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俄國的君主為何被稱為沙皇,而不是皇帝?

2020-12-13 西府趙王爺

千百年來,人類自相矛盾,期待文明卻崇尚暴力,秦始皇、凱撒大帝、戰神拿破崙。幾乎世界上每一位大名鼎鼎的帝王都是能徵善戰的君主。

中世紀時期,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處於封建君主統治式管理的皇權時代, 中世紀俄國將拉丁語中的「凱撒大帝Caesar」轉譯為俄語「Цезарь沙皇」,沙皇代表了古俄羅斯的最高權力者。

「沙皇」一詞是拉丁語「凱撒」轉音至俄語的讀音。沙皇這個詞是漢語譯名,它在俄語以及其它多數歐洲語言裡的發音基本都是「Tsar」,而Tsar這個詞則是源自古羅馬時代的政治及軍事強人凱撒(Caesar)。因為凱撒是第一個在羅馬建立了獨裁統治的人,是羅馬從共和國轉變成帝國的核心人物,因此後來羅馬帝國的皇帝幾乎都會在登基前後改名,在自己的名字裡加上「凱撒」這個詞彙。久而久之,「凱撒」就成了在羅馬帝國與「皇帝」類似的頭銜名稱。

不過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東羅馬帝國其實在公元628年之後就基本不再使用這一頭銜,東羅馬皇帝的正式稱呼從公元629年開始就變成了「巴西琉斯」(Basileus),這也是東羅馬帝國逐漸希臘化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1453年拜佔庭覆滅後,羅馬帝國「香火」危急。公元16世紀,東正教終於找到其繼承者,宣布莫斯科公國是繼拜佔庭的「第三羅馬」,其國王順理成章成為「新凱撒」。

凱撒大帝是一位足以震驚歐洲的古羅馬帝王,他輝煌的一生創造過無數偉大的成就,制霸高盧、威懾大不列顛、鎮壓日耳曼、血洗羅馬、擊敗龐貝,開創了強大的羅馬帝國,他的足跡遍布歐洲,

他的名號幾乎是每一個國家的噩夢,中世紀的俄國崇拜凱撒,並認為羅馬帝國是宇宙的中心,俄國以「凱撒」的諧音作為國王的名稱,一方面是出於對凱撒的崇拜,另一方面顯示了中世紀俄國對「戰爭」的狂熱。

當然了,這不僅僅是因為崇拜凱撒,還關係到基督教的傳承問題。基督教主要分為兩派,一是西歐的天主教,一是東歐的東正教。其中東正教在1453年拜佔庭覆滅後,處於一個無帝國可依的尷尬局面,不得不尋找新的繼承人。

終於,百餘年後,與東歐平原崛起的莫斯科公國即俄國的前身,有著新一代大帝國的潛力,於是東正教急不可耐地湊了上去。就這樣,莫斯科公國成了「羅馬第三帝國」,羅馬帝國的君主稱"凱撒",即"第一公民",所以作為繼承者的莫斯科公國,君主自然也就叫做凱撒了,翻譯過來就是「沙皇」。

「沙皇」一詞最早來源於中世紀的保加利亞,特指拜佔庭國王。原本拜佔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的正式稱號是巴西琉斯,但斯拉夫人在將其翻譯成斯拉夫各語言之後,卻都翻譯成了凱撒或者沙皇。

而中世紀俄國,那時候還沒有俄羅斯,而是莫斯科公國,其對拜佔庭王國有著特殊的情愫,因為俄羅斯在文化上受東羅馬帝國的影響非常大,後來羅斯地區基本都信仰了東羅馬的國教東正教,而東羅馬「沙皇」同時還是東正教教會的最高領導者,所以「沙皇」這個詞在羅斯地區也漸漸地演變成了最高統治者的代名詞。

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東羅馬帝國滅亡。而在此前後,奧斯曼帝國還已經成為了巴爾幹地區許多東正教和斯拉夫民族的統治者,所以在莫斯科公國獨立之時,它基本上已經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立的東正教國家了。

