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網紅流浪漢,後來都怎樣了

2021-02-25 好機友

衣衫襤褸、蓬頭垢面,遊走在城市中的流浪漢常以這般形象示人。路上的行人往往對其避而遠之,「擦肩而過」這個詞似乎永遠不會應用在他們身上。但若拋去社會上對流浪漢固有的成見,其流浪背後的故事對於旁人來說卻又帶有一絲神秘色彩。也正因如此,每當這些被救助機制遺忘,甚至被社會拋棄的流浪漢,以某種強烈的反差出現於網絡,一場窺探流浪漢的網絡圍觀也隨之展開。

9年前,神情憂鬱的犀利哥程國榮是這樣。9年後,博古通今的流浪大師沈巍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他們的命運在走紅後發生了相反的變化。

一次偶然的拍攝,讓犀利哥火了起來。

2010年初,寧波的一位攝影愛好者在索尼門店試用單反鏡頭時,隨手將鏡頭對準了街邊的行人,一位眉頭緊鎖、身披風衣的流浪漢恰好出現在了取景器中。

相機快門響了兩聲後,這位攝影愛好者覺得照片中的人雖是流浪漢,但卻擁有別樣的氣質,於是將照片分享到了一個攝影論壇中,配上了當時的一句網絡流行語:「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這張照片後來被轉載到了天涯社區,吸引到了更多目光,網友稱犀利哥為潮男,評價其「歐美粗線條搭配中有著日範兒的細膩」。

流浪漢的身份與潮流時尚的穿搭產生了強烈反差,使得犀利哥迅速在網上火了起來,各種經過PS處理的惡搞照片不斷湧現,傳統紙媒與網絡媒體跟蹤報導,甚至連央視都專門製作了一期《傳奇犀利哥》。

被段子裹挾的犀利哥,一時間成了網友們的快樂源泉,但他自己卻是一個不幸的人。

2000年,原名程國榮的犀利哥迎來了他的第二個兒子,這讓本就不寬裕的家庭,經濟變得更加緊張。犀利哥不得不離開收入有限的農田,孤身一人乘坐大巴從江西鄱陽來到浙江寧波打工。

出發前,24歲的犀利哥跟妻子說他很快就會寄錢回家。但在之後的十年裡,他一直遊蕩在那座城市,再也沒有回到過家鄉,更沒有寄過一次錢。

離開家的頭兩年,犀利哥還隔三差五給家裡打通電話,他的姐姐曾向《南都周刊》回憶,稱犀利哥電話中言語不多,「估計是覺得自己沒有掙到錢」。

2003年,出門三年的犀利哥徹底與家人失去了聯繫。直到2008年,網絡上才出現關於他的消息,只是那時他不夠火,也還沒被叫做犀利哥。

網友「老饞貓」第一次發現犀利哥時,已經流浪多年的犀利哥正穿著一身女裝,在城市中十分顯眼。在此之後,老饞貓曾多次找到犀利哥與他交談,送上食物,也成了犀利哥在寧波唯一願意聊上幾句的熟人。

隨著2010年犀利哥在論壇上走紅,遠在江西的家人被鄰居告知「程國榮可能被找到了」的消息。一家人坐上大巴前往寧波期待與親人重逢的同時,老饞貓也接到了寧波救助站的求援電話,希望他能夠說服犀利哥前往救助站,讓他「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

第二天,犀利哥時隔十年終於與家人重逢。他剪掉長發,換上新衣,戴上一頂醒目的PUMA針織帽,乘坐十年前離家打工的那班返程大巴,回到了曾經的家。

很難說清犀利哥回家對他來說是件好事,還是壞事。

犀利哥回家後又一次引發了圍觀,吸引了鄰村甚至更遠的鄉民,三五成群地開著農用三輪車特地前來。當地縣、鄉政府的領導親自登門慰問,並送上了三萬元的捐款。而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也不斷進出犀利哥的家門。

此時的犀利哥,雖然因為長期流浪導致自我封閉,但仍然保留了一些社交能力。

當接受捐款時,他內斂的笑了,並且主動與捐款代表擁抱;免費為犀利哥治療的心理諮詢師在離開他家時,犀利哥也主動伸出手握了一下,這位心理諮詢師感到很意外,「這一刻,他就像正常人一樣。」

