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7月17日凌晨,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被秘密槍決。尼古拉二世低估了列寧的革命性,始終認為其不會對自己全家斬盡殺絕。然後最終的結果是沙皇一家被滅門,連續數百年的羅曼諾夫家族滅亡了。
尼古拉二世1894年10月20日登基,他在作為皇太子時曾遊歷埃及、印度、日本和中國,是歐洲皇室裡唯一一個到過亞洲的君主。1891年5月11日,尼古拉來到日本大律,被日本警察津田三藏刺傷,造成了尼古拉非常仇恨日本的性格。1894年11月14日,沙皇大婚,娶德國黑森-達姆施塔特大公國的公主,是為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皇后。這個皇后,舉止傲慢,倔強任性,而且非常熱衷於權術,後來尼古拉二世之所以沒能前往英國逃難,其原因就在這個皇后身上。
有關俄國沙皇和英王一家的親戚關係,可以見下圖:
尼古拉二世有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1918年遇害時,他們一家的歲數是:
尼古拉二世50歲;
亞歷山德拉皇后46歲;
長公主奧爾加22歲;
二公主塔季揚娜20歲;
三公主瑪麗亞19歲;
四公主阿納斯塔西婭17歲;
皇太子阿列克斯14歲。
尼古拉二世一家
1905年,俄國革命,尼古拉二世不得不宣布改革,實行君主立憲。但是亞歷山德拉皇后並不想失去手中的權力,她認識了騙子拉斯普廷,這個本是西伯利亞農民的人變成了僧侶,能夠挽救皇位。這件事,讓本來就對俄國君主立憲改革持懷疑態度的人民心懷不滿,同時也在歐洲其他君主親戚中間造成了隔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俄國加入了以英國、法國為首的協約國,與德國和奧匈帝國進行了戰爭。由於俄國的發展時間晚於其他國家,導致在戰爭初期俄國遭受巨大軍事損失,這影響了尼古拉二世一直以來的「小父親」的形象,沙皇威信一落千丈。尼古拉二世前往前線,準備和德國議和,而在首都彼得堡,由罷工引起了武裝起義,最終爆發了二月革命,成立了資產階級政府,宣布廢黜沙皇。
當時俄國面臨的局勢岌岌可危,德國的軍隊已經深入到烏克蘭境內,而保皇黨也在波蘭和烏克蘭打遊擊,更不要說在野的布爾什維克分子惟恐天下不亂,不斷的製造恐怖氣息。
在二月革命後,當政的是四個短命的資產階級政府,他們希望亞歷山德拉皇后帶領沙皇全家逃亡海外,但是被皇后拒絕,隨後尼古拉二世從前線返回,也被軟禁,此時第一個臨時政府已經垮臺,第二個上臺,他們將沙皇一家軟禁在沙皇村亞歷山大宮。
事實上這是沙皇一家逃離的最佳時機,在內沒有反對派的阻攔,在外有同意接收的外國政府。但最終卻沒有成行,其原因,就和亞歷山德拉皇后搞僵了和親戚的關係有關。
當然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資本主義國家瓜分海外市場的戰爭,其最根本就是已經資產階級化的英國和剛剛崛起的資產階級德國的較量。當時英國國內反德情緒高漲,矛頭甚至直指英國王室。以至於喬治五世不得不給王室改名,將德式的「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改為「溫莎王室」。
喬治五世、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的關係都是表兄弟,本來自身就有德國味道,如果再接收一個德國皇帝的表弟,喬治五世擔心會引起人民的更大反感。
而且國際工人運動轟轟烈烈,英國國王的私人秘書斯坦福·德漢姆勳爵擔心尼古拉二世的到來,會引發英國反君主革命。
但是與英國王室的不甚熱衷相反,英國議會則是對此特別感興趣。他們希望,通過接收尼古拉二世,讓俄國軍隊無論如何不能退出一戰,這樣可以繼續牽制德軍。
俄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態度也是儘早把沙皇一家送走,這樣可以讓保皇黨失去效忠對象。
遺憾的是,這件本來是可以四角俱全的事最終因為英國王室的不積極而告吹了。尼古拉二世失去了改變命運的最後機會。
