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焗飯:來自義大利的Risotto
許多義大利餐廳並不願意給Risotto起一個合適的中文名字,有人直接採用義大利原文,有人則翻譯成燴飯,但「燴飯」這個詞並不能充分體現Risotto的特質。因為它不是一道菜,而是一類菜,所以我更喜歡管它叫作義大利調味飯。
雖然這個名字看起來隨意,但是裡面也有固定的規律可循,比如裡面不會加入清水,而是一律用高湯熬煮,有時候是雞湯,有時候是豬肉和魚共同熬製的湯料,但是對於只供素食者的菜單而言,這個高湯就要變成胡蘿蔔等蔬菜熬製的素高湯。當然,湯只是一個米飯更香濃的輔助因素,真正的決定性因素還是米。
米粒的選擇非常講究,一般情況下不會用國產大米,而是要用產自義大利的大米,常見的品牌包括 Carnaroli、Maratelli、Vialone Nano等等。這些米都是直鏈澱粉含量較高的大米與直鏈澱粉含量低的中短種粳米,更易於吸附水分,釋放直鏈澱粉,所以更黏稠。它們各自之間有著細微的差別。比如:Carnaroli與Vialone Nano相比,可以煮得更為持久一些,但後者顆粒更小,熟得更快,更易於吸收湯汁。
製作方法也比較考究,首先將米飯簡單地用洋蔥和黃油炒,使得每粒米飯都裹上一層薄薄的油脂。然後根據白酒白肉紅酒紅肉的原則,倒入白或紅葡萄酒,使米粒將其吸收。待水分蒸發後,將滾燙的高湯慢慢倒入,緩慢且持續地攪拌。攪拌使得米飯中的澱粉溶出,和高湯融合在一起,形成光滑的奶油般膠狀液體。事已至此還沒有完,Risotto並不是所有的過程都在火上完成。待到高湯變成「奶油」之後需要關火,將已切成塊的黃油倒入,快速攪拌,使得膠狀液體更加黏稠。
烹調完成的義大利調味飯是多汁且呈乳狀的,但因為「夾生」的問題,吃起來仍充滿嚼勁,不過卻成為了大多是中國食客的梗。看到這裡相信會有很多朋友恍然大悟,之前跟我反映過的米飯「太硬」或者「夾生」問題顯然是「人為」的結果。這一點,我們改!
第二種焗飯:來自西班牙的海鮮飯Paella
西班牙海鮮飯據說是西餐三大名菜之一,與法國蝸牛、義大利麵齊名。西班牙海鮮飯的英文名字叫Paella,不過據說最早的Paella並不是以海鮮為食材。
關於Paella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Paella這個單詞來自於西班牙東海岸的一個叫Valencian的小海港,Paella在當地語言裡是鍋的意思。當地海港的貨工們習慣在篝火上架起一口大鍋,把米和食材丟進去一起煮,然後用木勺子直接從鍋中取食。
關於西班牙海鮮飯有一個傳說。15世紀,哥倫布航海時曾遭到一次颶風襲擊,逃生到一個小島上,當地漁民用海鮮和米飯做了鍋大雜燴,救了饑寒交迫的哥倫布一命。後來哥倫布回到西班牙後,跟國王說起這件事,國王就命令宮廷御廚到小島學做海鮮飯,以後王宮裡就用海鮮飯招待最尊貴的客人。就這樣,海鮮飯從漁民的餐桌搬到了國王的宴席上,從此,海鮮飯成了西班牙的「國飯」 。
