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新生兒反射動作?

2021-02-08 惠心千愛智慧總部

了解了什麼是新生兒反射動作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新生兒一個月前應出現的反射動作有哪些呢?有哪些新生兒反應呢?


新生兒一個月前應出現的反射動作有:吸吮反射(碰嘴邊會出現側轉吸吮動作)、踏步反射(抱起直立時會踏步)、驚嚇反射(受到驚嚇時,四肢向外張開)、頸部強直反射(臉側一邊,頸部崩緊,不能放鬆)、腳弓趾張反射(觸摸腳底會腳弓趾張)、側臉反射(碰臉頰會出現側臉動作)、蓋臉反射(拿東西蓋住臉部時,會不停晃動頭和手,直到把東西弄掉)。


新生兒反應包括吸吮、微笑、驚動、哭鬧、高頻率吃睡與排便、靜態的視聽辨識。


新生兒反射行為沒有出現就意味著大腦功能的發育在胎裡是未發育完善的,那麼父母們就需要留意孩子的成長到了哪個階段,該怎麼樣幫助孩子成長。


我們知道了新生兒一個月前應該出現反射動作和新生兒反應有哪些,面對新生兒出現的行為就能看明白,對於未出現正常的反射動作的寶寶家長也不用太焦慮,雖然胎兒的腦細胞的增生、分裂和遷移多在出生前完成,然而腦細胞之間的複雜連結網絡83%要到出生之後才會明顯地發展起來的,因此通過足量針對性的感統訓練是可以讓孩子長得很好,甚至超齡發展的。


另外,1歲以前孩子的生理優勢是最強的,1歲前受損的網絡也能很快再被修補完善,哪怕孩子出生時狀況非常的糟糕,請不要放棄任何一個1歲以前的孩子。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 新生兒反射動作也會隨著腦功能的逐漸成熟--各部位肌肉、骨骼與腦部的連結變多,身體逐漸變得可以被控制--反射動作慢慢地消失。


通常這些反射行為的消失,會出現在嬰兒出生後3-5個月之間。


如果6個月以上的嬰兒還存在大部分的反射行為,例如:一周歲時,手掌手指還無法自由開合;8個月時,上肢或下肢無法隨意識或情緒抬起或放下。


那麼,顯示該嬰兒在出生後的6個月內,並沒有得到充足的感覺刺激,尤其是觸覺刺激,大部分的感覺通路是未被建立的。


有些孩子在1歲內感覺刺激特別缺乏,一歲之後常常不自覺地踮腳尖走路或跑步,有的會不自覺地隨時保持雙手緊握,還有的會在受到驚嚇時,四肢向外張開而大叫。


這些現象就是腦功能未成熟的表徵,家長需要儘早幫助孩子彌補足量的感覺刺激,尤其是觸覺刺激,否則會影響孩子後續的成長發育。當你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況,請儘快到離你最近的惠心千愛感統測評中心找教保師測評,進行足量針對性的感統訓練。


有些新手父母不懂得新生兒的一些反應,覺得孩子很好帶,吃飽睡,睡飽吃,都不用媽媽操心,還有時間玩手機聊八卦,也不懂得從孩子出生之後就要開始和孩子互動,親子間咿咿呀呀地愉快對話、逗弄孩子,打開眼睛感受光線、感受人臉和辨視人臉的機會,孩子的視覺感官發展就慢,語言刺激就不足,影響孩子很多的能力發展。


