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史稱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帝國的末代皇帝,同時也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最後一位沙皇。
尼古拉二世登基的時候,沙皇制度已經開始搖搖欲墜,他對外擴張、對內改革卻不盡人意。
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羅斯帝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君主專制的統治,尼古拉二世於1917年3月15日在列車上宣布遜位。
但二月革命後俄羅斯帝國出現了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俄國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和蘇維埃政權,尼古拉二世遜位後與家人被俄國臨時政府軟禁在皇村。
原本臨時政府想把尼古拉二世一家送往英國,當時英國也答應派軍艦來接,但這個消息傳出後遭到彼得格勒蘇維埃的堅決反對,英國報刊輿論也激烈反對,於是臨時政府改變了把尼古拉二世一家送往英國的決定,而把他們送到了偏遠的託博爾斯克市。
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各地的蘇維埃逐漸轉入布爾什維克手中。1918年1月,烏拉爾工農兵蘇維埃把沙皇一家從託博爾斯克遷往葉卡捷琳堡。
十月革命後的新政府決定並沒有決定要善待尼古拉二世一家,尼古拉二世一家的生活也從一開始的軟禁變成了囚禁,甚至一度連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沒有。這讓尼古拉二世意識到了事情開始變得糟糕了……
當時擔任尼古拉二世一家的衛隊長是尤洛夫斯基,副隊長是尼庫林。他們都是契卡成員,直接受烏拉爾州軍事委員戈羅謝金的領導。
1918年7月17日凌晨,烏拉爾州蘇維埃通過處決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決議,由特殊家庭的衛隊長尤洛夫斯基負責執行,軍事委員戈羅謝金下達處決命令……
這裡就有問題了:尼古拉二世是蘇俄的第一要犯,不經過中央的批准,一個小小的烏拉爾蘇維埃就敢「通過處決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決議」,這可能嗎?雖然至今仍未找到中央下令處決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文件,但從種種材料和跡象可以看出:烏拉爾蘇維埃只是執行者,莫斯科才是決策者。
於是,在1918年7月17日凌晨,尤洛夫斯基和執行處決任務的士兵把尼古拉二世一家:沙皇尼古拉二世(50歲)和皇后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46歲)、大公主奧爾加·尼古拉耶芙娜(23歲)、二公主塔季揚娜·尼古拉耶芙娜(21歲)、三公主瑪麗婭·尼古拉耶芙娜(19歲)、四公主阿納斯塔西婭·尼古拉耶芙娜(17歲)和患血友病的皇子阿列克謝(14歲),還有御醫博特金、廚師和兩個僕人,共11人,被趕到地下室,尤洛夫斯基對尼古拉二世說:「你們在歐洲的親戚準備進攻蘇維埃俄羅斯,烏拉爾蘇維埃執行委員會決定槍決你們!」接著下達了開槍的命令。
處決尼古拉二世一家後,烏拉爾蘇維埃電告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鑑於敵人迫近葉卡捷琳堡,契卡截獲白軍妄圖劫持前沙皇一家的情報,根據烏拉爾蘇維埃主席團的決議,7月17日凌晨處決了尼古拉二世,他的家人已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看到這裡,真的令人無語,明明殺了別人全家,就連廚師、僕人都沒放過,還居然只是「處決了尼古拉二世,他的家人已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家人已轉移到安全的地方?什麼是安全的地方,估計就是俄國人說的上帝那裡吧!
無恥的政客,典型的已經到了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最高境界。
7月19日,《消息報》公布處決末代沙皇的消息:「近日紅色烏拉爾首都葉卡捷琳堡受到日益逼近的捷克匪幫的威脅,同時截獲反革命分子妄圖從蘇維埃政權手中劫持沙皇劊子手的機密情報,因而烏拉爾州蘇維埃主席團決定處決尼古拉.羅曼諾夫……近日曾準備把前沙皇送交法院,公審他反人民的罪行,但意外的事件使公審無法實現。」
如果要對尼古拉二世進行公審,最多再加上皇后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但4個年輕的公主和一個14歲的小王子是無辜的啊。
處決了尼古拉二世一家以後,尤洛夫斯基命令將死者搬到車上之後,凌晨四點左右卡車開動,前往上伊謝季車間之外,葉爾馬科夫預先準備妥當的地點。由於卡車無法再往前開行,於是在此將屍體改用四輪馬車運載,繼續前行。此時天色漸亮,往前再走了一會,在距離卡普洽卡村1.5俄裡處停下來,在樹林裡找到積水的小礦坑。尤洛夫斯基命令解下屍體的衣物,所有的珍貴物品被搜括一空,衣服放火焚燒,屍體被丟進礦坑,並向礦坑投擲手榴彈。
完成任務後,尤洛夫斯基動身前往烏拉爾執委會,報告任務情況。
2008年,俄最高法院正式為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平反,稱他們是蘇維埃政治迫害的犧牲品。
時代變遷,事世無常,紛爭不斷,一言難盡……
願這世界上永遠沒有殺戮,願這世上永存仁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