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慾是怎麼來的?(有聲)

2021-03-05 成佛之道2016

七情六慾,六根五欲,一般是用來泛指人的各種感情和欲望,但其實這並不是佛法中的用語。在傳統的佛法裡面,只有六情五欲的說法,而不是七情六慾。我們就先由佛法中的六情五欲來探討,然後再來說明七情六慾的部分。

在佛法裡面,六情其實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只是六情是比較早期的翻譯用詞,後來就都翻譯成為六根了。例如在《大智度論》中有說:【六情、六塵和合,故生六識。】(《大智度論》卷六十八)。這裡很明顯的是在說六根和六塵相觸而出生了六識。所以可見在這裡的六情指的就是六根。

那什麼又是五欲呢?在佛法裡面,五欲有兩種說法,較為廣泛而全面的說法,指的是眾生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種感覺器官,所接收到的色、聲、香、味、觸等這五塵境界;而這一切有情眾生所見到的五塵境界,其實並不是色身之外的五塵境,而是由五扶塵根攝取了外五塵的訊號,透過神經傳導到五勝義根大腦中,而由如來藏把這些電化學訊號,轉變成為好像身外的五塵境一般,其實都只不過是像鏡子所顯出的種種影像罷了。

這五塵境界,本身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因為有情眾生的如來藏心中,含藏有許許多多的貪、瞋、無明等等的煩惱種子;也因為過去曾經把這些境界不同的韻味,薰習到如來藏心中去了,所以當這些色、聲、香、味、觸等影像出現的時候,相應的貪、瞋心行就又重新出現了。有句諺語說「色不迷人,人自迷」,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其實一切有情眾生的根本,同樣都是本不生滅、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性的第八識如來藏。但是因為這個本來清淨心中,同時又含藏著無始無明以及一念無明,使得眾生不明了自己有這樣的本覺心,因此而不覺心動,而由本心如來藏出生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然後這個本心如來藏,又依著外塵境而變現出六塵境界相;又同時變現出能見境界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心,來了別這六塵境界;在了別了境界相之後,則又產生了貪愛或是瞋恚心,然後又以為這些虛妄變現的境界是真實的,所以對於這些覺受就相應不斷,並且在心中堅固地執著這些境界而不肯捨棄;因此就產生了種種的慾念以及煩惱,然後就生起了種種的身口意行,造作諸種的善惡業;之後又因為所造作的這些業種而成就異熟果報,因此在三界六道中不斷地輪轉生死,遭受種種的苦果。

除非到有一天,能夠依止三寶修學,而且明心見性之後,才能夠如實現觀到這些境界都是虛妄不實的;而這一切問題的根源推究起來,就是因為凡夫的心中有無始無明以及一念無明的緣故。

而在有情眾生覺悟這個道理之前,大多不會覺得自己依因緣所生的六識心是虛妄不實的;也不會覺得自己所追求的五欲六塵境界,只是虛妄不實的影像;所以就會覺得人生在世就是要寶愛自己,能夠了別境界的六根、六情以及六識心,把握短暫的人生,盡情地享受五欲之樂,這樣才算是不虛此生而了無遺憾。像是最近很流行講究美食,以及種種奢華的享受,就是這樣的心態,而完全沒想到像這樣追求五欲之樂,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卷十七之中,就用了許多的譬喻來形容眾生追求五欲的愚痴以及危害。

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這真是悲哀啊!眾生經常被色、聲、香、味、觸等五欲所苦惱,但是還是不停地去追求;而得到這五欲之後,苦惱反而更為嚴重,就好像用火去燒烤身上的疥瘡一樣痛苦。去追求五欲,對自身沒有絲毫的益處,就像狗兒總愛咬著沒肉的骨頭一樣;去追求五欲,會增加彼此之間的爭執,就像是群鷹在爭食一塊肉,而彼此之間互相攻擊;去追求五欲,就像是執持著火把逆風而行,最後一定會燒到自己的;去追求五欲,就像是用腳去踩毒蛇,一定會被它反咬傷害的。

五欲本來是虛妄不實的,就像是夢中得到的東西,在醒來之後也就消失不見了;五欲是不長久的,只像是向人借用片刻,很快就要歸還了。但是世間人卻被虛妄不實的五欲所迷惑,因為貪愛而不斷地追求五欲境界,一直到死都還不肯捨棄;還因為不斷饑渴的追求,造作了無量的惡業,而使得自己在未來世,必定免不了要去受無量的苦果!