公元1480年莫斯科大公國正式終止了與金帳汗國之間的臣屬關係,取得完全的獨立之後,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被認為是拜佔庭國王任命的繼任者,俄國國民也認可這一種說法。因為公元1472年,在東羅馬滅亡之後曾一度自封東羅馬流亡皇帝的託馬斯·帕裡奧洛格斯之女索菲婭嫁給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莫斯科也據此認為自己通過聯姻繼承了東羅馬末代「沙皇」的法統,所以自己已經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但是其卻被被稱為「大公」,很顯然「大公」沒有睥睨天下的氣勢。

所以俄國東正教庭便採用拜佔庭國王的稱號來命名本國的國王,於是「沙皇」便成為了俄國最高權力的象徵。另外「沙皇」在俄語中有著「強大」的意思,意指「大皇帝,帝國唯一的最高統治者」,而被「沙皇」冠名的俄國皇帝,也無一不是「強大而暴力」的,

不過,此時的沙皇稱號還是非正式的,或者說只能叫做莫斯科公國沙皇。直到公元1547年,後來被稱為「伊凡雷帝」(或是「恐怖伊萬」)的伊凡四世登基之時,才正式使用了「全羅斯人沙皇」這個稱號,莫斯科大公國在此時也轉變成了俄羅斯沙皇國。而在他統治期間,俄羅斯先後滅亡了金帳汗國的餘脈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並極大地削弱了同為金帳汗國餘脈的克裡米亞汗國,一躍成為了地區強國。

沙皇伊萬雷帝暴虐成性、彼得大帝能徵善戰、葉卡捷琳娜被稱為俄國的武則天、壓力山大一世打敗戰神拿破崙。

1918年,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被布爾什維克滅門,沙皇成為過去式。

1918年7月17日,尼古拉二世連同妻子和孩子全家被秘密處決,而後屍體被丟入廢棄的礦井中,還被潑上硫酸毀屍滅跡。尼古拉二世到死也沒有想明白,自己當年放逐的人竟然回來殺了自己,而且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放過。直到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才為沙皇一家正名,認為當年那些人做了一件殘忍又粗暴的勾當。

如今「沙皇」統治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以戰鬥為生的俄羅斯民族並沒有放棄屬於民族特有的野性,他們依然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事大國,續寫著中世紀俄國的光榮。

值得一提的是,俄國並不是唯一使用沙皇這一稱號的國家。雖然最早使用「沙皇」這一名稱是保加利亞帝國在公元。而後來的保加利亞王國的最高統治者也都一直使用沙皇這個稱號。

保加利亞王國直到1946年二戰結束後才滅亡,當時末代保加利亞沙皇西美昂二世才9歲。而他現在雖然已經82歲高齡,但卻仍然健在,這也使他成為了世界上現在唯一還在世的做過沙皇的人。

