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和珠三角有沒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2020-12-14 朝辭小學僧

英法德日就是中等發達國家,很明顯長三角和珠三角還沒有達到他們的水平,長三角和珠三角只有少數城市跨過了發達國家的門檻,整體還差一大截。

對於發達國家的分級問題,並無權威標準,一般認為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就進入了發達國家的門檻,2-4萬美元為初等發達國家,4-6萬美元為中等發達國家,超過6萬美元為高等發達國家。

也有人認為3-5萬是中等發達國家,甚至還有人認為2萬就是中等。

甚至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發達國家的標準是什麼,也不知道哪些國家才是公認的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的標準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滿足四項基本認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數極高的國家(HDI VH)、世界銀行高收入經濟體(WB HIE)、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達經濟體(IMF AE)、《CIA世界概況》發達經濟體(CIA AE)。

如此一來,全球發達國家只有31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英國、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愛爾蘭、韓國、荷蘭、紐西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盧森堡、希臘、捷克、斯洛維尼亞、冰島、斯洛伐克、以色列、新加坡、馬爾他、賽普勒斯。

其中歐洲23個,亞洲4個(賽普勒斯算入歐洲)、美洲2個、大洋洲2個。

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國家摩納哥不是發達國家,雖然他人均GDP高達18萬美元,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沒有將他列入發達經濟體。除此之外,梵蒂岡(不參與經濟指標排名)、聖馬利諾、安道爾、列支敦斯登、西亞石油富國和汶萊也不是發達國家。

31個發達國家2019年人均GDP排名如下,單位是美元。

1、盧森堡 11.47萬

2、瑞士 8.2萬

3、愛爾蘭 7.87萬

4、挪威 7.54萬

5、冰島 6.69萬

6、新加坡 6.52萬

7、美國 6.51萬

8、丹麥 5.98萬

9、澳大利亞 5.49萬

10、荷蘭 5.24萬

11、瑞典 5.16萬

12、奧地利 5.03萬

13、芬蘭 4.87萬

14、 德國 4.63萬

15、加拿大 4.62萬

16、比利時 4.61萬

17、以色列 4.36萬

18、英國 4.23萬

19、紐西蘭 4.21萬

20、法國 4.05萬

21、日本 4.02萬

22、義大利 3.32萬

23、韓國 3.18萬

24、西班牙 2.96萬

25、馬爾他 2.94萬

26、賽普勒斯 2.79萬

27、斯洛維尼亞 2.57萬

28、葡萄牙 2.31萬

29、捷克 2.31萬

30、希臘 1.96萬

31、斯洛伐克 1.93萬

最後兩個都跌出2萬美元了,西班牙及之後的那幾個國家,都可以視作「發達國家守門員」。

這31個國家,人均GDP中位數是4.61萬美元,因此把4萬美元作為中等發達國家的標準是比較合理的,人均GDP在4萬左右的就是中等發達國家,英法德日都在這個範圍。美國人口與英法德日的人口總和只相差2千萬左右,但是人均GDP比他們高出一大截,美國算是高等發達國家。

2019年我國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的城市有14個,依次為:深圳、無錫、蘇州、珠海、鄂爾多斯、南京、北京、上海、廣州、常州、杭州、武漢、寧波、廈門。

