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的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說六識 眼、耳、鼻、舌、身、意 產生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 故有七情 喜、怒、哀、樂、愛、惡、欲 佛學大詞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據大智度論卷二記載,係指凡夫對異性所具有之六種欲望:色慾、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今所用『七情六慾』一語,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緒、欲望等 何謂七情?《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醫理論稍有變化,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麼,什麼是六欲呢?《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麼六欲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注釋:「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見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欲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論》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欲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欲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 現代人似乎更喜歡籠統地提「七情六慾」,而不把七情六慾作具體的區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慾」,歌詞記不太清楚了,但有幾句印象很深,說什麼「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斷腸」,「陪你走過一段七情六慾全都品嘗/愛你的苦不要你扛淚不要你擋/七情六慾打翻/笑著哭哭著笑去想你的模樣 ……」具體哪七情六慾歌者雖然沒有說清楚,但卻把現代青年失戀後醉生夢死的心態和感覺唱得淋漓盡致、死去活來了。 說到這裡,情與欲似乎已經得到了統一。也就是說,情與欲是不能分開的,沒有情哪來的欲?沒有欲又哪來的情?沒有情,沒有欲,六根清淨,四大皆空,不食人間煙火,沒有兒女情長,沒有悲歡離合,這樣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由此觀之,七情六慾是人類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動態,是人性基礎的基礎,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間生活的最基本色調。但人與人並不一樣,七情六慾的表現也就有五花八門,正所謂七情六慾人人有,千差萬別各不同。正因為如此,如何表現人的七情六慾,就成了文學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和氣象萬千的話題。 然而情畢竟不等於欲,在現代漢語概念裡,情與欲還不完全是一回事。 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現,屬於人的心理活動範疇;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屬於生理活動的範疇。有一句諺語說:情太切傷心,欲太烈傷身,說明情與欲分別屬於「心」與「身」兩個聯繫密切但又不同的領域。其次,情與欲互動互補,相輔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滿足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悅也有賴於欲的滿足。但如果非要對情與欲排個坐次,分個先後,不妨展開一場辯論,那么正方和反方恐怕都可以振振有辭,說得頭頭是道,討論起來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熱鬧而有趣。不信你去問熱戀中的青年男女,他們雖說身臨其境,但肯定很難說清楚情與欲到底是怎麼個關係。文學藝術作品如果無情無欲,恐怕就不成其文學藝術了,但如果你想從文學藝術作品中找答案,可能就更撲朔迷離,雲遮霧障,稀裡糊塗了。 不過科學家已經有比較明確的說法。在我們生存的世界裡,可以把一切分為礦物、植物、動物三大類。礦物是沒有生命的;植物有生命但沒有欲覺,只有接受而沒有感受;動物有生命有欲望,而且知道「感受」。人是動物,當然具有求生存的基本欲望,所以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但人畢竟不是禽獸,而是高等動物,是「萬物之靈」,比起禽獸的欲望當然要高級得多,也就是說,人類不僅能接受信息,感受信息,而且還能因授受信息而感動、激動、衝動,並理智地加以節制或處理,把動物的欲望發展到情感和理智的高度,而普通動物的欲望和感受只停留在本能的水平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學藝術就是表現人的七情六慾的藝術。看一件文藝作品的精粗、雅俗與高下水平,有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看作品表現人的七情六慾時,究竟達到了與時代相適應的情感和理智的何種程度或高度。
大話西遊之戰歌:七情任務
背景故事
在少俠們要離開蓬萊的時候,碰見了一條巨大的魔龍,魔龍旁邊的樹上綁著一個和尚,原來就是唐僧。少俠們與魔龍戰而失敗,去問張天師如何能打敗魔龍救唐僧,天師說你們要組隊才行啊,組一個隊,四個人一匹馬的隊。所以,少俠們踏上了七情之路。
喜,在陽關,因為面子問題不肯吻無名俠女,而被大聖上身之後的吻,也讓夕陽武士感到了喜悅,也度化了悟空三魂中的一魂。
怒,劉洪的殺父之仇,讓唐僧和玩家一起感受到了憤怒。憤怒的復仇之後,唐僧也踏上了西天之路。
憂,虞姬的憂傷,怕喝了忘情水孟婆湯之後,她會忘記霸王,在項羽和虞姬一起轉生之後,也解放了白龍馬,他沒有回東海當三太子,而又開啟了另外一段旅程。
思,老沙有兩個好朋友,三人行的路上些許快樂,三角關係如何結尾老沙不知道,有一天,他踏上了西行的路,也總會回頭思念著那兩位老友。
悲,癩蛤蟆與天鵝的差距,也許還不如一頭豬和一條龍。豬八戒喜歡龍公主,註定無疾而終。小豬後來也喜歡上了高小姐,也許是因為高小姐的笑容很像公主。
恐,最難面對的人是誰,最不了解的人是誰,誰恐懼知道的是什麼?是自己,真正的自己,悟空在面對自己之後,會得到解脫,釋放自己的三魂之一。
驚,殺人如麻的春三十娘來到了斧頭幫,桃花過處,寸草不生。什麼?春三十娘讓斧頭幫去打劫腳底板,檢查有沒有三顆痣?幫主至尊寶發現原來那三顆痣在自己的腳下。有三顆痣的男人,就是齊天大聖。事罷,悟空三魂齊聚。
七情過後,玩家在猴子,豬,河妖的幫助下戰勝了魔龍,而那師徒一馬踏上了西天之路,少俠們也踏上了戰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