相關焦點

  • 為何法國和德國君主稱為「皇帝」,而唯獨俄國君主卻被翻譯成「沙皇...
    其實這既和歐洲歷史有關,也和我國自身在翻譯上的處理有關。「皇帝」本為漢語中專制王朝君主的稱號,後來被中國人用來對譯西方語言中「emperor」一類的詞,而且由於西方語言中男女有別,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Empress(「女皇」或「女帝」),比如著名的英國女皇。
  • 俄羅斯君主為何在中文中被翻譯成沙皇,而不是正常意譯為皇帝?
    其實這既和歐洲歷史有關,也和我國自身在翻譯上的處理有關。「皇帝」本為漢語中專制王朝君主的稱號,後來被中國人用來對譯西方語言中「emperor」一類的詞,而且由於西方語言中男女有別,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Empress(「女皇」或「女帝」),比如著名的英國女皇。
  • 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沙皇俄國繼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後統治時間最久的沙皇,在沙俄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被授予大帝稱號,一位是彼得一世,另一位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彼得三世馬上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我馬上宣布退位,心甘情願奉你為女皇,看在我們夫妻多年的情分上,請放我一條生路吧。」這個女人冷冷地看著這個跪在地上的男人,這個昔日的沙皇,她曾經的丈夫,毫不猶豫地下令近衛軍把他拖出去。彼得三世很快就被近衛軍處死,這個女人登上了沙皇的寶座,她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
  • 德國公主有何魅力,為何俄國皇室喜歡娶德國公主
    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德國公主有何魅力,為何俄國皇室喜歡娶德國公主?其實,俄國皇室喜歡娶德國公主並不是沒有緣由的。首先,德國公主多,這是俄國皇室以及貴族喜歡娶德國公主的重要原因。歐洲人非常重視血統和身份,貴族的內部通婚,在西歐和中歐早就得到了制度和倫理的雙重保障。歐洲的君主們認為,貴族只能和貴族通婚,這樣才配得上他們的身份,才能保持他們高貴的血統。
  • 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最崇拜的中國皇帝,清世宗!知道是誰嘛!
    此後34年當中,早已不是處女的「女沙皇」,一直把皇權抓得牢牢的。既然朝堂上無事,那麼,臥床上就該桃花朵朵開了。葉卡捷琳娜二世,已經碰不著管束自己的老闆了。於是,肆無忌憚地放縱於聲色之中。她對英俊的「面首」們,顯露出相當貪婪的「胃口」,那些行為在當時,堪稱驚世駭俗。「她簡直不是女人,活活是個女妖!」這些只是外界對這位經歷奇特的「女沙皇」,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褒貶評述。
  • 彼得一世:他是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沙皇,卻因為見義勇為而去世
    彼得大帝的畫像彼得大帝出生於公元1672年的6月9日,他是俄羅斯歷史上最有資格被稱呼為「大帝」的兩位君主之一,另一位則是他的第二任妻子葉卡捷琳娜大帝。率軍出徵的彼得大帝彼得大帝開始掌握權力後,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俄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艦隊,並且親自率領這支艦隊佔領頓河下遊的亞速港。
  • 葉卡捷琳娜一世:從女俘到俄國首位女沙皇,她的人生可謂傳奇
    我簡單跟大家捋一下葉卡捷琳娜一世的人生軌跡,簡單說就是:農奴--俘虜--情婦--皇后--女沙皇。她是真正的貧寒出身,父母是農民,而且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寄養在親戚家,有非常不幸的人生開端。後來作為俘虜到了俄國,不想卻成為了皇后,更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成了俄國第一位女沙皇。
  • 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沙皇
    在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只有兩個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個是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葉卡捷琳娜二世。能與彼得大帝,可見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俄羅斯做的貢獻有多大。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了解這位俄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大帝吧。
  • 李碩:沙皇俄國是如何徵服中亞的?
    伴隨著這個過程,大海上的霸主相繼換成了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俄國人則一直掌控著亞歐大陸的北半部。俄國人在大陸上擴張,不全是沙皇政府的親力親為,還有很大的民間成分,這就是著名的「哥薩克」勇士。在1860年代之前,俄國一直實行農奴制,農奴是地主的私人財物,處境很差。
  • 揭秘:俄國末代沙皇一家滅門始末
