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語系遍布各地,為何卻「敗」給歐洲人,成為「純淨的角落」?

2020-12-21 知行路上話歷史

首先來談談阿爾泰人,關於這個族群有很多的傳說,有人說,他們是失散的蒙古部族,長期居住在俄羅斯。也有人說,阿爾泰人分為南北兩支,北支包括圖巴拉爾人、切爾坎人、索爾人和庫滿金人,南支包括純阿爾泰人、鐵列烏特人、鐵勒人、鐵連基特人,擁有龐大的支系。

從族源上講,北支由突厥、薩莫迪和烏戈爾等部落混合形成,南支主要由6-8世紀分布在當地的古突厥部落和13世紀、15-18世紀遷移到該地區的蒙古部落混合形成。而這樣一個族群,從科技、文化、藝術等多個方面都與歐洲人相差甚遠,這是為什麼?

一、早期發展興盛的阿爾泰與貧弱之地的歐洲產生鮮明對比

雖然現在的阿爾泰被認為是衰落的族群,但是回望過去,阿爾泰族群也曾經興盛一時。而現在眾人熟知的富庶的歐洲,在羅馬帝國衰落時期到歐洲資本主義興起的一千五百年間,卻是一個貧弱之地。

1、阿爾泰族群的繁盛體現在當時他們的語系盛極一時

如果按照語言劃分民族特徵,阿爾泰族又被劃分為阿爾泰語系民族,它是擁有很多相同語言特徵的一個語系民族。阿爾泰語系分為突厥語族、蒙古語族和滿洲語族,有的學者也將日本語和朝鮮語也劃分為阿爾泰語族的一部分。

曾經的阿爾泰系各民族發展昌盛,比如當時的突厥人建立了對中原和西亞有重大影響的強國突厥汗國、回鶻汗國、奧斯曼帝國,這些在歷史長河中依舊有著光輝一筆的國家,擁有著強大的軍力、國力,不管是生產還是生活都曾經擁有過無限風光。

而國家的強盛直接影響語言的發展,阿爾泰語系擴充了六十多種語言,可以說使用該語系的民族當時遍布各地,人數之廣,毫不遜於如今的漢語。

2、長期被掠奪始終得不到發展的歐洲

歐洲的輝煌時期和衰敗時期如正態分布一般,兩端是輝煌時期,中間時期為貧窮衰敗時期。早期指的就是古希臘、羅馬帝國時期,晚近則是指英法等資本主義帝國時期。

也就是說從公元500年(羅馬帝國衰落)到歐洲資本主義興起這期間,歐洲作為歐亞大陸經濟版圖上的邊陲之地,也是極其貧弱之地。當時歐洲大陸中心草原地帶的遊牧族群經常掠奪歐洲,不僅如此,匈奴、突厥、蒙古、阿拉伯這些族人也都對歐洲進行過不同程度的攻打。

最有名的應該是在公元5世紀時期,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他們的首領阿提拉帶領族人在歐洲縱橫馳騁,摧毀了羅馬帝國創造的文明。羅馬帝國是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多文明的大國,在當時世界文化排名中位於首屈一指的地位。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阿提拉卻多次率領軍隊入侵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他的作為也對兩國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除此之外,他還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更遠徵過高盧的奧爾良地區。最終羅馬帝國被阿提拉所摧毀,常人無法相信這樣的結果,歷史學家只能說他是上帝所派,所以稱他為「上帝之鞭」,也能表達世人內心的恐懼。

