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女貞實、冬青子、爆格蚤、白蠟樹子、鼠梓子。
【性味歸經】:氣微,味甘、味苦澀。歸肝、肺、腎三經。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腰膝。治陰虛內熱,頭暈,目花,耳鳴,腰膝酸軟,鬚髮早白。滋補肝腎,明目烏髮。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鬚髮早白、目暗不明。
【臨床配伍】1.補腰膝,壯筋骨,強陰腎,烏髭發:女貞子(冬至日採:不拘多少,陰乾,蜜酒拌蒸,過一夜,粗袋擦去皮,曬乾為末,瓦瓶收貯,或先熬幹,旱蓮膏旋配用),旱蓮草(夏至日採,不拘多少),搗汁熬膏,和前藥為丸,臨臥酒服。(《醫方集解》二至丸)。2.治風熱赤眼:冬青子不以多少,搗汁熬膏,淨瓶收固,埋地中七日,每用點眼。(《濟急仙方》)。3.治瘰癧,結核性潮熱等:女貞子三錢,地骨皮二錢,青蒿一錢五分,夏枯草二錢五分.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現代實用中藥》)。4.治腎受燥熱,淋濁溺痛,腰腳無力,久為下消:女貞子四錢,生地六錢,龜板六錢,當歸、茯苓、石斛、花粉、萆薢、牛膝,車前子各二錢,大淡菜三枚。水煎服。(《醫醇勝義》女貞湯)。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洩瀉及陽虛者忌服。《本草經疏》:當雜保脾胃藥及椒紅溫暖之類同施,不則恐有腹痛作洩之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熬膏或入丸劑。外用:熬膏點眼。
【藥材鑑別】乾燥果實卵形成橢圓球形,有的微彎曲,長5~10毫米,直徑3~4毫米。外皮藍黑色,具皺紋;兩端鈍圓,底部有果柄痕。質堅,體輕,橫面破開後大部分為單仁,如為雙仁,中間有隔瓤分開。仁橢圓形,兩端尖,外面紫黑色,裡面灰白色。無臭,味甘而微苦澀。以粒大、飽滿、色藍黑,質堅實者為佳。
【古書記載】1.《本草經疏》:女貞子,氣味俱陰,正入腎除熱補精之要品,腎得補,則五臟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其主補中者,以其味甘,甘為主化,故能補中也。2.《本草述》:女貞實,固入血海益血,而和氣以上榮……由腎至肺,並以淫精於上下,不獨髭鬚為然也,即廣嗣方中,多用之矣。3.《本草新編》:女貞實,近人多用之,然其力甚微,可入丸以補虛,不便入湯以滋益。
【中藥傳說故事】
相傳在秦漢時期,江浙臨安府有一員外,膝下只有一女,年方二八,品貌端莊,窈窕動人,琴棋書畫俱通。員外視若掌上明珠,求婚者絡繹不絕,小姐均不應允。員外卻貪圖升官發財,將愛女許配給縣令為妻,以光宗耀祖。
哪知員外之女與府中的教書先生私訂了終身,又瞧不起那些紈絝子弟,到出嫁之日,便含恨一頭撞死在閨房之中,表明自己非教書先生不嫁之志。教書先生聞聽小姐殉情,如晴天霹靂,憂鬱成疾,茶飯不思,不過幾日便形如枯槁,鬚髮變白。
數年之後因教書先生思情太濃,便到此女墳前憑弔,以寄託哀思。但見墳上長出一株枝葉繁茂的女貞子,果實烏黑髮亮。教書先生遂摘了幾顆放入口中,味甘而苦,直沁心脾,頓覺精神倍增。從這以後,教書先生每日必到此摘果充飢,病亦奇蹟般地日趨見好,過早的白髮也逐漸地變得烏黑了。他大為震驚,深情地吟到:「此樹即爾兮,求不分離兮。」從此,女貞子便開始被人們作為藥物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