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普及 | 基因編輯秘籍,助力油菜成為「全能王」

2021-02-08 作物之窗


提起油菜,很多人一定會想到榨油和賞花,但油菜的用途僅此而已嗎?事實上,作為我國當前的第四大農作物、第一大油料作物,油菜的功能用途得到了科學家廣泛的開發。


經過農業科學家的改良,菜籽油不再有刺激性氣味,精煉油清亮無味,壓榨油濃香醇厚,各有一定的喜好人群。最妙的是,菜籽油是所有植物油中含容易引起動脈硬化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同時其不飽和脂肪酸種類多並且比例合理,還含有腦黃金DHA的前體物質亞麻酸,是健康功能最好的食用植物油之一。

榨油只是油菜在我們飲食中扮演的角色之一,如今油菜還是一種蔬菜,菜苗鮮嫩可口,菜薹肉質肥厚,成為了不少美食愛好者與營養追求者追捧的對象。

種植油菜薹不僅有助於農民提高種植經濟效益,對於消費者來說還能夠避免由於缺硒所帶來的健康隱患。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王漢中院士基於油菜富集硒元素的能力,提出了油菜「硒高效」概念,即在普通的非富硒土壤中,生產出每千克含硒0.01毫克以上的菜薹,並培育出「硒滋圓」系列油菜薹用品種。除了富硒以外,油菜薹還具有高鈣、高維生素 C、高胺基酸和高鋅的特性。


「楊柳青菜花黃,天上人間覓芬芳」。多少人兒時的記憶中,春天鄉村田園那成片的金黃,蜂飛蜜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點綴著對生活的美好嚮往。如今,油菜品種改良以後,適應性提高,種植區域南進北擴,不斷增大。遍及全國油菜主產區的油菜花景點,熙攘熱鬧的油菜花節,吸引著人們,帶著家人,伴著朋友,走向田野村莊。最早從1月、2月的廣東新會、雲南羅平始,到3月的江西婺源、湖北荊門、江蘇興化,再到4月的陝西漢中,7月、8月的青海門源、甘肅民樂、內蒙古海拉爾,都有美麗的油菜花海可以徜徉。

近年來,油菜周年開花技術研發逐漸成熟,秋冬季看油菜花已經不再是奢望。201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攜手全國油菜花第一縣江西婺源打造出秋季油菜花海景觀,通過新品種、新技術集成創新,攻克了低海拔地區夏季高溫種植油菜植株矮小、開花難、花色不豔、花期不長等難題,8月初種植,9月下旬初花,10月進入盛花期,打造出秋季金燦燦的油菜花海,讓國慶期間的遊客異常驚喜,為美麗鄉村建設和花海經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2020年,該秋季油菜花海又在湖北武漢和松滋華麗綻放,10月、11月均可觀花,為疫情後湖北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傳統油菜花為黃色,花色相對單一。科學家們通過努力,發掘和培育出具有白色、金黃、橘黃、紅色、紫色等多種花色的多彩觀光油菜新品種(系)。這些多彩油菜品種花色燦爛,適於景觀設計,為觀光農業發展提供了更多選擇。


彩色油菜花(圖片源自網絡)


曾經湖北恩施州全州貧困發生率30.61%,這其中就包含恩施市和利川市交界處的朝東巖下方,坐落著人口3000餘人的田鳳坪村。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對口田鳳坪村進行幫扶,結合當地產業布局,整合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建設了高山油菜試驗示範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以保護價回購良種,讓村民吃下了增收致富的「定心丸」。同時 堅持「以農帶旅、以旅促農、農旅結合」發展思路,形成了種植、觀花、餐飲、民宿和特色農產品銷售一體化發展新模式。如今田鳳坪千畝油菜花海成為恩施遠近知名的網紅打卡景點。油菜觀賞不僅實現「美麗鄉村」理念,還切切實實為當地農民帶來了經濟效益,將油菜觀光打造成了當地的一張名片,為鄉村脫貧致富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扶貧模式。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建所60周年油菜花大地藝術圖案(圖片源自中油所)


油菜植株中蛋白質含量與豆科牧草相當,粗纖維含量低,粗脂肪和無氮浸出物含量較高,鈣含量高,粗蛋白質含量、有機物消化能和磷含量接近豆科飼草,各種營養成分高於穀草,營養類型與豆科飼草類似,堪稱為品質優良的飼草。

