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糖記憶:上海國內最早生產巧克力的地方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巧克力是一味高檔糖果,在上世紀80年代前屬奢侈品。兒時,就是條件再好的人家,也不會過年單拿巧克力待客;只不過糖果盆裡,放上幾顆巧克力糖。

圖說:巧克力的味道,好極了。

記憶裡的巧克力不僅昂貴,也是一種營養品。客居杭州時,鄰居餘叔叔是省文化局軍代表。說浙江歌舞團排芭蕾舞《紅色娘子軍》,演員體力消耗很大,就發巧克力吃。過去,一直以為是餘叔叔的發明;後才知道是「旗手」為樣板團定的特殊補助,她說:「舞劇要吃巧克力糖,京劇要吃精的營養蛋白。」

圖說:吃巧克力的娘子軍。

看重巧克力,皆因它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鈣磷鎂鐵鋅銅等礦物質較豐富,能補充大量能量和營養,尤其是吸收和消化速度快,恢復迅速。就是沒大運動量的人,在出現低血糖時,吃巧克力能立竿見影。難怪它被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指定為運動員專用。

圖說:跳《白毛女》也有巧克力吃。群眾演員每場1塊,主要演員2塊。

巧克力據Chocolate譯音而來,粵語叫「朱古力」怕也是依據當地的讀音。自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上海開埠以來,來滬工作和生活的老外日益增多,洋行進口了不少巧克力。

圖說:上海最早生產巧克力的沙利文。

上海不僅是巧克力進入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國內最早生產巧克力的地方;有紀錄的最早生產者是1922年建廠的美商沙利文麵包餅乾糖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益民食品四廠)。在老上海,「沙利文」為餅乾糖果的代名詞;就如「申報」成報紙的同義語。華商最先做巧克力出名的是1931年成立的天星糖果廠(上海兒童食品廠)。它專做巧克力,品種有奶油的、條形的、雪茄的,還有香草等;後又推出花色巧克力和金幣巧克力。

上海九十多年巧克力生產中,遭過兩次較大打擊。一是抗戰時生產原料中斷,二是抗戰後被大量美國剩餘物資衝擊。1951年,沙利文的巧克力生產設備調上海益民食品一廠,生產幸福牌巧克力。在計劃經濟年代,上海出口的巧克力統一用一個「幸福」商標。到90年代,上海生產巧克力主要兩家:上兒的幸福牌(1989年改上兒牌)和益民四廠的快樂牌。

圖說:老牌子的幸福巧克力。

1976年,我拿到了第一個月工資18塊。在給家人買的禮物裡,就有上兒的蜂皇漿巧克力。他家除了蜂皇漿巧克力和朱古力等,新品不斷。1974年引進義大利金幣套殼機生產金幣巧克力,五年後又推出蛋形巧克力。1987年再引進聯邦德國設備,推出夾心巧克力和奶油夾心花生漿巧克力。

上兒最出挑的是金幣巧克力和蛋形巧克力;獲國家銀質獎,特別受孩子們喜愛。一枚金幣巧克力,直徑五公分,色金黃,刻花紋;宛如一枚枚金光閃閃的金幣。在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為喜糖首選並為孩子過年禮品。

圖說:金幣巧克力,吃出甜蜜夢。

而蛋形巧克力一身花色,似一隻只纖巧玲瓏的鴿蛋。此後,上兒的足球巧克力和申豐巧克力也大受歡迎,電視廣告是上海廣告公司製作,我曾採訪過。《申豐巧克力》在孩子們口中傳唱甚廣,「讓我們甜甜蜜蜜,生活變得更快樂」的歌詞,配上膾炙人口的聖誕歌曲《紅鼻子馴鹿魯道夫》。

圖說:就吃個球吧。

我第一次收到巧克力喜糖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佳能公司上海辦事處一日本朋友結婚;送來M&M,當時,結婚發巧克力很少。今天,巧克力基本成了喜糖的主角,有金莎、好時等。進而發展到生孩子,也發起了巧克力。

