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佔庭帝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為何竟被徹底希臘化?

2020-12-16 騰訊網

文/王凱迪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作為羅馬的最後遺存,拜佔庭帝國頑強地在巴爾幹半島之上存在了上千年之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卻不再像當年的那個羅馬拉丁式的國度,反而越發像一個希臘式的國家。

拜佔庭,這個傳承著羅馬帝國衣缽的國度,為何會走向徹底的希臘化呢?

01 精神上的希臘人

公元前後,羅馬帝國徵服了巴爾幹半島上的希臘城邦,並將當地劃為數個行省。不過,羅馬人雖然在軍事上徵服了希臘,卻在文化上被希臘所徵服。希臘語與希臘式文化生活逐步深入羅馬帝國上層的生活之中,很多羅馬人都標榜自己的希臘式生活,也就成為了精神上的羅馬人。

圖/古希臘地區

東羅馬帝國所在的區域核心(羅馬帝國的東方部分),恰好也是古希臘城邦的位置所在。

在這裡,希臘文化本來就是本土文化,並具有十分深厚的影響力,當地的民眾在希臘化時代則普遍形成了純正的希臘式作風,其社會中上層民眾則直接就是古代希臘人的後裔。在這樣深厚的希臘背景下,定都在君士坦丁堡(古代希臘城邦拜佔庭)的東羅馬帝國,從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希臘文化底色。

圖/東西羅馬分立

02 經濟與宗教

在東羅馬帝國境內,作為高層知識分子的希臘人得到了重用。東羅馬帝國的羅馬上層因為是外來戶,因而需要希臘人在東方行省的建設中發揮經濟、建築、法律等方面專才,所以大量希臘人躋身東羅馬帝國社會治理的中堅力量,成為了帝國軀體的重要部分。這種相互需要,反過來也更加促進了拜佔庭的希臘化。

基督教日益在歐洲盛行之際,東羅馬帝國在君士坦丁堡另立門戶,獨立於原來的羅馬教廷。公元1054年,東方西方教廷分裂東方的基督教廷主要由希臘宗教人士所掌控,也日漸成為了所謂的「希臘正教」,希臘語成為了東方教廷的通用語言,從希臘語演化而成的西裡爾字母則成為了東方斯拉夫人的通用文字。一個全盤使用希臘語體系的宗教文化氛圍形成之後,東羅馬帝國的希臘化便更為迅速。

圖/索菲亞大教堂

03 希臘人的拜佔庭

公元13世紀初,十字軍在第四次東徵的過程中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將東正教下的拜佔庭變成一片廢墟。此時的羅馬帝國王室實際上已經被徹底摧毀,而具有希臘血統的拜佔庭貴族在逃亡中擁立了三個實際上由希臘人主導的王國:庇魯斯專制君主國、特拉布松帝國和尼西亞帝國。

公元1261年,尼西亞帝國光復君士坦丁堡,實際上此時的統治集團已經成為純種的希臘貴族。從13世紀中期到15世紀帝國覆亡前,拜佔庭帝國其實已經徹底完成了希臘化,成為了純粹的希臘帝國。

圖/最後時刻的拜佔庭帝國

時至今日,希臘人依舊將自己視為拜佔庭的直接繼承人,並在近代意圖重建當年拜佔庭的廣闊領土。這種政治意圖儘管希望渺茫,卻也體現了希臘文化與拜佔庭帝國的深刻聯繫與本質統一。

