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很多家長朋友在詢問關於孩子的健康問題,小到感冒、咳嗽,大到一些皮膚問題、哮喘等。
但是對於家長來說首先要知道孩子的脾胃的重要性。對於絕大多數的孩子來說,追其根本病因都是脾胃虛弱,導致孩子容易外感,再加上正氣不足,使得孩子外邪纏綿不去,留下各種咳嗽、鼻塞等問題。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成人的很多健康問題也是脾胃與腎氣受損引起的,其中脾胃虛弱的情況是非常不好調理的,因為有些人是從小就脾胃不斷受傷,脾胃就是弱的。
所以面對孩子容易感冒、咳嗽、鼻炎、面色萎黃、不長個子、皮膚不好等等問題的時候,我們要知道根源是正氣不足,而正氣不足很大程度是因為孩子脾胃虛弱。
脾胃的重要性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功能正常,飲食正常,那麼我們全身的氣血、經絡、五臟六腑均旺盛,身體就不容易生病,人就長壽。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脾胃吸收營養的狀態對孩子生長發育非常關鍵,這關係到孩子的生長是否有充足的營養來源。
但是,實際是孩子的脾胃很容易受傷,小孩本身臟腑嬌嫩,不像成人。比如成人吃撐了就算不吃藥慢慢一兩天就恢復好了,但是孩子臟腑還在生長過程中,非常嬌嫩,一旦有所傷害,就會影響較大。
是什麼傷到了孩子的脾胃
在現在社會,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吃得太多,一個是吃的太雜。
吃得太多
古人講,「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但是現在的家長哪會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分「飢」呢?家長都是怕孩子沒吃飽,吃的不夠多,家長都把給孩子多吃美食當做給孩子的愛。尤其現在城市的孩子,生活條件好了,雞翅雞腿天天吃,頓頓紅燒排骨,不吃一點綠菜,結果孩子積食了,傷到脾胃了,身體出現了問題,最後把愛變成了傷害。
吃得太雜
吃的太雜不是說蔬果種類太多,指的是一些人工加工的飲食,比如飲料裡的色素,雖然說這些都是食物級別的,沒有傷害的,但是經過調查發現,喜歡喝有顏色飲料的孩子多動症發病率就高。
除了飲料,類似的問題很多,人造的東西太多了,比如人造奶油,奶茶裡沒有一點奶,都是化學工業生產出來的食物,而現在的孩子又喜歡這些食物,孩子吃了肯定受傷。
孩子剛剛開始可能是一點積食,但是反覆積食,或者慢慢發展下去,使得脾胃越來越弱,而脾胃虛弱又使得孩子容易積食,最後變出脾虛了。孩子脾虛對於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而且正氣不足,自然就會問題叢生的。
孩子脾虛的表現
1、容易食積,不愛吃飯,吃一點就飽了,飯後肚子脹。但也有的孩子表現為很能吃,卻仍然很瘦。
2、抵抗力低下,容易感冒,但凡有風吹草動就感冒、咳嗽,感冒後不易痊癒。
3、容易拉肚子,也有的表現為容易便秘,還有很多脾虛的孩子是大便前段硬,後段稀。
4、正氣不足,無力祛邪外出,容易外邪殘留清竅,導致出現鼻炎、咽炎、中耳炎、頭頸部淋巴結腫大等問題。
5、體力下降,容易勞累,四肢乏力,肌肉鬆軟,沒精神,瘦弱不堪,或者虛胖。
6、頭髮乾枯發黃,面色缺少光澤,萎黃。
7、脾虛日久,營養缺乏,容易出現個子矮、生長發育緩慢等症狀。
8、容易肝風內動,出現各種抽動的表現,還有的表現為性格改變。
9、積食的孩子舌苔厚膩,胃氣弱的孩子舌苔非常薄甚至沒有舌苔。
如何給孩子補脾
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是非常適合家長學習應用的,比如說捏脊,還比如推脾經、揉腹、揉內八卦、揉四橫紋、揉板門等等,這些方法對於消食健脾都有作用。因為孩子對經絡比較敏感,所以家長只要學會了,認真去做,對於孩子的脾胃恢復和強健脾胃是非常好的。
食療方法
食療是最常給大家介紹的,之前也分享過很多的食療方法,比如適合孩子的:焦三仙、薏米、懷山藥、蓮子肉、芡實等等。
日常飲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而食物是直接進入脾胃的,脾胃又是運化食物的。我們通過這些藥食同源之品,既是食物又是藥物,沒有太強的偏性,非常溫和,讓它們經常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食用後可以直接作用於脾胃,所以食療是非常適合孩子的方法。
主要是給家長強調一下脾胃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補脾又不能操之過急,讓我們把這些小方法融入日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慢慢改變。
備註:具體的食療方法在之前的很多文章有分享,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翻一翻,後續也會繼續分享其他的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