犀利哥回家一事經過各家媒體的報導,再次在網絡上獲得了極大的關注,也讓他被很多商人盯上,紛紛請他來出席活動或者代言產品,甚至被邀請到以他為原型的電影《犀利哥傳奇》的新聞發布會現場。

然而越來越多的商業活動,讓在寧波街頭就害怕人群的犀利哥,變得更加拘謹起來。

他曾被邀請到廣東順德的碧桂園農莊進行時裝表演,但或許是由於緊張的原因,身穿條形襯衫,黑色西褲,頭戴一頂黑色氈帽的他,幾乎是被家人架到舞臺中央,才完成了短短半分鐘的亮相。而在那天下午登臺走秀的犀利哥,也僅僅是圍繞舞臺走了兩圈,機械式的向觀眾揮了揮手。

犀利哥在那段時間更是成了新聞炒作的工具。

2011年,「犀利哥」男裝借犀利哥的名氣為其品牌炒作,製造了一則《「犀利哥」現身上海 密會「犀利嫂」》的新聞,新聞中這樣描述犀利哥:「近日網上犀利身影再現,有網友上傳的視頻顯示在某私密咖啡廳,犀利哥在一外國老頭的撮合下,與一名混血女子密談。」

在大學任教的犀利哥叔叔程廣華對此表示,「氣得都看不下去了,他們信口開河。」原本只是犀利哥與品牌方的一場私下見面,結果現場拍的數張照片,卻成了犀利哥疑似相親事件,而在新聞末尾,不出所料的點出了「犀利哥」男裝品牌。

似乎是因為沒有進行正確的心理治療,反而頻繁的參加商業活動,讓犀利哥短時間內無法接受,精神情況也開始惡化。叔叔程廣華曾稱犀利哥的身體沒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自信心,「他的自信心不是喪失一點點,而是很多。」

犀利哥本身並無才華和特長,他的成名只是因為自身在網絡上引起的巨大反差。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網友們對其新鮮感逐漸降低,犀利哥也隨之淹沒在不斷更迭的網絡熱點中。

直到2013年,犀利哥才又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當時,一位用戶在天涯論壇發布了《犀利哥重出江湖,再次流浪無人管》。樓主在帖子中自稱與犀利哥同鄉,看到犀利哥穿著邋遢,隨地撿菸頭,重新在老家附近流浪。「至於他回家後,為什麼還在流浪,家人為什麼不找他,還有社會給他的捐款救助為何讓他飯都吃不上,我不想揣摩。」

當時安徽衛視去了犀利哥的家鄉實地採訪,發現犀利哥確實如網上所言繼續流浪,但已經搬進兩層小洋樓的家人則認為犀利哥只是在散心。

他的家人稱自己也有苦衷,曾讓犀利哥回來,但他後來又自己跑出去。「他長了腳的,不可能把他鎖起來。」

而送去精神病醫院進行治療的計劃,也因為沒錢而擱置。最終還是由記者聯繫了當地政府,才獲得免費治療的幫助。在電視臺採訪的最後,他的家人感激的對著鏡頭說:「對這個結果真的很滿意。」

曾經那個火遍全網的犀利哥,最終還是被送到了精神病醫院,從此不再犀利。

犀利哥當年正在寧波街頭流浪時,如今被稱作「流浪大師」的沈巍,也在不遠處的上海流浪。但犀利哥的成名源於他的前衛造型,而沈巍的成名則是源於他豐富的知識。

今年3月份,沈巍突然走紅,在網友拍攝的短視頻中,沈巍坐在馬路邊,微閉雙眼用標準的普通話講名人典故,談《左傳》《尚書》,甚至是企業管理之道。

一時間,網友將沈巍稱作「流浪大師」,在相關短視頻下紛紛刷起了頗有些諷刺意味的評論:「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對於精神狀況與常人無異的沈巍來說,流浪似乎更像是一種屬於他自己的生活方式。

1986年,沈巍進入上海審計局工作,從小撿廢品賣錢以此買書的他,見不得單位浪費紙張的現象,於是常常撿起垃圾桶裡的報紙或者列印一面的廢紙。

在審計局工作的7年裡,沈巍不擅社交,也不參與飯局,逐漸成了辦公室裡一個特立獨行又可有可無的人。最終,沈巍以在單位撿垃圾為由被人投訴,領導找他談話讓其待崗,家人也覺得他在一個體面的工作單位中撿垃圾,是「腦子不正常」。