為了要防止五欲的危害,所以佛陀就會教導弟子們,應該要向內收攝自己的六根,不要隨意向外攀緣五欲境界。在《法句譬喻經》當中,佛陀就說了一個偈語,來提醒大家應該要【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法句經》卷一)。

關於藏六如龜,在佛世時,有這麼一個典故:是說有一位比丘,他獨自一人在樹林中靜坐修行,希望能夠在道業上有所實證。不過這位比丘,心中的欲望卻很浮動,總是隨著色、聲、香、味、觸等等的境界而起伏不定,像是每天託缽所得到的飲食的好壞,還是天氣的變化,都會讓他的心情受到影響,有時歡喜、有時憂愁,始終沒有辦法安定下來。這位比丘就像這樣子修行了十二年,始終都沒有辦法得道。他心裡就開始想說:「為什麼我用功了這麼多年,依然還是一個凡夫呢?」

有一天,佛陀感應到這位比丘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了,於是就變化成一位沙門,來到這位比丘所居住的樹林,和他一起修道。有一天,他們一同看見有一隻烏龜從河裡爬上岸來,這時候又來了一隻飢餓的狐狸在尋找食物。狐狸一看見烏龜張口就咬,而烏龜為了保命,立刻就把頭尾以及四肢收到龜殼裡去了。狐狸努力了半天還是沒有辦法吃到烏龜,就只好悻悻然地離開了。烏龜等到狐狸走遠了,就把頭尾四肢伸了出來,悠哉地爬回河裡去了。

佛陀這時就對比丘說:「你看世間人,還比不上這隻烏龜呢!當烏龜遇到危難的時候,還知道要收頭尾四肢。可是大部分的世間人,卻完全不知道無常鬼就在身邊窺視著,隨時準備要奪取自己的生命,卻還不斷恣情地放縱自己的六根,追逐外在的五欲六塵,造作種種惡業,而使得煩惱魔、死魔等有機可乘。因此就不斷地隨著業力的牽引,在六道中輪轉,無止盡地遭受百千萬種的苦難,而沒有休止的一天。」

佛陀接著就說了這首偈語來勸告比丘,要「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這位比丘聽聞了世尊所開示的這個偈語之後,忽然間心開意解,他就斷除了對世間五欲貪求的心念,而專注地用功修行,因此在不久之後就證得了阿羅漢果。

其實不僅僅是二乘解脫道,要「收攝六根,防意如城。」,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也同樣是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

譬如《大寶積經》中,有經文說:【是菩薩能攝護身口意業及六情根,常起善業。】(《大寶積經》卷九十四)。只是菩薩的智能較為深利,不但能夠看穿六根以及五欲的虛妄不實,明了一切有為法都有如夢幻泡影一般;並且知道六根、六識以及六塵,都是由本心如來藏所生,與如來藏平等平等。所以並不會像二乘人那麼畏懼面對五欲六塵,也不會在五欲六塵的境界上來用心,而是在猶如夢幻的境界中行菩薩行、作夢中佛事,攝受眾生同向佛道。

前面說明的色、聲、香、味、觸等五欲,是最為廣泛而完整的說法,因為函蓋了五官所接觸到的所有境界;但是五欲,另外還有一種通俗的說法,就是指財、色、名、食、睡等這五種粗重的貪慾。