海鮮飯最大的特色是使用了西紅花。西紅花原產於小亞細亞,阿拉伯人開發了西紅花的藥用價值並於公元10世紀傳入西班牙。後來西紅花經西藏傳入中國,被稱為藏紅花,有通經活絡之功效,是一味名貴中藥材。藏紅花有種很特殊的香氣,而且能把米飯染成非常誘人的金黃金黃色。現在的西餐廳喜歡用咖喱粉或者黃姜粉調色,冒充炒底的米飯或者藏紅花,做法略坑爹,我寧可用白米飯也不亂添加。西班牙海鮮飯Paella用到的米和義大利調味飯Risotto基本一樣,最關鍵是讓米飯略微夾生。
第三種焗飯:港式茶餐廳焗飯Baked of rice
這款焗飯和上面提到的兩款焗飯不同,最大的不同在於大米的使用上。無論是Paella還是Risotto使用的都是直鏈澱粉含量較低的短梗米,而港式焗飯使用的卻是長粳米(泰國香米)。Baked of rice 追求的是雞蛋炒底的米飯,米粒需要粒粒分明,每一顆都包裹上了橄欖油和雞蛋的香味,配上生煎豬扒或者雞扒,同時再輔以白汁或者茄汁澆蓋,點綴上馬蘇裡拉芝士,進入焗爐迅速收幹水分。我們能體會到四種層次的口感,炒飯晶瑩剔透,生煎扒類的大快朵頤,茄汁或者白汁的香滑,馬蘇裡拉芝士充滿嚼勁的口感。
芝士焗飯
用料:
米飯 / 馬蘇裡拉芝士 / 雞蛋/黑胡椒粉 / 蒜頭 / 雞精 / 鹽/淡奶油 /黃油適量 / 黃瓜 / 芝士粉
做法:
1.黃油在熱鍋中燒融化,放入拍碎的蒜頭炒香
2.放入打撒的雞蛋炒
3.放入黃瓜翻炒,再加入搗散的米飯翻炒
4.放入黑胡椒粉,雞精,鹽調味
5.倒入適量淡奶油繼續翻炒
6.飯出鍋前撒上芝士粉
7.米飯盛入烤碗,烤箱預熱200度,烤約25分鐘,馬蘇裡拉融化稍微上色即可
奶酪香腸焗飯
用料:
黃油 / 香蔥 / 洋蔥 / 黃瓜/蝦仁 / 香腸 / 芝士 / 米飯 / 番茄
做法:
1.熱鍋融化黃油,爆炒香蔥和洋蔥丁,加入香腸丁翻炒一分鐘
2.加入米飯,繼續翻炒均勻,盛入PIZZA盤中
3.鋪上黃瓜片、番茄丁、蝦仁,最後撒上馬蘇裡拉芝士碎
4.烤箱200度預熱,中層烤10分鐘,芝士融化
5.180度繼續烘烤8分鐘,蝦仁熟透,芝士變色,再悶一會兒即可
小貼士:
1.這款焗飯將米飯與臘腸先行炒制,以便米飯更加有味兒
2.米飯要幹點,因為烤制過程中西紅柿等蔬菜水分較多會滲入米飯中
3.喜歡濃鬱芝士味道的同學可以多加些芝士片
用料:
雞胸肉150g / 胡蘿蔔半根 / 土豆一個/番茄一個半 / 青椒半個 / 紅椒半個/黑胡椒粉 / 生粉 / 番茄醬 / 鹽 / 糖/醬油一勺 / 洋蔥半個 / 馬蘇裡拉芝士碎適量
做法:
1.番茄切丁,洋蔥切絲,土豆、胡蘿蔔切丁,青椒紅椒切絲備用備用
2.雞肉切塊,加一勺澱粉、適量黑胡椒粉拌勻,醃製15分鐘以上
3.鍋中放適量黃油或者任何食用油都可以,待油燒熱後放入洋蔥翻炒
4.等洋蔥香味出來以後,放入醃製好的雞肉迅速劃散
5.雞肉顏色泛白以後加入土豆胡蘿蔔丁翻炒
6.等胡蘿蔔和土豆斷生以後放入番茄丁
7.待番茄變軟,加入適量水、番茄醬、一勺醬油,蓋上鍋蓋燜煮,直到土豆胡蘿蔔軟爛、湯汁濃稠,加鹽、雞精調味關火。
8.在烤碗中加入兩小碗米飯,稍微鋪平,不要壓太實
9.在米飯上鋪上剛才煮好的番茄雞肉,把湯汁也一起澆上
10.先鋪一層芝士,再鋪上切好絲的青椒紅椒,再鋪上一層芝士
