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佔庭,作為羅馬帝國的榮光,為何還是難逃被亡國的悲劇?

2020-12-17 貓眼影視趣談

在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把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分別由兩個兒子繼承,至此羅馬帝國分裂,再也沒有統一過。其中,西羅馬帝國在分裂後不到100年的時間,被日耳曼人滅亡,羅馬的榮光被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所繼承,繼續存在了近1000年的時間,但終究還是在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滅,一個千年帝國是因什麼緣由而亡,小編接下來會給我出我個人的看法。

相比於他的難兄難弟西羅馬帝國,拜佔庭的開局還是比較好的,至少沒被蠻族群毆,靠著不俗的貢金,取得了相對和平的環境。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消沉,在查士丁尼一世時期,帝國終於迎來了中興,在大將軍貝利撒留的徵戰下,帝國一度收復義大利半島和若干非洲地區,使地方蠻族再次被羅馬所徵服,羅馬似乎又回到了當年的黃金時代,然而可惜的是,這份時代並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查士丁尼和貝利撒留的去世,他們所徵服的領土也在逐年減少。在他們之後,羅馬的統治者再也沒有重現過這樣的輝煌。

要說內部矛盾,拜佔庭帝國內部官僚化問題嚴重,皇帝的權力得到空前的提升,但也弱化了國內公民的各種政治上的權力,國家機關想法設法在公民身上撈取油水,政治上的腐敗,也弱化了公民意識.到後期,人民與統治階級存在對立,國民難以形成凝聚力。其次就是繼承法不完善,皇帝去世後,經常會有利益集團會因繼承權而大打出手,為了奪權而進行的內戰也在加速消耗帝國的國力。在軍事上,拜佔庭的軍隊實力也大不如前了,在過去羅馬軍隊都是羅馬人擔任,到了拜佔庭帝國時期,由於人口不足經常會僱傭外籍傭兵,這樣一來軍隊的忠誠度就無法得到保證.事實也確實如此,身居高位的外籍軍官經常會做出違法帝國法律的事情。除此之外軍隊的維護費是十分高昂的,為了維護帝國安全需要龐大的軍隊,但財政卻難以支撐,似乎成了一個死結,帝國被套在裡面出不來。

除了內部上的各種矛盾,還有一堆外來入侵者需要伺候,拜佔庭地處亞歐的中間地段,需要面對東西兩個地段的入侵。比如東部強敵——阿拉伯帝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一直在進行領土擴張,然後就跟拜佔庭對上了,拜佔庭在交戰中接連失利,與此同時,其它各民族也開始乘火打劫,想在這拜佔庭身上割一塊肉走,多年的戰爭透支了帝國國庫,使得帝國財政雪上加霜。還有一點,就是宗教的因素,拜佔庭帝國實行政教一體,後期由於和羅馬教廷決裂,帝國國教改為東正教。在後來的十字軍東徵時期,由於拜佔庭帝國早就看伊斯蘭勢力不爽了,就放任十字軍經過自己的地盤,但卻被一手背刺,十字軍峰迴路轉,打上了拜佔庭的主意,還一度攻佔了君士坦丁堡,把拜佔庭打到亡國,雖說拜佔庭人最終還是復國成功,但實力已經大不如前,領土也越來越少。

隨著時間的推移,帝國領土不斷被別國所佔領,到最後,只剩下君士坦丁堡這一地方,同一時期,隨著奧斯曼土耳其的壯大,帝國最終在1453年被其滅,羅馬帝國的歷史也就此終結了。