所謂財欲,就是指貪愛世間的資財,甚至為了追求財物,殺、盜、淫、妄等等的大惡事都做得出來;或者是慳吝而不肯布施,因此而下墮到三惡道中受苦,這就是財欲。

所謂色慾主要是指對男女色的年輕俊俏、美貌身材,或是嬌媚韻味等等的貪愛。像是在佛世時,佛陀的小弟難陀,他雖然出家了,但是因為他心中,一直牽掛思念著家中端莊美麗的妻子——孫陀利,所以他完全沒辦法靜下心來修行,後來是靠著佛陀的方便施設,他才完全放下對美色的貪愛,專心的修行,而在短短的七天內就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從這個典故,我們就可以了解,色慾對修行解脫的障礙。

第三種是名欲,是指對世間名聲以及面子的貪愛,也就是喜歡自己的名聲廣傳,或是想要名垂千古,這是一種屬於喜歡沽名釣譽的欲望。

第四種是食慾,就是指貪愛飲食色、香、味的欲望。像有些人希望吃到各地方名貴的食物,例如魚翅、鮑魚、鵝肝醬、魚子醬等等;另外還有些人是天上地下的所有珍禽異獸無所不吃。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造作了無數的殺業。

第五種是睡眠欲,睡眠應該是有正常的規律和時數,休息到精神足夠了就好。但是如果是因為心性懶散,沒事就貪愛睡眠而沒有厭足,那就是睡眠欲了。如果是很貪愛這財、色、名、食、睡這些粗重的欲界五欲,那麼可以說和修行之路是完全相背離的,別說要出三界,就連欲界都出離不了了,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克制這些欲界粗重的五欲,才有可能走上修行之路的。

一般世間所說的六欲,則是把前面所說的色、聲、香、味、觸等五欲,再加上意識相應的意境法塵的欲望,來合稱為六欲。這也是因為後代的眾生,隨著時代的演變,不再像佛世正法時期那麼專注於內攝修定;反而是心性浮動,很喜愛思考,想像各種法塵境界的差別相。在修行的時候,同樣也經常貪著於定境法塵等意識境界,但是這樣卻離本心越來越遠,煩惱反而越來越多。所以在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外,再加上對法塵的欲望,這也是有道理的。

那什麼又是七情呢?一般性的說法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欲等這七種情感或者情緒。這些都是由於外在境界的刺激,或者是內在的身心狀況,所引起的一些情緒。另外在中醫醫學上,則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這七種情緒。因為這些情緒常會和身內的五臟六腑的傷病互為因果,譬如說如果經常發怒的話,那麼就會傷到肝臟;反過來說如果肝臟生病了,也同樣會讓一個人經常發怒。

而這七情是怎麼來的呢?其實最主要就是從色、聲、香、味、觸、法等這五欲六欲而來的。因為面對種種境界的時候,心中生起了對於境界的苦樂受,或者是違逆得失的想法,因此就連帶產生了七情等種種情緒。

儒家四書中的《中庸》一書當中就有提到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像這些話語都是在提醒大家,發起這些情緒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如果要發起這七情的話,也應該要克制在一個合理的節度當中。那麼無論是對自己,或者是對天地萬物來說,都是比較好的。

另外所謂「戒」,本來就是有自我克制防備,或是禁止的意思。因為超越常態的七情六慾,只會讓自己的身心狀態變得雜亂無序,甚至於產生病苦,或者是因此得罪了他人,而遭受到很多不好的後果,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所以即使是從世間法來看這七情六慾,也還是應當要戒止的。而如果是真的想要走上福德與智慧都具足的解脫道路,那麼更是得要從克制、戒止這些欲界粗重的七情六慾開始。

當我們自己的身心能夠逐漸安止下來之後,才能夠逐漸體會佛法當中比較微細而全面的六情五欲之理;進而證實六情六根以及五欲六欲的境界,都是空無不實的,這樣才能夠真正走向解脫自在、究竟安樂的境界。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三》< 第85集 何謂「七情六慾」?為何要戒「七情六慾」?>  陸正元老師


為了更加方便學習佛法,我們新增加了以公司為主體的微信公共平臺「成佛之道2016」(微信號rulaizang2016),使用非常方便快捷,全面系統的學習佛法。望諸位同修道友一如既往的關注並支持我們,共同進步。

歡迎關注,弘法利生,感恩支持!

