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沙皇最想徵服的城市:徵戰四百多年,仍然沒有得到

2020-12-26 騰訊網

俄國的前身是莫斯科大公國,統治範圍很小,還向欽察汗國的納貢。可是後來,莫斯科大公國崛起,通過武力擴張,在幾百年間,成為起地跨亞歐的俄羅斯帝國。俄國雖然徵服了很多地區,但有一個地方讓歷代沙皇魂牽夢繞,經過四百多年的徵戰,不過依然沒能佔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座城市就是歷史上的君士坦丁堡,即今天的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是一座歷史名城,曾是東羅馬帝國、拉丁帝國、奧斯曼帝國的都城,在4世紀中期到13世紀期間,這裡是當時歐洲乃至整個世界上最繁華、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那麼,俄國與君士坦丁堡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事情還得從1453年說起,奧斯曼帝國蘇丹率領大軍攻破君士坦丁堡,滅掉了拜佔庭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且沒有後嗣,他年幼的侄女索菲婭被送到羅馬。當時,教皇保羅二世一直想將天主教會與東正教會統一,同時還想藉助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力量,來對付奧斯曼帝國,於是他將索菲婭公主嫁給了伊凡三世。

成婚後,伊凡三世將東正教奉為國教,以拜佔庭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同時他還改用拜佔庭帝國的雙頭鷹的國徽。索菲婭公主也是個厲害的角色,來到莫斯科後,她大力傳播東正教的教義,同時還宣傳「俄羅斯就是第三個羅馬帝國」的理念。後來,索菲婭公主與伊凡三世的兒子瓦西裡三世繼承了沙皇的位置。

自此,歷代沙皇都將自己視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在他們看來,君士坦丁堡有著特殊的意義,這裡不僅是東羅馬帝國的都城,還是東正教會的聖地。然而,這個時候的俄國只能想想而已,他們還不具備徵服君士坦丁堡的實力。此後的歷代沙皇不斷對外用兵,開疆拓土,增強自身的實力。

恩格斯曾經說過,「在沙皇之城(指君士坦丁堡)還沒有成為俄國沙皇的真正駐地時,這個帝國就不會安定下來」。17世紀開始,俄國開始爭奪君士坦丁堡的軍事行動,為此他們在200多年的時間裡,與奧斯曼帝國先後發生了十一次大戰,史稱「俄土戰爭」。第一次俄土戰爭爆發於1676年,第十一次俄土戰爭結束於1917年(即一戰)。

在俄土戰爭中,俄國雖然勝多敗少,但仍然無法佔領君士坦丁堡。無論是彼得大帝,還是葉卡捷琳娜二世,以及後來的亞歷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二世等,他們都無法進入這座「沙皇之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陣營,俄國看到了機會,與英法進行協商,並達成了瓜分奧斯曼帝國的計劃。

不過到了1917年,俄國爆發革命,並退出了一戰,而沙皇尼古拉二世則被亂槍打死。土耳其建立後,將都城由伊斯坦堡遷到安卡拉,然而這裡依然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對於俄國沙皇們來說,君士坦丁堡不僅是神聖之地,還是走出黑海,稱霸歐洲的關鍵一步,不過這個夢始終沒能實現。

參考資料:

