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什麼是新生兒反射動作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新生兒一個月前應出現的反射動作有哪些呢?有哪些新生兒反應呢?
新生兒一個月前應出現的反射動作有:吸吮反射(碰嘴邊會出現側轉吸吮動作)、踏步反射(抱起直立時會踏步)、驚嚇反射(受到驚嚇時,四肢向外張開)、頸部強直反射(臉側一邊,頸部崩緊,不能放鬆)、腳弓趾張反射(觸摸腳底會腳弓趾張)、側臉反射(碰臉頰會出現側臉動作)、蓋臉反射(拿東西蓋住臉部時,會不停晃動頭和手,直到把東西弄掉)。
新生兒反應包括吸吮、微笑、驚動、哭鬧、高頻率吃睡與排便、靜態的視聽辨識。
新生兒反射行為沒有出現就意味著大腦功能的發育在胎裡是未發育完善的,那麼父母們就需要留意孩子的成長到了哪個階段,該怎麼樣幫助孩子成長。
我們知道了新生兒一個月前應該出現反射動作和新生兒反應有哪些,面對新生兒出現的行為就能看明白,對於未出現正常的反射動作的寶寶家長也不用太焦慮,雖然胎兒的腦細胞的增生、分裂和遷移多在出生前完成,然而腦細胞之間的複雜連結網絡83%要到出生之後才會明顯地發展起來的,因此通過足量針對性的感統訓練是可以讓孩子長得很好,甚至超齡發展的。
另外,1歲以前孩子的生理優勢是最強的,1歲前受損的網絡也能很快再被修補完善,哪怕孩子出生時狀況非常的糟糕,請不要放棄任何一個1歲以前的孩子。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 新生兒反射動作也會隨著腦功能的逐漸成熟--各部位肌肉、骨骼與腦部的連結變多,身體逐漸變得可以被控制--反射動作慢慢地消失。
通常這些反射行為的消失,會出現在嬰兒出生後3-5個月之間。
如果6個月以上的嬰兒還存在大部分的反射行為,例如:一周歲時,手掌手指還無法自由開合;8個月時,上肢或下肢無法隨意識或情緒抬起或放下。
那麼,顯示該嬰兒在出生後的6個月內,並沒有得到充足的感覺刺激,尤其是觸覺刺激,大部分的感覺通路是未被建立的。
有些孩子在1歲內感覺刺激特別缺乏,一歲之後常常不自覺地踮腳尖走路或跑步,有的會不自覺地隨時保持雙手緊握,還有的會在受到驚嚇時,四肢向外張開而大叫。
這些現象就是腦功能未成熟的表徵,家長需要儘早幫助孩子彌補足量的感覺刺激,尤其是觸覺刺激,否則會影響孩子後續的成長發育。當你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況,請儘快到離你最近的惠心千愛感統測評中心找教保師測評,進行足量針對性的感統訓練。
有些新手父母不懂得新生兒的一些反應,覺得孩子很好帶,吃飽睡,睡飽吃,都不用媽媽操心,還有時間玩手機聊八卦,也不懂得從孩子出生之後就要開始和孩子互動,親子間咿咿呀呀地愉快對話、逗弄孩子,打開眼睛感受光線、感受人臉和辨視人臉的機會,孩子的視覺感官發展就慢,語言刺激就不足,影響孩子很多的能力發展。
所以,建議孕前就參加惠心千愛感覺統合教保師課程的學習,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