相關焦點

  • 七情六慾
    芬芳  芬芳使你愉悅,通過鼻腔直接影響你的大腦,但當你努力回憶,有畫面,有聲音,甚至有口感,卻怎麼也想不起那個讓你心儀的芬芳。  所謂七情六慾,無非人性之本;所謂成長,也許就是能夠直面自己的七情六慾;所謂成功,因為看透了他人的七情六慾;所謂四大皆空,那是一劑讓人看得到卻摸不著的止痛藥……   最後,願大家想得美,都成真!
  • 七情六慾到底是什麼意思?
    今所用『七情六慾』一語,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緒、欲望等  何謂七情?《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 「七情六慾」是哪七情、哪六欲?
    可凡人存活於世間的的意義少不了七情六慾,可我們常說的「七情六慾」是哪七情、哪六欲? 有情有欲是一個凡人都具備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但為什麼是七情六慾?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六慾的定義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 通常的說法,六欲:色、聲、香、味、觸、法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
  • 來天心「聽書」吧!有聲文化,讓閱讀更輕鬆
    來天心「聽書」吧! 天心有聲文化公園來啦!有聲文化公播屏 太極拳練習現場銀桂苑社區的劉阿姨:「公園裡新設置的有聲文化內容很好,我每天早晚來跑步,現在一來就掃個二維碼,邊鍛鍊邊聽一個養生知識或者評書,主要是操作簡單,一掃就能聽,我們老人就能操作。」
  • 「七情六慾」是哪七情、哪六欲?
    可凡人存活於世間的的意義少不了七情六慾,可我們常說的「七情六慾」是哪七情、哪六欲? 有情有欲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但為什麼是七情六慾?先看看什麼是七情?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六慾的定義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 通常的說法,六欲:色、聲、香、味、觸、法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
  • 七情六慾/心態
    七情六慾5.你要真正的瀟灑,就必須無牽無掛斬斷七情六慾。心態活佛師尊慈悲1.今天你發個善念,就會有佛助你一把,推你一把,讓你前進得更好。心念是好的就接好的感應,如果心念不好,業力馬上跟著,邪神與魔就會跟在你身邊。
  • 嘴唇厚薄看七情六慾
    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有七情六慾,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六慾的定義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
  • 「七情六慾」是哪七情 、哪六欲?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俗話說:「人有七情六慾」。      人生於世,誰都躲不過情與欲的糾纏,話說「情太切傷心,欲太烈傷身」。那麼,所謂的「七情六慾」到底指的是哪七情、哪六欲,這一說法又是怎麼流傳開的呢?      凡人都有情感,也都有欲望,情感和欲望是兩種基本的心理需求,就其種類而言,可以概括為「七情」和「六欲」。      「七情」包括人們最基本的七種情感,最早的記載見於《禮記·禮運》中:      「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 你讀懂《陳情令》中的七情六慾了嗎?淋漓盡致詮釋:貪嗔痴愛憎欲
    2019年出了一部沒有女主的電視劇《陳情令》,雖然是耽改劇出身,但是劇中沒有任何不適宜觀看的因素,老少皆宜,它憑藉人的七情六慾紅到國外,沒錯,我在這裡說的就是人的七情六慾,這部劇完全詮釋出人的七情六慾。
  • 你明白《陳情令》中的七情六慾嗎?最精闢的詮釋:貪婪嗔痴愛與恨
    是的,我說的是這裡的七情六慾人。這齣戲完全詮釋了七情六慾的人。01有多少觀眾被真情感動想必,我們對「現象級電視劇」這個詞並不陌生,這意味著它類似於一部原本只是小品甚至不被關注的戲劇,但卻意外地獲得了無數好評。它贏得了大量的廣播,引起了觀眾的狂熱。可以說《陳情令》就是這樣一齣戲。
  • 一位心理學告訴我:你的「面相」,暴露了你的七情六慾,很準的
