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訊(記者胡雪璇 通訊員朱華)8月26日,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會議公布了2019年度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暨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名單。武漢市「最美90後教師」華雨辰、「快遞小哥」汪勇等9人入選「全國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
這9人分別是青山區鋼花小學音樂教師華雨辰、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環境與科學專業學生謝小玉、順豐速運快遞公司快遞員汪勇、長江航道測量中心黨群辦公室副主任蔡飛、宋忠橋志願服務隊隊長宋忠橋、江岸區永清街吉林社區志願者葉九思、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安全保衛部副主任陳予安、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扶貧總監鞠彬彬、武漢大學疫情防控青年志願服務隊隊員陳曾。
「四個100」先進典型是指100個最美志願者、100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100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100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市盲童學校「六點天使」愛心藝術團負責人張龍、肖芳應急救護志願服務隊志願者肖芳上榜「最美志願者」;武漢地鐵文明伴你行志願服務項目、華中農業大學「綠之夢」青少年自然教育志願服務項目、武漢理工大學「山裡·山外」——聾啞青少年兒童社會融入志願服務計劃項目入選「最佳志願服務項目」;市兒童福利院志願服務隊入選「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東西湖區金銀湖街道戀湖社區入選「最美志願服務社區」。
市文明辦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5萬多名志願者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逆行」穿梭於大街小巷,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充分體現了志願者的擔當、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電視電話會議結束後,長江日報記者採訪了葉九思、謝小玉等志願者,了解他們的近況和「獲獎感言」。他們告訴記者,武漢抗疫防疫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自己都已經轉戰到了新崗位上,「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疫情中忙於送藥的葉九思。
■ 全國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
葉九思:我特能體會病人吃不上藥的感受
26日,江岸區永清街吉林社區志願者葉九思獲評全國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並在會上作為代表發言。
葉九思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他從事過慢性病管理工作,自己也是重症慢性病患者。「我能體會患者吃不上藥的急切與無助,所以選擇成為一名藥品代購志願者。」他說。
疫情初期,定點醫院不能進,定點重症藥房也比較少。為重症病人買一次藥,往往從下午兩點半開始排隊,到晚上十點多才拿到藥。排隊的時候,葉九思不敢出來吃飯,又餓又累,但是想到重症患者正在等著「救命藥」,就咬著牙堅持下來。等到送完藥回家躺在床上,渾身跟散了架一樣。
有些藥品要跑好幾個藥房才能買到,多跑幾家藥店比一下價格,也能為居民節約一些錢。葉九思每天就騎著自行車以最快的速度在各個藥房之間跑,一天下來至少騎行20多公裡。整個代購藥品服務有40多天,葉九思為社區居民購藥達1500多人次。
「只要還有需要,我就會一直做下去。」葉九思說。
(長江日報記者胡雪璇 通訊員朱華)
疫情期間,謝小玉對居民進行信息登記。
謝小玉:我正年輕,我還要做「跑腿王」
「抗疫一線也是大學,志願服務就是課堂。社區工作的經歷,增強了我的承受能力、溝通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26日,獲評最美志願者的謝小玉說:「收到公示名單後很驚喜,第一時間就拿給媽媽看了。」
謝小玉是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大二的學生,今年20歲。疫情發生時,謝小玉來到自己居住的東湖新城社區居民服務中心,穿上紅馬甲,成為社區第一批志願者。
來回跑3家藥店為80歲的老人送上降壓藥;一天跑十幾趟為居民取回大箱小箱快遞;蹲守在自己負責的門棟下為居民答疑解惑。50多天的戰疫工作中,原本很「宅」的謝小玉成長為居民口中的「跑腿王」。
暑假期間的她,正在開展主題為「戰疫故事,樹立制度自信」的社會實踐。「我選擇的採訪對象是甘如意護士,她曾3天騎行200多公裡返漢上班。親身在一線戰鬥過,我更感同身受和敬佩她的勇氣。」謝小玉介紹說,希望自己可以講好戰疫故事,展現戰疫工作者的無畏與擔當。
