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4位數學天才,曾經的「黃金一代」,如今卻齊聚美國高校教學

2020-12-14 花小妹談教育

提起我國的數學家,你會想起誰?是古代圓周率的發現者祖衝之或《九章算術注》的劉徽,是有「微分幾何之父」之稱的陳省身還是「中國解析數論學派」的華羅庚或者是著名的「1+2」震驚數學界的陳景潤等等,但你可能想不起來80年代後的數學天才們都有誰?今天花小妹就給大家介紹下北大的4位數學天才,他們被稱為「黃金一代」,獲得眾多國際數學大獎,令人羨慕,可如今卻齊聚美國高校任教,讓人痛惜。

許晨陽

有「黃金一代」美譽的北大4名數學天才是許晨陽、惲之瑋、張偉、朱歆文,許晨陽是北大1999屆本科學生,惲之瑋、張偉、朱歆文同是2000屆本科學生,並且他們四人都獲得過「數學新視野獎」,可謂是「數學天才」,唯一不同的是許晨陽是出國留學有成後回北大任教六年又去了美國,其他三位直接出國留學而未歸。

1981年許晨陽出生重慶,從小就比較聰明,對數學特別有天賦;初中、高中時期許晨陽的數學成績一直保持校前3名,17歲進入四川省數學代表隊並參加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金牌,得到國家數學集訓隊入選資格,可謂是「數學學霸」。

1999年18歲的許晨陽進入北大數學系學習,他更是展現出超強的學習天賦,大學4年課堂他僅用3年就完成了,隨後在北大讀研究生;2004年許晨陽碩士畢業,為追求更高的數學研究,他到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2008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研究水平。

許晨陽在國外工作不忘關注國家的數學事業發展,2012年他放棄了美國提供的豐厚待遇毅然回北大任教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回國後的許晨陽全力投入數學與計算機的研究,僅用一年時間就成為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可以說他以一人之力提高了北大的數學實力與知名度,隨後更是獲得無數榮譽和獎項,比如「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拉馬努金獎」、「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等等。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許晨陽在北大任教6年後又毅然出走美國到麻省理工學院任教,而他留下的三句話更是引人深思,他說:「國內大學造假問題嚴重、科研風氣不正、論資排輩太嚴重並對青年科學家扶植力度不夠」,這些話值得我們深思與反省。

「三劍客」惲之瑋、張偉、朱歆文

惲之瑋、張偉、朱歆文三人是北大2000屆本科學生,被稱為「北大數學三劍客」,本科期間,他們的學習能力就非常令人震驚,如惲之瑋的數學專業課19門100分,7門99分,有「學神」之稱;然而他們三人與許晨陽本科畢業在北大攻讀碩士不同,他們本科畢業後直接去國外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惲之瑋、張偉200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朱歆文2009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畢業後他們直接留在美國大學任教,從沒回國發展過,這一點令人遺憾啊。

朱歆文

這三人對數學研究極具天賦,也是數學界影響力較高的人物,獲得眾多榮譽及獎項;惲之瑋偏重對幾何數學的研究,獲得過2012年「SASTRA拉馬努金獎」、2017年「新視野獎」、2019年「克雷研究獎」等;張偉更偏向算術數學研究,獲得過「晨興數學獎金獎」、2010年「SASTRA拉馬努金獎」、2017年「新視野獎」(這個獎項是張偉和惲之瑋兩人合作獲得);朱歆文主要致力於幾何表示理論的研究,2019年獲得「科學界的奧斯卡」--數學新視野獎;從獲獎榮譽看,這三個都獲得了代表數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令人敬佩啊。

惲之瑋和張偉

曾經的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許晨陽、惲之瑋、張偉三人在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任教,朱歆文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四人沒有人願意回國任教真是令人可惜啊。

現在北大「黃金一代」已成為頂尖的學者、專家,肩負著中國乃至世界數學的希望,然而我國培養的天才卻在國外大學任教,著實令人惋惜;希望隨著國家的強大,越來越多留學生能夠回國發展,為國家的發展和科學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繫,謝謝)