這樣的背景下,可見歐洲當時確實是積貧積弱,歐洲人處在水深火熱中,充滿著無限的恐懼與痛苦。

二、同樣位於北緯40度以北,交通發展卻大不相同

隨著時代的發展,交通也逐漸發達,在不斷的溝通交流下,各地都打開了屬於自己的「市場」,也是在1500年,歐洲開始興起,哥倫布的不斷探索為歐洲打開了殖民時代的大門。

1、交通不發達的「世界上最純淨的角落」

在神話裡,阿爾泰是地球的中心。俄羅斯阿爾泰與世界三大洋的距離幾乎一樣,而它純粹絕美的自然風光,被稱為「世界上最純淨的角落」。遠遠望去,雄偉壯麗的高山、一望無際的原野,猶如畫中一般。但是也是這樣險峻的地勢導致交通不便利,同時,畜牧業傳統的延續也致使無法建立更多鐵路。

從另一個角度看,雖然交通沒有那麼發達,但是所謂「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在這裡隨處可見,阿爾泰人始終傳承著畜牧業的發展,這邊草地、森林涵蓋了太多未被開採的寶藏,這裡的居民與自然和諧共生,可能是太多人不想破壞這片難得的平衡。

2、歐洲的探索之路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所謂「大航海時代」,要說領頭人,第一個應該提的就是哥倫布。哥倫布相信「地球是圓的」這一理論,他認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達印度。當時歐洲的情況就是在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對象,來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

從1492年開始,哥倫布被西班牙國王授命進行探索,他帶領隊伍先發現了美洲,在這裡西班牙人又發現了大量黃金、白銀,從這裡開始了歐洲的殖民時代。不僅如此,歐洲人還通過殺戮當地的印第安人,搶奪黃金白銀,獲得屬於他們的第一桶金,也是歐洲人發展資本主義的「資本」。

之後葡萄牙人達伽馬率領四艘帆船繞道好望角,到達印度馬拉巴爾海岸的卡利卡特城市。返回的時候,達伽馬他們搜集了滿船的胡椒和肉桂,沒想到回到家鄉卻賣了極高的價錢。

這樣的暴利深深誘惑著葡萄牙人,他們決定獨佔這條商路,以海盜加上商人的手段,消滅其他對手,還給其命名為「持劍經商」。自此,歐洲開啟了「大航海時代」,這也是歐洲興起的始點。

三、阿爾泰人在發展長河中敗給歐洲人

阿爾泰族人從祖先開始就是以狩獵為生,一生追求淳樸、自由,延續至今的優良傳統在現代阿爾泰族群人民身上充分得到展現。而歐洲在經歷過海外殖民之後,積累獲取了大量的啟動基金,從英格蘭開始進入工業革命開始,整個歐洲都跟著調動起來。

1、阿爾泰語系逐漸衰落缺少與外界的溝通交流

十月革命以後,原阿爾泰土地建立起了衛拉特自治州,而後改為戈爾諾——阿爾泰自治州,到了1992年改名為俄羅斯聯邦阿爾泰共和國。

阿爾泰人早期使用的是衛拉特蒙古語,但是後來由於在突厥人的影響下,演變為使用阿爾泰語系的突厥語族吉爾吉斯——奇普恰克語,方便同哈薩克人和維吾爾人進行語言交流。

發展至今,俄羅斯聯邦內使用民族語言的情況很不樂觀,中國境內的滿洲通古斯語族更是幾乎不說本族語言的。只有通過語言才能進行溝通交流,阿爾泰語如今未在大眾中普及,語言的障礙直接導致缺少和外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所以他們現在大多保持著祖先留下的傳統,驍武又堅強,樸素的生活著。

2、工業革命的巨變致使歐洲真正崛起

18世紀60年代開始,先從英格蘭,然後逐漸蔓延到全歐洲,各個城市紛紛開始了工業革命,蒸汽機、織布機等提升生產力的機器被研製出來,歷史長河中也增添了機器的助力,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汽車、火車、輪船還有機械化的工廠開始出現,工業革命盛行的同時也推動了社會革命,西方國家開始發達起來。

工業革命的爆發,從工業、製造業、交通業等多個方面都發生了改變,它改變了老舊的生產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有利則有弊,生產效率雖然提升起來,但是有了機器就不需要那麼多操作工人,員工就需要面臨被裁剪或者被減薪,所以當時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關係到達冰點。