以上是小編所認為的個人觀點,拜佔庭作為一個千年帝國,要是滅亡也不會是在一瞬間實現,肯定是在經歷了一段時間以及不正確的操作所導致的。拜佔庭帝國的覆滅,很大程度上還是內部決策失誤所導致的,連年的重稅和日益腐敗的政府不得人心。不過有一說一,帝國命運也不怎麼好,在關鍵時刻還碰上了各種天災,比如查士丁尼瘟疫,使得帝國人口銳減,勞動力大幅下降,這要說是盛世,帝國或許還有餘力處理這樣的棘手問題,但在形勢緊張的情況下,這只會加速帝國的消亡。各位覺得拜佔庭滅亡的因素還有哪些,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拜佔庭帝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為何竟被徹底希臘化?
    作為羅馬的最後遺存,拜佔庭帝國頑強地在巴爾幹半島之上存在了上千年之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卻不再像當年的那個羅馬拉丁式的國度,反而越發像一個希臘式的國家。 拜佔庭,這個傳承著羅馬帝國衣缽的國度,為何會走向徹底的希臘化呢?
  • 「古羅馬後裔」拜佔庭,為何在義大利麵對倫巴第人入侵卻不堪一擊?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要說到那場戰爭過程異常慘烈的哥特戰爭和那場讓拜佔庭帝國人口數量銳減的查士丁尼大瘟疫。一:急於恢復羅馬帝國曾經榮光而悍然向東哥特人發起戰爭的查士丁尼皇帝1.幾乎將東哥特人打至滅族的哥特戰爭。
  • 文藝復興靈感源於拜佔庭典籍
    在羅馬帝國的晚期,分裂為西和東二個羅馬帝國,宗教也出現了兩個中心,而且都自認為正統,因而分歧也越來越多。公元1054年羅馬和拜佔庭教會徹底分裂,羅馬教皇和拜佔庭牧首互相開除對方的教籍,至此基督教正式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
  • 耳熟能詳的拜佔庭風格到底是什麼?
    , 拜佔庭帝國(又名東羅馬帝國)延續著羅馬帝國的光榮,保留著較多的古典文化傳統,又接受了基督教作為國教,受到基督教精神的影響,同時偏處東方地域,吸收了東方文化因素,於是希臘、羅馬的古典理念、新型基督教文化與東方的神秘主義匯聚一體,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拜佔庭文化。
  • 世紀對決25 中世紀上:拜佔庭拱衛歐洲阿拉伯一統中東,大唐造盛世
    在歐洲,在這中世紀前半段的幾個世紀裡,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崩潰,不過東邊的拜佔庭帝國作為「半個羅馬帝國」在抵過重重內憂外患後艱難的生存了下來,擔綱起了恢復羅馬帝國榮光的重任。而在這幾個世紀裡,拜佔庭帝國也確實是一度重新鑄就了巔峰,收復了不少西羅馬帝國故土,也成為了中世紀裡歐洲最為強大的帝國。
  • 拜佔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一城三名,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中心
    公元前264~前146年,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毀滅了迦太基;之後公元前214~前146年,羅馬又經過四次馬其頓戰爭徵服了整個希臘地區,從此拜佔庭(君士坦丁堡)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拜佔庭(君士坦丁堡)的崛起,要到君士坦丁大帝統治時期。
  • 拜佔庭風格時裝 | 富麗堂皇拜佔庭 ,至高無上是流行
    拜佔庭藝術,是指公元5到15世紀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羅馬帝國和基督教會相結合的官方藝術。你說它好看吧?確實有一種富麗堂皇的美,但是好像富貴到極致,就顯得有點俗不可耐。這在當時,還不是每個人都承受得起的時尚(雖然在現代也不完全是)。首先,羅馬帝國四處徵戰統一了古埃及和古希臘。到了拜佔庭時期,古羅馬因為宗教信仰不同而分裂成東羅馬(東正教)和西羅馬(天主教)。
  • 拜佔庭帝國的比基尼皇后
    拜佔庭帝國曾以大規模貴重金屬和寶石貿易而聞名,東羅馬帝國的珠寶加工技術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宗教在拜佔庭珠寶設計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各種精美的十字架吊墜,刻有基督、聖母和天使以及聖徒形象的耳環、戒指等飾品在展示佩戴者財富的同時,還具有神佑功能,信徒認為護身符能夠避邪甚至創造奇蹟。
  • 璀璨文化瑰寶拜佔庭:採眾家之長,集百家之優後的絢麗綻放
    前言羅馬帝國從公元3世紀危機中解脫出來之後,雖然在伊利裡亞王朝的統治之下,尤其是在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統治時期出現了久違的復興局面,但是最終還是難以逃脫帝國走向滅亡的命運。而伊利裡亞王朝給羅馬帝國留下的不只是日後西羅馬帝國遭遇眾多蠻族入侵而滅亡的局面,另一方面伊利裡亞王朝留下了一個極具歷史影響力的東西羅馬分治局面。
