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螢光血管造影
眼底有豐富的血管,由於某些原因會使眼底產生病變,從而造成視力的下降。為了觀察眼底血管的狀況,眼科醫生經常採用眼底螢光血管造影的方法。將被檢眼充分散瞳,從肘前靜脈快速注入螢光素後,用裝有特定濾光片組合的眼底照相機,專門拍攝眼底血管中螢光素循行時吸收激發光線後所發射出的螢光。眼底螢光素經過的地方能使膠片感光而顯影,從而了解眼底微循環結構及各種生理病理變化,為多種眼底疾病的診斷、治療、療效觀察和機理研究提供有價值的資料。
視覺電生理檢查
由於眼睛受光或圖形的刺激,會產生微小的電位、電流等電活動,這就是視覺電生理。正常人與眼病患者的電活動有所差別,因此可以通過視覺電生理的檢查,來診斷某些眼病。視覺電生理檢查包括眼電圖(EOG)、視網膜電圖(ERG)及視覺誘發電位(VEP)三大部分。
眼電圖(EOG)主要反映視網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複合體的功能。
視網膜電圖(ERG)主要反映視網膜感光細胞到雙極細胞及無長突細胞的功能。
視覺誘發電位(VEP)主要反映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至視覺中樞的傳導功能。
眼用A超
A超是A型超聲波的簡稱,它是根據聲波的時間與振幅的關係,來探測聲波的回波情況,其定位準確性較高。眼用A超是將探頭置於眼前,聲束向前傳播,每遇一個界面發生一次反射,回聲按返回時間以波峰形式排列在基線上,以波峰的高度表示回聲強度,回聲愈強,波峰愈高。A超形成一維圖像,對病變解釋較困難,但對組織鑑別力較高。A超軸向分辨力高,可用液晶數字顯示前房深度、晶體厚度、玻璃體腔長度和軸長度,精確度達0.01mm,用於眼活體結構測量。A超型角膜厚度測量儀可用於測量角膜厚度,精確度達0.01 mm,用於角膜屈光手術前測量角膜厚度。A超對球後視神經和眼肌不能測量。目前許多A超都輸入了人工晶體計算公式,當測量眼軸和角膜曲率後,可自動轉入人工晶體計算模式,得出所需的人工晶體的精確度數。
眼用B超
B超在醫院的臨床診斷中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但你知道嗎,B超也可用於眼科的眼病診斷。B超的回聲以光點表示,每一回聲在顯示屏上形成一個光點,光點亮度表示回聲強度,回聲愈強,光點愈亮,把光點連接起來就成為一幅二維圖像。當屈光間質不透明時,B型超聲探測是了解眼內情況的方法之一,可檢查白瞳孔症、屈光間質不清、視網膜和脈絡膜脫離、眼底隆起物、眼球萎縮、原因不明的視力減退和高眼壓、可疑眼內寄生蟲和後鞏膜炎、術後淺前房、玻璃體混濁或積血;各種原因引起的眼球突出,如腫瘤、炎症、血管病及假性眼球突出;可疑眼球筋膜炎、原因不明的視力減退及眼球運動障礙;淚囊區、眼瞼和眶緣腫物及眼肌及視神經的測量;眼球穿孔傷及後部破裂傷、異物定性和磁性試驗、可疑眶內血腫或氣腫;可疑炎症、腫瘤、囊腫、血管畸形、動靜脈直接交通等。
介入性超聲是指用超聲引導針穿刺活檢、眼球非磁性異物取出的手術導引及眼腫瘤手術的臺上探查。
較先進的B超,具有玻璃體增強功能,可探測到細小的玻璃體混濁及後脫離,對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意義較大。目前三維立體眼科超聲已研製成功,它可對數百幅二維B超進行三維重建,合成三維立體斷層影像,並可多層面及軸向上進行旋轉、剖切,可精確定位定量腫瘤、玻璃體及網膜等病變的範圍和結構,為診斷及手術計劃提供科學的、精確的、直觀的三維立體影像,對病理學研究同樣有重要意義。
三面鏡的檢查
在裂隙燈檢查眼底時三面鏡起了很大作用,而且操作方便。藉助於三面鏡,很容易辨認視神經乳頭、視網膜、脈絡膜的高低差別,對囊腫、血管瘤、視網膜裂孔、脈絡膜腫瘤等的鑑別以及對視網膜表面與玻璃體後界膜的關係、視網膜脈絡膜間的漿液及視網膜剝離其下方的觀察都有很大的幫助。
檢查前應充分散瞳,先滴表面麻醉劑,三面鏡接觸角膜的凹面滴以甲基纖維素,然後放於結膜囊內,使凹面緊貼角膜,然後以較小角度(但不是零度)投射光線照射,分別用三面鏡三個反光鏡面觀察眼底。三個鏡面傾角分別為75°、67°和59°,鏡面1可看清眼底的中央部分,鏡面2可以看清赤道部至眼底30°之間的部分,鏡面3可以看清周邊部分,鏡面4可看清玻璃體與眼底周邊部及前房角。
在使用三面鏡檢查前應充分散瞳,當瞳孔散大超過8mm時,鋸齒緣及周圍區域都能比較容易地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