工人階級在條件的逼迫下開始爆發大規模的罷工和起義,這個關鍵時候,馬克思主義誕生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下,歐洲各國爆發了大規模的革命,各種思想和理論的碰撞也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等到了19世紀,歐洲發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英國人法拉第發明了發電機,帶領人類走進「電氣時代」。與此同時,諾貝爾發明了火藥,製造出了柴油機。

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的經濟都飛速發展,歐洲地區尤其明顯,從科技、文化、藝術、哲學等多個方面都得到了顯著的進步。

四、總結

時代發展的潮流奔流不息,有的國家在飛速發展下迎合時代的潮流,吸取更多新鮮的元素,但是有的國家地區卻始終保持很久以前的那些優良傳統。

城市的發展、民族的發展有的會受到政治、經濟的影響,有的會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但不管如何,縱使千差萬別,都具有別具一格的特色,都永遠是世界版圖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參考文獻

《科技史與方法論》

《中國阿爾泰語系諸民族神話比較研究》

《阿爾泰文明與人文西域》

相關焦點

  • 洪江農商銀行「溫情服務」遍布城鄉每一個角落
    通過加強監測、人性管理、溫情服務等方式,細化落實每位工作人員的職責任務和保護措施,讓溫情服務遍布城鄉每一個角落。疫情防控一線,黨員幹部身體力行、堅定「逆行」,醫療人員治療救助,小區志願者卡點輪值、嚴防死守、宣傳動員,疫情防控的大後方,洪江農商銀行為保障物資供應、排摸疫情數據默默堅守著。
  • 歐洲美女「泛濫成災」,相對於黑人,為何她們不嫁給中國人呢?
    歐洲一直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這裡美麗的環境和較高的薪水,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們。很多的中國人倒是喜歡去歐洲旅遊,當然了也有一些中國人則是來到歐洲這裡上班,畢竟這是一個全球化發展的時代。另外歐洲美女們身材高挑,膚白貌美,總是會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在烏克蘭、俄羅斯等英國等國家,總會出現很多名模,而當地也以美女名揚海外。中國人遍布全球各地,赴歐洲打工華人不斷增多自從改革開放之後,很多的中國人就會去其它國家發展,當然也會有一些老外來到中國發展。本身歐洲各個國家都有著不錯的生活福利,去歐洲工作的華人每年都在不斷增多。
  • 肆虐歐洲的鼠疫為何在中國鎩羽而歸?此人力挽狂瀾,經驗至今受用
    直到今天,歐洲人提起鼠疫依然不寒而慄。在中世紀時期,鼠疫曾肆虐歐洲,三年內奪走2500萬人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恐懼的歐洲人給它起了一個可怕的名字:黑死病。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1910年10月,鼠疫會突然來到中國東北。
  • 說「亞洲話」的歐洲人,金髮碧眼卻可確定來自亞洲,他們是誰?
    身穿傳統服裝的匈牙利人這樣到公元19世紀之後,上述這些語言之間的關聯基本上才成為了共識。公元1883年,包括芬蘭語、匈牙利語、愛沙尼亞語和周邊一些國家少數民族語言在內的「芬蘭-烏戈爾」語族概念基本成型,其中的烏戈爾是古代一些周邊國家對匈牙利人的稱呼。而此後學者又發現生活在亞歐交界的烏拉爾山脈周邊的薩摩耶人所說的語言與芬蘭-烏戈爾諸語言也非常接近,於是薩摩耶諸語言又被認定為「薩摩耶語族」,和芬蘭-烏戈爾語族並列確定成為了一個統一的語系,這個語系就以其可能的發源地被定名為「烏拉爾語系」。