這些城市算是越過發達經濟體的門檻了,但即使最高的深圳,人均GDP也只有2.9萬美元,離4萬美元還有一段距離。

相關焦點

  • 江浙滬和珠江三角地區,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了嗎?
    需要首先明白什麼才算中等發達國家?主要是指達到西方發達國家與發展國家之間的過渡階段水平的國家。如今的中等發達國家包括希臘、葡萄牙、斯洛維尼亞、阿根廷、烏拉圭、捷克、匈牙利、沙烏地阿拉伯等這些國家。最近,我國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1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並明確中等發達的標準是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國民收入較2020年翻一番。
  • 中國哪幾個地區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了?
    來源:小白讀財經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奇蹟和經濟二元格局,讓我國部分地區提前富了起來,比如我國的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以及四大一線城市都是相對發達的地區,不少城市甚至富可敵省。但是發達與否,並不是GDP說了算,真正的發達地區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水平、基礎設施等各方面指標均遙遙領先。長三角、珠三角真的很富有嗎?世界上沒有完全絕對的事。
  • 劉世錦:我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有可能 但也有前提
    劉世錦:「1+3+2」的結構性潛能我們提出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大約是人均3、4萬美元,我們現在才1萬美元,差距較大。而中國經濟要達到8%—10%的增速可能性較低,但劉世錦提出要關注匯率的貢獻,日本、德國人均GDP增長都與匯率有關。
  • 曹遠徵: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完全可以實現
    曹遠徵表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儘管進展很快,已經達到了60.6%。但是如果要在15年後成為一個發達國家的話,發達國家的平均城市化率都在75%—80%之上,中國距此還有相當差距,至少差15個點。中國目前60.6%的城市化率中間,只有43%的人口是城市常住人口,是戶籍人口,還有將近20%的人口是非常住的,是農民工,這個人口大概有2.8億左右。
  • 朱光耀:邁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未來15年中國GDP需保持年均4.73%...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2035年中國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朱光耀認為,2萬美金是非常重要的參照指標,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中國人均GDP從2019年的1萬美元增長到2035年的2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也需要隨之翻一番,這需要未來15年間,中國GDP保持著年均4.73%以上的增長率才能實現。
  • 2020年,深圳人均GDP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那臺灣省何時能達到?
    而實際上並不完全是,在內地有一個城市人均GDP早已反超臺灣省,這個城市就是深圳市。根據去年的數據,深圳市人均GDP為20.3萬元人民幣,約合29426美元,距離三萬美元大關僅一步之遙。如果不出意外,今年深圳市將順利突破三萬美元大關,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那麼臺灣省目前是什麼水平?何時才能達到公認的發達經濟體標準?
  • 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翼,三大城市群,哪個是我國很強的城市群呢
    眾所周知,我國在改革開放後,各大城市的經濟實力一直在不斷的發展中,在經濟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科技上也已經排名世界前五的位置,而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京津翼、長三角和珠三角這三個城市群對於中國經濟所作出的貢獻是最大的,三大城市群對於我國的經濟基本上是佔據了一半,這三個城市群就像三駕馬車一樣帶領著中國走向世界
  • 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長三角大時代來臨,甩開與珠三角的差距
    中國經濟恢復和發展主要依靠在技術進步、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升級、城市化進程等方面的發展潛能。而在今後的經濟發展中,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發展潛能。當今的長三角地區面積21萬平方公裡,地區經濟體量達23萬億,地區人口2.2億。所創造的經濟比重佔全國經濟20%。擴容後的長三角已然像曾經的「江南省」。再看珠三角,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珠三角區域得到了重新洗牌。粵港澳帶來的資本投資十分強大,要知道中國金融中心在長三角的上海,而且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杭州等城市近年來發展猛烈。而珠三角最大的短板就在於金融行業。
