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時代的歐洲,為何沒有奪回君士坦丁堡?

2020-12-17 鳶飛九天

伊斯坦堡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也是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繽紛魅力之都,它還是扼守黑海出海口的三大洲十字路口。現在的這座城市,絕對是土耳其人心中驕傲無比的存在,然而,它卻一度成為歐洲人口中的禁忌。

因為,伊斯坦堡在西方人心中,還有另一個名稱:「君士坦丁堡」,然而,這個名字早已經蒙塵多年。1453年,都城君士坦丁堡陷落,這標誌著一個存世超過千年的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正式滅亡,歐洲中世紀也因此正式結束。

君士坦丁堡陷落

既然君士坦丁堡原本就屬於歐洲,那麼,在歐洲進入工業化時代後強大起來的歐洲諸國,為何又沒有奪回君士坦丁堡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第一:拜佔廷帝國早已經消亡,君士坦丁堡到底該由歐洲哪個國家收回,實在是一個難題。拜佔庭帝國可謂是整個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一個國家,其疆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現如今的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諸多歐洲國家都曾「臣服」於拜佔廷帝國。

伊斯坦堡地圖

其實這個時候的歐洲、北非的諸多國家,更像是拜佔庭的殖民地,從11世紀到12世紀,包括德意志的諸多公國,對於拜佔庭帝國的攻擊掠奪從未停止過。到了公元13世紀末,「十字軍東徵」敲響了拜佔庭帝國的喪鐘,這個千年帝國最終走向滅亡。由此可見,並不是所有的西方國家都對拜佔庭心懷敬意,所以,他們也不會為了爭奪君士坦丁堡發動戰爭。

伊斯坦堡美景

第二:西方各國進入工業化時代後,迅速成長為工業強國,擺脫中世紀封建形態,邁入近代資本主義化的西方各國,他們的主要目標是在全球各地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掠奪海外資源,積累大量財富。雖說趁著這一階段,實力大增的西方各國,確實也可以將君士坦丁堡變為自己的殖民地,但是相對於侵略亞洲、非洲而言,攻克君士坦丁堡無疑是一件難事。

君士坦丁堡的城防非常牢固,尤其是當奧斯曼帝國用炮火佔領這裡以後,就對這座城市的城防進行了再一次加固;除此之外,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實力也不容小覷,它曾讓歐洲諸國在自己的鐵蹄之下瑟瑟發抖,所以,即便是進入工業時代以後的西方諸國,也不敢輕易攻打君士坦丁堡。

15世紀的君士坦丁堡城防

第三:1204年當君士坦丁堡陷落後,東西方教會徹底分裂,出現了完全不可能調和的矛盾,宗教之爭讓君士坦丁堡無法回歸歐洲。拜佔庭帝國其實就是東羅馬帝國的別稱,由於拜佔庭帝國的統一與強大,在中世紀的時候,羅馬尼亞人、俄羅斯人、塞爾維亞人等相繼皈依了希臘正教會,也就是東正教會。

而另一面的西羅馬帝國淪落於蠻族之手,與東羅馬帝國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差異和宗教對立。基督教東西派教會之間的對立,最終表現為君士坦丁堡教會與羅馬教會之間的對立,這種根深蒂固的教會之爭,最終讓東西方教會徹底決裂。就這一條原因而言,歐洲也不會有奪回君士坦丁堡的打算。