近年來,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院士為了解決我國飼料供應不足的問題,致力於飼用油菜產業化的研究,培育出飼油系列品種,並在多地建立飼用油菜生產模式。特別是在西北、東北地區,在小麥等主季作物收後到冬前2~3個月的農田空閒時間,種植以收鮮草為目的的專用飼料油菜,飼料油菜青草產量比豆科牧草高1/2~1/3,畝產蛋白質量顯著高於豆科牧草。羊吃了添加了油菜的飼料後,屠宰率和淨肉率都有提高,甲烷排放量減少。牛吃了添加了油菜的飼料後,體重增加快,產奶多,奶中蛋白質含量提高、脂肪含量下降。該模式充分利用西、北部地區小麥等早熟作物收後的光、熱、水、土資源,不僅促進了農區養殖業發展,還有助於保護生態環境,改良土壤,應用前景十分廣闊。飼料油菜還可以推廣到南方的約5000萬畝冬閒田區域,生產出優質飼草除了作為牛羊飼料外,還能滿足其他畜禽(如雞、鴨、鵝)養殖的飼料需求。


「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科技創新在農業生產中所佔據的比重越來越高,油菜也在育種學家幾十年的改良下,擁有了眾多優良品質和功能,油、菜、花、飼、肥、蜜多種用途得以全面發展。如今,基因編輯技術賦能油菜品種培育,依託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在短短幾年之間使油菜獲得「華麗變身」。


編輯RGA和IAA7基因後形成的矮化程度不同的油菜植株

(Cheng et al., 2020, Plant Biotechnology J)


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華中農業大學對控制油菜種子中油酸含量的FAD2及亞麻酸含量的FAD3基因進行定點編輯,通過對轉基因後代的連續自交和回交,兩年內即可獲得不帶有轉基因元件的高油酸低亞麻酸突變體,讓油菜油的營養價值更高。浙江大學和德國基爾大學合作,利用CRISPR/Cas9技術敲除了油菜中的「油脂消減基因(Seed Fatty Acid Reducers, 簡稱SFARs)」,大幅度提升了油菜種子含油量。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及德國科學家還通過突變油菜的裂角基因,提高油菜角果的抗裂性,降低機械聯合收穫時的落粒損失。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敲除油菜MAX1基因,創製出油菜高產新株型優異種質,單株產量有望提高約20%。武漢市農業科學院通過對BnaC2-GMYB28基因編輯獲得種子低硫苷油菜材料,可使油菜餅粕營養更好。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和揚州大學還建立了油菜的單鹼基編輯技術,通過目標基因單個鹼基的替換,獲得了株高不同程度降低和抗除草劑的非轉基因材料,將有力推動適合全程機械化生產的油菜新品種選育進程。

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在這項技術的支持下,油菜產業能夠架起翅膀飛得更高!


出品:科普中國

撰稿:桑世飛(河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系講師) 

         胡瓊(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監製:中國作物學會 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統籌:程維紅 徐琴