相關焦點

  • 21世紀初,北京大學有四位數學人才「出走」美國
    就像北京大學數學系的那四個人才一樣,他們在完成學業之後,應該有自己的理由去齊聚美國。其中,這四位數學天才中的徐晨陽給出了「為何留在美國」的理由。只有在許多人看到這個之後,明白他們為什麼留在美國!當然,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當然也不缺乏優秀的數學人才。如果我們要提到數學人才,我們必須談論「黃金一代」,Xu晨陽,他的瑋,張偉和朱歆文。徐晨陽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其他三人於進入數學系。可見,北大數學系人才濟濟!有一點遺憾的是,北京大學的四位數學人才沒有留在中國,而是選擇在美國定居。那麼他們為什麼選擇呢?
  • 中國4位天才留美未歸?北大許晨陽一針見血:年輕人沒錢也沒機會
    在北京大學數學系這群熱情洋溢的年輕人中,有4位年輕人嶄露頭角,他們曾被譽為北大的四位數學天才,是北大數學的黃金一代,也是被一代大師們非常看好和器重的頂尖人才。他們分別是張偉、之瑋、朱歆文、許晨陽。這四位數學天才從小就展露出異於常人的數學天分,都曾獲得過奧林匹克賽金獎,當初很多人都對他們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學有所成後繼續在國內搞科研以及培養下一代人才。然而讓人詫異的是,如今這四位數學天才都沒有留在國內,全去了美國。
  • 我國排名前3「數學天才」,都來自北大,他性格孤僻出家當和尚
    有數學成績不好的,就有數學成績好的,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高學府,兩所高校專業實力差不多,但是在數學領域,北大是領先於清華的,近些年來國內的出現的數學天才少年也大多來自北大,或者被北大吸引,進入北大專門研究數學。那我們接下來就一起看看,我國數學領域的天才少年。
  • 北大天才留學回國6年,深思熟慮後赴美被罵「白眼狼」,臨行留下3句話
    其中北大清華作為最高學府,這樣的情況更顯得嚴重。其中原因不甚明朗,但是對於這樣的現象值得人們去反思。其中,北大的一位天才學霸國外留學回國任教6年後,經過深思熟慮還是選擇了赴美。臨行的時候,這位北大學子留下3句話,引起了人們的深思。到底怎麼回事?大家一起去看看。
  • 兩次獲國際數學奧賽金牌的韋東奕,10年前被保送北大,現在怎樣
    高考成為眾人實現夢想的平臺,每年都會有數千萬考生通過這個平臺,向著自己理想的大學前進,而北大想必會是眾多考生嚮往並追求的頂級大學之一,很多考生為了能進入這所高校,算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當然,能進入這所大學的學生,勢必會受到其他人的羨慕。
  • 老張說教|曲師大數學超越北大本不足為道
    News最近的數學學科排名中,曲阜師範大學橫空出世,超越北京大學,成為全國第一。這一排名大大顛覆了人們的固有認識,引發了極大關注和熱議,以至於此事登頂熱搜榜,想必對於一所默默無聞的地方高校來說,也是小概率事件。在一個普遍熱衷於浮名的等級世界,大學排行榜歷來備受關注,北大和清華何嘗不是成為輿論的中心?
  • 北大天才數學家許晨陽,斬獲500萬大獎後赴美,現再獲世界大獎
    長期以來,我國對數學的重視程度都不夠高:從2015年到2019年,中科院三屆院士增選情況來看,一共增加了200位院士,數學領域只增加了10人,僅佔5%;從新中國院士制度確定以來,我國一共也僅有71位數學院士,現在還健在的只剩50人,即使像清華大學這樣的名校,也沒有一個專職的數學院士(丘成桐不是清華大學專職院士)。我國就沒有非常優秀的青年數學家?
  • 保送北大的數學天才,當年戰勝諾獎獲得者,為什麼卻選擇出家?
    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每四年評選一次的菲爾茲獎,堪稱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每四年國際上只有2到4位數學家能夠獲獎,每年平均下來全世界還不到一位,獲獎的條件非常苛刻。他出生於湖北,從小就對數學很感興趣。在四年級的時候,柳智宇的爸爸媽媽給他報了劉嘉老師的數學培優班,因為這個班級裡的孩子都是數學尖子生,所以題目和知識的難度跟正常數學的難度相比都偏高一些。在剛開始的時候,柳智宇連一道入門級的數學題都解不出來,但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覺得這些數學題的解法中充滿了智慧。
  • 一代天才,陳景潤.
    世界數學大師稱他做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危險,但是一旦成功,必定影響世人。鄧小平曾說,中國要是有一千個他,真就了不得!他就是震驚世界的華人之光,千年難遇的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
  • 又一位北大數院天才少年效力美國,我們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近日,第二屆阿里數學競賽落幕,全球5萬人參賽只有4人獲得金獎,其中一位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數學天才張鉞,這已經是他第二次獲獎了。 張鉞,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14級本科生。
