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千年,我國的歷史古老而悠久,四大發明為人熟知,但是你知道嗎,曾有人提議,將四大發明改成五大發明,你知道這能與四大發明齊名的發明是什麼嗎?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瓷器。
瓷器的英文名是China,跟我國的英文名同名,這一點就足以看出瓷器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性。
我國是歷史上第一個燒出瓷器的國家。
瓷器既是日常用品,包括各種器皿,用於百姓之家。
上等瓷器也是奢侈品,用於王公貴族之家。
同時瓷器還是收藏品,在世界收藏界佔有一席之地,
元代工匠將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繪在了這隻青花梅瓶上。
這樣的青花梅瓶一共有三件,一件下落不明,一件收藏在南京博物館,一件賣出了8億4千萬港幣的價格。
說起瓷器,就不得不提起陶瓷,陶瓷其實是瓷器跟陶器的統稱。
瓷器嚴格來說就是升級版的陶器,有著陶器很多沒有的優點,下面讓我們來對比一下。
1原料不同
陶器的燒制主要原料為黏土,一般的黏土就可以,制胚,然後風乾,在通過高溫燒制。
瓷器的原料就比較複雜了,用的是瓷土,瓷土主要成分是高嶺土,加長石。石英等原料,在通過高溫燒制而成
2燒制溫度不同
陶器的燒制溫度在800~1000度,黏土的溫度如果過高,就會被融成一種叫玻璃質的東西,
而瓷器燒制溫度一般都在1300度到1400度之間,
3質地不同
因為燒制的溫度不同,所以導致燒出來的質地不同
陶器的原料是普通黏土,加上燒制溫度低,所以質地偏軟,吸水性強,顏色比較暗,較為粗糙
瓷器的原料是高嶺土燒制溫度高,所以硬度較高,燒出來會比較透亮,用小刀劃沒有痕跡。
4施釉不同
釉其實就是在瓷器最表層的玻璃質薄層,陶器在燒制的時候可以上釉,也可以不上釉,陶器的釉也不是很講究,因為都在低溫時掛釉,然後燒制。
瓷器的釉基本都是高溫燒制。
5年代不同
距今一萬年左右陶器就已經出現了,然而最近的出土的瓷器來自於商代,陶器與瓷器之間相差幾千年。
陶器的起源
目前已知最早的陶器,出土於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筒環這兩個地方,一共有200多片,目前被保存在國家博物館。
然後就是半坡文化的時候,大概距今8000年前,出土了彩陶。
真正的類似於瓷器的陶器出產於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紀~十一世紀)。
東漢之前,都是原始青瓷,也就是接近青瓷,不是真正的瓷器,其實還是陶器,東漢時踹你了真正的瓷器,東漢時期出現真正的青瓷,標誌著我國正式發明了瓷器,領先了西方一千多年。
也正是這個時候,出現了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越窯。
早起的青瓷南方北方都有出土,但是沒有見到北方大型的窯址,所以沒有將北方列入青瓷窯址。
這個時期的瓷都是素瓷,素瓷就是沒有任何花紋,只有顏色之分。
東漢時期以青瓷,跟黑瓷為主,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出現了白瓷。
劃重點,白瓷是後面彩瓷的基礎,也是後面很多瓷器種類的基礎。
這個時候瓷器的顏色取決於燒制的時候鐵的含量多少,這個界定大概在1%以下是白瓷,1%~3%是青瓷,也有青白瓷,4%以上就是黑瓷,也叫天目瓷。
由於這個時候的技術不成熟,所以燒制出來的殘次品比較多。
整個漢朝基本上以青瓷為主,到了唐朝,白瓷開始壯大,這個時候有個說法叫「南青北白」,就是南方盛產青瓷,北方盛產白瓷,南方代表隊是越窯,北方代表隊是邢窯。
唐朝是我國瓷器行業的一個輝煌時期,唐朝的這個時候以青瓷白瓷為主,同時燒制出了青黃花瓷、釉下彩瓷等新品種。
這個時候有人會說了我知道嗎,唐朝的瓷器最著名的就是唐三彩嘛。
童鞋這你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唐三彩不是瓷器,而是陶器。
唐三彩,一種低溫鍍釉的陶器,主要的顏色就三個,黃、褐、綠,因此被稱為唐三彩。