疫情期間,東湖新城社區成立謝小玉志願服務隊,共72人。他們將繼續面向社區招募志願者,擴大志願服務隊伍。
(長江日報見習記者李文婕 通訊員彭衝)
汪勇決心要把愛心傳遞做成常態。
汪勇:我要把榮譽轉化為新的動力
「做了一點小事,卻獲得太多榮譽。我將把榮譽轉化為新的動力,未來持續努力,繼續愛心傳遞。」26日,榮獲「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稱號的汪勇,向長江日報記者吐露心聲。
「只要醫護人員呼喚,我們隨時都在!」1月23日以後,順豐快遞小哥汪勇,克服自身恐懼,「最美逆行」,先從義務接送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做起;然後集結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志願者,組成一支義務接送醫護人員通勤的車隊;又繼續整合共享單車、網約車等公益資源,解決醫護人員近、中、遠程的「行的需求」。
然後,他與夥伴們不懈聯繫,對接多方愛心資源,克服重重困難,建起一條民間的「戰時」餐食配供體系,讓7800名醫護人員和一線志願者吃上了熱乎飯,部分解決了「吃的需求」。同時,他又協調解決了這些白衣戰士很多瑣碎的生活需求。他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生命擺渡人」。
目前汪勇正在繼續整合資源,並帶著妻子女兒一起參與公益志願服務。「最想做一個愛心傳遞人,持久地做一些與教育、助學有關的公益活動。」
(長江日報記者金文兵 通訊員何向軍)
疫情期間,陳予安(左一)接送輕症病人。
陳予安:我喜歡為社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沒想到能獲此殊榮。我將再接再厲,為國家、為社會、為我們的城市多作貢獻。」 26日,入選全國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的陳予安告訴記者,「我喜歡為社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年48歲的陳予安,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安全保衛部副主任。
陳予安微信裡有一個車友會群,裡面有100多名中青年車友,大家倡議做志願者,為武漢抗疫做點實事。在說服家人,陳予安毅然加入社區志願者的隊伍,開車接送治癒病人,從大年初三起,一直幹到4月16日。
他服務的是洪山區梨園街武鐵佳苑社區,為醫護人員、解除隔離人員、社區志願者和必須要出行的居民等提供車輛保障服務。
陳予安駕駛自己的車子奔波在社區與醫院、隔離點、商超之間,只要社區有任務,他立馬啟程,風雨無阻。
他接送的人員中,很多要加他微信、支付寶給他付錢,還有人直接給現金,他一一謝絕。有人說他「苕」,他反問:「現在有那麼多醫護人員舍小家冒風險來援助我們,我做這些事不是應該的嗎?」
(長江日報記者萬建輝)
志願者在循禮門站手舉文明乘車牌引導乘客文明乘車。通訊員產啟鬥 攝
■ 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武漢地鐵文明伴你行志願服務項目
500志願者助力地鐵復工復產
武漢地鐵文明伴你行志願服務項目,此次入選「最佳志願服務項目」。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正是500餘名疫情防控志願者第一時間上崗,對防控期間乘車的程序反反覆覆地叮囑,手把手地教,讓恢復運營之初的地鐵運營平穩過渡,讓乘客掃碼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習慣。
3月28日,按下「暫停鍵」2個月的武漢地鐵恢復運營,500餘名疫情防控志願者響應號召、緊急行動、挺身而出,圍繞「文明伴你行」項目積極參與軌道交通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通過在線網站點出入口協助地鐵員工提醒乘客佩戴口罩、保持間距、實名掃碼乘車等舉措,保障了軌道交通線網精準防控工作有序開展。
武漢地鐵文明伴你行志願服務項目於2012年正式啟動,8年來,3.2萬名註冊志願者以軌道交通為陣地,圍繞乘客文明出行開展了超過17萬人次、40萬小時、數千場志願服務活動,不斷傳播地鐵文明風尚,助推城市發展。
(長江日報記者郭佳 通訊員曾斯 產啟鬥)
戀湖社區青年志願者幫助農戶運送西瓜。劉暉供圖
■ 最美志願服務社區
東西湖區金銀湖街戀湖社區
社區志願者髒活累活搶著幹
「這個榮譽屬於社區全體志願者。」26日,東西湖區金銀湖街戀湖社區榮獲疫情防控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稱號,這也是武漢市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社區,社區副書記劉暉激動不已。
在疫情防控最嚴峻時期,戀湖社區工作人員和一支青年志願服務隊衝在前面,他們喊出「最危險的工作我們先上」。社區共有青年志願者70餘人,配合社區做好了近9000名居民的疫情防控工作。他們按照封控、後勤保障、監測預警、信息發布、社會穩控等6個工作組,各司其職,完成轄區6個小區的有序管理。劉暉說,這些志願者髒活累活搶著幹,居民有困難了,他們就上門問詢,送去生活用品;社區組織獻血,居民有顧慮,他們就帶頭獻血。
如今,這些青年志願者已成為社區一支常態化志願服務力量。劉暉介紹,接下來他們將開展環保護湖、 安全護衛、便民服務、鄰裡互助、科普宣教、青少年校外教育、家風教育等活動,讓志願服務常態化、精準化。
(長江日報記者蔡欣星 通訊員熊璨)
統籌:劉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