別的需要性來決定是否要帶「受驚」的寶寶去「收驚」。
  • 知識延伸:驚嚇反射與驚嚇症候群
    正常人體對於聽覺刺激會很快出現適應性,以相同強度的刺激重複幹預4-6次後,驚嚇反射可完全消失。反射的波幅及潛伏期可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刺激強度、有無預刺激、身體保持的姿勢、注意力是否集中,以及受試者的精神狀態等。驚嚇反射的中樞是耳蝸核,中繼核為腦橋尾側網狀核(reticularis pontis caudalis,RPC)。
  • 寶寶天生4種條件反射,這個月份還沒消失要警惕!
    所以,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精細運動技能的引導,還是很有必要的,這個芽芽媽留到以後再慢慢講。莫羅反射則相對比較激烈,有時候這種反射還會嚇到不少新手爸媽。如果寶寶的頭部忽然移動或者向後傾斜,或者被巨大的聲音、突發的事情嚇了一跳時,就會產生莫羅反射。寶寶會表現為,忽然張開手臂,伸展脖子,然後四肢收緊,還可能會放聲大哭。
  • 驚跳反射:寶寶睡覺一驚一乍,怎麼回事?
    很多出生不久的寶寶在睡覺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身子突然一抖,兩隻小手會像受到驚嚇一樣舉起來、五根手指頭張開。
  • 什麼是新生兒反射動作?
    了解了什麼是新生兒反射動作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新生兒一個月前應出現的反射動作有哪些呢?有哪些新生兒反應呢?新生兒一個月前應出現的反射動作有:吸吮反射(碰嘴邊會出現側轉吸吮動作)、踏步反射(抱起直立時會踏步)、驚嚇反射(受到驚嚇時,四肢向外張開)、頸部強直反射(臉側一邊,頸部崩緊,不能放鬆)、腳弓趾張反射(觸摸腳底會腳弓趾張)、側臉反射(碰臉頰會出現側臉動作)、蓋臉反射(拿東西蓋住臉部時,會不停晃動頭和手,直到把東西弄掉)。
  • 嬰兒驚嚇
    嬰兒受驚嚇有哪些症狀表現  嬰兒「驚嚇反射」的正常表現為:  從熟睡中驚醒,睜開眼睛;身體震顫或是輕微的抽搐;哭鬧;兩手臂、手掌、兩腳、腳趾都(左右對稱)向外伸張。此種現象有若受驚一般,是動物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用來應對或防禦外界的侵害。大人其實也有驚嚇反射,只是需要更大的刺激才會激發出來。
  • 剛出生寶寶正不正常,關鍵看這些指標,出現「10種異常」也別慌
    初為人母,面對剛出生的寶寶本身就顯得手足無措了,如果寶寶再出現一些「異常」表現,真的會很慌!那如何判斷新生兒正不正常呢?除了聽醫生說外,家長也可以自行觀察一下。四個反射新生寶寶的覓食反射、吸吮反射以及對光線、聲響的反應,也是評價新生寶寶健康與否的指標。當然,這些由醫護人員來操作判斷。
  • 什麼是新生兒反射動作?| 育兒知識
    了解了什麼是新生兒反射動作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新生兒一個月前應出現的反射動作有哪些呢?有哪些新生兒反應呢?新生兒一個月前應出現的反射動作有:吸吮反射(碰嘴邊會出現側轉吸吮動作)、踏步反射(抱起直立時會踏步)、驚嚇反射(受到驚嚇時,四肢向外張開)、頸部強直反射(臉側一邊,頸部崩緊,不能放鬆)、腳弓趾張反射(觸摸腳底會腳弓趾張)、側臉反射(碰臉頰會出現側臉動作)、蓋臉反射(拿東西蓋住臉部時,會不停晃動頭和手,直到把東西弄掉)。
  • 新生兒這些症狀屬正常現象,新手爸媽看完就放心了!