策劃:宋雅娟 張蕃


相關焦點

  • 預防「斷種」風險,專家:基因編輯能提高我國種子競爭力
    在近日舉行的以「加快生物育種創新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主題的第九屆全國媒體轉基因報導沙龍上,多位植物生物學領域專家表示,新的基因編輯技術能助力我國種業實現「彎道超車」,讓我國的種子更具競爭力。生物育種事關「飯碗能否牢牢端在自己手裡」近年來,國際種業巨頭持續加快在中國本土深耕布局,控制我國種業市場來勢兇猛。
  • 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奠基
    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化項目於2018年5月24日正式籤約落地濟南,項目成立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產業化運作,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舜豐生物依託全球植物基因編輯領軍團隊,致力於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目標打造全球一流的高科技生物技術企業,成為基因編輯技術開發與應用的引領者。
  • 基因編輯嬰兒有沒有可能成為「超人」或「怪胎」?
    得到上的生物醫學科普人王立銘教授緊急發文: 為什麼基因編輯嬰兒在今天不可原諒?今天是一個註定要載入人類歷史的日子,這是對人類科學尊嚴和科學精神的踐踏。 看了正反兩方面的評論,我覺得我很有必要搞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這次基因編輯嬰兒到底有沒有可能成為「超人」或者「怪胎」?人類的基因池被汙染的可能性有多大? 過程不再贅言,我把我調研的結論告訴大家: 1.
  •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基因編輯是科學發現還是技術發明呢?
    但是,恐怕他不會想到如今的諾貝爾化學獎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理綜獎,往下可以兼顧物理學,往上可以兼顧分子生物學,學科的界線已經變得模糊了。所以,這一次的化學獎實際上是給「基因編輯技術」頒的,因為這兩位了不起的女科學家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大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 基因剪刀。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文/陳根基因編輯是當下生命科學領域的理論前沿與研究熱點,近二十年來基因編輯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新技術的發現,不僅重新定義了生物學研究邊界,更是引起了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大變革。
  • 日本批覆基因編輯番茄上市,什麼是基因編輯和氨基丁酸?
    12月1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通過其國內首個基因編輯食品的銷售申請。這是一種基因編輯的西紅柿,含有更多營養成分γ-氨基丁酸,預計最早將於2022年上市銷售。那麼,什麼是基因編輯和γ-氨基丁酸?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是什麼關係?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天大教授這樣發聲
    11月26日,也就是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的前一天,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是世界首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案例。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熱議。為此,小青媒來到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對王濤教授進行了採訪。
  • 「剪」出多肉羊、高產稻 基因編輯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基因編輯有何好處?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的相關研究在全球範圍內方興未艾。目前國際上不少基因編輯產品已經上市,基因編輯豬「GalSafe豬」去年12月獲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既可食用也可用來生產醫療產品,日本也批准了基因編輯西紅柿上市。
  • 助力遠程辦公 掃描全能王團隊版免費向中小企業開放
    為了響應抗擊疫情的號召,幫助大家更好地適應遠程辦公,讓企業享受更高效的內容協作,合合信息旗下產品掃描全能王於2月13日正式宣布,對中小企業免費開放團隊版,即日起至3月31日,通過掃描全能王APP右側欄或是掃描海報二維碼申請,即可享受團隊版三個月免費使用權。
  • 綠色版掃描全能王:無水印製作文件掃描版!
    助力公益事業,歡迎投稿水滴籌以及監督審查。將紙質版文件變成電子版就像小七上次的期末作業老師要求將手寫的作業掃描上傳當時為了去水印 還花了幾塊錢類似這種情況 性價比就不高了綠色破解版 就被我找來了就是它掃描全能王
  • 【科學普及】支鏈胺基酸與健康
    【科學普及】支鏈胺基酸與健康 2020-11-06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掃描全能王免費版下載_掃描全能王app下載-太平洋下載中心
    掃描全能王免費版下載截圖掃描全能王免費版下載軟體介紹:超過3.7億人在用的手機描儀,掃文檔管理工具。升級帳戶之後,還可將圖片中的文字識別導出,成為可以複製、編輯、保存、分享的Text文本,支持16種語言文字的識別,絕對是外語學習翻譯神器。【方便、安全的管理文件】手機、平板、電腦,多設備隨時同時查看並管理文檔。標籤歸類、手寫批註、方便有序、文檔加密、高效安全。
  • 基因編輯的道德紅線
    作者|周超臣頭圖|視覺中國上周有個關於基因編輯的傳聞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到?傳聞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魏老師先幫我看看這幾個裡面哪個先通過基因編輯可以更換的,我就可以不換了。」主持人嘴裡的魏老師指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魏文勝。魯白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他顯然不想放棄,似乎是自問自答:「現在心已經可以換了,你的心可以換成一個豬的心,工作起來完全一樣。
  • Science重磅:一種基因編輯技術,能瞬間實現精準基因編輯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光敏核苷酸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加速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過程,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整個實驗過程及其這種新方法的精準性;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的一篇展望文章中
  • 基因編輯簡史
    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是指特異性改變基因序列,利用酶,特別是核酸酶來對DNA鏈(DNA strand)進行剪切,移除已有的DNA,或者插入代替的DNA。基因編輯是近幾年的大熱話題,本文就將回顧一下基因編輯的發展歷史。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8期: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某某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首次證明,單次接種由腺相關病毒攜帶的CRISPR基因編輯構建體,可從恆河猴的感染細胞中編輯出SIV基因組。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兩位科學家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基於此技術,研究人員能夠以極高精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對於生命科學研究產生突破性影響,並有望帶來醫學領域的重要突破。那麼,基因編輯技術究竟是什麼,將給醫學領域帶來哪些突破,基因編輯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投資機會又如何呢?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ACS Synthetic Biology》:研究建立適用於多核工業菌株的基因編輯系統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書山課題組構建了一種適用於多核工業菌的基因編輯系統,可實現大片段DNA無痕刪除,為我國微生物工業發酵菌株的遺傳改造提供了一種新型高效基因編輯工具,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Synthetic Biology上。
  • 助力遠程復工,合合信息旗下產品掃描全能王對中小企業免費開放團隊版
    旗下產品掃描全能王也宣布,將對中小企業免費開放團隊版,即日起至3月31日,掃碼或是通過掃描全能王APP申請,即可享受團隊版三個月免費使用權。作為一款知名效率類APP,掃描全能王一直以快速掃描紙質文檔,隨時隨地便捷分享而為廣大職場人士所知。
  • Cpf1-crRNA成為DNA-free基因編輯的稱手工具
    但是,由於密碼子偏愛性等因素的影響,CRISPR/Cpf1在植物中實際的應用效果並不理想。最近,基於Cpf1核糖核酸酶的特點,科學家通過體外構建Cpf1–crRNA核糖核蛋白複合體的方式實現了對大豆和菸草的基因組編輯,DNA-free的方式不僅提高了編輯效率,還避免了因載體插入而引起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