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凱迪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作為羅馬的最後遺存,拜佔庭帝國頑強地在巴爾幹半島之上存在了上千年之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卻不再像當年的那個羅馬拉丁式的國度,反而越發像一個希臘式的國家。
拜佔庭,這個傳承著羅馬帝國衣缽的國度,為何會走向徹底的希臘化呢?
01 精神上的希臘人
公元前後,羅馬帝國徵服了巴爾幹半島上的希臘城邦,並將當地劃為數個行省。不過,羅馬人雖然在軍事上徵服了希臘,卻在文化上被希臘所徵服。希臘語與希臘式文化生活逐步深入羅馬帝國上層的生活之中,很多羅馬人都標榜自己的希臘式生活,也就成為了精神上的羅馬人。
圖/古希臘地區
東羅馬帝國所在的區域核心(羅馬帝國的東方部分),恰好也是古希臘城邦的位置所在。
在這裡,希臘文化本來就是本土文化,並具有十分深厚的影響力,當地的民眾在希臘化時代則普遍形成了純正的希臘式作風,其社會中上層民眾則直接就是古代希臘人的後裔。在這樣深厚的希臘背景下,定都在君士坦丁堡(古代希臘城邦拜佔庭)的東羅馬帝國,從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希臘文化底色。
圖/東西羅馬分立
02 經濟與宗教
在東羅馬帝國境內,作為高層知識分子的希臘人得到了重用。東羅馬帝國的羅馬上層因為是外來戶,因而需要希臘人在東方行省的建設中發揮經濟、建築、法律等方面專才,所以大量希臘人躋身東羅馬帝國社會治理的中堅力量,成為了帝國軀體的重要部分。這種相互需要,反過來也更加促進了拜佔庭的希臘化。
基督教日益在歐洲盛行之際,東羅馬帝國在君士坦丁堡另立門戶,獨立於原來的羅馬教廷。公元1054年,東方西方教廷分裂東方的基督教廷主要由希臘宗教人士所掌控,也日漸成為了所謂的「希臘正教」,希臘語成為了東方教廷的通用語言,從希臘語演化而成的西裡爾字母則成為了東方斯拉夫人的通用文字。一個全盤使用希臘語體系的宗教文化氛圍形成之後,東羅馬帝國的希臘化便更為迅速。
圖/索菲亞大教堂
03 希臘人的拜佔庭
公元13世紀初,十字軍在第四次東徵的過程中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將東正教下的拜佔庭變成一片廢墟。此時的羅馬帝國王室實際上已經被徹底摧毀,而具有希臘血統的拜佔庭貴族在逃亡中擁立了三個實際上由希臘人主導的王國:庇魯斯專制君主國、特拉布松帝國和尼西亞帝國。
公元1261年,尼西亞帝國光復君士坦丁堡,實際上此時的統治集團已經成為純種的希臘貴族。從13世紀中期到15世紀帝國覆亡前,拜佔庭帝國其實已經徹底完成了希臘化,成為了純粹的希臘帝國。
圖/最後時刻的拜佔庭帝國
時至今日,希臘人依舊將自己視為拜佔庭的直接繼承人,並在近代意圖重建當年拜佔庭的廣闊領土。這種政治意圖儘管希望渺茫,卻也體現了希臘文化與拜佔庭帝國的深刻聯繫與本質統一。
參考文獻:1.巴爾幹古代史
2.羅馬帝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