改革開放後,進口巧克力大舉進入。有我稱之「生煎饅頭」的「金莎」,義大利費列羅的產品;也有叫它「費列羅」。金光閃爍的金箔包裹全身,下襯一咖啡色花邊紙。打開金衣,這隻「生煎饅頭」又像只小肉丸,巧克力裡一粒粒碎果仁噴薄欲出,芯子裡還有一顆完整的榛子;吃來脆而香。

圖說:

圖說:「生煎饅頭」是義大利金莎巧克力。

圖說:「洋蔥頭」是美國好時巧克力。

還有被我叫作「洋蔥頭」的美國好時巧克力。它披金掛銀,也有其他顏色;頭上飄著長條小旗,上寫KISSES。它是美國最大、也是最早的巧克力製造商赫爾希食品公司(Hershey Chocolate Corporation)製造,早在1923年就到了上海。這些巧克力,可謂是皇冠上的明珠。最愛的還是黑巧克力,多買可可含量70%或80%,黑的品質好,喜歡它苦滋滋的味道。

圖說:黑巧克力是吾的最愛。

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豆。1519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到墨西哥,在印第安人那嘗到苦辣的「巧克脫裡」液體。七年後,把這神奇的「眾神的飲料」帶回國。西班牙人在這飲料裡加了香料和蔗汁,使之變得香甜;後又將液體變固體,並命名「巧克力特」。

圖說:從可可豆到巧克力。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美國紐約聖盧克羅斯福醫院弗朗茲·梅瑟利論文,他研究23個國家巧克力消費量與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關係後發現:一個國家人均巧克力消費越高,出現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機遇就越大。那時,獲諾獎比例最高的是瑞士,人均年消費85克的巧克力120塊;其次是瑞典和丹麥。而美國獲諾獎居中,按梅瑟利計算,美國想要多產生一位獲獎者,每年需再多吃1.25億公斤巧克力。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人埃裡克·康奈爾評道:「巧克力消費量與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有關,但它們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

圖說:巧克力在情人節大放異彩。

普通人眼裡的巧克力,大顯身手在情感生活中。它是情人節的禮物,作為心聲的表達:榛子巧克力代表忠貞、酒心巧克力表示與你共醉、黑苦巧克力讚揚情人刻苦……

巧克力,真的是味道好極了。

袁念琪。1978年從農場考入大學,獲法學士學位。1983年考入上海電視臺,高級編輯(專業技術二級),上海長江韜奮獎獲得者。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等,入選王蒙主編《中國最佳散文》和《中國新聞年鑑》。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門檻》、《上海姻緣》、《上海B面》和《零食當飯吃》等。