11.烤箱預熱200度,烤制15分鐘左右,到芝士軟化即可取出
用料:
去皮雞腿肉500g / 青椒半個 / 紅椒半個/紅蘿蔔一根 / 蘑菇少許 / 黃椒半個 /濃奶油約400ml / 奶酪少許 / 鹽 / 洋蔥一個/高湯 / 胡椒粉 / 生抽 / 糖 / 油 / 粟粉 / 料酒
做法:
1. 雞肉切小塊,用少許粟粉、鹽、胡椒粉、生抽、糖醃15分鐘
2. 青椒、紅椒、黃椒、紅蘿蔔切塊;洋蔥切粗條;蘑菇切片
3. 熱油鍋,爆香洋蔥,下雞肉,灑入料酒,炒香後放入蘑菇,炒熟,調好味
4. 另起油鍋,炒熟紅蘿蔔、青椒紅椒黃椒,放鹽調好味
5. 往鍋裡倒入做法3的雞肉翻炒兩下,倒入高湯半罐以及奶油,煮開後轉小火煮幾分鐘,試味;覺得味道剛好就可以加入水澱粉勾芡令汁變濃,熄火
6. 把事先煮好的米飯盛碟子上,再淋上做法5後的白汁雞肉,上面撒適量奶酪條,放預熱200度的烤箱中烤至奶酪融化即可
海鮮焗飯
用料:
米飯一碗 / 青椒1/4個 / 紅椒1/4個/洋蔥1/4個 / 蝦仁6個 / 蛤蜊8個/牛奶一大勺 / 片狀奶酪2片/番茄沙司一大勺 / 鹽 / 胡椒粉
做法:
1.青紅椒、洋蔥切成塊,片狀奶酪切成條狀
2.蛤蜊入沸水煮至開口撈出,鮮蝦入沸水焯1分鐘撈出
3.米飯加牛奶、鹽、胡椒粉、番茄沙司拌勻鋪在烤盤底部
4.米飯上鋪一層奶酪,然後放上青紅椒、洋蔥、蝦仁、蛤蜊
5.撒上少許鹽和胡椒粉,然後再鋪一層奶酪
6.放入預熱200°C的烤箱,焗烤15分鐘左右至表面金黃即可
用料:
鮮蝦7隻 / 去殼生蠔7隻 / 牛肉末100g/豬肉末150g / 馬鈴薯1個 / 洋蔥1/2個/胡蘿蔔1/2個 / 香芹1根(或香菇3個)/甜椒1個 / 大蒜 / 米飯 / 姜 / 酒 / 魚露 / 咖喱/糖 / 黑胡椒碎顆粒 / 牛奶 / 椰子汁/ 油 / 奶酪
做法:
1.買回的鮮蝦用熱水開水處理去殼備用,生蠔洗淨加入姜、酒少許澱粉跟白胡椒粉醃製
2.牛肉跟豬肉剁成肉末,加入姜、酒、糖、白胡椒、澱粉、生油用手揉抓醃製
3.馬鈴薯跟胡蘿蔔、甜椒切成小塊,洋蔥跟蒜剁成末,香芹切成細段
4.鍋子燒熱油,炒香洋蔥末跟蒜末加入馬鈴薯跟胡蘿蔔,翻炒略微變色後倒入牛奶200克加入黃咖喱、糖、黑胡椒碎顆粒,攪拌均勻轉小火慢熬。2-3分鐘後加入材料2跟甜椒,待咖喱煮成略微粘稠時加入材料1跟香芹、魚露、椰子汁、米飯,翻炒成燴飯效果後停火裝盤
5.烤箱預備200度,用碟子裝好咖喱海鮮飯後在飯上灑滿奶酪、白芝麻、少許黑胡椒碎顆粒,放進烤箱轉100度烘烤7-10分鐘即可大功告成
用料:
茄子 / 胡蘿蔔 / 彩椒 / 肉餡兒/洋蔥 / 米飯生抽 / 番茄醬 / 黑胡椒/奶酪/ 黃油 / 鹽 / 雞精 / 蟹味菇
做法:
1.茄子在四分之一處劈開,掏出茄子餡兒,掏出茄子餡兒
2.下入黃油一小塊,爆香洋蔥,倒入肉餡兒炒散
3.加入少許開水、番茄醬、生抽,加入米飯炒勻
4.最後加入黑胡椒,鹽和雞精調味
5.飯填滿茄盒,飯填滿茄盒
6.烤箱預熱200,上下火烤15-2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