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變瘋子?15歲碩士,21歲博士,曾經的神童,如今卻被當精神病

2020-12-16 小一歷史筆記

在人教版七年級的《語文》下冊中,有一篇叫做《傷仲永》的文章,文中記述了一名叫做方仲永的神童,是怎麼樣慢慢變成了普通人的故事。

然而在現實的30年前,中國同樣也出了這樣一件事,這位神童11歲就進了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21歲讀博士,師從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原本是最有望拿到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卻在若干年之後被當成了「精神病」。

他,就是曾被稱為「全民偶像」的天才少年——謝彥波

謝彥波在講數學題

患有阿斯伯格症的謝彥波,到底是天才,還是榆木疙瘩?

時間回到1966年,那一年的11月,湖南醫學院的一個家屬大院裡面,謝彥波出生了。他的父親是湖南醫學院物理教師,按理說基因不會差的家庭,卻出了謝彥波這個遠近聞名的「傻兒子」。

為什麼稱謝彥波傻呢?原來直到6歲,謝彥波還不會用第一人稱說話,即使說話也只能說一些很簡答的例子,比如說當他餓了的時候,他就說:彥波餓了。當他說渴了的時候,他就說:彥波想喝水

六歲年紀的孩子,別的孩子這麼大都學會撒謊了,謝彥波卻連說話都說不利索。他的媽媽愁壞了:怎麼生出了這麼個榆木疙瘩傻兒子,以後可怎麼辦!

但是謝彥波的爸爸卻不同意這個觀點,他曾帶著兒子去檢查過,檢查的結果是——謝彥波患有一種很罕見的阿斯伯格症,這種症狀的特點就是往往溝通能力很弱,但是在其他比如計算方面卻有非常大的天賦,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比爾蓋茨、貝多芬,都有這樣的症狀。

果不其然,謝彥波的爸爸拿著數學題給他做的時候,驚訝的發現任何問題只要講述一遍,謝彥波就能舉一反三,而且具有十分強大的接受力。

謝彥波的父親喜出望外,親自指導孩子的學習,沒過多久,謝彥波在三年級的時候,就能把初中數學全都攻下來了。

緊接著,謝彥波的「開掛」人生開始了:

四年級學完高中數理化,五年級鑽研大學課程裡的解析幾何和微積分,並解答了數以千計的習題。

1977年,小學未畢業的謝彥波參加湖南醫學院子弟中學高二年級的數學競賽,獲得第二名;而後參加長沙市高中生數理化競賽,又獲佳績。

一直到中科大派人過來面試,人們發現,這個小娃娃,能力足夠去上大學了!

帶著天才光環的謝彥波,滾著鐵環進了中科大

那是1978年,隨著高考的恢復,中國開始大力發展青少年的科學教育,人們迫切的希望看到中國各種「天才少年」的橫空出世,而中國科技大學的天才少年班,應運而生了。

1978的中科大提出了這樣一個口號:「要跑步奔向祖國的未來」,又 提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辦學理念。而就在這一年,11歲的謝彥波,滾著鐵環進了中國科技大。

當時的人們,在開放的知識衝擊下,懷著震驚、新奇以及說不上來的情緒關注著這一批人,當時的他們,就是今天所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都說有市場才有需求,人們關注這群天才少年,媒體自然也把目光對準了他們。

從謝彥波這群人進入中科大之後,他們就一直生活在聚光燈之下。

中科大第一屆天才少年班合影

當時的謝彥波等人,是當之無愧的「全民偶像」,甚至引發了一系列的「跳級熱」、「天才熱」、「奧賽熱」,家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未被發現的天才,人人都想給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智力測試。而那段時間的孩子和家長,也都被這種無形的壓力所開始籠罩。

天才少年們,開始出現了心理問題

在過度的宣傳下,謝彥波等人,也開始知道了自己跟普通人不一樣,心裡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們潛移默化的做出一些行為、動作,開始表現的跟普通人不一樣了。

謝彥波開始變得不喜歡跟別人交往,有時候他覺得別人都不懂他,有時候他覺得不知道如何跟人溝通,有時候他覺得,自己跟平常人等級不一樣,這讓他陷入苦惱,心理也一天比一天的更加偏執......

在偏執中成長了4年的謝彥波,在15歲的年紀考取了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生。碩士畢業後他開始讀博士,但因與導師關係不好並未畢業。

不久,謝彥波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學習固體物理理論。老師是著名的諾貝兒獎獲得者,而作為他的學生,年紀輕輕的謝彥波,自然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種子選手,更是被看做為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

然後不久之後,一件讓所有關注他的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就是年代初,在謝彥波臨近博士畢業的時候,他突然被遣返回國了,甚至謝彥波的姓李,都是過後才被寄回來的。

是什麼讓他突然被遣返回國呢?

