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做筆記,我們讀過的書會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在我們的腦海中沉澱下來的越來越少。我們沒有超強的記憶力,而且書中很多有啟迪性質的內容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我們的腦海中漸漸的淡忘,所以我們需要在閱讀之後進行複習和復盤。在閱讀過程能夠進行完美復盤的條件是製作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對書中重點內容的總結,也是在我們當時閱讀過程中收穫的一種記錄,讀書筆記可以很好的記錄所感所得,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的具有目的性,不是僅僅為了閱讀而進行閱讀,增加了我們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更加專心的閱讀。有時候我們很難快速地進入到閱讀的環境中,無法快速的靜下心來,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筆記的記錄,可以幫助我們快速進入閱讀情景,讓我們的閱讀過程更加的專注。
對於我們記錄的筆記,我們可以經常翻閱,溫故知新,每一次在複習的時候都能夠快速找到新的收穫。因為如果我們不進行複習的話,我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以為能的,艾賓浩斯曲線告訴我們,我們在剛閱讀結束的時候可能會記住很多的內容,但是在幾天後或者幾周後,我們能夠記住的內容就寥寥無幾了,甚至在你閱讀一本書的時候,當我們閱讀到後面部分的時候,前面部分的很多內容都已經遺忘了。
閱讀其實是一種輸入的過程,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積累素材,提高知識涵養。一般看過很多書的人,語言表達能夠也會更強,寫作能力也會更加的出眾。像寫作、演講、交談都是一種輸入的過程,大量高效的輸入是高質量輸出的保障!有句老話叫做「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們通過對筆記的複習,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複習原來的內容,還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更多新的靈感。
如果來製作有效並且有顏的讀書筆記呢?
如果你在閱讀的時候不知道要在筆記上記錄什麼樣的內容,那麼可以帶著疑問去閱讀,而你記錄的內容包括對這些疑問和回答的凝練。
如何提出問題呢?看到一本新書的時候,你可以思考這本書主要講的時候?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書?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可以思考,作者講解的這個內容在生活中有哪些運用?還有更好的方法嗎?應該是怎樣的?讀一章的時候可以思考,作者為什麼把這個內容單獨分為一章?這些章節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我們提出問題之後,當然就是想著解決問題,而我們閱讀的過程,就是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我們在書中尋找答案,閱讀書籍的過程,也是不斷在消化書籍的內容。我們對回答內容的整理,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筆記內容了!
在記錄比較的時候,要有一定的層次。很多人在記錄筆記的時候把筆記內容都寫到筆記上,最後成為密密麻麻的一片,可讀性極差。對於這樣的筆記,不僅不能幫助我們很好的複習,反而可能影響我們的心情,浪費我們的時間,起不到複習和回顧的效果。我們記錄筆記的時候應該分清層次,對於提綱性或者重要的內容,可以把文字寫大一點,或者給一個重點的標記,我們可以還可以藉助螢光筆給重點內容進行標記。
在筆記中我們還可以補充一些先關的內容,比如閱讀的日期,所用的閱讀時間等,另外想要提高讀書筆記的美觀性還可以購買一些貼紙來進行裝飾,但是不需要像手帳一樣搞得這麼精緻,因為我們記筆記的目的是幫助我們進行回顧和複習,要把主要的時間花在閱讀本身。
注意以下四個技巧:
讓標題更加的醒目分點記錄的,注意標清序號提煉內容,不是把原文抄上去,提煉內容和關鍵詞不求大而全,不是每個知識點都值得記錄,尋找自己最需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