所以,建議孕前就參加惠心千愛感覺統合教保師課程的學習,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新生兒反射動作?| 育兒知識
    了解了什麼是新生兒反射動作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新生兒一個月前應出現的反射動作有哪些呢?有哪些新生兒反應呢?新生兒一個月前應出現的反射動作有:吸吮反射(碰嘴邊會出現側轉吸吮動作)、踏步反射(抱起直立時會踏步)、驚嚇反射(受到驚嚇時,四肢向外張開)、頸部強直反射(臉側一邊,頸部崩緊,不能放鬆)、腳弓趾張反射(觸摸腳底會腳弓趾張)、側臉反射(碰臉頰會出現側臉動作)、蓋臉反射(拿東西蓋住臉部時,會不停晃動頭和手,直到把東西弄掉)。
  • 新生兒的6個驚人原始反射!你一定不敢相信!
    其實,這些都是新生兒「與生俱來」的反應,也就是「原始反射」!當嬰兒長大到3~4個月之後,會認識到當肚子餓時,用哭來表現就會有人來餵奶,於是慢慢改以行為表現來表達需求,一般6個月左右這種反射就會消失。  如果媽媽將手指放入寶寶的口中,他會自然地吸吮,我們還常常看到寶寶喜歡吸吮自己的手,甚至直接吸吮接觸到嘴唇的東西。  吸吮反射和尋乳反射是配套的反射反應,新生兒的咀嚼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只能通過吸吮動作來攝取母乳或配方奶。
  • 新生兒的各種反射和行為
    撫摸新生兒的臉頰或嘴巴時,他會把頭轉向你手的方向,這個反射有助於孩子在吃奶時找到乳頭。抓握反射(Infant plantar grasp):新生兒的手掌和足底都可出現抓握反射,輕輕撫弄嬰兒的手掌時他會迅速握住你的手指;搔弄嬰兒腳底時他會把腳趾緊緊地蜷起來。抓握反射在胎齡32周時明確出現,3月齡時消失。
  • 新生兒六種神奇的反射,你能叫出幾個
    生來就有六種反射行為新生兒具有一系列的原始反射,這些反射活動通常都是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得以保留下來,對適應外界刺激、提高新生兒存活率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新生兒四種應對危險的反射能力,媽媽能叫出幾個?▲ 抓握反射新生兒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全,手部尚不能做出精細動作,呈現自然握拳姿勢。但是一旦觸碰寶寶的小手,他會緊緊抓住觸碰的東西。
  • 什麼是吮吸反射?現在知道還不晚
    什麼是吮吸反射?現在知道還不晚 新生兒出生時有幾個重要的反射,幫助他們度過最初的幾個星期和幾個月的生活。這些反射是自發的或作為對不同動作的反應而產生的非自主運動。例如,當嬰兒的嘴觸到乳房時,就會產生吸吮反射。當受到刺激時,嬰兒會開始吸吮,這有助於哺乳或奶瓶餵養。
  • 新生兒的這5種反射運動,新手媽媽的你知道幾個?
    事實上科學家研究發現新生兒有5種自發性的行為,寶寶的這些自發性的行為,又叫反射動作。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有趣的寶寶動作? 1、擁抱反射 如果託住寶寶的頸肩部懸空、或者突然改變體位頭向下懸空10-15度,寶寶就會出現雙手握拳,雙臂先向外再向內收的擁抱姿勢。一般在出生後第4個月就消失了。
  • 寶寶驚跳反射嚇壞爸媽,但6個月之後就會自愈
    什麼是新生兒驚跳反射       什麼是驚跳反射,對於驚跳反射大家不太熟悉,它是一種全身性的動作,尤其是在嬰兒躺著的時候看得最清楚。       驚跳反射是新生兒寶寶的本能之一。驚跳反射的表現是這樣:突如其來的噪聲刺激,或者被猛烈地放到床上,新生兒立即把雙臂伸直,張開手指,弓起背,頭向後仰,雙腿挺直。       寶寶一生下來就已經具備各種感覺,但這些感覺還很初級,隨著大腦機能的發展,在豐富的環境刺激影響下,各種感覺便迅速發展起來。
  • 天生的本領——原始反射(一)之「莫羅反射」
    什麼是「莫羅反射」?通常表現為面部、軀體肌肉的快速收縮,往往還伴隨著不自覺的其他保護性動作反應。 手託新生兒,臉朝上,然後迅速下降,新生兒則伸直雙臂,然後縮回緊貼胸前,握緊拳頭。出生後一個月內這種反射表現明顯。隨著寶寶的發育,身體會逐漸完善對驚跳反射的調控和適應過程,從而使其逐漸緩解並消除。通常,新生寶寶會比較敏感,但3-6個月驚跳反射就會逐漸減輕,一般最晚6個月均會消失。
  • 驚跳反射:寶寶睡覺一驚一乍,怎麼回事?
    這是新生兒的一個特殊反射——驚跳反射。這個問題要分成兩個部分來回答。第一,「孩子容易受驚嚇」如果指的是驚跳反射的話,那家長無需擔心,因為所有的新生兒,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會出現驚跳反射,這是一種普遍且正常的現象。莫羅反射(Moro Reflex)是人類嬰兒反射的一種。又名驚跳反射。
  • 按了新生兒腳底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孩子的足心沒有什麼特殊的奧秘在其中,按了沒有大礙。在新生兒剛出生時,醫生為了讓孩子發出第一聲響亮的哭聲,還專門刺激足底——彈足底試驗,因為,孩子的足底反射非常敏感,所以,家長不要過於相信孩子「足底穴位」的「奧妙」。那麼孩子足底到底能不能碰呢?足底有什麼特殊嗎?今天,就給家長介紹一下。一、小嬰兒的足底發育有什麼特徵呢?