    今天,我們就新生兒時期常見的一些生理現象做一介紹,以便新手父母有個了解。新生兒寶寶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吃奶過多、過急,很容易溢奶或者吐奶,是常見的現象。建議寶媽儘量採用坐餵、半臥位等姿勢哺乳,防止嬰兒吸入大量的空氣。餵奶後,及時拍隔,宜採取左側臥位,大部分寶寶在6個月左右逐漸改善。
  • 別以為胎寶寶不會被嚇到,如果寶媽受了驚嚇,寶寶也會跟著受影響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別以為胎寶寶不會被嚇到,如果寶媽受了驚嚇,寶寶也會跟著受影響寶媽懷孕後,孕初期,胎寶寶其實沒什麼存在感的,胎寶寶不會活動,非常安靜,寶媽也感受不到寶寶的存在。直到孕中期開始,孕媽肚子一天天變大,胎寶寶也偶爾有了胎動,這個時候,寶媽才真正感受到了胎寶寶的存在。
  • 50條月子注意事項(下)新手媽媽做月子不用慌
    整整50條月子注意事項經驗新手媽媽做月子不用慌,不用被老一輩所謂的過來人經驗弄暈,正確坐月子!收下這50條!家人不要總問奶水是否夠吃,給媽媽過大的壓力。7.不要吃過涼的蔬菜和水果。如果過涼容易導致胃腸淤血,影響消化功能。8.產婦的胃腸抵抗力弱,一定要注意食物的衛生。
  • 滿月寶寶睡覺總是被嚇醒,不加幹預的驚跳反射,影響寶寶健康
    剛滿月的寶寶睡覺總是容易被驚嚇,這是嬰兒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普遍問題。孩子一旦受到外界的驚嚇,就會表現出四肢伸直,手掌撐開,甚至身體會出現抖動,這是嬰兒階段的驚跳反射。驚跳反射屬於嬰兒出生後的正常反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件十分正常的情況,但是對於媽媽們來說驚跳反射帶來的後果卻十分讓人頭疼。
  • 寶寶受到驚嚇怎麼辦?
    由於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如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突如其來的強烈刺激時,比較容易受到驚嚇,寶寶受到驚嚇後,常常出現異常哭鬧,甚至連續多天夜間啼哭
  • 嬰兒睡眠驚嚇是一種本能反應
    嬰兒入睡後經常受到驚嚇。明明就在幾分鐘前睡著了,那隻小手突然舉起來,又迅速縮回去。寶寶怎麼了?醫生說沒有必要擔心。這種現象在新生兒中很常見。這被稱為驚嚇反射。有寶媽說,自己也碰到過這種現象,老人說缺鈣。
  • 1歲以內的寶寶,為什麼經常抱著睡,放下醒?原因在這裡
    文|張女子育兒: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為什麼寶寶抱著睡得很香,一放下就馬上醒?新手寶媽苦惱不已自從家裡有了小寶寶後,全家人的目光,可能都會集中到小寶寶身上,如果小傢伙,睡不好覺,那麼可能父母都要跟著熬夜。很多寶媽都在抱怨,為什麼寶寶抱著的時候,睡得很香,但是只要一放下,就會馬上想來呢?其實原因無外乎這幾點,一起來看看吧!
  • 一塊「布」的解決辦法,新手爸媽可收藏
    到了2個月,他們開始出現腸脹氣、腸絞痛,往往會哭鬧厲害,孩子遭罪大人受累;等到3個月,又進入「攢肚」高峰期,母乳寶寶會三五天,甚至七八天不大便,但是飲食、睡眠、精神都非常正常,發育符合標準,無痛苦、無腹脹……看到這裡,估計很多父母開始疑惑了,不是說「一月睡」麼?為什麼我家新生寶寶睡眠不穩,易驚醒,每天都得頻繁哄睡?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生寶寶睡眠不穩、易驚醒的問題。
  • 新生兒老是睡覺不正常?新手爸媽別慌,新生兒這幾種情況都正常
    寶寶的出生,對於每個家庭都是非常高興的事情,但碰到沒有經驗的新手爸爸媽媽,那可真是困難重重,總是擔心寶寶會不舒服,焦慮不已,關於如何護理好新生寶寶的問題,寶爸寶媽看過來!1.新生兒吐奶正不正常?吐奶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現象,一般是由於寶寶食管下端的括約肌較鬆弛或者餵養過多所導致的。
  • 寶寶綠便,原來和這些原因有關係
    最近走訪母嬰店,發現很多寶媽都受到寶寶腸道問題的困擾,我們都知道大部分腸道問題都可以通過大便判斷,甚至有一些寶媽可以說是聞便色變,尤其是綠便。今天,我們看一下寶寶綠便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而往往這時候,寶寶也會出現頻繁的、綠色的、泡沫很多的、水樣的稀便。其七,寶寶受到了驚嚇有句老話叫做「嚇破了膽」,很多人都覺得人收到了驚嚇會產生綠便,而實際上,寶寶綠便和膽被嚇破沒有直接關係,而是因為每當受到驚嚇時,家長往往以餵奶來安撫寶寶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