原標題:《G追糖9:巧克力》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G追糖9:巧克力
    圖說:巧克力的味道,好極了。記憶裡的巧克力不僅昂貴,也是一種營養品。客居杭州時,鄰居餘叔叔是省文化局軍代表。說浙江歌舞團排芭蕾舞《紅色娘子軍》,演員體力消耗很大,就發巧克力吃。過去,一直以為是餘叔叔的發明;後才知道是「旗手」為樣板團定的特殊補助,她說:「舞劇要吃巧克力糖,京劇要吃精的營養蛋白。」
  • 老上海味道|追糖:話梅糖、桉葉糖、夾心糖
    老上海味道|追糖:話梅糖、桉葉糖、夾心糖 2020-07-23 1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老上海味道|追糖6:形象軟糖
    老上海味道|追糖6:形象軟糖 2020-07-09 1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老上海味道|追糖:大白兔、花生牛軋、太妃糖
    它一炮打紅上海,迅速風行全國。圖說:大白兔的前世米老鼠奶糖。新奶糖是手工生產,一顆顆搓出來。旁的不說,就在手工攪拌原料這道工序,花力多少和時間長短直接影響奶糖的口感。這樣的手工操作,一直延續到製作大白兔。直到1974年,大白兔奶糖才從手工改為機械。進入21世紀,實現全自動化。圖說:它來了。它來了。
  • 巧克力糖賣不動了,為何中國的巧克力需求還逆勢增長
    出於對健康和體重控制的重視,近兩年國內巧克力糖消費趨冷,但實際我們卻吃了更多的巧克力。原因是冰激凌和烘焙行業正在成為中國巧克力的消耗大戶。失寵的巧克力糖在北京市朝陽門南小街一家便利店裡,男售貨員正在擦拭著貨架,正值下班高峰,便利店裡人來人往,儘管各色各樣包裝精美的巧克力陳列在最靠近收銀臺的黃金位置,但來來往往的顧客卻少有人瞥一眼,偶爾有人拿起,但看到背後營養成分表2000+千焦/100克的數字,又不得不放下。
  • 追糖3:梨膏糖·粽子糖
    老上海賣梨膏糖是離不開唱的,因而有「三分賣糖,七分賣唱」之說。一說起梨膏糖的唱,就會與「小熱昏」搭界。「小熱昏」是推銷自製梨膏糖藝人們的自稱,「熱昏」不是頭腦熱得發昏瞎講,只不過是掩護自己的擋箭牌。他們心裡清爽得很,唱將起來不是直接「咳嗽傷風療效好,男女同胞快來買梨膏」;而是通過說唱時事新聞和笑話故事,再引到梨膏糖;可以算是最早的海派清口。
  • 探索神秘巧克力世界 上海嘉納絲體驗式巧克力工廠開業
    伴隨著絢麗的開場表演及燈光秀,上海嘉納絲巧克力工廠的神秘面紗也緩緩揭開,現場,不僅可以參觀巧克力產品的生產過程,親眼見證上海嘉納絲從比利時、丹麥、義大利等國定製引進的個性化生產線的運作過程,進一步了解產品的品質,以及幾乎零排放
  • 回味上海:記憶裡的體育場館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回味上海:記憶裡的體育場館「上海音像資料館」館藏歷史視頻資料1935年建成的江灣體育場,是為國民政府舉辦第六屆全運會而建造的,由田徑場、體育館及遊泳池組成
  • CHOCEX上海巧克力展 ∣ 一個關於可可豆的故事 (文末大福利)
    2018年,Chocolate House中國首店在上海興業太古匯開業,迅速成為上海備受矚目的進口巧克力品牌,主要產品為夾心巧克力,巧克力勺,巧克力醬,巧克力火果醬。共有六種品類200多種口味的巧克力產品,全由盧森堡空運至上海。
  •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始生產國產Model Y 最早明年1月交付
    原標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始生產國產Model Y 最早明年1月交付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12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段新的無人機視頻顯示,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已經開始生產國產Model Y。
  • 咔滋咔滋|扁桃仁巧克力糖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款巧克力糖,正是蘊涵了巨大能量的扁桃仁巧克力糖。 在這款特別的巧克力糖中,運用到最主要的原料之一便是「扁桃仁」。 ▽  生長中的新鮮扁桃仁扁桃仁又稱巴旦木,在國內也被稱為「大杏仁」。其富含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優質蛋白、膳食纖維、礦物質,是對心臟和腸道有益的健康食品。
