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這個男的,五零後,天蠍座,消費理念十分成熟且克制:他不買表,他戴我的。
我揣測我爸心裡頭覺得,我的表就是他的。所以每逢提出給他買點什麼的時候,他從不言及手錶等貴价產品,都是喊「運動衣」、「球鞋」、「衝鋒衣」什麼的(當然有一次叫了大鵝我哭著說:爸,你可曾知道,你的女兒,都還沒穿過,大鵝),因為他心裡清楚得很:我反正喜歡買男表,大部分時間又把手錶閒置在那兒並不戴,他想戴隨便挑一塊兒就好了嘛,當面還要什麼自行車呢。不得不佩服,這點不動聲色卻要啥有啥是屬於天蠍座獨有的天資。
也正因為我不常戴表,我爸反而時不時點我一句「你看,要不是因為我平時幫你活絡著換著戴,你的表早就都停了」。聽話聽音兒鑼鼓聽聲兒,這話一方面在無意識間展現了他自己對機械錶具備了某些模糊的常識,同時話裡話外還讓我感覺對他抱有一份虧欠。
好的,感恩了父親,我的人形轉表器。
我爸雖然精+賊乎,但據我觀察他很有原則的:上來先問價格,不管啥牌子,超過五萬的表絕不會戴著出門,最多在樓道&樓下抽菸時佩戴。假使真遇到什麼識貨的鄉親們,他也不咋呼,很穩得住局面,雲淡風輕地表示:哎喲這玩意我也不懂,都是閨女給置辦的!
可以可以,我雖然常年在小區出現時都面無表情、人看著高冷孤僻,但老李的這種行為無疑又幫我在街坊鄰居面前樹立了極其正面的孝順口碑。我打心眼兒裡一方面很感激,另外是真的心疼:他們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從那個艱苦的環境中摔打過來,東西稍微貴點兒就捨不得買,哪怕不用他掏錢的,拿到手裡也格外珍惜,一定會頂著那個最高使用極限去用,絕不輕言換新。
在我買過的那些男裝手錶裡,差不多這三四塊比較能引起我爸的注意。我發現他的喜好是錶盤稍微大一些但千萬不要太厚,什麼顏色不重要,最好錶盤布局裡不要亂七八糟排列很多線條,簡單幹淨比較合眼緣,要不然眼睛跟不上。其中的格拉蘇蒂原創和萬國我前兩年寫過,而且因為是超過五萬塊的「貴」表,他戴的時候多少小心翼翼的過於愛惜。所以生活裡常戴的,反倒是另外兩隻雪鐵納,都是幾千塊,他捨得戴,也不用太管,很省心的。
到底捨得戴到什麼程度?大家看看,上周我想拿出來拍個照的時候,翻過表背當場就嗷了一聲。父親,這個錶帶,是用吃的嗎?
很多人買表其實並非基於佩戴習慣,而是單純好這個物件或者經濟上寬裕了就想給自己找個覺得錢花了不虧未來也能表現堅挺的領域。我爸不是哦,他炒菜都要戴著表,這麼一看,這個表確實是用吃的了。
他這兩隻雪鐵納(為啥打的時候不自覺聯想到某些品種的狗子),一隻是我去年戴著去巴塞爾表展回來就被他拿去溜溜兒戴了一年半的,我這耳聰目明的,看錶帶如此面目全非就趕緊上趕著給換了一條之外,又在今年去巴塞爾的時候給他訂了另一隻新的。
後來表到貨了,當時我偷拍了他(穿著我的tee)試戴的圖發到微博上,有人點評:哇這個老友記的tee我也要去買!