  • 曾經的北大數學奇才,放棄美國深造出家為僧,還俗後現狀令人惋惜
    文|艾米兒01柳智宇身上有很多光環現在的數學競賽江湖上仍流傳著這位天才數學少年的故事,他的名字叫柳智宇,用柳智宇的話說,他父母給他起的名字飽含深意:「智」是智慧,就是追尋心靈的一種東西,然後「宇」,是一種比較開闊的格局。
  • 「北大天才少女」田曉菲、黃思路,為什麼全部嫁給了美國人?
    「北大天才少女」田曉菲、黃思路,為什麼全部嫁給了美國人?前言:「此去應多羨,初心盡不違。」是鄭谷在其《送徐渙端公南歸》中留下的名句。「飲水思源」是我們小時候就學過的,但祖國辛辛苦苦培養的兩位北京大學才女,卻雙雙入了美國籍,還嫁給了美國人,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黃思路一、黃思路提起北京大學才女,便不得不提曾經北京大學的風雲人物,現在卻讓被大人閉口不談的——黃思路。
  • 2020年斯隆研究獎公布,4位北京大學數學院友上榜!他們都是誰?
    126位獲獎者中共有16位華人學者,20位數學獎獲獎者中有5位華人學者,其中4位為北大數學院友,他們分別是:姚珧(03級本科)、黃皓(03級本科)、馬臨全(04級本科)、蘇煒傑(07級本科)。Sloan Foundation)自1955年起每年頒發給數學、物理學和化學領域在職業早期的傑出青年學者,後來陸續增加了神經科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以及計算和進化分子生物學,一直以來有「諾獎風向標」的美譽。
  • 20年前立下報國宏願,卻拿綠卡還嫁美國人的3位女生,現狀如何?
    20年前立下報國宏願,卻拿綠卡還嫁美國人的3位女生,現狀如何?眾所周知,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標籤,也有其中的代表人物,比如90後是網際網路,代表人物是許豪傑等等;而80後則多和留學有關,因為在他們成長時,國內颳起了一股「留學熱」,凡是家境好點的人,都會選擇留學,而他們的代表人物則是「哈佛女孩」劉亦婷、「北大天才」黃思路和「反美鬥士」馬楠!這3位女20年前立下報國宏願的女生,現狀如何呢?
  • 中國天才淪落美國20年!一朝震驚世界!
    中國天才淪落美國20年!一朝震驚世界!, 為專門培養他, 北大還把他送到美國深造。 而時任北大數學系主任的丁石孫, 對他欣賞已久,1984年, 第一時間就推薦他去美國留學。
  • 揚言寧可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的北大留學生,現今過得如何?
    正所謂網際網路的力量是強大的,網際網路也是有記憶的,就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畢業的晚會上就曾經說過,5年之前乘坐中國的飛機抵達美國之後摘下口罩,他呼吸到的空氣都是如此的清新和甜美。這字裡行間無疑於就是對美國的認可,哪怕是美國的空氣,都讓他感覺到很舒心。其實這樣的中國留學生有很多,每年有無數的留學生都會前往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去留學。
  • 2020年QS世界高校前五所高校,麻省理工排名第一,哈佛僅在第三位
    我們知道國內有非常多的高校,但比較出名的就是清華北大,剩下的就是國內首批的985工程的幾所大學以及211工程的高校。當然,還有雙一流的大學也是很多學子追求的。在我們很多高三學子的心目中,能考上一所211工程的高校已經不錯了,更不要說是現在的985高校以及雙一流建設的大學。
  • 天才變瘋子?15歲碩士,21歲博士,曾經的神童,如今卻被當精神病
    在偏執中成長了4年的謝彥波,在15歲的年紀考取了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生。碩士畢業後他開始讀博士,但因與導師關係不好並未畢業。不久,謝彥波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學習固體物理理論。
  • 北大考研成績「上熱搜」,4位神仙「打架」,旁人:倒吸一口氣!
    一大早,各位北大的考生就把這個消息推上了熱搜。北大考研成績「上熱搜」也就意味著高手過招即將開始!這不4位學霸的分數就出現「神仙打架」情況,旁人感慨:倒吸一口氣!其一是不分21年的考生會沾沾喜氣,其二是因為自己的分數和北大的要求差距太大,比如:我差一百多分就可以上北大研究生了!還有學渣很客氣:不好意思,我差80分就是北大的人了!大部分學生覺得985已經很好了,根本沒考慮過北大和清華這種考研神地!
  • 天才少女豪言:懶得考清華北大 她憑什麼?如今怎麼樣了?
    都說高考時普通學子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最好途徑,而如果能考上名校,則意味著更好的跳板,比如像清華北大,想考清華北大的很多,但能考進去的確只有學霸中的學霸,尤其是對於外省而言。但廣東卻有一位天才少女表示自己:「懶得考清華北大」,是吹牛嗎?還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