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出價是信息流廣告的核心,也是對廣告效果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對於新手來說,轉化出價在使用的過程中有一些違背人性的地方,比如:為什麼分小時的轉化成本不穩定?為什麼不穩定還不讓我總調?如果你懂了轉化原理,這些問題會更好理解一些。
01、點擊出價怎麼用
網絡廣告常用的出價方式有兩種:點擊出價和轉化出價。了解點擊出價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轉化出價的原理。所以,咱們先介紹一下點擊出價。
點擊出價是「每一次點擊我最高願意出多少錢」,好控制點擊成本;轉化出價是「每一次轉化我最高願意出多少錢」,好控制轉化成本。
點擊出價是一種比較基礎的出價方式,搜狗、百度這些競價平臺***初期都主要用點擊出價來投放,包括現在一些廠商信息流和新興的媒體,也還在用點擊出價。
那點擊出價怎麼用呢?
舉個慄子:
我想要激活成本8塊錢。那麼我需要通過控制點擊出價,來控制激活成本。這中間還涉及到點擊到激活的轉化率,所以它們之間的公式是:
點擊成本÷點擊到激活的轉化率=激活成本
點擊成本很好控制,但是點擊到激活率說不準啊!所以激活成本就很容易跑飛。
例如一條計劃點擊出4.5毛錢,激活成本8塊錢。但經常出現的情況是什麼呢?點擊出價還是4.5毛錢沒變,激活成本一下變成15塊錢了?成本翻倍!優化師很懵:我是誰,我在哪,我幹了什麼?
所以點擊出價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成本不好控制啊!
因為點擊到轉化的轉化率波動太大,所以成本很不穩定。
02、轉化出價怎麼用
後來出現了轉化出價,解救了大夥。終於可以把鍋甩給媒體了!
原本媒體只負責點擊成本滿足你的出價要求就行,現在要轉化成本滿足你的出價才行了!
用點擊出價的時候,媒體只負責到「點擊成本」;
點擊成本÷點擊到轉化的比率=轉化成本(綠色代表安全,紅色代表危險。點擊之後都很危險)
用轉化出價的時候,媒體就負責到「轉化成本」了!
點擊成本÷點擊到轉化的比率=轉化成本(綠色代表安全,紅色代表危險。點擊到轉化都很安全)
所以,轉化出價的用法超簡單,就是想要多少錢成本、就設置多少出價就行了!
那轉化出價是不是完美了呢?當然不是啦,又會有新的問題。
03、為什麼轉化成本會高於出價?
新的問題就是成本不按出價來。
這時候優化師就抓狂啊,怎!麼!回!事!
優化師想要每一個轉化成本都低於出價,但是為什麼成本比出價高那麼多?
這個時候,優化師朋友心裡可能想:臣妾做不到啊!
競價的運營們經常這麼告訴優化師:「前期成本高是正常的!因為你的計劃還在學習!忍一忍,等模型學會了成本就會降下來了!」在媒體老師的強勢科普下,我也大概能明白「為什麼轉化成本會高於出價了」。
04、轉化出價使用中的要點
轉化出價對優化師來說很簡單,就只需要填一個數字;但對系統來說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經歷複雜的運算、不斷地去尋找用戶。所以需要你和系統來配合,一起來找到目標用戶。
那麼,怎麼配合呢?
當成你是老闆,系統是幫你幹活的長工。對長工來說,按轉化出價比按點擊出價來找人難得多,老闆的要求挺難完成的,所以老闆得對長工多點理解。
那麼,理解具體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1)需求不能總變——不能頻繁調整出價
比方說蓋一個房子。開始老闆說要一個三居室,過一會又變成二居室,再過一會說要一個二層的loft,老闆的要求總變,長工很懵啊,不知道咋幹好。要求不要總變,這樣幹的活才能又快又好。
如果確實要變,該怎麼辦呢?在原來的基礎上,稍微變一點,不要變得太多。例如,你原本出價20塊錢,不要當天一下子將出價變到10塊錢,可以當天變到18塊錢,第二天變到16塊錢。不要幅度太大、太頻繁。調整的幅度可以按照出價×10%作參考,例如20×10%=2,出價20塊錢可以一次調整2塊錢左右。怎麼理解太頻繁呢?一天超過2次就算頻繁了。
(2)接受長工有新手期——允許計劃在學習期的時候接受成本高,暫時不作調整
誰幹什麼事,一開始都不熟練,做的總是差一些。老闆得接受長工有新手期,也就是允許計劃在學習期的成本比較高。每一條計劃新投放的1~3天成本都會不穩定,不管你願不願意,他都得學習。而且不是還有賠付嗎,所以成本高的時候也可以先不做調整和降價,有人給你賠付,就不用心疼「成本怎麼這麼高啊」。
我寫成了一個順口溜:
廣告系統有兩下,轉化出價頂呱呱。
累積數據建模型,不要總調行不行。
要調也別調太大,你和系統是一家。
啥叫太大?超過1成就叫大!就叫大!
(「1成」指「10%」,一天超過2次就叫總調)
這個是基礎用法,照著這個不會有大毛病。當用熟練了以後,可以不受這個限制、拓展更多的出價套路。
搜狗競價推廣千變萬化,影響效果的原因也遠遠有很多方法,以上就是筆者分享的,希望優化師有幫助有幫助!
更多關於搜狗競價推廣的訊息可在線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