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也是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繽紛魅力之都,它還是扼守黑海出海口的三大洲十字路口。現在的這座城市,絕對是土耳其人心中驕傲無比的存在,然而,它卻一度成為歐洲人口中的禁忌。
因為,伊斯坦堡在西方人心中,還有另一個名稱:「君士坦丁堡」,然而,這個名字早已經蒙塵多年。1453年,都城君士坦丁堡陷落,這標誌著一個存世超過千年的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正式滅亡,歐洲中世紀也因此正式結束。
既然君士坦丁堡原本就屬於歐洲,那麼,在歐洲進入工業化時代後強大起來的歐洲諸國,為何又沒有奪回君士坦丁堡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第一:拜佔廷帝國早已經消亡,君士坦丁堡到底該由歐洲哪個國家收回,實在是一個難題。拜佔庭帝國可謂是整個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一個國家,其疆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現如今的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諸多歐洲國家都曾「臣服」於拜佔廷帝國。
其實這個時候的歐洲、北非的諸多國家,更像是拜佔庭的殖民地,從11世紀到12世紀,包括德意志的諸多公國,對於拜佔庭帝國的攻擊掠奪從未停止過。到了公元13世紀末,「十字軍東徵」敲響了拜佔庭帝國的喪鐘,這個千年帝國最終走向滅亡。由此可見,並不是所有的西方國家都對拜佔庭心懷敬意,所以,他們也不會為了爭奪君士坦丁堡發動戰爭。
第二:西方各國進入工業化時代後,迅速成長為工業強國,擺脫中世紀封建形態,邁入近代資本主義化的西方各國,他們的主要目標是在全球各地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掠奪海外資源,積累大量財富。雖說趁著這一階段,實力大增的西方各國,確實也可以將君士坦丁堡變為自己的殖民地,但是相對於侵略亞洲、非洲而言,攻克君士坦丁堡無疑是一件難事。
君士坦丁堡的城防非常牢固,尤其是當奧斯曼帝國用炮火佔領這裡以後,就對這座城市的城防進行了再一次加固;除此之外,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實力也不容小覷,它曾讓歐洲諸國在自己的鐵蹄之下瑟瑟發抖,所以,即便是進入工業時代以後的西方諸國,也不敢輕易攻打君士坦丁堡。
第三:1204年當君士坦丁堡陷落後,東西方教會徹底分裂,出現了完全不可能調和的矛盾,宗教之爭讓君士坦丁堡無法回歸歐洲。拜佔庭帝國其實就是東羅馬帝國的別稱,由於拜佔庭帝國的統一與強大,在中世紀的時候,羅馬尼亞人、俄羅斯人、塞爾維亞人等相繼皈依了希臘正教會,也就是東正教會。
而另一面的西羅馬帝國淪落於蠻族之手,與東羅馬帝國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差異和宗教對立。基督教東西派教會之間的對立,最終表現為君士坦丁堡教會與羅馬教會之間的對立,這種根深蒂固的教會之爭,最終讓東西方教會徹底決裂。就這一條原因而言,歐洲也不會有奪回君士坦丁堡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