  • 義大利supreme italia為何成為歐洲潮牌界的新寵?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義大利成為奢侈品牌最多的國家呢?早在歐洲中世紀開始,作為是歐洲社會的文化中心,義大利的紡織產業就一直很發達。文藝復興期間,城市經濟繁榮,文化藝術得到高度發展,貴族、知名藝術家,畫家都聚集到了義大利。威尼斯,佛羅倫斯,羅馬三個紡織業極為發達的城市開始生產紡織奢侈品。
  • 蘭州拉麵遍布全國,生意火爆,為何蘭州人卻對其「恨之入骨」?
    蘭州拉麵生意火爆,連鎖店開遍全國各地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城市,你的生活圈或者是工作圈附近有沒有蘭州拉麵店的存在。在我身邊,不論是公司附近還是住所附近,都開了好幾家賣蘭州拉麵的小餐館。而且,每次外出旅遊的時候,無論走到哪裡,也都遇見了蘭州拉麵。就像是肯德基和麥當勞一樣,在哪都能碰到。
  • 克裡斯蒂安九世,他是「歐洲王室的嶽父」,子女遍布歐洲王室
    歐洲王室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但是有兩個人至關重要,一個是維多利亞女王,她的九個孩子分別與歐洲各個王室聯姻,使得其後代遍布歐洲王室;同樣,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九世也是如此,他的六個兒女也分別與各國聯姻,先後成為幾國的王后和國王。尤其是長女亞歷山德拉,伊莉莎白二世就是她的後代。
  • 歐洲中世紀十大著名城堡風景圖
    中世紀的歐洲,由於採邑制度的實行,使得土地的所有權被分散到各位貴族,騎士的手中,政治上四分五裂,帝國,王國,公國,騎士領地等多種多樣,大大小小的封建政治實體遍布各地。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他們之間的邊界,也沒有人能夠完全梳理清楚他們之間的聯繫。各等級的封建貴族之間經常爆發各種原因引發的戰爭,所以他們時時備戰,常常參戰。
  • 為何法語會成為18世紀歐洲貴族通用語
    18世紀前後的歐洲各國宮廷都通用法語,貴族都以會說法語為榮,甚至在俄羅斯出現貴族不會說法語都不能結婚的現象。為何當時的歐洲貴族都喜歡說法語,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法國是歐洲的霸主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西班牙遭到沉重打擊,失去了歐洲的霸主地位,逐漸走向衰落。法國奪得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阿爾薩斯-洛林,成為歐洲的新霸主。
  • 工業時代的歐洲,為何沒有奪回君士坦丁堡?
    現在的這座城市,絕對是土耳其人心中驕傲無比的存在,然而,它卻一度成為歐洲人口中的禁忌。因為,伊斯坦堡在西方人心中,還有另一個名稱:「君士坦丁堡」,然而,這個名字早已經蒙塵多年。1453年,都城君士坦丁堡陷落,這標誌著一個存世超過千年的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正式滅亡,歐洲中世紀也因此正式結束。
  • 凱爾特人:耕種打鐵經商無所不能,為何最終龜縮到邊緣角落?
    很多人一定選擇開疆拓土,建設城市,完善制度,最終成為一個大大的帝國。曾經歐洲就有這麼一個民族,就有過類似的機會,不過他們的發展卻不盡人意。這就是羅馬人口中的三大蠻族之一,凱爾特人。凱爾特人起源於阿爾卑斯山北麓眾多河流的發源地帶,比如人們熟悉的萊茵河、多瑙河、塞納河等河流的上遊地區,就是凱爾特人的祖地。
  • 法國的安納西,有著全歐洲最純淨的湖泊,讓人心生嚮往
    如今,隨著旅遊業和交通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出國旅遊。出國旅遊不僅可以開闊視野,還可以了解外國的風土人情。泰國和韓國很受中國遊客的歡迎,很多女孩從這兩個地方回來肯定會囤很多化妝品。小編今天想介紹的不是這兩個國家的景點,而是法國的美麗城鎮。
