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一則#2歲寶寶喝現擠羊奶得布病#的微博,引起了家長的廣泛關注。
類似這樣的羊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
(簡陋+衛生條件堪憂)
而這樣的事件並不是個例,去年就有一個孩子因喝生羊奶得「懶漢病」,抽搐了一個月。
神馬?以新鮮、天然、原生態聞名的生鮮奶,竟然變成了「闖禍精」?
很多家長覺得這種現擠出來的羊奶更新鮮,更放心。可謂從源頭直接獲取,未添加任何物質。相反超市賣的盒裝羊奶保質期太長,肯定是防腐劑太多了,也不知道經過了多少程序。
事實真是如此嗎?「布病」到底是什麼?
豆苗媽就來一一為大家解答。
什麼是布病?
01
「布病」又叫布魯氏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
布魯氏菌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羊,其次是牛。羊感染布魯氏菌病後,羊的尿液,奶,血液等體液中都含有布魯氏菌,都具有傳染性。
喝鮮羊奶,吃沒有煮熟的羊肉或者生肉都可能感染布魯氏菌。所以,上面提到的寶寶就是喝了沒有經過巴氏消毒法消毒的新鮮羊奶而感染的。
布魯氏菌在外界的生存能力超強,在4攝氏度奶油中可存活6周,冰凍奶製品中可存活30天,新鮮奶酪中可存活50~100天,在水、乾燥土壤、動物皮毛、乳類製品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
感染布病有什麼症狀?
02
人感染布魯氏菌病後,潛伏期通常1-4周,不同的人感染後表現差異很大,輕則無症狀,重則致殘甚至致死。
主要表現是發熱,頭痛,侵犯骨關節,可引起肝炎,肝腫大,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等。
感染布魯氏菌病後,如不及時治療,很容易由急性轉為慢性布病,導致全身多個器官系統的損害,反覆發作,甚至終身不愈或致殘。孕媽媽如果感染布魯氏菌病還可能導致流產、死胎。
而那些號稱純天然、原生態、現擠現賣的鮮羊奶就是布魯氏菌病的重災區,存在著很大的食品安全隱患。
生奶的三大隱患
03
增加病毒感染風險
有研究顯示,沒有經過加工的生鮮牛/羊奶中藏有近100種致病菌,通過牛羊奶傳染人類的疾病有結核病、布魯氏菌病(布病)、傷寒副傷寒病、大腸菌病、沙門氏菌病等16種之多。
為了追求所謂的原生態而喝這種未經滅菌的生鮮奶,是兒童感染的常見途徑。
儲存條件不佳容易腐敗
《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規定,生鮮乳應當冷藏,超過2小時未冷藏的生鮮乳不得銷售。
而有些小販零售的生鮮乳缺乏必要的冷藏設施,也不可能做到鮮奶擠出後2小時內降溫至0-4攝氏度。尤其夏天,環境溫度高,細菌繁殖很快,鮮奶非常容易腐敗變質。再加上用奶桶裝著,暴露在空氣中,也容易出現二次汙染。
生鮮乳售賣者難監管
販奶小販經常是流動作業,很難監管。他們既沒有任何執照,也沒有健康證。這些鮮奶沒有經過任何檢驗,甚至還存在含有獸藥殘留、細菌超標等情況。一旦出現問題,連追溯都難。
看到這,有人可能會問了:那把奶煮沸就沒事了吧?
劃重點
未滅菌的生羊/牛奶即使煮開也不安全。
首先,奶會「假沸」(加熱到80℃~90℃的時候,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讓人誤以為是煮開了,而想靠加熱來殺菌,「溫度」是一方面,還要看「加熱時間」。兩者缺一不可。
不同細菌耐熱程度不同:
殺菌溫度低,那加熱時間就要長
殺菌溫度高,加熱時間就可以縮短
自己在家煮,很難把握好這個度。
而市面上正規商店銷售的牛奶都是利用專業設備,使用專業滅菌技術(巴氏殺菌、高溫殺菌、瞬間滅菌技術),最後還要經過檢驗,確保沒有有害菌,才能進入市場。
所以,不論是鮮牛奶還是純牛奶,要買還得去正規商場、超市。
最後,提醒所有的家長們:不要給孩子喝生羊奶,生牛奶!更不能給孩子吃生肉或者沒有烹飪熟的肉!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渠道購買。
孩子健康無小事,分享+在看,讓更多的家長看到並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國家衛健委: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
2. UpToDate臨床顧問:布魯氏菌病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