高考時18歲的沈巍

他因此哭了起來,覺得自己已經不像小時候那樣缺錢買書,撿垃圾只是給單位節約紙張,怎麼就變成了這樣的局面。

他賭氣離家在外租房,結果他撿垃圾的習慣,又遭到了鄰居的投訴,接連兩次被趕出出租房,最終只能以流浪的形式繼續撿垃圾。每天趁著凌晨撿垃圾,天蒙蒙亮時眯一會,白天醒了分揀歸類,到了晚上去附近的地鐵站裡看書,周而復始。

附近的人傳他是個有文化的瘋子,「有家不回,撿東西不賣,這不是瘋子是什麼?」

沈巍曾說他崇拜甘地。「我願意主動過苦行僧的生活,我不標榜,我就是喜歡這樣的生活。」

但苦行僧的生活,最終還是在成為「流浪大師」後發生了變化。

沈巍成名初,每天剛一睜開眼,就被裡三層外三層的人群包裹起來,黑壓壓的手機遮擋住了他的視線。拍攝視頻和直播的人,表面與他探討知識,其實大多只是想藉此機會為自己的帳號漲粉,「流浪大師」在他們的眼中也是「流量大師」。

更有一些企圖成為網紅的人趁機博人眼球,她們席地而坐,尋找各種角度與沈巍合影,甚至是高調的舉牌示愛。就連以前流浪時附近對沈巍避而遠之的人,也開始主動與他搭話:「儂好辛苦,太不容易了這麼多年!」

魔幻一般的現實闖入了沈巍原本平淡的生活。在此期間,他認了一個跟隨者作為乾兒子,剪去了曾經凌亂的長髮,換上了乾淨的襯衫,只留下了他那標誌性的鬍鬚。在身邊人的建議下,沈巍也不再只是出現於別人的鏡頭中,他自己開始做起了短視頻和直播。

每天晚上,沈巍就像剛成名時坐在街邊那樣,面對手機微閉雙眼,在直播中向觀眾講起文學典故、風土人情。

雖然流浪走紅後便開啟直播生涯,看起來怎麼都像是一個典型的炒作案例,但從他目前直播的快手平臺上來看,其口碑與之前相比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這或許源於沈巍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一種真實感。

在最初被稱為「流浪大師」時,沈巍就曾說這個稱號是不虞之譽,他只是比常人多讀了一些書,與大師的稱號還有距離;他也沒有利用流浪漢的身份博同情,反而在剛受關注時就主動說自己不缺錢,雖然是待崗狀態,但單位依然每月會發2000多元的工資;即便是直播後,他對自己的直播收入也十分坦然,稱每月打賞收入有十萬元左右。

沈巍上傳的短視頻,記錄了他成名後在眾多文化景點和博物館參觀的過程,每到一個地方他便會講解其背後的歷史故事,這也讓他迅速吸引了130多萬粉絲關注。

如今他依舊有收集塑料瓶,打包食物的習慣,他覺得自己仍在流浪,只不過變成了「高級流浪」,在個人主頁中他寫下:「做垃圾分類並不是因為我生活艱苦,而是我堅持勤儉節約杜絕浪費的理念,不需要憐憫與同情。」。

而就在沈巍脫離垃圾堆,開始到處參觀的這個夏天,上海市一場轟轟烈烈的垃圾分類也開始了。在沈巍發布的一條短視頻下,網友的一句話被頂上了熱評:「沈大師搞垃圾分類的時候全上海的人都去旅遊了,現在全上海都在搞垃圾分類,沈大師去旅遊了。」