  • 上海抽查巧克力、糖果等商品包裝 3批次商品不合格
    另外,商標(標稱)為「樂家」的1批次扁桃仁巧克力糖(其他型焦香糖果)被檢出「包裝層數」項目不合格,受檢企業為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 生產日期/批號(標稱)生產企業(標稱)受檢企業商品編碼1大白兔奶糖大白兔200克
  • 含有「跳跳糖」的巧克力,懷舊的你還不心動嗎?
    就是我們80後小時候吃過的那種跳跳糖!吃在嘴裡真有一種似有若無的跳動感,是一種能讓舌尖舞動的奇妙感覺。它的官方宣傳廣告為我們講述了它的由來:2013年,紐西蘭生產L&P汽水的Paeroa小鎮發生了一起蹊蹺的「Whittaker's公司汽車撞上小鎮地標」的「車禍」事件。
  • 被山寨「大白兔」勾起的甜蜜記憶懷舊糖果大盤點
    一位網友的回答也許是極好的解釋:「大白兔奶糖就是兒時的記憶啊,雖然現在吃得少了,但是出了冰棍肯定還是要去捧場的」。對絕大多數上海人來說,大白兔奶糖就意味著甜蜜的兒時記憶。在媽媽的記憶裡,那時候的大白兔真的很好吃,糖很軟,奶香味重,而且不黏牙,所以這個糖怎麼也吃不膩。這大概是50後對「大白兔奶糖」的回憶。「大白兔」,是我們這些80後上海小囡們的童年,是父母輩們對一段艱苦歲月的追憶,也是許多當時有幸吃到這種美食的所有孩子們的美好時光。
  • 甘納許,松露巧克力,生巧克力,與巧克力夾心糖
    ,與巧克力夾心糖巧克力一直都是大家喜歡的零食和甜點之一,不過不同種類的巧克力到底有什麼特點又是如何區分的呢?豐富,輔以各種酒類,堅果泥來改變味道,尤其是以日本特色的抹茶為代表口味,豐富了甘納許材料的種類,切方造型也更利於生產和運輸。
  • 糖所到之處,咖啡、茶和巧克力才隨後出現
    糖所到之處,咖啡、茶和巧克力隨後出現。不過糖比後三者都重要許多,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糖是後三者成功的關鍵要素:雖然最早飲用這些飲料的民族並不見得會加糖,但對當初試喝的歐洲人而言,不加糖是無法接受的事。糖是18世紀「熱飲革命」的先鋒,如今則是全球產量最大的食品,甚至超過小麥。然而,蔗糖當初出現時和這三種熱飲無關,而是被當成烹飪佐料。
  • 舌尖上的俄羅斯 去俄羅斯應該買什麼巧克力?
    當時來自委內瑞拉的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Francisco de Miranda)向女皇推薦了巧克力,俄國貴族很快就習慣了午餐後喝熱巧克力。葉卡捷琳娜對德·米蘭達介紹的巧克力的益處深信不疑,不久就下令俄國生產巧克力。最初俄國生產巧克力的都是外國人,第一塊巧克力產自聖彼得堡,使用的是瑞士工藝。但最早的巧克力廠出現在莫斯科。那麼,現在俄羅斯哪些巧克力最受歡迎呢?1.
  • 「記憶」以前,上海人的夏天是花露水味的!
    炎炎夏日,螢火蟲、竹蓆、風扇、冰棍......童年的記憶,混合著花露水帶來的夏天氣息,迎面撲來。吹著風扇,聞著花露水的味道,陪伴了許多人進入甜美的夢鄉,這種記憶似乎熟悉又久遠。19世紀四十年代,肥皂、火柴、油墨、化妝品等日用化學品陸續傳入中國,促進上海日用化學工業的興起。1861年,華商在晝錦裡(今漢口路山西路口)最早開設老妙香室粉局,專制和合牌香粉(鵝蛋粉)、花露水、頭油。1895年,採用西方技術的廣生行「雙妹牌」花露水開始生產。「花露」二字取自歐陽修之詞《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中的「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 英特爾斷供的浪潮,最早是生產圓規的上海文具廠,如何成山東名企
    如今浪潮是中國伺服器的老大,在全球排名第二位,讓人想不到的是,最初它只是一家生產圓規、直線筆的文具廠,而且上海的一家家庭小作坊。1945年上海解放的前夕,上海一個小老闆在榆林區長陽路友邦裡12號自己的家裡,開了一家生產文具的小作坊。樓上住人,樓下是工廠。
  • 即將消失的50種老上海零食!幾代人的童年記憶!
    悄咪咪告訴大家,AD鈣奶其實還有巧克力味、椰芋味等各種口味,大家都喝過嗎?跳跳糖也是菌菌的心頭好!倒在嘴裡,就像有很多小鞭炮一樣,噼裡啪啦噼裡啪啦~還可以把跳跳糖灑在蛋糕、餅乾上一起吃,口感翻倍~濟公丹、清涼丹、鹽津丹、陳皮丹、話梅丹、猴王丹……沒錯,他們都是華華丹!入口酸酸甜甜,還帶著股淡淡的中藥味,很適合天熱時候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