    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史稱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帝國的末代皇帝,同時也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的時候,沙皇制度已經開始搖搖欲墜,他對外擴張、對內改革卻不盡人意。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羅斯帝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君主專制的統治,尼古拉二世於1917年3月15日在列車上宣布遜位。但二月革命後俄羅斯帝國出現了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俄國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和蘇維埃政權,尼古拉二世遜位後與家人被俄國臨時政府軟禁在皇村。
  • 歐洲國家的君主為何都是國王,而不是皇帝?這裡面隱藏著大學問
    從中文字面意思上,國王跟皇帝很明顯是兩個不同的身份,古代中國的君主從秦王朝到清王朝都是皇帝而不是國王,而那些臣服於中國,成為中國藩屬國的國家的君主就不能稱皇帝,必須稱國王,比如朝鮮國王、越南國王等,所以在中華文化圈,國王跟皇帝毫無疑問是兩回事。
  • 國王、可汗、蘇丹、法老等君主稱號跟皇帝一樣嗎?是否翻譯問題?
    或許很多人對不同的君主稱號都有一個疑問,這些所謂的國王、可汗、蘇丹、法老、天皇、埃米爾、沙皇等君主稱號,跟皇帝是否一模一樣,只是不同國家的不同翻譯。現在小編對這些君主稱號逐個分析,看是否跟皇帝一樣,以下都是小編個人觀點和看法,讀者們如果對此有不同觀點和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 俄國沙皇最想徵服的城市:徵戰四百多年,仍然沒有得到
    俄國的前身是莫斯科大公國,統治範圍很小,還向欽察汗國的納貢。可是後來,莫斯科大公國崛起,通過武力擴張,在幾百年間,成為起地跨亞歐的俄羅斯帝國。俄國雖然徵服了很多地區,但有一個地方讓歷代沙皇魂牽夢繞,經過四百多年的徵戰,不過依然沒能佔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解放者」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的沙皇被刺,俄國歷史的分水嶺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被害是俄國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這間接導致了俄國1917年爆發的紅色革命。俄國幾代沙皇都在持續進行改革,但是因為阻力太大,所以改革進行緩慢,也不夠徹底。改革成功後,所有的農奴取得了解放,並且擁有了自己的土地,這對俄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些改革不僅讓俄國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也讓俄國的國力進一步增強。當然這些改革是在艱難中進行的。因為舊貴族勢力一直在反對,還有一些激進革命者也對改革中存在的不足表示不滿。為了阻止沙皇繼續改革,他們成立了各種組織,進行恐怖活動,以此來威脅亞歷山大二世。
  • 帝國、王國、公國、蘇丹國、沙皇國等國家有何區別?在於國家元首
    隨著世界歷史發展,帝國被賦予廣義概念,只要國力強大、疆域遼闊、人口眾多,就可以稱為帝國,即使君主稱號不是皇帝,分別有阿拉伯帝國、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奧斯曼帝國、大英帝國等等。王國是國王統治的國家。在歐洲除了皇帝和國王,還有君主稱號是大公這種君主制國家,比國王還低一級,公國的國家元首稱為大公,歐洲歷史上的公國非常多,而且很多是帝國或王國分封的,是獨立的君主制國家,比如莫斯科公國、普魯士公國、奧地利公國、巴伐利亞公國等等,歐洲至今還存在的公國有四個,分別是盧森堡公國、列支敦斯登公國、安道爾公國、摩納哥公國。
  • 沙俄時代,有過兩個葉卡捷琳娜女沙皇,這是怎麼回事?
    俄國18世紀被稱為「女皇世紀」,這是因為俄國歷史上僅有的四位女沙皇都在這一時期,嚴格地說還都和彼得大帝有關係。而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其中還有兩位葉卡捷琳娜女沙皇,這是怎麼回事?
  • 同樣是被抓,為何沙皇只是流放列寧,而列寧卻殺沙皇全家呢?
    眾所周知,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在列寧的帶領下建立起來的,可以說列寧是社會主義的奠基人,當時列寧在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後,只是對他進行了囚禁,但是後來卻把他們全家殺死了,要知道列寧被沙皇抓住之後,只是流放到西伯利亞,並沒有對他的姓名造成威脅,為什麼列寧要殺他全家呢?
  •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滅門始末
    尼古拉二世一家 1905年,俄國革命,尼古拉二世不得不宣布改革,實行君主立憲。這件事,讓本來就對俄國君主立憲改革持懷疑態度的人民心懷不滿,同時也在歐洲其他君主親戚中間造成了隔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俄國加入了以英國、法國為首的協約國,與德國和奧匈帝國進行了戰爭。由於俄國的發展時間晚於其他國家,導致在戰爭初期俄國遭受巨大軍事損失,這影響了尼古拉二世一直以來的「小父親」的形象,沙皇威信一落千丈。
  • 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樣登上王位的?
    沙皇俄國在其長期的君主統治中,出現了一位赫赫有名的,類似於中國的女皇武則天式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那麼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樣登上皇帝的寶座呢?答案是通過發動宮廷政變。那麼她又是怎樣發動宮廷政變的?這還得從她成為王室成員開始說起。
  • 歷史上,葉卡捷琳娜二世到底有多厲害?她可以稱之為偉大嗎?
    給波蘭國王生兒子不是傳聞,是真事,女兒都有生卒年月日期的,史料記載彼得三世對這個女兒安娜的評價就是:「不知道葉卡咋懷孕的,也不知道安那是誰的」要這麼比開明開放簡直是耍流氓了,歷史越發展大體潮流是越來越先進,你拿日不落帝國和唐朝比絕對意義上的開明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