這句話似乎也印證了沈巍剛走紅時,在一篇採訪自述中說的那樣:「淪落到(流浪)這條路,歸根到底是理念的衝突。

相關焦點

  • 那些愛喝咖啡的人後來都怎樣啦?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那些長時間喝咖啡的人,現在都怎樣了?在上世紀70年代的很多研究人員得出過結論:長時間喝咖啡會提升心肌梗塞的風險和增加誘發心率失常的可能性。但是經過後來的研究證明,這些觀點都是不正確的,他們的研究方法並不是合理的,他們並沒有考慮到被調查者的生活環境和方式等因素的影響。
  • 那些在夜場工作的女生後來都怎樣了?
    在夜場工作的大多數都是漂亮的,長相驚豔的,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的學歷都普遍比較低,要麼初中畢業,要麼高中畢業,不能說在夜場工作就都不好,職業身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一種職業都應該得到尊重。後來她結婚了,跟她結婚的不是什麼富二代也不是什麼五六十歲的老頭子,而是一個普普通通長相也普普通通的一位憨厚老實人。
  • 奚美娟自述性別崛起:那些叫「招娣」的女孩,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因勝龍參軍,兩人再也杳無音訊了,這段初戀無疾而終。隨著爺爺病入膏肓,義順隆家族家道中落,媒婆踏破雲重家的門檻為「他」說媒,以此給爺爺衝喜。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那些重男輕女中的女生,後來怎麼樣了?」上千個回答,每一個回答背後,都是對親情的痛心和失望。
  • 熱點|上海「網紅流浪漢」沈巍的真實身份竟然是......
    (原標題:「流浪大師」沈巍:走紅給我招來諸多煩惱)在一間正在裝修的店鋪最裡間,我見到了網紅流浪漢沈巍。
  • 那些濫交的女人後來怎樣了:我問了幾個有經歷的女人
    — 訂閱「私密的青春」,發現有趣的生活 —҉҉҈҉҉҉҈҉҉҉҈҈҉҉҈不҉҉҈҉҉҉҈҉҉҉҈҈҉҉҈是҉҉҈҉҉҉҈҉҉҉҈҈҉҉҈誰҉҉҈҉҉҉҈҉҉҉҈҈҉҉҈都҉҉҈҉҉҉҈҉҉҉҈҈҉҉҈因為他怎麼都沒有想到,這個信誓旦旦說著愛自己的女人,會做出這種無恥之事,自己是那麼愛她寵她,巴不得把最好的都給她,換來的卻是這種讓人可笑的結局。最後這婚自然也沒有結成,雖然她哭著挽留,而他也心有不舍,可他終究過不了心裡那關。所以,那些濫交的女人後來都怎樣了呢?
  • 薦書| 那些重視服務創新的企業,後來都怎樣了?
    在現代商業叢林中,所有人都在尋求增長,但只有一小部分真正見到了最頂層的陽光,而這群人,是最重視服務創新的那群。「任何經濟都是服務經濟。」 服務,這個GDP意義上的「第一產業」,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要,卻尚未得到系統的認知。那些在服務上大搞文章的企業,現在都怎麼樣了?
  • 那些同意男人拍裸照的女人後來都怎樣了:我採訪了10個有經歷的女人
    後來他們分手了,他就拿著那些裸照來威脅她,要麼複合或者要麼給錢,不然他就把這些照片散播出去,讓她丟盡臉面。而這個女生,她本身就是比較含蓄和內斂的那種人,所以被他這麼一威脅就妥協了,選擇給錢。後來啊,他就好像抓住了她的命脈那樣錢越要越多,女生整個人都要崩潰了,才發私信過來詢問我該怎麼辦的。
  • 那些熱愛旅行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他們看遍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感受了世間的人情冷暖,那些愛旅行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和那些長期在格子間埋頭工作的人相比,旅行真的是一件體力活兒,但它帶給我們的感動,卻是能幫我們抵消一切疲憊的。不停地輾轉於旅途之中,在絕色美景中保持心情愉悅,自然會使心理和精神上得到滿足,這是年輕的秘訣。
  • 甜點師篇:那些把愛好當做事業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用手做事的人都是藝術家,甜點師也不例外」那些把愛好當做事業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有一個曾跟隨世界名師Cedric
  • 那些單身又自己住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從那個小破房子到現在,每一個家我都非常喜歡,它們給予了我很多的力量。我家的隔音超好,湊巧我唱歌很難聽,我都不敢去KTV浪費錢,就在家拉著同學鬼吼鬼叫,非常快樂。 一個人住能給你最大限度的自由,至於其他的「消遣」,害,大家都是成年人,就那些讓人臉紅的事情唄~