1917年8月,臨時政府將沙皇一家遷往西伯利亞託博爾斯克。尼古拉二世倒是很樂觀,他認為可以一直這麼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下去,也許以後會有白軍或者外國的親戚們前來營救。愛好攝影的他在遷居途中不斷擺弄照相機,為他的全家留下了一生中最後幾張照片。
囚禁中的四位公主
1917年11月7日,不甘心一直在野的列寧和託洛茨基領導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政府,成立了蘇維埃共和國,沙皇一家的命運直轉急下。
與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同,蘇維埃政權認為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保皇黨的威脅,有必要從肉體上完全消滅沙皇的因素。
1917年年底,沙皇一家從託博爾斯克被轉移到葉卡捷琳堡,被關押在商人伊帕季耶夫的寓所中。尼古拉二世依然樂觀,但是在這裡他們全家失去了行動自由。這樣直到1918年7月16日,契卡(秘密警察)衝進來宣讀了處決書,隨後就是機槍掃射,甚至直到死前幾小時,亞歷山德拉皇后還寫完了當天的日記。
1989年,有關處決沙皇的檔案被公開。
1918年7月中旬,雅可夫·尤洛夫斯基和看守沙皇的秘密警察接到命令,槍決沙皇全家。沙皇一家共有7人,還有4名僕人,分別是沙皇的御醫、廚師、貼身女僕和男僕。1918年7月17日凌晨兩點,尤洛夫斯基讓御醫喚醒沙皇一家,到地下室集合,聲稱要臨時轉移。
雅可夫·尤洛夫斯基
地下室大概30平方米,尼古拉二世抱著阿列克斯,亞歷山德拉皇后問能否給他們椅子,尤洛夫斯基命人搬來三把椅子。於是,沙皇夫妻坐下,太子坐在父母中間,四個公主和僕人圍站在後面。
尤洛夫斯基帶領一個八人的行刑隊進入地下室,關上房門,簡短的宣布了死刑令。尼古拉二世驚呆了,尤洛夫斯基再次重複一遍,隨後立即指揮行刑隊開槍射擊。他本人親自用手槍射擊尼古拉二世的咽喉,之後向其前胸補射,再向阿列克斯的頭部射擊兩槍。行刑隊也已向沙皇家人及僕人掃射,亞歷山德拉皇后曾想雙手合十作禱告,也沒有如願,中彈身亡。
掃射4分鐘後,尤洛夫斯基下令停止射擊,之後發現女僕和四位公主都沒有身亡,她們身上秘密攜帶的鑽石和枕頭擋住了子彈。隨後開始第二輪殺害,用刺刀刺殺並用手槍槍擊頭部。半個小時以後,屠殺結束,無人生還。
1918年7月17日清晨,尤洛夫斯基將11具屍體轉移到郊外,先用硫酸毀容,之後將9具遺體扔入大坑,蓋上工業橡膠、鐵釘、碎玻璃、枕木,最後用土覆蓋。另外兩具遺體又被澆上汽油焚燒後埋到另一處。尤洛夫斯基的目的是為了不讓沙皇的支持者輕鬆找到沙皇遺骸。
1918年7月17日,列寧收到了確認信息,「沙皇一家已全被槍決」。7月23日,《烏拉爾工人報》發表了如下消息:「7月16~17日夜間,根據烏拉爾州工人、農民和紅軍士兵蘇維埃的決議,槍決了前沙皇尼古拉·羅曼諾夫。這個帶著皇冠的劊子手利用革命的仁慈,活得太久了。」
沙皇一家並不是劊子手,尼古拉二世的兩位大些的公主在一戰時都親自到醫院去救治傷病,三公主也加入了紅十字會,並捐贈了一所醫院。長公主奧爾加曾經準備嫁給英國王儲愛德華,也就是後來的愛德華八世,如果沒有二月革命的話,世上也不會有那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愛德華八世的典故了。
1991年7月,沙皇家人及僕人的九具遺骨被發現。經過DNA驗證,確認這就是末代沙皇夫婦、三位公主及四位僕役的遺骸。2007年,沙皇家族另兩具燒得焦黑的骨骸被找到,DNA確認是皇太子阿列克斯和三公主瑪麗亞。
1998年,俄羅斯總統葉爾欽下令,對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遺體重新裝殮,運至聖彼得堡,舉行國葬,隆重安葬在彼得保羅大教堂,與沙皇曆代皇室祖先在一起。
而葉爾欽生前,一直致力於將列寧墓遷出紅場,這兩件事對照著看,其中的含義不言自明。
2000年,尼古拉二世家族被俄羅斯正教會追封為殉教聖徒。
本文系原創,已籤約維權騎士,盜貼必究
請關注我,一起聊聊歷史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