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最年輕女博導:落選中科院後赴美任教,輿論圍攻卻入選美科院

2020-12-14 騰訊網

據《人民日報》報導:2019年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25人入選,其中100人來自美國本土,25人來自其他國家,這二十五人中就包括中國籍科學家顏寧!

此時的顏寧年僅42歲,以四十出頭的年齡當選為美國外籍院士,這份榮譽當真是輝煌無比,用一句俗點的話來形容:「真給咱中國人長臉」!

顏寧在美國代表的是中國科學家的形象,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的形象,她能夠有此成就使得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與有榮焉,但在一片喝彩聲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而這些「不和諧」的聲音源於兩年前針對顏寧的輿論圍攻,讓我們來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況!

據《新華網》報導:2017年8月,顏寧被增選為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選人,當年的候選人一共157人,顏寧是最年輕的一位,2017年11月底,公布的最終「當選」名單中,顏寧未能入選。

同年,顏寧離開執教十年的清華大學,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該校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

這兩件本來「不相干」的事湊在一起,就讓人們做出了一個猜測:顏寧是因為沒有當選為院士,心中有所不滿才離開清華,一時間顏寧陷入了輿論的圍攻,有人指責他「崇洋媚外」,有人指責她氣量狹小,還有人指責她辜負了祖國的培養等等,面對這些流言蜚語,顏寧從未正面回應。

兩年後,顏寧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好像「證實」了顏寧離開清華就是因為沒有當選為院士,真是這樣嗎?

只需說一點,大家就知道是與不是:

顏寧是在2017年的8月份被增選為院士候選人,但早在2017年的5月份,清華就已經證實顏寧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在評選結果還沒有出來之前,顏寧已經全職出任普林斯頓大學的教職,連時間都對不上,這怎麼能說顏寧是因為沒有當選院士而離開清華呢?

那顏寧當年究竟為什麼要離開清華呢?

其實顏寧對此有過解釋,她將原因歸結為「居安思危」四個字:「我生怕自己在一個環境裡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

人們對此很不理解,顏寧還需要「居安思危」嗎?她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無需太過努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考大學時「輕輕鬆鬆」的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2000年她從清華大學畢業,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她在美國待了七年,2007年以博士後的身份回國就任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女博士生導師,彼時的她風光無限,「開掛」一般的人生令人羨慕不已!

在清華執教的十年間,她醉心於科研,期間獲得無數榮譽:2015年憑藉在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在內的關鍵膜蛋白的結構生物學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得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2016年又被《自然雜誌》評選為「中國科學之星」;2017年12月15日,榮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科技人物」等等!

這樣一位「大神」級別的人物需要居安思危嗎?

答案是要的,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顏寧若是滿足於已有的成就,恐怕很快就會泯然眾人矣,正是她的不滿足,她的憂患意識鞭策她在科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小結:

顏寧作為一個「超級天才」,我們不能以正常人的思維來推斷她,她看中的並不是榮譽和利益,她所追求的是純粹的科研,不參雜任何東西的科研,而這在國內是很難達到的!

