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和德國是歐洲地區的兩大強國,兩國在近代經常互掐,兩次世界大戰兩國甚至滅了對方。不過,在一戰前,兩國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雖然兩國是競爭對手,但兩國還是牽扯不斷的親戚。從1745年彼得三世結婚開始,到1918年帝國滅亡,俄國一共出了七位男沙皇和一位女沙皇。而七個男沙皇裡有六個是德國的女婿,他們娶得全都是德國的公主,而那位女沙皇葉卡捷琳娜大帝同樣是來自德國的公主。至於那位沒有娶德國公主的男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雖然他娶了一位丹麥公主,但這位丹麥公主的母親同樣是德國公主,亞歷山大三世可以說是半個德意志人的女婿。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德國公主有何魅力,為何俄國皇室喜歡娶德國公主?其實,俄國皇室喜歡娶德國公主並不是沒有緣由的。
首先,德國公主多,這是俄國皇室以及貴族喜歡娶德國公主的重要原因。歐洲人非常重視血統和身份,貴族的內部通婚,在西歐和中歐早就得到了制度和倫理的雙重保障。歐洲的君主們認為,貴族只能和貴族通婚,這樣才配得上他們的身份,才能保持他們高貴的血統。因此,貴族們尤其是君主們在結婚的時候,可以選擇的範圍就變小了。而由於他們的選擇範圍變小,因此他們找對象就比較困難了。而一旦找不到合適的對象,甚至於說他們即使找到了也生不出後代來,那他們的家族就後繼無人了。而一旦貴族的領地失去繼承人,他的領地就歸君主所有了。所以不管是俄國還是英法等其他國家,全都到處去尋找公主,而公主遍地的德國毫無疑問成為了歐洲貴族們首選對象。
而德國公主為何那麼多,和一個非常有趣的歷史事件有關。在中世紀,德國是一個非常混亂的地方,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非常鬆散的聯邦,遍地的諸侯和公國。神羅的皇帝作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他們不僅要籠絡和壓制遍地的諸侯和貴族,還要和教皇對抗,而教皇毫無疑問是神羅皇帝最大的對手。為了和教皇對抗,神羅皇帝不得不想方設法地爭取諸侯們的支持。神羅皇帝為了和教皇爭奪權力搬到了義大利,加上自己的土地越封越小,所以神羅皇帝們就沒什麼可以封給手下諸侯的東西了。為了籠絡諸侯們,神羅皇帝就把一項非常特殊的權力—君主特權給轉讓了。神羅皇帝宣布:我不在的時候,你們德意志的全體諸侯不分大小,一概是自己領地上的君主。就這樣,德意志地區遍地君主,公主自然也多如牛毛。德國公主多不僅能保障沙皇能選到合適的公主,而且沙皇還能挑一個自己心儀的,畢竟在幾百個公主中挑一個,總會有一個自己中意的。
俄國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非常喜歡娶德國公主。當然,俄國人也想娶其他國家公主,但當時歐洲諸強國不僅公主少,而且大家均視俄國為野蠻人,各國都不願意把公主嫁給俄國皇室,所以邦國眾多,盛產王子公主的德意志大地就成了不想掉價的俄國沙皇的最佳選擇。哪怕老丈人的領地就兩三個村子,但娶回來的媳婦也是正兒八經的公主!所以俄國皇室娶的公主多是德國公主,而且大部分是比較小的公國和比較落魄家族的公主。比如著名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她出自薩克森的安哈特家族。而安哈特你在地圖上不仔細找都找不到,更有意思的是,葉卡捷琳娜的家庭只是安哈特家族在澤布斯特這個地方的分支。
雖然葉卡捷琳娜的父親頂著君主的頭銜,但其實他們家的生活是很拮据的。由於她的父親靠領地的收入甚至不足以維持一家人過貴族生活,因此只好去普魯士做軍官。不過,葉卡捷琳娜家再落魄,也改變不了葉卡捷琳娜的公主身份。葉卡捷琳娜有資格和俄國沙皇結婚。而俄國也願意找那麼一個無權無勢沒有靠山的公主。因為和這樣的落魄貴族結親,省去了沙皇以及俄國皇室的很多麻煩。這就是俄國沙皇喜歡娶德國公主的主要原因。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俄國人不在國內和國外隨便找個貴族或者普通人家的女孩子結婚,而非要找公主。沙皇之所以那麼幹,是為了給自己國內的貴族們做個表率。我都那麼幹了,你們也得那麼幹。大家只能「內部通婚」,只要不符合條件你就不能結婚,不結婚自然就沒有繼承人。沒有繼承人,其封地和財產自然歸沙皇所有。俄國人自恃有大量的德國公主可以選,所以可以有恃無恐地那麼幹。但其他貴族可就慘了,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多公主以及身份相匹配的貴族女子可以選,所以經常被沙皇藉機收取土地和財富。不得不說,俄國沙皇的手段也是非常高明的。當然,俄國人的做法是效仿的歐洲其他國家。因為這種「內部通婚」是他的歐洲同行們發明的。君主們都知道有德國這個後門,所以都心照不宣地大搞內部通婚,整得各國貴族叫苦不迭。這就是俄國以及其他歐洲王室喜歡娶德國公主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