原來是因為他的論文被導師所駁回,而謝彥波因此與自己的導師產生了爭執。導師讓謝彥波重寫,但是謝彥波卻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我可是謝彥波啊,我怎麼可能失敗呢?

謝彥波在之前,從來沒有失敗過,所以他漸漸的給自己洗腦:我是謝彥波,我是不會失敗的。這種想法持續的時間久了,就變成了「我是謝彥波,我不允許自己失敗」

論文被駁回後,謝彥波甚至還曾在深夜找到導師家中並與師母發生爭執。期間,師母還因為他將手放進褲兜裡以為他要掏手槍而嚇得魂飛魄散。

一個學生與老師的關係到達如此緊張的地步,想來這其間兩人的相處是存在很大問題的。而從安德森與其他學生、同事的相處看,他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出問題的很顯然是謝彥波。

堅持自己理論課題不肯更換的謝彥波痛苦極了,痛苦越深,他對課題通過的渴望便也越發強烈起來。後期,他甚至陷入了一種幾近著魔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謝彥波的導師覺得他的性格上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於是只好與校方、警方溝通之後,把他遣返回國。

回到國內後的謝彥波徹底從神壇跌落了下來,之前環繞在他身邊的欣賞、羨慕、敬仰眼神,迅速暗淡下去,隨之而來的是失望、鄙夷甚至蔑視。

一個年僅25歲的青年面對如此大的變故,其內心的翻滾可想而知。好在,和寧鉑等比他還有文憑,如此,在中科大找一份教學的工作並不是難事。

但是在中科大教書的謝彥波,卻被同學老師認為「精神上出現了問題」。謝彥波幾乎總是獨來獨往,喜歡在上身套一件髒得看不清本色的老式夾克衫,懷裡抱著一隻鼓鼓囊囊的紅色環保袋,這種裝扮,與街頭的拾荒者很有些相似。

上課時,謝彥波雖然邏輯縝密、聲音洪亮,可他卻總有一些看起來怪異的舉動,比如他經常會在上課時突然在講臺上發笑,這種笑,在他每次擦完黑板猛回頭時也會發生。

而且謝彥波,還患上了嚴重的被迫害妄想症,

如今的謝彥波

"比方說,有天晚上我在電腦上出現了一個運算錯誤,本來誰也不應該知道,可是第二天我去上班的路上,就有個人看了出來。那人走過我身邊,衝路邊吐了口痰,他用這種方式責備我......"

心理學上,界定一個人精神是否異常的一個重要標準是:他的想法、行為與事物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繫。

而在上面謝彥波的那句話中,「吐痰的人」和「他晚上電腦出現運算錯誤」之間,並不存在必然聯繫。

天才多半毀於天才,謝彥波的被毀,也是因為他的優勢。中國古話裡有一個詞叫做「捧殺」,意思是:如果你想殺死一個人,只要給他極高的讚譽就可以了。

謝彥波

看到這裡我們總在感嘆,為何中國的天才,能真正做出大成績的,寥寥無幾呢?

我們不缺天才,但是缺的是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們展示實力的方法。就像很多奧數能手一樣,衡水、黃岡很多孩子,在奧數上能拿到冠軍,但是卻在大學,直接就放棄了數學專業,之前打下的所有基礎,都白白浪費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天才多,做出成績的天才卻少的原因了。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孩子的興趣問題。

我們不妨看看那些日後作出成績的孩子,哪個不是對科學、數學有著深刻的興趣?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只有興趣,才是讓孩子保持學習動力的最本質的原因

但是我們如何提高孩子的興趣?比如說數學,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明明孩子夠聰明,但是就是不愛學數學,讓他學數學,簡直就像要了他的命一樣!

作為第一個贏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楊振寧教授曾經說過:「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青年人的強大;而青年人要強大,就必須學好數學,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很多時候,楊振寧都會提到劉薰宇,就是年輕時啟蒙他的數學大師。

他說,他做了很多劉薰宇的智力數學文章,理解了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非常重要的數學概念。

由此可見,良好的數學啟蒙對數學的成就是非常有幫助的.