  • 十字軍攻陷君士坦丁堡,與拜佔庭「流竄」皇帝
    1204年的拜佔庭確實很亂,畢竟要走入實質性的滅亡了,無論「內憂」還是「外患」都達到了歷史上的巔峰狀態,而且內外因素是交織存在的。為避免讀者看起來時局雜亂不堪,讀後不容易記住,我們還是以最精煉的表述,來概括一下當時的亂局。
  • 小餐桌大視野,打開拜佔庭的「餐桌」,了解背後的千年飲食文化
    東西方文化交流當中,拜佔庭地位越加重要羅馬帝國走向分治之後,西羅馬帝國實際上,對於東羅馬帝國的影響,還是非常顯著的,而且在東西羅馬並立的一段時間內,東羅馬帝國尚且還處於西羅馬文化圈子當中。不過隨著西羅馬帝國,在遭遇蠻族勢力的強勢入侵之後,最終由於難以抵抗而最終走向滅亡之時,東羅馬帝國由此,也就成為了羅馬文化的直接繼承者和代表者,這意味著後來的拜佔庭,將承擔者更加沉重的歷史任務。如此一來,我們能夠在拜佔庭時期的文化體系和表現當中,看到一種東西方相互結合的特色。
  • 神秘「希臘火」:破壞力巨大,拜佔庭帝國的守護神
    到了中世紀時期,雖然冷兵器還是戰場上的主要武器,但在東歐,便已出現一種在當時十分神秘而又擁有巨大破壞力的武器-希臘火。所謂「希臘火」,其實並非來自古希臘,它是指中世紀時期拜佔庭帝國一種所向披靡的神秘武器。拜佔庭帝國靠著這種武器,曾經化解了極多的外來軍事威脅,是帝國名副其實的守護神。
  • 《歷史研究》重建「神聖的羅馬帝國」:中古早期歐洲的政治發展道路
    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不僅拜佔庭帝國,而且伊斯蘭阿拉伯帝國都與拉丁西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地中海史研究表明,阿拉伯人的到來,並沒有導致地中海貿易和統一性的喪失,而是導致一種新的貿易和交往方式替代原本由羅馬帝國主宰的方式。誠如米歇爾·麥考密克所言,在8世紀,原本義大利和西部歐洲同拜佔庭之間直接的貿易往來,日益變成一種間接的貿易往來,它們之間的聯繫越來越以伊斯蘭控制地區作為中介。
  • 強盛一時的拜佔庭帝國,是如何被奧斯曼帝國代之而興的?
    330年,君士坦丁在拜佔庭舊址建立新都君士坦丁堡,此後羅馬帝國政治、經濟重心部分東移。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東羅馬帝國,又稱拜佔庭帝國(395一1453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仍舊存在,一度還相當繁榮。
  • 這個問題讓基督教四分五裂,也讓羅馬帝國痛不欲生
    基督是人,還是神?基督是只有人性,或只有神性,還是說人性和神性都有。如果耶穌不能復活,普普通通和常人沒什麼區別,那又為何要信耶穌呢?因此,基督的本質問題就必須弄清楚,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壯大,不過也正因為這個問題,基督教內部爭論不休,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東西教區分道揚鑣,羅馬帝國風光不再,如果不是法蘭克帝國,基督教的命運真不可想像。
  • 狄奧多西皇帝為何要將羅馬帝國一分為二?
    狄奧多西皇帝,是羅馬帝國公元4世紀末的君主。其在位期間,最後一次統一羅馬帝國。而他在晚年卻將自己親手統一的帝國,一分為二。交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長子成為東羅馬帝國皇帝,幼子成為西羅馬帝國皇帝。在不盛行均分繼承制的羅馬帝國,這種做法是史無前例的。
  • 連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也吃癟 神權在西方為何不可動搖?
    其實原因往往和一個文明的歷史進程有直接關係,這裡我們拿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與羅馬教皇的鬥爭舉例。前半生生活在教廷陰影中的皇帝出生於1050年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是其父親亨利三世的掌上明珠,亨利三世不顧一切的阻礙提前將其宣布為帝國的繼承人,還同時加封他為巴伐利亞公爵。
  • 羅馬帝國滅亡前10年,剩兩座城也要打,東歐十字軍和君士坦丁反攻
    拜佔庭,世界歷史上少有的千年帝國之一,真正的名字叫羅馬帝國,確切的名字叫東羅馬帝國,西歐史學界為了弱化它用一座城市名,稱其為拜佔庭。最早古羅馬分裂的時候,它跟"弟弟"西羅馬差不多一樣龐大,各自環地中海圍半圈兒。西羅馬滅亡後,"哥哥"東羅馬又從日耳曼人手裡拿回了一些,變成圍地中海大半圈兒。
  • 從誕生到統治歐洲,他們用了1400年,神聖羅馬帝國只是他們的傀儡
    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去世,羅馬帝國分裂為拜佔庭帝國和西羅馬帝國。 751年,倫巴底人攻陷拜佔庭帝國控制的義大利拉文納地區,將拜佔庭帝國完全趕出了義大利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