    一位心理學告訴我:你的"面相",暴露了你的七情六慾,很準的!01一位心理學專家說:通過觀看一個人的面部特徵,我們會對他留下最初步的印象,繼而判斷這個人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否值得交往下去。所謂「相由心生」,就是說一個人的面部特徵就暴露了這個人的個性、心思和善惡。
  • 千真萬確:嘴唇厚薄看七情六慾
    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有七情六慾,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六慾的定義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通常的說法,六欲:色、聲、香、味、觸、法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              他們喜歡從一而終的愛情。想要讓他們去主動的去哄被人。為了贏取異性的關注。更不想把自己的人生交給別人打理。瓶子討厭束縛。
  • 身材特徵暴露女人的性情七情六慾
    男人女人,情情愛愛,傷感情話。微信號:❀Sgqh9999❀歡迎您的關注!觀察一個人除了要查其言觀其行,還要有一定的面相知識,能夠在不經意間或者初次相識,就能把握對方的性情與七情六慾。今天小編就教教你如何從女人的身材特徵看出其性情七情六慾,快來學習學習吧!
  • 老司機的經驗:嘴唇厚薄看七情六慾
    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有七情六慾,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六慾的定義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通常的說法,六欲:色、聲、香、味、觸、法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 如何看一個男人或者女人的情慾呢?方式方法很多,就單說從人的嘴唇厚薄看一個人的情慾如何,僅供朋友們參考吧。            而且刺少肉多。喜歡吃的快把做法收藏起來吧。。
  • 英文有聲繪本屋|恐龍是怎麼吃飯的?《​How Do Dinosaurs Eat Their Food?》
    Wake up,Alligator!We've got a busy day ahead.Lots to do!更多精彩繪本,點擊標題就可收聽~英文有聲繪本屋丨《Lost and found》英文有聲繪本屋 | 《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英文有聲繪本屋|大衛不可以《No,David》英文有聲繪本屋|《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 難道你們都沒有七情六慾嗎,哈哈
    難道你們都沒有七情六慾嗎,哈哈!2.妹子,你這是把見過照片的都算上了啊,可是我真的有點不懂你,帥的你沒安全感,不帥的你又不喜歡,那你到底想找啥樣的呢?3.但我覺得最後這個才是最真實吧,越多,就感覺自己越難了……4.據說這才是拍爽膚水的正確方式5.背面一看就是仙女級別,轉過身以後。我只想說一聲拜拜!
  • 「有聲精品訪談錄」春風文藝出版社:聲音是故事的開始 有聲的...
    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評選工作正在進行中。評選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將獨家呈現「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訪談錄」,對話本次參選的多家出版社代表及主創團隊,共話有聲出版行業未來。本期訪談嘉賓是春風文藝出版社數字出版部主任劉丹。
  • 有聲繪本NO.333|《黃色的小象》小象把森林塗成五彩斑斕
    暴雨停了不久之後,出現了一頭從未見過的小象。從鼻子尖到尾巴尖,都是黃色的。三頭小象拼命地噴氣,月亮已經升得老高了,三頭小象還在森林裡跑來跑去地噴氣。到了早上……「怎麼回事?」「好歡快的叫聲啊。」「回去看看吧。」「對,對。」大象們好奇地跑回去一看……
  • 你喜歡的書沒有有聲版?AI幫你來解決
    如今,在AI語音方面頗有建樹的谷歌,就打算通過AI,給谷歌圖書商店裡的所有書增加有聲版本。谷歌自動轉換語音圖書宣傳頁此前,谷歌已經在手機的谷歌助手內加入了「閱讀此頁」的功能,能讓手機通過AI把頁面文字轉換成語音。
  • 從女人體型看出她的七情六慾(圖)
    黛玉型從體型看女人的七情六慾黛玉型似少女般清新是此型的特色,仿佛發育未成熟的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