參考文獻:1.巴爾幹古代史

2.羅馬帝國史

相關焦點

  • 神秘「希臘火」:破壞力巨大,拜佔庭帝國的守護神
    所謂「希臘火」,其實並非來自古希臘,它是指中世紀時期拜佔庭帝國一種所向披靡的神秘武器。拜佔庭帝國靠著這種武器,曾經化解了極多的外來軍事威脅,是帝國名副其實的守護神。那麼,這種神秘武器為什麼會稱之為「希臘火」?從名字上我們大概可以知道,這是一種會燃燒的液態武器。
  • 「拜佔庭繼承者」希臘,為何請外國人為王,而不是一脈相承的科穆寧?
    可是號稱「拜佔庭繼承者」的希臘又為何接受德國人與希臘人為國王,而不是曾經在拜佔庭帝國開創了科穆寧王朝的科穆寧家族? 希臘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南端,而巴爾幹半島南部是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2世紀後,這裡曾被羅馬、拜佔庭、奧斯曼土耳其先後佔領統治。這些帝國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幅員遼闊,將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囊括了進去,這也導致了現在歐洲各國家若即若離的關係。
  • 希臘:收復並定都伊斯坦堡,希臘人的「大國夢」從何而來?
    為什麼希臘人會執著於這個夢想,重歸大國的行列? 一、從拜佔庭到君士坦丁堡 羅馬帝國是拉丁人建立的帝國,很多史學家認為拉丁文化實際是更早期的希臘文化的一部分。羅馬帝國統治希臘後,希臘文化不僅沒有消亡,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光大。
  • 強盛一時的拜佔庭帝國,是如何被奧斯曼帝國代之而興的?
    330年,君士坦丁在拜佔庭舊址建立新都君士坦丁堡,此後羅馬帝國政治、經濟重心部分東移。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東羅馬帝國,又稱拜佔庭帝國(395一1453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仍舊存在,一度還相當繁榮。
  • 拜佔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一城三名,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中心
    羅馬興起之後,與希臘(馬其頓時期)、迦太基在地中海三足鼎立。公元前264~前146年,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毀滅了迦太基;之後公元前214~前146年,羅馬又經過四次馬其頓戰爭徵服了整個希臘地區,從此拜佔庭(君士坦丁堡)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拜佔庭(君士坦丁堡)的崛起,要到君士坦丁大帝統治時期。
  • 雙頭鷹俄羅斯帝國——拜佔庭帝國和蒙古帝國的遺產
    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一起,被當年的羅馬帝國稱為「三大蠻族」,當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進入西羅馬帝國之時,斯拉夫人進入東歐平原。斯拉夫人分為三支: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和東斯拉夫人。——公元1721年~1917年蘇聯——公元1917年~1991年俄羅斯聯邦——公元1991年至今俄羅斯的國徽是「雙頭鷹」,這一圖案源自拜佔庭帝國,代表了俄羅斯以拜佔庭的繼承者自居
  • 在交通並不發達的中世紀,拜佔庭是如何做到的?
    十字軍為歐洲帶來了拜佔庭文明的曙光  拜佔庭帝國在前期發展階段中,其實非常重視文明教化功能的發揮,因為此時正是基督教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得益於羅馬帝國晚期基督教,被正式確立為羅馬國教一事。
  • 拜佔庭,作為羅馬帝國的榮光,為何還是難逃被亡國的悲劇?
    在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把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分別由兩個兒子繼承,至此羅馬帝國分裂,再也沒有統一過。在軍事上,拜佔庭的軍隊實力也大不如前了,在過去羅馬軍隊都是羅馬人擔任,到了拜佔庭帝國時期,由於人口不足經常會僱傭外籍傭兵,這樣一來軍隊的忠誠度就無法得到保證.事實也確實如此,身居高位的外籍軍官經常會做出違法帝國法律的事情。除此之外軍隊的維護費是十分高昂的,為了維護帝國安全需要龐大的軍隊,但財政卻難以支撐,似乎成了一個死結,帝國被套在裡面出不來。
  • 耳熟能詳的拜佔庭風格到底是什麼?
    1988年法國版《Vogue》9月刊封面作為羅馬帝國名義上的繼承者, 拜佔庭帝國(又名東羅馬帝國)延續著羅馬帝國的光榮,保留著較多的古典文化傳統,又接受了基督教作為國教,受到基督教精神的影響,同時偏處東方地域,
  • 璀璨文化瑰寶拜佔庭:採眾家之長,集百家之優後的絢麗綻放
    統一時期羅馬帝國的最後一任君主提奧多西一世在臨死之前將帝國的東、西兩大部分分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後便撒手人寰,從此原來有著龐大統轄範圍的羅馬帝國就此分裂。東西羅馬帝國在並存了近80年後,由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東羅馬帝國成為了羅馬帝國時期各方面文明的唯一繼承者。為什麼說是唯一呢?