  • 那些被拍走的法拍房,後來都怎樣了?
    那麼,那些被拍走的法拍房,後來都怎麼樣了呢?不妨來看看購房者們通過瀚海法拍網拍到法拍房。 01綻放藝術品味的集中營 如果說,房子是心靈的棲息地,那麼藝術家趙先生的法拍房,就是綻放藝術品味的集中營。
  • 那些經常抱怨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生活怎樣,生活就會對你怎樣。我們生活中可能總會遇到那些抱怨的人。比如,領導安排事情了,他會抱怨時間短、任務重。可是,即使他抱怨了又能怎麼樣呢?還不是乖乖去做。抱怨是我們都經歷過的事情,但是他給我們帶來的不利影響會更大。我們應該清楚,抱怨到底能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我們抱怨了卻解決不了問題,擺脫不了任務,那麼這樣的抱怨就是沒有意義的。而且,我們在抱怨的時候,還影響了自己觀察周圍生活的態度和心情。
  • 那些辟穀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故各種疑難雜症或絕症 , 人體的絕大多部份疾病、頑疾都可從辟穀中得到療效。1. 排積糞:辟穀可把大腸的宿便來一次大掃除 , 辟穀一星期 , 可把積存已久的宿便完全排出 , 且排出少則 360ml, 多則 1800ml 。大腸積便 , 嚴重影響血液的純度 , 影向美容 , 損害五臟六腑 , 甚至導致癌|變。
  • 那些遠嫁內地的香港女生,後來都怎樣了
    香港社會發達,香港人也十分自信,他們稱內地人為「大陸佬」,嘴巴再毒一點的叫「表叔」,指那些在內地等待香港人接濟的遠房親戚。在這種社會氣氛中,香港女孩嫁到內地,是一種「下嫁」。再者,兩地的交流也比較少,所以跨境婚姻數量也少。人民日版海外版採訪了三位嫁到內地的港女,從她們的言語中,可以看出跨境婚姻數量不斷上升的原因。
  • 那些同意不戴套的女人後來都怎樣了:我採訪了10個有經歷的女人
    所以,那些同意男方不戴套的女人後來都怎樣了?這次小安工作室採訪了10個有經歷的女人,一起看看她們都是怎麼現身說法的吧——自此之後,我找他都顯得忽冷忽熱愛答不理的,直到有一天我告訴他我懷孕了,他直接就把我拉黑了。後來這個事情被我媽發現,她把我罵了一頓,但最後是她帶我去醫院的。每次想起這個我就會覺得……自己特別髒。
  • 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後來怎樣了?
    後來,才發現,媽媽不僅對溫度失去感覺,聽覺、嗅覺等各種感官都有點失靈了。我們每天都要遇到很多事,都要見到很多人,無理的,有意義的,交叉在一起才叫生命。而那些你暫時不能戰勝的,不能克服的,不能容忍的,不能寬容的,就告訴自己,凡是不能打敗你的,最終都會讓你更強。一個人的一生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候:一個人的戰爭。這種時候,你的內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這種戰爭,註定單槍匹馬。
  • 那些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人的經歷,那些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們後來都怎麼樣了?匿名網友一做了兩年臨時工,今年終於上岸了,來分享一下我的感受。第一,沒有考公的決心,不要做臨時工。我認為臨時工就是為了考公務員過渡,沒有第二種原因。有的人當了臨時工會有一種自己是公務員的錯覺,感覺自己跟正式工除了工資低點好像沒什麼區別,慢慢把臨時工真的當成一份工作來做。
  • 那個不聽爸爸話的人後來怎樣了?
    成年以前,孩子通常都是聽父親說話的那個人,而爸爸的話,通常都是大道理。普通人家的父親,因為承擔著賺錢養家的重任,常常對兒女學習、成長的期望表現的更加突出。父親對孩子的第一期望是聽話,聽爸爸的話好好學習,聽爸爸的話好好鍛鍊身體,或者聽爸爸的話做一份有前途的工作,爸爸總是以威嚴姿態教導孩子人生道理。
  • 那些被逼婚的女孩,後來都怎麼樣了?
    從小被灌輸「相夫教子」的觀念,長大後職場上經歷著性別歧視,甚至性騷擾,還有更糟糕的,連婚姻幸福都無權左右,一直被家人父母逼婚.如今,那些曾經被逼婚的女孩都怎麼樣了?在海南省瓊中縣,黎族山區,有這麼一群姑娘,正在被父母逼婚。
  • 那些去銀行上班的年輕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去銀行上班的年輕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