1.《俄國史》;2.《世界外交史》

相關焦點

  • 李碩:沙皇俄國是如何徵服中亞的?
    這些遠行者踏過戈壁,翻越天山蔥嶺,涉渡流沙之河,和19 世紀裡俄國人看到的風景,感受到的新奇、艱辛沒太大區別,而俄國人留下的記載最多、最詳細。所以,此書不僅是想寫俄國或戰爭,也是想從一個角度展示、還原古老絲路的風貌。解憂公主、班超、鳩摩羅什、玄奘和尚、岑參、丘處機、林則徐等人一路看到的,大致也是這些。
  • 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沙皇俄國繼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後統治時間最久的沙皇,在沙俄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被授予大帝稱號,一位是彼得一世,另一位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彼得三世馬上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我馬上宣布退位,心甘情願奉你為女皇,看在我們夫妻多年的情分上,請放我一條生路吧。」這個女人冷冷地看著這個跪在地上的男人,這個昔日的沙皇,她曾經的丈夫,毫不猶豫地下令近衛軍把他拖出去。彼得三世很快就被近衛軍處死,這個女人登上了沙皇的寶座,她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
  • 歷史上,俄國的君主為何被稱為沙皇,而不是皇帝?
    而中世紀俄國,那時候還沒有俄羅斯,而是莫斯科公國,其對拜佔庭王國有著特殊的情愫,因為俄羅斯在文化上受東羅馬帝國的影響非常大,後來羅斯地區基本都信仰了東羅馬的國教東正教,而東羅馬「沙皇」同時還是東正教教會的最高領導者,所以「沙皇」這個詞在羅斯地區也漸漸地演變成了最高統治者的代名詞。
  • 俄國女皇畫像:圖二是農奴,圖五最風流也最厲害,想徵服歐洲
    沙皇是俄國的最高統治者,然而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歷史上,先後卻出現過四位女性的沙皇。那麼她們都是誰呢,她們做出過哪些影響歷史的事情呢?(圖為俄國沙皇的寶座)葉卡特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她出身低微,是立陶宛農奴的女兒。她最初是一名女傭,嫁給了一個瑞典士兵。
  • 瑞俄兩國激戰波爾塔瓦,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如何一舉擊敗瑞典?
    波羅的海位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與歐洲大陸之間,自中世紀以來,這裡就擁有"北歐地中海"之名,是當時俄羅斯到西歐各國最短的海上通道,因此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就成了俄國歷代沙皇鍥而不捨的徵戰目標。1583年沙皇伊凡四世九層發動立窩尼亞戰爭,但敗於強大的瑞典軍隊之手。
  • 葉卡捷琳娜一世:從女俘到俄國首位女沙皇,她的人生可謂傳奇
    我簡單跟大家捋一下葉卡捷琳娜一世的人生軌跡,簡單說就是:農奴--俘虜--情婦--皇后--女沙皇。她是真正的貧寒出身,父母是農民,而且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寄養在親戚家,有非常不幸的人生開端。後來作為俘虜到了俄國,不想卻成為了皇后,更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成了俄國第一位女沙皇。
  • 拿破崙和沙皇的締約,四萬法國人和四萬俄國人慾圖徵服亞洲
    一年半前,登上權力巔峰的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此會晤,商討締結和約。會晤發生在1807年6月14日俄國在弗裡德蘭戰役(Battle of Friedland)慘敗之後。未獲準參加會談的普魯士國王在河岸上焦急地徘徊觀望,想知道會談結束後他還能否擁有自己的王國。在和約的所有公開條款背後,有數條秘密條款並未披露。這些秘密條款為法俄聯合進攻拿破崙認定的英國的財源寶地奠定了基礎,而印度當然是其大敵最富饒的領地。
  • 「解放者」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的沙皇被刺,俄國歷史的分水嶺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被害是俄國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這間接導致了俄國1917年爆發的紅色革命。俄國幾代沙皇都在持續進行改革,但是因為阻力太大,所以改革進行緩慢,也不夠徹底。改革成功後,所有的農奴取得了解放,並且擁有了自己的土地,這對俄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些改革不僅讓俄國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也讓俄國的國力進一步增強。當然這些改革是在艱難中進行的。因為舊貴族勢力一直在反對,還有一些激進革命者也對改革中存在的不足表示不滿。為了阻止沙皇繼續改革,他們成立了各種組織,進行恐怖活動,以此來威脅亞歷山大二世。
  • 俄國最兇狠的沙皇,親手殺了自己的兒子,還把情婦的首級做成標本
    這對夫妻就是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和他的第二位皇后、後來繼位為沙皇的葉卡特琳娜一世。這句話如果用來形容沙皇彼得大帝,除了把「擁有原子武器的國家」改成「擁有強大實力的國家」外是完全合適的!但是,這也就意味著,沙皇彼得所接手的俄國不怎麼樣——用「亂世」來形容當時俄國的政局並不為過。彼得生於1672年,他的父親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一共有兩位妻子。前妻生有2子4女,後妻生下子女各一。彼得則是後妻所生。
  • 為何法國和德國君主稱為「皇帝」,而唯獨俄國君主卻被翻譯成「沙皇...