  • 最「愛媽」新生兒火了,一出生就向媽媽求抱抱,網友:沒喝孟婆湯
    其實絕大多數孩子出生以後都會有一些小幅度的肢體動作,只不過像是這位最「愛媽」新生兒動作幅度如此之大確實是非常罕見的。這樣的情況屬於嬰兒生下來與生具有的一種先天反射,這種動作是不由自身意識控制的,新生兒出生以後對於自己的母親先天上有一種親密的感覺,不自覺地想要貼近對方,於是就有了這位最「愛媽」寶寶的伸手動作。
  • 小寶寶出生就自帶6種反射來保護自己,實在是太神奇啦!
    吞咽反射中有一種是挺舌反應,如果有什麼東西刺激到寶寶的喉嚨的時候,她的下巴會放低,舌頭往前,往下推,就把東西推出嘴巴外面。這就是為什么爸爸媽媽在六個月之前吃輔食的時候,寶寶會把輔食吐出來。這就說明寶寶還不適合添加輔食,他還不會吞咽固體食物。挺舌反應一般在六個月的時候消失。
  • 新生兒抱被、包巾-為什麼要將寶寶包起來?
    新生兒被包巾包起來,會不會感覺壓迫不適?這是許多媽咪的疑問!其實被包巾包裹著寶寶是非常舒服的,就像是回到在媽咪肚子裡的時光,被子宮包得緊緊的安全感,所以,爸比媽咪不用擔心!坐月子玩手機會傷眼?產後小心視力退化新生兒的體溫調節能力還不太好,若是外界溫度較低,寶寶的體溫可能也會跟著下降許多,因此,將寶寶用包巾包起來的好處便是不需要讓寶寶穿太多層衣服,只要穿著尿布及包屁衣,再另外用包巾包起來,就能維持體溫;如果是寒流來襲的冬季,在包巾外多蓋一層薄被,也可以達到保暖的作用。坐月子玩手機會傷眼?
  • 神經反射--腹壁反射
    神經反射包括淺反射和深反射。其中,淺反射要求掌握腹壁反射,深反射要求掌握肱二頭肌反射、膝反射及跟腱反射。
  • 每個寶寶出生就自帶6種反射來保護自己,實在是太神奇啦!
    吞咽反射中有一種是挺舌反應,如果有什麼東西刺激到寶寶的喉嚨的時候,她的下巴會放低,舌頭往前,往下推,就把東西推出嘴巴外面。這就是為什么爸爸媽媽在六個月之前吃輔食的時候,寶寶會把輔食吐出來。這就說明寶寶還不適合添加輔食,他還不會吞咽固體食物。挺舌反應一般在六個月的時候消失。
  • 新生兒有幾個異常,恰好說明身體健康,但四個月後沒消失就該警惕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新生兒的這六種表現證明很健康1、覓食反射剛出生的寶寶,還尚不會說話,老一輩區分孩子有沒有吃飽的方式,是將手放到娃嘴的周圍,看看他們是否有想要吃手的動作,以此來判斷是否餓了3、踏步反射這種反射家長看了會覺得很是神奇,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只要你將他們扶起來,並用手扶好娃的頭部和頸部,將孩子的腿部放置在平地上,就會自然而然做出踏步的姿勢。如果前面有障礙物,還會看到似乎想要去抬腿走上幾步的樣子。等出生後體重的迅速增加,導致腿部的脂肪增長,而腿部的力量沒有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抬腿動作的逐步消失。
  • 知識延伸:驚嚇反射與驚嚇症候群
    本文擬對驚嚇反射和驚嚇症候群的l臨床表現、電生理學及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予以綜述,目的在於為臨床提供診斷思路。驚嚇反射是人體快速完成最為穩定防禦姿勢的過程,主要由聽覺刺激引起,其他如觸覺、視覺及平衡覺刺激也可誘發。反射需用多肌描記肌電圖記錄。
  • 寶寶天生4種條件反射,這個月份還沒消失要警惕!
    帕爾馬反射也叫手掌抓握反射,是對新生兒中機械刺激後的一種原始的,有意識的,非自願的反應。也就是說,當你把手指伸向寶寶時,寶寶原始的反應就是會牢牢地把它握住。莫羅反射則相對比較激烈,有時候這種反射還會嚇到不少新手爸媽。如果寶寶的頭部忽然移動或者向後傾斜,或者被巨大的聲音、突發的事情嚇了一跳時,就會產生莫羅反射。寶寶會表現為,忽然張開手臂,伸展脖子,然後四肢收緊,還可能會放聲大哭。沒經驗的爸媽遇到這個陣仗,基本已經是不知所措了,還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事。但其實,這是嬰兒非常正常的一種反射而已。
  • 膝反射和屈反射
    膝跳反射是一種最為簡單的反射類型,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從接受刺激,直到發生反應的全部神經傳導途徑叫做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是低級神經中樞,位於脊髓的灰質內。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時,脊髓中通向大腦的神經會將這一神經衝動傳往大腦,使人感覺到膝蓋被叩擊了。
  • 小舒答疑丨什麼是噴乳反射?
    也歡迎大家在本篇文章下面留言,寫下你在育兒道路上的疑問~什麼是噴乳反射?噴乳反射是發生在母乳餵養時的正常過程,對於確保寶寶得到其所需要的奶水是很重要的。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