  • 歐洲的夏天一點都不熱嗎?為何歐洲人的家中很少安裝空調?
    如今伴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基本上空調也都普及了,不過讓人想不到的一點則是,在歐洲,明明普遍都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可是在歐洲卻鮮少有人家會安裝空調,在夏天,歐洲人都會吹風扇,難道歐洲的夏天一點都不熱嗎
  • 法國最浪漫的小鎮,藏著全歐洲最純淨的湖泊,極其適合夏日旅居
    歐洲國家應該是國人最喜歡的旅遊目的地,古老的歐洲建築和自然風光吸引了國內眾多遊客,其中浪漫的法國備受遊客的青睞。法國自古便是一個浪漫之國,歐洲的小鎮風光也最為著名,在法國有一座最美最浪漫的小鎮,鎮內藏著歐洲最純淨的湖泊,它便是位於法國東南部的安納西小鎮。
  • 日本有座「詭異」的村莊,村裡遍布350多個人偶,晚上沒人敢逗留
    而日本的村莊相比於諸多歐洲國家,和中國內地的村莊有著更多的相似之處,它都體現在傳統文化、人口分布、建設歷程等各種方面,但作為世界三大經濟體之一,日本在強大經濟優勢下,村莊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要比中國高上不少。可如今日本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普遍嚮往城市的生活,就使村莊的人口越來越少,剩下也基本都是一些年邁的老人。這也是這十幾年來日本村莊數量驟減的主要原因。
  • 拒做「角落生物」,成為故事「達人」
    儘管如此,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卻習慣於躲在角落裡——開會時坐在儘量靠角落的位置,聚餐時選擇儘可能不被人注意的地方,缺乏安全感的我們不敢暢快地表達自己,任憑自己成為動畫中的「角落生物」。會講故事的人更有魅力綜觀當代商界風雲人物,無論是賈伯斯、比爾·蓋茨,還是馬雲、李開復、雷軍,他們都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會講故事。
  • 拿破崙橫掃歐洲時,兩次戰敗都是流放,歐洲人為何不選擇處死他呢
    學習世界史的朋友絕對會知道這個人。畢竟他對十九世紀初期的歐洲有著重大影響,他帶領的法國橫掃歐洲,成為歐洲霸主。當然,拿破崙以一國之力對抗整個歐洲,最後失敗也是難以避免的。拿破崙在歐洲被反法聯盟打敗了兩次,不過最後也只是流放。很多人想不通,為何歐洲人不選擇趁機處死拿破崙呢,而只是流放他?1814年,拿破崙第一次失敗。
  • 外媒:歐洲為何再度成為全球疫情「震中」?
    繼今年4月份之後,歐洲再次成為全球新冠疫情的震中,最近一段時間,在全球範圍內新增的確診病例中。有46%集中在約佔世界人口9.6%的歐洲。西班牙《先鋒報》10月31日報導對此進行了分析,在新冠發病率(最近14天內每10萬居民中的確診病例數)最高的15個國家中。只有排在第12位的阿根廷不是歐洲國家。
  • 經歷二戰洗禮,美軍已達巔峰,為何在朝鮮半島一敗再敗?
    經歷二戰洗禮,美軍已達巔峰,為何在朝鮮半島一敗再敗?作者:軍事帥哥經歷了第二次世界的洗禮,美軍的規模達到了巔峰。可令人頗感意外的是,這支在二戰中血戰德日兩軍的優秀軍隊竟然在朝鮮半島上一敗再敗。剛開始,美軍敗在了人民軍的手下,到了後來,美軍又連續被中國志願軍擊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美軍在二戰後經歷了大規模裁軍,在二戰的高峰時期,美軍總兵力達到了1100萬人。可恰恰隨著二戰的結束,美國國內和其他國家一樣開始了大規模裁軍,很多擁有作戰經驗的軍官和老兵都被裁撤。到了1950年韓戰爆發前,美軍總兵力僅有1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