所以她選擇了普林斯頓大學,選擇了一個能夠靜下心來搞科研的地方!顏寧曾經說過「我就是想很簡單地做自己喜歡的研究」,這是顏寧內心最深處的想法。

正所謂「人言可畏」,真心希望人們能夠停止對顏寧的惡意揣測,更不要臆想一些所謂的「陰謀論」,中國能有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我們的榮幸,可不要用流言毀了她!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自然雜誌》《新華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華女博導顏寧:6個月攻克生物界難題,為何出走美國慘遭罵聲?
    大四時,聞名世界的生物學家施一公到清華舉辦了一場講座,顏寧當時因為生病,錯過了那場講座,事後顏寧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博士生導師的施一公寄去了一封自薦信,信中這樣寫道「我覺得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已達到貴校要求,我希望把時間花到更有價值的地方,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申請別的大學」。
  • 顏寧為何落選院士?並非中科院不愛才
    最近網上流傳稱「顏寧連續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終離開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因此,有許多網友也真信了,在網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流露出了不滿、不屑的情緒,有的對她則是冷嘲熱諷,乃至誹謗。而有部分網友說:中科院院士評選方法需要改改了,顏寧這樣出色的科學家都選不上院士,還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女士也不是院士,如果不是評選機制有問題,為什麼最優秀的科學家都選不上院士?顏寧為什麼落選院士,是不是院士評選方法存在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如何評選,以及它的由來?
  • 有80後211大學副校長,有90後...
    芒果衛視《乘風破浪的姐姐》已成為今年夏天現象級的爆款綜藝,相比綜藝節目中活力四射的女明星,學術界值得崇拜的「姐姐」其實更多,她們不斷打破「史上最年輕」記錄,擁有遠超同齡人的學術能力和成就,也有令人羨慕的才華和造詣。
  • 她赴美讀博後毅然回國,成浙大年輕博導:成績從來都是汗水澆灌
    她,10歲上初中,21歲本科畢業後去美國深造,在美5年間發表20餘篇SCN文章,留在美國完全有非常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而她選擇了回國。她就是1992年出生的四川姑娘劉琬璐,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畢業後回到母校浙江大學任教,成為了浙大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27歲),她最大的學生也才24歲,24歲之前就讀博,也就是說她帶的可都是天才型的學生。
  • 北大天才留學回國6年,深思熟慮後赴美被罵「白眼狼」,臨行留下3句話
    6年後還是赴美#近些年來,我國的人才流失日趨嚴重。其中北大清華作為最高學府,這樣的情況更顯得嚴重。其中原因不甚明朗,但是對於這樣的現象值得人們去反思。其中,北大的一位天才學霸國外留學回國任教6年後,經過深思熟慮還是選擇了赴美。臨行的時候,這位北大學子留下3句話,引起了人們的深思。到底怎麼回事?大家一起去看看。
  • 清華女神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不準備結婚的她,找到了歸宿……
    剛睡醒,還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 (圖源自返樸)說起顏寧,你或許有些印象,人們喊她「清華最年輕美女教授」,因為年僅30歲就成為清華正教授,她進入公眾視野。2014年,這個姑娘帶著團隊在清華實驗室裡,攻下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來未解的世界難題,成為全球最頂尖的生物學家之一。學術界一片沸騰。2017年5月,顏寧因為離開清華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掀起社會的一大波討論熱潮,時隔兩年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一公布,顏寧在列,國內炸了鍋,分分鐘就把她送上了熱搜榜。
  • 衛斯理和中國最早一批赴美公派女留學生
    坊間有宋靄齡是中國第一位女留學生的說法,其實宋靄齡是1904年才隨她爸爸的傳教士朋友到美國,在喬治亞州的衛斯理安學院(Wesleyan College)上學。整個19世紀,中國總共有四位女留學生赴美獲得學位。
  • 一個月前,棄清華遠赴美國的天才女教授,為美「再立新功」
    有才情的女人,總有一種獨特的風韻,超凡的靈性和一種極致的美。這樣的女人,書卷中透著點點嫵媚,純淨中閃耀著智慧的火花,溫柔裡點綴著不屈的靈魂。顏寧教授是生物領域的牛人,她就讀於世界名校,畢業後成了清華女教授。然而這麼一個生物領域的天才教授,後來卻放棄清華,選擇了遠赴美國,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不僅如此,在去年6月,她帶領的團隊在學術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並且與另一個團隊一起發表了一篇論文《低pH依賴的溶酶體膽固醇外向運輸的結構基礎》。
  • 她是研究抑鬱症世界級專家,北大女神,棄美回國遺憾落選院士
    北大和清華向來是中國學子一心嚮往的最高學府,不管是做科研搞學術,還是研究歷史做學問,亦或是用知識做企業,從這兩所大學鍍金出來的學生大都會有不錯的前程。上到初中,很多女生最怕的是物理和數學,但在她眼裡那就是小菜一碟,這兩科的成績非常好。高中階段,由於物理非常突出,她參加了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還得了一等獎。憑藉此優勢,高三的時候就被提前保送進入了北京大學。大學階段更是胡海嵐教授人生開掛的開始。
