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糖為什麼會跳?看完它的成分後,才感覺自己白吃了
我們小時候吃過的零食有很多,但有一樣零食是大家肯定不會忘了吧,因為這種零食是因它特殊的「氣質」,讓大家能夠牢記它的,它就是跳跳糖了。幾毛錢買上一包,倒入嘴裡,滿口爆炸,別提有多爽了。可是當時大家只是吃的爽,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啊,今天就向大家好好介紹一下跳跳糖這種零食。
據說跳跳糖為什麼會跳是因為糖內含有二氧化碳,當外面的糖融化後,裡面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來就會有氣泡,這樣循環往復給人跳動的感覺。跳跳糖裡面的糖跟平常的不會有什麼差別,其中的玄機是因為裡面有這些高氣壓二氧化碳泡泡了。大家可以自己去買一包跳跳糖實驗一下,將跳跳糖倒入水中,大家就可以發現水中會冒出很多的小氣泡。這就是因為外面的糖化了,裡面的二氧化碳就被釋放了出來了,形成了一串串的小氣泡。
同樣的道理,當你把跳跳糖放進嘴裡的時候,外面的糖果因為被唾液融化掉,裡面的二氧化碳就會釋放出來,在嘴裡的狹小空間中,二氧化碳就會推動著糖果在嘴裡跳動,在口中形成了跳跳糖。
接下來就教一下大家跳跳糖的製作方法吧。將糖漿放入色素,香精等,一併倒入容器內,之後將容器加熱,抽出其中的空氣,形成真空狀態。之後就是二氧化碳,將二氧化碳泵入容器中,形成高壓,最後等待容器冷卻就好了。等到放出多餘的二氧化碳後,其中的玻璃狀的糖塊就會自動崩解,形成沙粒狀的小型糖塊。當然,這裡面也會有許多微小的二氧化碳氣泡,這些氣泡就足夠糖在你口裡面跳動了。
最後來給大家聊聊跳跳糖的發展歷史吧,跳跳糖最早起源於1974年的美國。一上市就深受大家的喜愛,發明人是美國通用食品公司的研發科學家米切爾。在1985年,卡夫食品購買了跳跳糖的製作專利,並在同年,將跳跳糖的製作工藝設備等傳入亞洲地區。在韓國,又經過改進,將跳跳糖從粉末狀轉變為晶體狀,也就是我們現在吃到的跳跳糖的樣子了。
好了,現在大家應該對跳跳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吧,肯定也讓大家學到了很多知識,小小的跳跳糖也有這麼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