  • 拜佔庭帝國的比基尼皇后
    拜佔庭帝國曾以大規模貴重金屬和寶石貿易而聞名,東羅馬帝國的珠寶加工技術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宗教在拜佔庭珠寶設計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各種精美的十字架吊墜,刻有基督、聖母和天使以及聖徒形象的耳環、戒指等飾品在展示佩戴者財富的同時,還具有神佑功能,信徒認為護身符能夠避邪甚至創造奇蹟。
  • 拜佔庭成了「敗仗庭」(下):屢戰屢敗為何還能成為千年帝國?
    公元863年,拜佔庭軍隊全殲了阿拉伯統帥奧馬爾的主力軍隊。以此為轉折點,拜佔庭帝國逐步發動反攻。到了公元10世紀,拜佔庭帝國最為強盛的「徵服者時代」來臨了!公元965年,號稱「白色死神」的拜佔庭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帶領著具裝鐵甲騎兵,在託羅斯戰役中徹底地打垮了小亞細亞東部的阿拉伯人,收復了安條克城和北部敘利亞。其後繼者約翰一世與巴西爾二世則繼續了其事業。
  • 拜佔庭晚期的衰落,及與蒙古汗國的聯姻
    想要展開什麼新的改革不太現實,所以米海爾八世對復闢後的拜佔庭帝國的貢獻,主要也就表現在通過外交保障帝國存續層面上。要知道當時蒙古大軍的西徵已經基本落地,四大汗國均已成立,挨著拜佔庭最近的有兩個。一個是北邊的金帳汗國,它把與拜佔庭糾纏千年的東斯拉夫人給統治了。一個是東邊的伊利汗國,他把拜佔庭後期的主要敵人突厥人給統治了。
  • 十字軍攻陷君士坦丁堡,與拜佔庭「流竄」皇帝
    十字軍到城下之後,拜佔庭這邊三個主要人物紛紛選擇了自己的命運。「流竄者」無心抵抗一心保命,撇下妻子兒女,只帶著一個小女兒和大量黃金駕船逃跑。他的兩個女婿「拉卡」和「五世」一個是騎士類型,一個是投機類型。拉卡堅持在城外與十字軍對戰,堅持不住後邊打邊退,來到了帝國東邊的尼西亞地區。群龍無首的君士坦丁堡,歷史上第一次被西方騎士破門而入。
  • 小餐桌大視野,打開拜佔庭的「餐桌」,了解背後的千年飲食文化
    東西方文化交流當中,拜佔庭地位越加重要羅馬帝國走向分治之後,西羅馬帝國實際上,對於東羅馬帝國的影響,還是非常顯著的,而且在東西羅馬並立的一段時間內,東羅馬帝國尚且還處於西羅馬文化圈子當中。不過隨著西羅馬帝國,在遭遇蠻族勢力的強勢入侵之後,最終由於難以抵抗而最終走向滅亡之時,東羅馬帝國由此,也就成為了羅馬文化的直接繼承者和代表者,這意味著後來的拜佔庭,將承擔者更加沉重的歷史任務。如此一來,我們能夠在拜佔庭時期的文化體系和表現當中,看到一種東西方相互結合的特色。
  • 【文萃】修昔底德傳統與拜佔庭帝國的歷史書寫
    修昔底德傳統與拜佔庭帝國早期的軍事政治史寫作  在拜佔庭文明中,基督教信仰與古典希臘羅馬文化是帝國意識形態的共同基礎。此外,羅馬帝國時期的約瑟夫斯、阿里安、卡西烏斯·狄奧、德克西波等史學家都受到過「普拉提亞之圍」的影響,這一「圍城戰文本改寫」具有長久的傳統。  另一個頗受拜佔庭帝國史學家關注的是瘟疫場景,世俗史學家和教會史學家都表現出了強烈的書寫欲望。公元542年,從埃及傳入的瘟疫在君士坦丁堡和帝國境內大範圍流行,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 深度解析:為什麼古埃及語只被阿拉伯同化,卻沒被希臘羅馬同化
    凱撒與埃及豔后第六個是拜佔庭(東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分裂後,東羅馬分得了埃及。由於東羅馬帝國處在希臘化地區,深受希臘文化影響,希臘語也一直是通用語言,公元610年希拉克略登基後乾脆把官方語言也改成了希臘語,整個帝國完成了希臘化改造。作為拜佔庭的行省,埃及也繼續希臘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官方語言是希臘語,埃及語的變體科普特語(Coptic language)在民間一直頑強地保留著,並未被徹底取代。
  • 歷史上,俄國的君主為何被稱為沙皇,而不是皇帝?
    因為凱撒是第一個在羅馬建立了獨裁統治的人,是羅馬從共和國轉變成帝國的核心人物,因此後來羅馬帝國的皇帝幾乎都會在登基前後改名,在自己的名字裡加上「凱撒」這個詞彙。久而久之,「凱撒」就成了在羅馬帝國與「皇帝」類似的頭銜名稱。
  • 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你知道幾個?
    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被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毀滅,皇帝大流士三世被殺,國土被亞歷山大帝國吞併。2.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是由希臘北部馬其頓王國崛起發展而來的。其統治基本沿襲了波斯帝國的舊規,繼承並改進了波斯的行政區劃和管理體制,在原有的基礎上並行馬其頓軍事體系,按照馬其頓方式組建陸海軍。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由部將發起的繼承者戰爭連續不斷,帝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僅僅維持了很短的時間便走向了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