  • 清華美院前博導加盟成都藝術職業大學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纖維藝術大師、清華美院前博導、清華美院工藝美術系前系主任林樂成日前加盟全國首批本科層級職業教育試點院校——成都藝術職業大學。成藝在打造全國一流職業本科大學道路上再添一生力軍。林樂成教授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身),後又在喬治亞提比里西美術學院作訪問學者,1996年,在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進修學習;1999年,任職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先後擔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系主任、纖維藝術研究所所長、清尚建築設計院陳設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藝術委員會會長,「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創始人,中國當代纖維藝術世界巡展策展人
  • 中科院、清華出手!解決眼鏡起霧難題,網友:真的很神奇
    中科院研發石墨烯防霧貼膜去年冬天,疫情肆虐,中科院的專家收到了一個從抗疫前線傳來特殊請求:有沒有辦法解決眼鏡起霧的問題?原來,為了防止人傳人,醫務工作者必須24小時穿戴嚴密的防護裝備,但是人呼出的水汽很容易在護目鏡上凝結影響視線,給抽血和輸液等操作帶來極大不便,嚴重影響作業安全作為科技研發的國家隊,中科院人才濟濟,很快,中科院某重點實驗室的劉兆平團隊傳來消息:石墨烯塗層可以有效防水霧大家不敢耽擱時間,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產品設計、研發、驗證、生產的所有流程,經過驗證,該團隊研發的石墨烯塗層貼膜可以有效防止護目鏡起霧
  • 31歲清華博導獲獎百萬,卻自嘲:鬍子常比頭髮長,優秀靠習慣好!
    剛剛,有個消息引發眾多網友關注,那就是2020年青橙獎名單公布了,一共10位青年科學家入選,共獲得1000萬獎金,每個人獲獎的獎金為百萬左右。本次獲獎的10人,最大的35歲,最小的僅有28歲。絕大多數來自清華、上海交大、北航等高校。這10位最讓我關注的就是來自清華的獲獎者博導姜宇。
  • 她是「北鬥系統」的設計者,32歲當中科院博導,因太優秀難覓真愛
    像32歲已經當上中科院博導的徐穎,她是北鬥系統設計師。網友戲稱為「北鬥女神」的徐穎,同事們調侃,因為太過優秀,還沒有人敢追求她呢? 從小為學霸,長大以後順利進入中科院 今年中國正式啟動北鬥導航系統,某種程度上,不再像以往非要受制於美國GPRS定位系統,真正實現中國人在導航領域自主。
  • 北大天才數學家許晨陽,斬獲500萬大獎後赴美,現再獲世界大獎
    2021年中科院院士新增候選人數確定,其中數學領域的院士明顯得到了增加。數學,這個自然科學的皇冠,不僅是基礎科學突破的基礎,更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石。長期以來,我國對數學的重視程度都不夠高:從2015年到2019年,中科院三屆院士增選情況來看,一共增加了200位院士,數學領域只增加了10人,僅佔5%;從新中國院士制度確定以來,我國一共也僅有71位數學院士,現在還健在的只剩50人,即使像清華大學這樣的名校,也沒有一個專職的數學院士(丘成桐不是清華大學專職院士)。我國就沒有非常優秀的青年數學家?
  • C羅落選了!連續16年入選歐足聯 陣容大名單紀錄被終結
    C羅落選了!連續16年入選歐足聯 陣容大名單紀錄被終結時間:2020-08-29 13: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C羅落選了!連續16年入選歐足聯 陣容大名單紀錄被終結 北京時間8月29日,歐足聯官方公布了19-20賽季的 陣容,歐冠冠軍拜仁慕尼黑有9人入選,亞軍巴黎聖日耳曼有3人入   原標題:C羅落選了!
  • 什麼水平才能任教清華計算機系?
    那麼,作為中國TOP2高校裡風頭最盛的專業之一,貴系對應聘者的要求具體是什麼呢?在國外(境外)世界大學綜合排名或學科排名前100的高校獲得博士學位,且尚未回國工作的博士畢業生;或在國內雙一流建設學校、學科獲得博士學位的全日制博士畢業生35周歲以下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三年,2021年應屆博士畢業生優先進校後須全職在清華大學工作向青年教師們取經
  • 北大海歸教授史蛟,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國任教:遠飛的鳥終會回巢
    》節目中,表示自己心裡的「不平衡」,他對於從清華北大、復旦上交等國內一流大學畢業出來的不少學子,最終流失到國外表示遺憾。而除了優秀的學子流失外,不少的優質師資也流失了,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顏寧教授已經接受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擔任終身講席教授一職,人才的跨國流動雖然屬於正常的現象,但是對於國內拔尖人才的不斷流失,也是令人感到無奈。
  • 中國高校,top2是清華北大,那麼第三名是誰?這7所高校爭執不休
    廢話不多說了,目前中國最牛的大學是誰?這個就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因為中國沒有最牛的大學,只有最牛的兩所大學,那就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 湖南瀏陽這一家父子倆都是重點大學校長,祖孫三代還都是留美博士
    原浙大校長楊衛是中科院院士,固體力學專家,父母都曾留學美國,一家三代(父親楊光華、楊衛本人、弟弟楊凱、兒子楊越)都是留美博士,父親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化學工程博士,母親孫以實也曾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留學,是清華大學高分子化學的資深教授。而且楊衛的父親和兒子都是畢業於浙江大學。
  • 6年20多篇重磅論文 這位來自四川成都的28歲浙大女博導太颯了~
    28歲的劉琬璐老師應該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醫學出身的她這麼年輕就是博導,這在全國都非常稀少。入職後,她很快進入導師角色,很有『教授範』。」這位被歐陽宏偉稱為傳奇的劉琬璐,來自四川成都,201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之後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博士、博士後研究,6年內發表20餘篇國際權威期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