劉薰宇當時是中華民國的大師,許多著名的學者都是他教的。

像我國著名的美術大師豐子愷曾經說過:「薰宇的書特別有意思,他每次發表,我都讀,誘我讀的,是它們的富有趣味的題材。我常常不知不覺地被吸引到數學中去。我想,如果過去有這樣的數學書,也許我不會放棄數學。"

可以看出,一本好的數學書能使孩子們愛上數學。劉薰宇的三本數學書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數學科普書。

這套書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馬先生談算學》

劉薰宇化身馬老師,講解了一百多個數學問題,主要講了如何用圖解法解決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數學趣味》

我們主要討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我們所說的一切都是數學上的。它是通過一切事物學習數學的最快方法。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

關於函數的概念、連續性、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集合集以及它們的算法的基本原理,該體積是有點困難的。雖然有點深奧,但是講解的方式很好,我的孩子在六年級的時候,可以理解部分內容。

本書適用於小學生和初中學生,可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自己學習。

因為它是由中國數學家寫的,所以有很多中國數學技巧。

所以,你可以給你的孩子看這本啟發了世界上最傑出物理學家的數學啟蒙書。而且價格不貴,三冊只要69.9元,而且免費包郵到家。

請讓我們為中國的崛起而讀書!

點下面的橫條參團:

相關焦點

  •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一年取得碩士學位;17歲進入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讀博,21歲博士畢業,24歲即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史上最年輕的教授;31歲那年榮獲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的「天才獎」和有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莫扎特」。
  • 「華裔天才」陶哲軒:16歲本科、21歲博士,熱愛堅持比聰明更重要
    大家也先別反駁,看完陶哲軒如乘坐火箭般百倍快進的人生履歷,你會毫不猶豫讚嘆這位名副其實的世界級天才。 12歲獲得國際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14歲正式進入佛林德斯大學就讀; 16歲本科畢業,一年後又取得了碩士學位; 17歲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21歲獲得博士學位; 24歲成為加利福尼亞洛杉磯分校最年輕的正教授; 31
  •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曾經的「天才少年」,現如今卻不如普通孩子
    網絡上一位13歲的"演講奇才" 岑怡諾火了,根據這位少女的父親介紹,女兒不但演講頗有天賦,每天還能作2000首詩,小小年紀就已經出書,多次開設演講課程,堪稱"天才少年"。01曾經的天才少年,現如今卻不如普通小孩自從應試教育誕生以來,很多人都通過一步一個腳印參加高考改變了人生。
  • 張炘煬:10歲上大學,16歲985博士在讀,天才如今過得怎樣
    他10歲考上大學,16歲攻讀985院校博士,「神童」現狀如何? 「神童」是對才智非凡的兒童的一類稱呼。這些孩子在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非同尋常的智力,因為他們的過於聰明而引起了周圍人的羨慕與關注。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他幾乎就是整一個瘋子,但又不可否認是個實實在在的天才,簡直就是一矛盾綜合體。在四十歲之前,思特裡克蘭德是循規蹈矩的好公民、好丈夫、好父親,工作努力,社會人際關係融洽,結婚十七年,從未與妻子吵過架。可在四十歲那年,他卻一反常態,為尋求他那虛無飄緲的畫家夢,毅然決然地拋妻離子浪跡巴黎,孤獨怪癖,冷酷無性。這種性格上的強烈反差讓人實在難以接受,甚至懷疑他是否只是文學作品純粹的杜撰。
  • 10歲考上大學,16歲碩士畢業讀到博士的「小神童」,現狀如何?
    10歲考上大學,16歲碩士畢業讀到博士的「小神童」 很多人對神童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好奇,覺得一個孩子竟然能完成很多成人都難以完成的事情,而且超越了很多大人,張炘煬算是神童中比較特別的一個,因為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很大,自然和父親的關係也比較親。
  • 天才變瘋子?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現狀
    《名人病了》第2章 :80年代天才兒童謝彥波的隕落和他的《廣義相對論》 1978年,隨著高考的恢復,中國科技大學的「天才少年班」橫空出世,也正是在這一年,11歲的天才兒童謝彥波滾著一隻鐵環走進了大學校門。 11歲,本是普通孩子讀小學五年級的年紀,謝彥波卻直接跨過初中、高中進入了大學。
  • 16歲博士畢業逼父母北京買房,「天才神童」真的「狼心狗肺」?
    但這些所謂的神童又是很多孩子討厭的對象,他們總是會因為神童的表現良好,而自己的表現很差,挨家長的罵。對於神童這一說法,也有很多家長不置一詞,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並不比別人的差。今天所說的神童就叫張炘煬,他16歲時竟然逼著自己的父母在北京買房,當時被眾人罵了一頓,而現在卻被人佩服有遠見。
  • 愛因斯坦是天才,為什麼兩孩子卻是瘋子?看完你就知道了!
    ,但是事實上,愛因斯坦一生中一共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而其中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都是瘋子。愛因斯坦的女兒叫做麗瑟爾,這個女兒的是愛因斯坦和他第一任妻子所生的,麗瑟爾一生下來之後就會查出了有嚴重的精神病,愛因斯坦由於長期投身於科研工作中,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去顧及這個女兒,於是不久之後,麗瑟爾就在鬱郁中而死去。1903年,24歲的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瑪麗克結婚。
  • 16歲「神童」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當時被眾人怒罵,現在他咋樣了
    而在我們的身邊,卻有著不少的少年天才存在,他們小小年紀就展露出了極高的智商,在某些方面格外的有天賦,針對這樣的少年奇才,我們普遍稱他們為「神童」。曾經一位16歲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的「神童」,他當時的舉動被眾人怒罵,現在他怎樣了?這名出生在東北遼寧的神童叫做張炘煬,在他小小年紀就已經展露出了極高的學習天賦,成為了其他家長口中的別人家孩子。
  • 9歲神童大學畢業前突然退學,轉赴美國攻讀電氣工程博士
    而近日,事情出現了反轉,由於學校不讓他今年畢業,這個男孩將退出荷蘭的大學並將加入美國一所大學的博士項目。9歲大學沒畢業就直博,你怎麼看?現在戳右邊連結上新智元小程序了解更多! 上個月,一位名叫Laurent Simons的9歲男孩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因為他將12月畢業,並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
  • 【原創文章】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在中間.
    這些瘋子,一個比一個學識淵博、邏輯嚴密、氣場強大、德藝雙馨、可歌可泣。 ――《南方都市報》《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是作者高銘耗時4年深入醫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機構,和數百名「非常態人類」直接接觸後,以訪談形式記錄了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的所思所想。這本書是具有人文情懷的精神病患談訪錄。
  • 曾經人盡皆知的「神童」,9歲參加高考,10歲上大學,現狀如何
    原本,方仲永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神童」,雖然出生在農戶人家,但方仲永卻是農戶人家孩子中的一個例外。在他5歲的時候,雖然沒有見過筆墨紙硯,但卻對這些東西情有獨鍾,父親就上鄰居家借了一些回來。愛迪生曾說過:天才就是1%的天賦+99%的汗水。一個人,即使再有天賦,哪怕真的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沒有後天的學習,那即使在有天賦也只能止步不前。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原來這些「名人」,都有過「精神病」史!
    天才跟瘋子往往都是共存的,有時候只是一線之隔。就像極度聰明的人很大機率都是極度癲狂的。瑞典一項樣本研究實驗發現,從事創業型的人群,患有情感障礙的概率顯著比普通人要高,以及自閉症患者的兄弟姐妹,一般都會在創造性行業中,有這更為突出的表現。那麼現實中有哪些瘋狂的天才呢?
  • 14歲750分滿分考入清華,被譽為「天才神童」的何碧玉,如今怎樣
    高考相信對於我們每一個來說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它是人生裡為數不多改變命運的機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珍惜,大家都知道高考與我們一起競爭的大部分都是與我們年齡相近的同齡人,當然也不乏一些往屆的復讀生,還有一些學習天才,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女孩高分通過高考,最後被清華大學錄取的故事
  • 15歲華裔鋼琴神童走紅法國 音樂學業兩不誤
    原標題:15歲華裔鋼琴神童走紅法國音樂學業兩不誤參考消息網1月20日報導英媒稱,一名15歲華裔鋼琴神童在法國走紅。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月16日報導,2020年新年伊始,一位華裔少年成為法國的紅人。
  • 15歲中科大天才少女,身兼3個院士銜,卻「曲線救國」加入美國籍
    她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聰明才智,15歲就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19歲又獨自出國求學進修被稱為天才少女,博士畢業後的她擁有三個院士頭銜,最終卻選擇加入美國國籍。她就是華裔科學家莊小威。每個年代都會出現一些天才人物,她究竟是怎樣成為天才少女的,又究竟是什麼讓她告別了中國國籍?
  • 【周醫微語】第151本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周醫微語】第151本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2020-08-31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方神童」魏永康:13歲進湘潭大學,17歲中科院碩博連讀被勸退
    在中國有那麼一位天才神童,13歲便考入大學,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可謂是年少有為。然而父母所期盼的「造神」之路,或許只是育才不育人的謬誤;讀了3年研究生的他,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被中科院勸退回家。
  • 10歲的神童高考566分進南科大,如今怎麼樣了?
    在山東,就有這樣一位神童。這位小神童名字叫做蘇劉溢,他的上學經歷可謂讓人一贊三嘆。他出生於2000年,從小就天賦異稟,展現出超強的學習能力。家長希望他7歲能夠直接讀小學五年級,有一所學校接受了他,經過一年的學習,蘇劉溢的成績與變現讓老師讚不絕口,認為他可以直接讀初中,一路跳級過來,這位小神童的不僅沒有在學業上表現出任何吃力的現象,反而要比許多應屆生更加聰明,成績更加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