唐三彩主要的產地是長安跟洛陽,長安的西窯跟洛陽的東窯齊名。
唐三彩的主要作用其實是陪葬,前面我們說了,陶器相比與瓷器,有很多缺點,比如吸水,硬度較低等,所以其實當時主要的日常用品還是青瓷跟白瓷,所謂的南青北白。
說過了唐朝,接下來我們來講講宋朝,如果說唐朝是輝煌,那麼宋朝便是鼎盛。
怎麼來形容宋朝的瓷器行業發展呢,四個字,百家爭鳴。
宋朝瓷窯遍布各地,青瓷、白瓷、青白釉、彩繪瓷等等數十種瓷器類型。
如果你是古玩圈子裡的人,那麼你就一定聽過「五大名窯」跟「八大窯系」,如果你沒有聽過這個,那麼你一定是個假內行。
宋朝著名的五大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
汝窯為五大窯之首,汝窯主要盛產青瓷,因為當時所在地在汝州,也就是現在河南省寶豐縣,所以稱之為=汝窯
官窯,是當時為宮廷燒制瓷器的,主要燒制青瓷,出自官窯的文物很多,北宋官窯一個碗曾經賣到過1.66億人民幣。
哥窯產自龍泉,相傳是章生一、章生二哥倆的瓷窯,因二人技藝高超,故稱為哥窯,燒制青瓷。
定窯是燒制白瓷的,在定州,所以叫定窯。
鈞窯,在河南禹州城古鈞臺附近,所以叫鈞窯,燒制青瓷為主。
八大窯系
八大窯系長江為界,南四北四
長江以北: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
長江以南: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建窯系、越窯系;
宋朝的瓷器有多繁榮呢,目前我國考古工作進展到現在,全國一共出土過瓷器的縣有170個,宋朝就佔了75%,有130個縣。
接下來是元朝,提到元朝,這個朝代大家可能沒什麼印象,但是元朝的瓷器行業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之前的瓷器行業百家爭鳴,現在變成了景德鎮一家獨大,其重要原因是景德鎮成功的研製了新的瓷器--青花瓷。
聰明的童鞋已經發現了,文章開頭的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就是這個時候的產物。
景德鎮外號「瓷都」,地址在江西省景德鎮。產出的瓷器種類有玲瓏瓷、青花瓷、粉彩瓷、顏色釉瓷、薄胎瓷、青花影青瓷六種。
景德鎮創始人叫趙慨,景德鎮在元朝開始一家獨大,卻不是在元朝建立的,景德鎮瓷器從漢朝的時候便開始製作陶器了,從東晉便開始燒制瓷器。
景德鎮是典型的民窯,在宋代的時候出現「村村窯火,戶戶陶埏」的景觀,可以說景德鎮整個鎮子都是以燒制瓷器為生。
其實我國曆朝歷代都基本以青瓷為主,無非是顏色重了或者顏色淺了,景德鎮在北宋的時候就研製出了青白瓷,又稱影青瓷,北宋的時候景德鎮就靠這個瓷器立於八大窯系。
元朝的時候景德鎮繼研製青白瓷之後,又開啟鑽研發明之路,又研製出了三種瓷,這裡面就有周杰倫寫的家喻戶曉的歌曲,青花器,然後是白瓷跟釉裡紅等新品種,從這個時候起,我國的瓷器行業變成了多色瓷器的時代,結束了以前素瓷的時代。
明朝是景德鎮輝煌的開始,新的工藝,手法不斷地被研製出來。
洪武二年,當時景德鎮官窯58座,民窯百座,已經成為了全國的制瓷行業中心。
此時景德鎮已經形成了非常專業的工序,五個流程分別為拉坯、利坯、施釉、畫坯、燒窯。
1 拉坯:就是最開始的時候製作一個初具雛形的坯體。
2 利坯:就是精修階段,通過旋削等手段讓厚度,形狀符合要求。
3 施釉:就是在坯外上一層玻璃質釉,上釉可以通過蘸、吹、澆、蕩、塗、五種方法,五種方法各有利弊,這裡不做細講。
4畫坯:就是用特製的顏料在坯胎上作畫,青花瓷就畫青花。
5燒窯:顧名思義,就是把坯體放在窯裡燒制而成。名字如此簡潔,但是這個是成瓷的最後一道也是尤為關鍵的工序,溫度要精準的控制在1270~1300度,根據瓷器種類的不同進行調整,然後分為溜火、緊火、淨火三個階段,一天一夜來完成。
清朝的瓷器行業可謂是瓷器行業的第二個頂峰。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統治下,經濟繁榮,尤為重視瓷器行業。
除了景德鎮這個官窯中心,其他地方的民窯也非常興隆,尤其是清朝這個時候開始大量的出口瓷器,使得瓷器行業發展愈發昌盛。
清朝此時景德鎮可以說是世界最高水平,傲視群雄。
至此,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