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不愛糖果的孩子,尤其更愛為他們度身定做的糖。我們小時侯的上世紀60年代,屬於孩子們的糖有彈子糖、象形軟糖、棒頭糖和水果卷頭糖。
圖說:彈眼落睛的彈子糖。
孩子們最常吃是的彈子糖,它以五彩繽紛、彈眼落睛勾人。更主要的是價錢便宜,與鹽津棗相媲美;幾分錢就可以美好一陣子。
彈子糖有幾種規格,小的如鹽金棗,與中藥六神地王丸大小差不多。大同魚目,也有比魚眼睛大兩三倍的;但再大還是比我們玩的玻璃彈子小。
吃彈子糖,有一點心知肚明:彈子糖不過是形如彈子,不能真當彈子打玩。一打就齷齪,那就不能放進嘴巴吃了。因形如彈子,總會拿在手裡玩;可一玩就露餡,五顏六色的外殼會落脫,裡面都是一模一樣的糖丸。
圖說:彈子糖,中吃不中玩。
店裡的賣彈子糖,包在三角包裡,一包有幾十粒。也有較精緻的包裝,彈子糖裝在透明塑料管裡,有個可開關的蓋子;有的塑料管還做成孩子們喜歡的手槍型和手杖狀。不但吃起來方便,管子裡色彩各異的彈子糖很悅目;像今天廚房和店家餐廳的一款裝飾,在玻璃瓶裡裝著黃小米、翠綠豆和紅赤豆。
圖說:這樣的包裝惹人愛。
現在的彩虹糖可看作彈子糖的擴大版。眼下的孩子可選的糖果多,愛它的程度不如他們長輩的兒時。到是在它的故鄉有愛死它的擁躉者,曾讀到《亞利桑那共和報》一報導:太陽隊小前鋒、2008年NBA榜眼秀麥可·比斯利場上表現每況愈下,而場下吃彩虹糖卻日新月異;雖他竭力控制,但每天7包下肚雷打不動。
圖說:有多少人,吃定彩虹。
相似高英培、範振鈺相聲《釣魚》說的那位爺,魚一條沒釣到,帶去的糖餅卻漲到仨張。
圖說:高英培、範振鈺《釣魚》:二兒他媽媽,你給我烙仨糖餅!
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韓國產的跳跳糖在孩子中風靡。乘孩子吃,我也借光嘗過。
在糖果家族裡,跳跳糖是小弟弟,小得你不想用手抓,想抓也不方便。於是,把袋撕個小口,直接倒入嘴裡。
圖說:神奇好玩的跳跳糖。
糖一入口,奇蹟瞬間發生。感到一個個小精靈在舌苔和上顎後的天花板間,來來回回地歡蹦亂跳,還伴著「噼裡啪啦」的聲響。這感覺不要說迷倒孩子,給大人也帶來從未有過的吃糖體驗;讓吃糖就此變得更加娛樂和歡快起來。
這神奇的跳跳糖原是美國戶口,1974年誕生,也叫「爆炸糖」;發明人是美國通用食品公司的米切爾。1985年,美國最大食品巨頭、世界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食品買下該糖製造權利並投產粉狀跳跳糖;後將跳跳糖製造設備、技術及亞洲銷售權賣給韓國GF株式會社。與卡夫不同的是,韓國把跳跳糖從粉改成更方便食用的晶體。
圖說:抓住了孩子,是否就能抓住未來?
跳跳糖的賣點在於一個跳。那它為何會跳?因為裡頭有二氧化碳,入嘴遇熱就發生汽化,隨即產生推力,糖就這樣在嘴裡跳了起來,並產生輕微的聲效。
時至今日,兒時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彈子糖,還有領一時風騷的跳跳糖都成倒在沙灘的前浪;唯有棒頭糖青春常在,與後浪共舞,也留下回味的一根通道。
袁念琪。1978年從農場考入大學,獲法學士學位。1983年考入上海電視臺,高級編輯(專業技術二級),上海長江韜奮獎獲得者。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等,入選王蒙主編《中國最佳散文》和《中國新聞年鑑》。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門檻》、《上海姻緣》、《上海B面》和《零食當飯吃》等。
原標題:《追糖4:彈子糖·跳跳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