  • 我國的兩大經濟圈,「長三角」和「珠三角」,在外國眼中誰更強?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大經濟圈,分別是「長三角經濟圈」和「珠三角經濟圈」。今天我們來看看哪個經濟圈更強。首先,「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包括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珠海、肇慶、惠州、江門9個城市,面積超過4萬平方公裡,人口超過6000萬人,過去一年GDP合計約1.1萬億元,主要經營的產業 另外,廣義的「珠江三角洲」其實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也被稱為廣東香港澳門大灣區,加上這兩個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特別行政區,「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實力一定排在世界前五位
  • 中國臺灣不僅是東方明珠,名企眾多,經濟實力力壓中等發達國家
    根據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臺灣省年GDP總量達到4.21萬億元,經濟增速高達2.73%,在「亞洲四小龍」中,增速最快,人均GDP達到17.88萬元,從經濟體量和人均GDP來看,臺灣在歐洲屬於中等水平。
  • 從全世界來看,臺灣經濟達到了什麼水平?
    數據顯示,臺灣2019年人均GDP達到2.59萬美元,已經達到初等發達經濟體水平。事實上,經歷20多年快速經濟增長,臺灣在1992年人均GDP就已經突破1萬美元大關,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目前發達國家的人均GDP標準已經從1萬美元提升至2萬美元。
  • 珠三角和長三角新規劃,廣州和深圳,到底誰更有潛力
    當然先行示範區的文件中,還是能夠看出一些國家對於深圳未來發展的期待,除了在經濟領域再次重申了創新、創業、創意之都以外,更是有大量篇幅說到了政治、文化領域,原文用到了「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樣的話,這實際上這也是深圳目前相對比較弱的部分。
  • 葉檀:50年一次大機遇 年輕人扛上包去長三角、珠三角
    我們繼續看好重要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國最耀眼、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集群,閃爍在地球城市群星之列。現在,長三角、珠三角已經是重要城市群,未來會更大,如果我現在是年輕人,一定會進入這兩大城市群,分享未來發展的紅利。
  • 長三角、珠三角戶口準入年限互認,戶口新政將怎麼改變房地產?
    由於涉及到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戶籍制度創新,因此也成為此次要素市場化政策改革頗受關注的內容。對此,我們請到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進行分析:1、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此次政策明確,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的概念首次提出,具有新意。
  • 第二名出人意料,我國處於什麼水平
    根據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城鎮化率大約在55.5%,在六個有常住人口的大洲中,北美洲的城鎮化水平最高,大約82%;排在第二名的是南美洲,大約81%;歐洲第三,約為74%;大洋洲第四大,為68%;亞洲第五,剛好為50%;非洲最低,只有43%。我國現在城鎮化為60.6%,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於亞洲和非洲平均水平,但目前還低於南北美洲、歐洲和大洋洲。
  • 上深北居前三,珠三角人口密度最高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相關數據以及部分城市的統計公報,對42個重點城市的人口淨流入情況進行了梳理,當前人口淨流入最多的10個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東莞、廣州、天津、佛山、蘇州、寧波和杭州,全部來自三個經濟圈,其中珠三角4個,長三角4個,京津冀2個。
  • 中國經濟「最強」縣,人均GDP比日韓高,目前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崑山、江蘇省管轄縣級市,由蘇州市託管,位於江蘇省東南部,上海和蘇州之間, 這個小縣城的面積只有931平方公裡,人口165.70萬,縣城比較安靜,所以這裡即使經濟實力充分也很少有人能知道。崑山市實現了區域生產總值( GDP)3832.06億元,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這裡的人均GDP也達到了23.03萬元,該人均GDP高於日韓,現在崑山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 歐盟各國物價水平比較:27成員國中德國偏中等水平,丹麥最高
    隨著中國GDP的增長,國內物價也大有趕英超美之勢:一般日用品、食品輪番漲價,房價也變得高不可攀。然而,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德國有些東西其實比中國的還要便宜!我們一起來看看:6月22日,德國聯邦統計局當天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德國平均物價水平在整個歐盟27國中(由於英國退出歐盟,因此不含英國)處於偏中等的位置,其平均生活成本則遠低於西歐和北歐各發達國家。
  • 聯合國公布新指數 阿聯已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根據聯合國公布的2000年衡量發達國家指數標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其他一些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的發展水平,已接近世界最發達國家特別是經合組織成員國水準。  聯合國指數包括生育率,15歲以上人口脫盲率,中小學在校學生與人口的比例,拉美元計算的人均國民收入,人口中享受衛生飲用水、醫療保健和排汙服務的比例,每1000名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和生存率,每1萬人口醫生和護士的比例,勞動人口就業率,公共電話、行動電話、彩電、電腦數量,每千人上網比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