我?做個人吧朋友,我穿的時候都沒人這麼喊。
雪鐵納這兩隻表,看上去都是咖啡/棕色系,其實本質上大不同,我簡單說兩句。了解斯沃琪集團的人可能知道,如同寶珀歐米茄浪琴天梭這些品牌一樣,雪鐵納也是其中一員,只不過背靠大集團,每個品牌所擔綱的角色是不一樣的。
在我看來,今年以前的雪鐵納,幾乎把所有勁兒都使在了強調性能上,簡單說就是當你動起來時這個表好不好使。畢竟,在1888年至今的漫長歷史中,這個價位中檔的品牌大部分聲音都是跟探險、登山、賽車、潛水這些字眼掛在一起,最出名的就是給所有表都用了DS雙保險技術。
這個技術,我也知道得不真切,但作用下來就是在表內部添加各種墊圈,讓手錶更加耐磨、緊固、禁造。所以如果將品牌擬人化的話,就……有點像那種不修邊幅又不太解風情的大直男吧。
左圖是去年三月買的
我爸既然可以選擇穿我的老友記tee,力證自己並非他們中的一員,所以當時我繞開了運動款,買了個相對正裝、用的機芯也是在斯沃琪集團內部推陳共享的80小時長動力那個。第一是為了他戴著方便,兩三天不戴也不至於停了;二是我出國出差時戴著也方便。我這個人,隨爹,太貴重的珠寶和腕錶也不捨得讓它們舟車勞頓走四方,價格低一點,心沒那麼痛。
不過這表的設計呢,坦白說也是誇不大出來哈哈哈。
今年買這隻就純屬計劃之外了,因為縱向著幾年來看,我感覺雪鐵納在今年有了一個大的提升:在意設計了。記得當時在巴塞爾品牌新品介紹的小屋兒裡,我掏出手機給品牌的人看我爸把上只表戴成了什麼鬼樣子了,他當場督促我趕緊給老爺子換錶帶之外就推薦這個新表。
這個海龜,就是品牌象徵,本來是表達防水出色,但最搞笑的是,他們去年真的跟海龜保育協會展開官方合作去保護海龜了
名字叫ph200m,有點繞口,但設計在我看來卻不同於以往雪鐵納的任何設計,屬於很bold記憶點很強的那類。他解釋:實際上是復刻了六十年代(1966-67年)自家的一個潛水款,性能上還是延續配備品牌招牌的DS雙保險、80小時長動力那些。
又是六十年代!堅持閱讀的人都知道我對六十年代抱有怎樣一種惺惺相惜的情分。
當時我覺得挺好看,就發了個圖給我爸,問他喜不喜歡。
他回:多少錢。
我:五千多。
他:可。
領導派頭拿得很足,絕不過分表露喜好,一個「可」字留給小李這份試卷作答。
我哪兒敢怠慢,給父親花五千塊還要猶豫嗎?當場就定了,到手後發現這個表,真的拿在手裡跟家中欣賞與在表展現場看樣表的感覺又完全不同,我自己反倒搶過來日常戴了好幾次。我要說它最大的設計優勢是特別秋冬!
今年雪鐵納剛好130周年,品牌自己也推了個「Count on me有我在!」的口號,說到底還是指向耐用的性能
「秋冬」表形容意時多用於服裝和彩妝屆,在手錶世界聞所未聞。今天我把它拿過來形容是因為特別喜歡那個好像日本機場買的ROYCE生巧克力表面質感一般的錶帶和尾部縫線那兩針。對我爸這種審美相對保守的上輩人來說,可能整體比較硬朗、但細節又能成為日常悶騷提亮的一筆。
但我不要,我為了它,大膽啟用了衣櫃裡所有同色系服裝,夏可濃鬱熱烈,冬天就儘量溫暖亮眼。
寫爸爸也要強行添加自己照片
第二套粉色套頭衫這身兒發到朋友圈得到我媽成為微信好友以來(三年)的首次點讚,她還點評:這次總算看清了你穿的是啥。
這就是我的父母,永遠在遣詞造句方面給予我靈感和溫暖。
這個表從拿到手到現在兩個多月了,我觀察我爸炒菜的時候還在戴舊錶,出門鍛鍊或者遛彎時偶爾會惦記著換上新的,很有裡有面兒的。
拍攝閱讀中的爸爸,做飯閒暇也要follow the news,不然怎麼答得出我國GPD是多少
我估計尚還處在那個新東西放在心尖兒上愛手心兒裡捧著的階段。雖然我們在探討一個品牌的時候,總會更多地以中立審視的態度去挖掘它的歷史、傳承、創新和文化內涵,但這些終究都抵不過人與它們之間產生的情感傳遞,具體在我這兒,就是父母在不自知的狀態下流露出的真實喜愛。
這種喜愛內涵豐富:有對我買東西買到點子上的褒獎;有對自己手使物件兒的珍惜和捨不得;甚至還有某些對我的心疼——這麼貴的東西,有一個就得了,翻來覆去買更多也用不上,閒置在那兒到底是浪費了。
所以我媽常暗戳戳地在我耳旁默念緊箍咒:送禮不隨東,累死也無功。但我知道他們不是不喜歡,父母的視角,總是與我們不同,我們想用錢來證明愛意,但他們就總是關注你過得怎麼樣,辛不辛苦,是不是開心。這種愛的互換,永遠是不對等的。
我上次在小號有感而發寫了一篇文章,叫是不是只有買東西才是真的對自己好(點這兒),其實我們都知道當然不是。對一個人好,似乎不僅僅只是關乎於物質,而是想ta所想、更多的陪伴、在遺憾之前握住離自己最近的幸福。
記得我二十幾歲的時候電視裡播放關於「剩女」定義的新聞,我爸對此嗤之以鼻:切,二十幾歲叫什麼剩女,怎麼也得三十五以上吧。現在我三十六了,還死活賴在父母家不願意搬出去,我爸卻說:有我在,還能少得了你一雙筷子?
過去的十年,我們互相影響,思想上都在成長,變成了更好的自己。這種改變,於身處社會大環境中的我們來說是與時俱進順理成章的;但對從那個相對保守正統年代走過來的父輩而言,我知道是要與自己做怎樣的對抗才能表現得如此包容和豁達。
那麼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可以從他們手中接棒過來「有我在」這一份安心。
媽耶,不知道為什麼寫著寫著表又開始掏心窩子抒情,這下尷尬了。爸,我知道你也在看這篇,別的話都放在心底不要說了,打賞100元告訴我你愛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