    但有一個例外,,就是俄國,帝俄時期的俄國領袖,我們一般不翻譯成「皇帝」而是翻譯成「沙皇」。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這既和歐洲歷史有關,也和我國自身在翻譯上的處理有關。 那為什麼俄國會被單獨稱呼為「沙皇」呢?這實際是翻譯的誤區,一開始,俄國最高統治者的最高頭銜僅是「沙皇」(俄語:царь),當然,也就是「愷撒」的意思,這個詞並不是俄羅斯專用的,很多斯拉夫民族國家的君主都採用這個頭銜,保加利亞、基輔羅斯、塞爾維亞都是這麼稱呼的。但由於俄語的發音相對更獨特,所以漢語一半音譯一半意譯,翻譯成「沙皇」。
  • 日俄戰爭日本敲詐俄國割地賠款,沙皇霸氣回應:要錢沒有不服再打
    而日本人的付出在馬關條約後得到了大量的回報。 而俄國的處境卻相當的尷尬,俄國在歐洲的財政信用體系面臨這巨大的挑戰,有將近40億盧布的國債掌握在外國手中,而俄國為了維繫盧布在經濟市場上的信用,不得不調用俄國36%的儲備黃金去兌換以維持盧布的信用。以至於俄國在戰前的財政捉襟見肘,不得不向法國尋求高息的戰爭貸款以維持戰爭費用。
  •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人稱「神秘沙皇」,從登基到死亡都被人懷疑
    孫子出生後,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性情突然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給了他連自己兒子保羅都沒有得到過的母愛,甚至還將其作為未來皇位繼承人親自擬定詳細的培養計劃。她認定這個新生兒會有俄國古代名君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性格和功業,因此親自為孫子取名亞歷山大。作為皇儲培養的亞歷山大,從小就得到皇室良好的教育資源,使其非常聰明、機智。從小,他就敏銳地覺察到父親與祖母之間的不和。
  • 揭秘:俄國末代沙皇一家滅門始末
    但二月革命後俄羅斯帝國出現了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俄國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和蘇維埃政權,尼古拉二世遜位後與家人被俄國臨時政府軟禁在皇村。原本臨時政府想把尼古拉二世一家送往英國,當時英國也答應派軍艦來接,但這個消息傳出後遭到彼得格勒蘇維埃的堅決反對,英國報刊輿論也激烈反對,於是臨時政府改變了把尼古拉二世一家送往英國的決定,而把他們送到了偏遠的託博爾斯克市。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各地的蘇維埃逐漸轉入布爾什維克手中。
  • 同樣是被抓,為何沙皇只是流放列寧,而列寧卻殺沙皇全家呢?
    眾所周知,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在列寧的帶領下建立起來的,可以說列寧是社會主義的奠基人,當時列寧在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後,只是對他進行了囚禁,但是後來卻把他們全家殺死了,要知道列寧被沙皇抓住之後,只是流放到西伯利亞,並沒有對他的姓名造成威脅,為什麼列寧要殺他全家呢?
  • 彼得一世:他是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沙皇,卻因為見義勇為而去世
    彼得大帝的畫像彼得大帝出生於公元1672年的6月9日,他是俄羅斯歷史上最有資格被稱呼為「大帝」的兩位君主之一,另一位則是他的第二任妻子葉卡捷琳娜大帝。在彼得大帝十歲的時候,由於其兄費奧多爾三世的去世,彼得大帝和自己的另一位兄弟伊凡被擁立為沙皇,不過當時的彼得大帝和伊凡都只是傀儡,真正掌控權力的則是他們的姐姐索菲亞。直到1689年的時候,年僅17歲的彼得大帝帶領效忠自己的「少年軍」向姐姐索菲亞發起了進攻,結果彼得大帝大獲全勝,索菲亞也被囚禁在修道院。
  • 揭秘 | 英國女王、法國國王、俄國沙皇…歐洲王公貴族愛喝什麼香檳?
    香檳的身影曾出現在法國蘭斯大教堂幾十位法國國王的加冕禮上;在法王路易十四漫長的統治時期,國王的「御醫」規定香檳為國王調理身體的每日必服「保健品」;在法國與沙皇俄國的戰爭的禁酒時期,勇敢的香檳酒商想方設法把香檳運到俄國,從此開啟了香檳在俄國的巨大市場;再到最近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查爾斯王子批准的一系列皇家認證香檳品牌等等……幾百年來,在香檳倡導者們的勇氣和推崇下
  • 沙皇與民族主義的纏鬥
    哥薩克的鐵騎向南剿滅高加索的匪幫,向東不斷徵服亞洲。 沙皇尼古拉一世,身材魁梧,自信地站在政治舞臺上,仿佛希臘神話裡的天神朱庇特。他勤於公務,每天工作八小時以上,同時也精通享樂,時常組織舞會,紳士淑女穿著華服,跳著典雅的華爾茲,一派歌舞昇平的盛世景象。
  • 信東正教的俄國沙皇為什麼會成為天主教的騎士團大團長?
    十字軍東徵的時候,出現了很多打著效忠天主教會的武裝團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大騎士團(聖殿。醫院、條頓)。奇怪的是,醫院騎士團的有一任大團長卻是信東正教的俄國沙皇。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淳熙十四年(1187年),包括醫院騎士團主力的十字軍在哈丁之戰中被埃及阿尤布王朝蘇丹薩拉丁打得全軍覆沒。
  • 《騎馬與砍殺:火與劍》俄國主線攻略 俄國鐵騎招募
    沒辦法,想玩俄國任務這是必須的,去燒吧,這任務個人認為沒難度,但是你起碼要帶30以上的士兵,不是別的,如果村子的人看你一個人去燒他們房子,你不被圍毆致殘才怪。   燒完村子,再去找阿里克謝,他說幹得好啊。
  • 莫斯科的改革新成就:沙皇彼得攻佔納爾瓦,新文明的建設歷程
    尼亞城堡攻克後,沙皇彼得最後下定決心在芬蘭灣的涅瓦河口修建他的城市彼得堡。奧古斯特的事業徹底失敗了。瑞典人在波蘭進軍勢如破竹,所向披靡,連戰皆捷,使反對奧古斯特的黨派膽壯起來。奧古斯特的朋友甚至迫使他要求沙皇彼得遣回這個俄國皇帝派來波蘭加強他的軍隊的約兩萬名俄羅斯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