相關焦點

  • 奧斯曼帝國衰落後,歐洲為何沒有奪回君士坦丁堡?
    從此,這座城市開始了它輝煌的千年歷史,君士坦丁的名字與這座城市融為一體,直到1453年帝國隕落的那天。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佔領,並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君士坦丁堡的名字叫做康斯坦丁尼耶,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語音譯。直到奧斯曼帝國滅亡之後,現代土耳其才將該城改名為伊斯坦堡。
  • 為啥只用800人就能收復君士坦丁堡?
    費勁巴力幾代人都沒能實現的"奪回君士坦丁堡計劃",在米海爾手裡輕鬆的猶如探囊取物。眾所周知,君士坦丁堡城牆的堅固程度那絕對不是蓋的,在歐洲中世紀這座全歐最大的城市被圍了多少次,真正打進去的屈指可數,那幾次都成為了世界歷史上極其重要的歷史事件。而米海爾只派出了八百人,喬裝打扮混進城內,拉丁帝國的末代皇帝鮑德溫二世就灰溜溜的下臺了。
  • 拜佔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一城三名,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中心
    不過這其中的雅典卻從來都不是古都,古代也沒有任何一個帝國的首都在雅典,如果真的要選擇四大古都的話,那麼選擇君士坦丁堡明顯要更為合適。君士坦丁堡,位於巴爾幹半島東端,現名伊斯坦堡,博斯普魯斯海峽將其分為兩部分:西岸屬於歐洲,東岸屬於亞洲。君士坦丁堡扼黑海門戶,是黑海進入地中海的必經之路,是亞洲和歐洲的交通要衝,戰略地位無與倫比。
  • 奧斯曼帝國攻下君士坦丁堡後,為什麼沒有推倒聖索菲亞大教堂?
    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今貌一座教堂地位的變更,使得土耳其與周邊國家的形勢再次緊張,聖索菲亞大教堂為何沒有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摧毀?而教堂又是何時成為了博物館呢?1202年,教皇英諾森三世發起第四次十字軍東徵,然而本欲進攻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十字軍調轉矛頭,利用拜佔庭帝國諸皇子爭奪皇位內訌的機會攻陷君士坦丁堡,威尼斯總督丹多洛率領十字軍洗劫了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聖物也被十字軍掠走,成為西歐各教堂的「鎮店之寶」。
  • 君士坦丁八世:沒有兒子的拜佔庭皇帝,為何不允許三個女兒結婚?
    而本文的主人公君士坦丁八世,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身為拜佔庭帝國皇帝的他,雖然有三個聰明的女兒,但是仍然因為沒有男性繼承人而苦惱。君士坦丁八世的哥哥是大名鼎鼎的巴西爾二世君士坦丁八世出生於公元960年,他是拜佔庭皇帝羅曼努斯二世的次子,其兄為大名鼎鼎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
  • 羅馬帝國滅亡前10年,剩兩座城也要打,東歐十字軍和君士坦丁反攻
    一座是都城君士坦丁堡,當時的皇帝約翰八世在那裡坐鎮;另一座叫米斯特裡斯,地處希臘半島南端的摩裡亞小半島上,由皇帝的弟弟君士坦丁坐鎮,他也就是後來的最後一任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由於這個小半島上沒有被奧斯曼人滲透,所以除了威尼斯人所佔領的三面沿海地帶以外,其他地區還都屬於米斯特斯城的轄地,也就是說它有城池也有郊區。
  • 她是歐洲第一位女皇帝,被稱為西方「武則天」
    單是看這種有著男性強悍的做法,我們就能簡單想像到,這個歐洲第一位女皇帝,跟中國的武則天可謂不分秋色。而她們共通之處,也都是憑自己的算計奪得最高的權力。 752年,伊琳娜生於希臘雅典一個很普通的貴族家庭,後來嫁給了拜佔庭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五世的兒子「卡扎爾的利奧(即後來的利奧四世Leo IV)」。
  • 拜佔庭成了「敗仗庭」(下):屢戰屢敗為何還能成為千年帝國?
    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並沒有收復耶路撒冷,但中東重要的海港城市阿克重新被歐洲人攻陷(1191年)。公元1193年,阿尤布王朝的創立者薩拉丁去世,埃及陷入繼承人之爭的混亂,讓歐洲人重新看到了奪回聖城的希望。公元1202年,在教皇英諾森三世的發動下,第四次十字軍東徵開始了。
  • 拜佔庭帝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為何竟被徹底希臘化?
    拜佔庭,這個傳承著羅馬帝國衣缽的國度,為何會走向徹底的希臘化呢? 01 精神上的希臘人 公元前後,羅馬帝國徵服了巴爾幹半島上的希臘城邦,並將當地劃為數個行省。不過,羅馬人雖然在軍事上徵服了希臘,卻在文化上被希臘所徵服。
  • 歐洲第一位女皇,差點統一歐洲
    五,同盟破裂查理因為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沒有邀請法蘭克主教參加,對伊琳娜不滿,拒絕承認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的合法性。787年查理進軍義大利半島,迫使貝內文託公國成為法蘭克的附庸,伊琳娜對此十分不滿,認為拜佔庭擁有整個義大利半島的主權。
  • 烏克蘭制定奪回克裡米亞計劃,俄羅斯將遭受重創?保加利亞人開群嘲
    他們認為,一旦開戰烏克蘭瓦解的速度要比它奪回克裡米亞要快得多。許多讀者認為,烏克蘭沒有能力實施複雜的軍事行動,而西方也不會出手幹涉,他們習慣於躲在後面喊口號聲援,關鍵是克裡米亞居民對其俄羅斯公民身份的認同感,莫斯科將以雷霆手段對任何威脅做出反應,俄羅斯會為此"痛得要命",當然這個痛得要命是打引號的。
  • 俄國沙皇最想徵服的城市:徵戰四百多年,仍然沒有得到
    君士坦丁堡是一座歷史名城,曾是東羅馬帝國、拉丁帝國、奧斯曼帝國的都城,在4世紀中期到13世紀期間,這裡是當時歐洲乃至整個世界上最繁華、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那麼,俄國與君士坦丁堡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 紀念羅馬君士坦丁大帝母親——聖婦海倫
    —— (德 26:17~19,21,24)    ​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之母——聖婦海倫)                    牧者心語     今天教會紀念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母親一一聖婦赫利納(海倫St.Helen)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詔令》,他本人不但接受了信仰,教會在羅馬帝國也得以復興
  • 歐洲中世紀首個火炮攻防戰,加農炮初現威力,開啟戰爭新模式
    沒有充足國力,就無法擴充軍備,奧斯坦丁自然並非不清楚這加農炮的威力,無奈自己的家國環境已無力讓他打造這樣的大炮。不過奧巴卻不管這些,既然拜佔庭無法滿足自己的要求,奧巴就把目光放到了蒸蒸日上的奧斯曼帝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