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科院院士新增候選人數確定,其中數學領域的院士明顯得到了增加。
數學,這個自然科學的皇冠,不僅是基礎科學突破的基礎,更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石。
長期以來,我國對數學的重視程度都不夠高:從2015年到2019年,中科院三屆院士增選情況來看,一共增加了200位院士,數學領域只增加了10人,僅佔5%;從新中國院士制度確定以來,我國一共也僅有71位數學院士,現在還健在的只剩50人,即使像清華大學這樣的名校,也沒有一個專職的數學院士(丘成桐不是清華大學專職院士)。
我國就沒有非常優秀的青年數學家?有,比如畢業於北大的許晨陽,就是我國少有的天才數學家,只不過現在人在美國,成為我們為美國人做的「嫁衣裳」。
許晨陽,斬獲500萬大獎的天才數學家
許晨陽,現39歲,主要從事代數幾何研究,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8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任教。
2012年受北京大學邀請,毅然回國,在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工作,先後獲得青年科學獎、青年科技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4年被北大特聘為長江學者。
其研究成果主要為:一般型對數典範偶的有界性理論,證明了對數典範閾值的上升鏈猜想,極大推動了正特徵三維極小模型綱領,在對數典範奇點的極小模型綱領中做出突破,證明了田剛和Donaldson關於K-穩定性定義的等價性,解決了《幾何不變式論》前言裡關於典範極化簇漸進周穩定緊化不存在的問題,並系統研究和發展了對偶復形理論。
為了表彰其在代數幾何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將「數學與計算機獎」頒給了許晨陽,獎金為10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超過500萬元。
但令人意外的是,獲獎不久後,許晨陽就辭去了北大的職務,奔赴美國,重新回到麻省理工任教。
2020年,許晨陽再獲世界級大獎
回到美國2年後,許晨陽再次榮獲世界級大獎。2020年11月10日,美國數學會發布公告,許晨陽因在K-穩定性Fano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方面的貢獻,獲得2021年弗蘭克·尼爾森·科爾代數獎,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的中國人。
該獎是美國數學會頒發的最高獎項,每三年頒發一次,以獎勵過去6年在全球範圍內對數學做出貢獻的天才數學家。
該獎項將在2021年1月舉行的聯合數學會議上頒發。
許晨陽再次獲獎,的確讓國人心酸,好好的天才科學家家,就這樣「拱手送人」了,可悲可嘆!
薪資待遇提升,許晨陽為何還要離國赴美?
很多人說,許晨陽離開北大、任教麻省是因為國內外薪資待遇的差別。其實並非如此,一位北大校友說「許晨陽能在北大全職工作幾年是北大的幸運。像他這個水平的數學家,錢和待遇問題早就不是考慮因素了。如果在乎,當初就不會去做純數學研究。」
那麼許晨陽為何執意要去美國任教呢?或許許晨陽曾經的一席話說出了苦衷:就像格羅滕迪克所說:「構成一個研究者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本質,是他們聆聽事情內部聲音的能力。」這裡沒有等級高下,沒有階層之分,在對未知的探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擁有絕對的自由。每一個數學家願意孜孜不倦研究數學的最主要動力不是別的,是我們享受那種日復一日,能夠從現實生活中超越出來,去聆聽,和發現世界運行規律的時刻。
許晨陽所需要的是一個純粹的、乾淨的、自由的環境和氛圍。之前我國給不了,但今年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對學術不端、論文造假的懲罰力度,希望當國內的環境和氛圍變好後,許晨陽們能夠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