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我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有可能 但也有前提

2020-12-13 新民晚報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12月10日在上海表示,中國經濟關鍵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這樣才能實現十四五的目標。這是劉世錦在「2020中國經濟論壇」上做主旨演講時闡述的。

12月10日在上海舉行的這個論壇,主題是「邁向十四五的我國經濟」,由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鉅派投資集團協辦。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朱寧、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萬廣華、國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特約研究員劉熀松等,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我國以及「十四五」期間的經濟增長會產生什麼影響等話題展開研討。

劉世錦:「1+3+2」的結構性潛能

我們提出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大約是人均3、4萬美元,我們現在才1萬美元,差距較大。而中國經濟要達到8%—10%的增速可能性較低,但劉世錦提出要關注匯率的貢獻,日本、德國人均GDP增長都與匯率有關。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發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按照購買力評價計算的人均GDP以2011年為不變價,大概14682國際元,相當於日本的1975年水平。1975年到1991年16年間,日本實際GDP平均增長4.4%,但是日元對美元匯率年平均升值5.1%,日本實際GDP累計增長200%,匯率升值220%,匯率升值的貢獻為52.2%。德國也是如此,在1971年以後的16年間,德國GDP平均增長2.3%,但是匯率增值4.3%,匯率貢獻57.7%。

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一倍,那麼,現在人均GDP就是2萬美元,所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有可能的,關鍵問題在於匯率升值的貢獻,但匯率的核心是提高要素生產率,就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所以我們注意力還是要集中到提升經濟增長質量。

劉世錦表示,開放型、內需為主的國內大循環,需要「1+3+2」的結構性潛能擔當主角。「1」,就是以都市圈城市群發展為龍頭,為中國下一步中速高質量發展打開空間。「3」,就是在實體經濟方面,補上我國經濟循環過程中的新的三大短板。第一是基礎產能效率不高的短板,包括能源物流、交通、金融、通訊等等;第二是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大的短板,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現在已經有4億人,如果未來10到15年增加一倍,消費問題就解決了。第三是基礎研發能力不強的短板。「2」,就是指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這方面有很大潛力。

「1+3+2」,就是一個龍頭引領,補足三大短板,兩個翅膀賦能。

朱寧:四大機遇和四大挑戰

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朱寧談了「雙循環」的四個機遇和四個挑戰。四大機遇中,第一是技術進步的機會,無論是網際網路技術還是人工智慧、大數據,在過去幾十年技術進步非常高的肩膀上,我們獲得更進一步,在一些具體的工程領域,已經站在全球前列,這是一個巨大機會。

第二,雖然全球化進程出現波折,但是大的方向不會改變,這一點仍然給中國經濟雙循環帶來機遇。

第三,中國建立了全球無論從規模、深度,還是完整度來講,絕無僅有的完整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在今後5到10年甚至更長時間,仍然給中國經濟帶來很大的機會。

第四,就是巨大的高速增長的國內市場,這是中國人口收入水平的增長,中國人口對於中國經濟下一個階段發展的信心和消費能力,成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場,沒有之一。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大型跨國企業,可能離開中國這個巨大市場。

中國經濟也面臨四個挑戰,第一個挑戰仍然是房價過高,資產泡沫對整個經濟資源是一個錯配,是對整個消費市場的擠出和擠佔。第二個挑戰是財富分配不均。第三就是老齡化的問題,同時年輕人生育意願越來越低,導致老齡化進程進一步加大。最後就是債務問題,今年因為疫情全球各個國家的債務都出現明顯的上升。這些,對於經濟發展都是新的挑戰。

新民晚報記者 連建明

相關焦點

  • 江浙滬和珠江三角地區,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了嗎?
    最近,我國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1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並明確中等發達的標準是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國民收入較2020年翻一番。我國2019年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7.1萬人民幣),翻番就是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的水平,就是屬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國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人均GDP水平情況,北京16.3萬,上海15.7萬,深圳20萬,廣州15.9萬。
  • 長三角和珠三角有沒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英法德日就是中等發達國家,很明顯長三角和珠三角還沒有達到他們的水平,長三角和珠三角只有少數城市跨過了發達國家的門檻,整體還差一大截。對於發達國家的分級問題,並無權威標準,一般認為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就進入了發達國家的門檻,2-4萬美元為初等發達國家,4-6萬美元為中等發達國家,超過6萬美元為高等發達國家。也有人認為3-5萬是中等發達國家,甚至還有人認為2萬就是中等。
  • 曹遠徵: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完全可以實現
    曹遠徵表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儘管進展很快,已經達到了60.6%。但是如果要在15年後成為一個發達國家的話,發達國家的平均城市化率都在75%—80%之上,中國距此還有相當差距,至少差15個點。中國目前60.6%的城市化率中間,只有43%的人口是城市常住人口,是戶籍人口,還有將近20%的人口是非常住的,是農民工,這個人口大概有2.8億左右。
  • 對話劉世錦:如何看待明年中國經濟走勢、宏觀政策和經濟潛能?
    對於近期備受關注的寬鬆政策退出的問題,劉世錦認為,今年中國貨幣政策寬鬆的「度」把握的比較好。隨著經濟恢復到正常增長軌道,貨幣政策也應相應回歸常態,但這並不是說一定要收緊,只是政策要回歸到經濟正常時的狀態。財政政策可能不會一步到位的退出來,但財政赤字的規模應會減少。另外,槓桿率要逐步降到一個合適的水平。
  • 2020年,深圳人均GDP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那臺灣省何時能達到?
    而實際上並不完全是,在內地有一個城市人均GDP早已反超臺灣省,這個城市就是深圳市。根據去年的數據,深圳市人均GDP為20.3萬元人民幣,約合29426美元,距離三萬美元大關僅一步之遙。如果不出意外,今年深圳市將順利突破三萬美元大關,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那麼臺灣省目前是什麼水平?何時才能達到公認的發達經濟體標準?
  • 劉世錦:中國與發達國家重要區別是結構性潛能大而非依賴刺激政策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11月29日,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隨著經濟恢復到正常增長軌道,宏觀政策也要相應回歸正常狀態。
  • 朱光耀:邁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未來15年中國GDP需保持年均4.73%...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2035年中國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朱光耀認為,2萬美金是非常重要的參照指標,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中國人均GDP從2019年的1萬美元增長到2035年的2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也需要隨之翻一番,這需要未來15年間,中國GDP保持著年均4.73%以上的增長率才能實現。
  • 從全世界來看,臺灣經濟達到了什麼水平?
    編輯:簡易財經從全世界來看,臺灣經濟達到了什麼水平?我國臺灣省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經濟實現快速發展,歐洲、日本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亞洲,「亞洲四小龍」由此出現,經濟實現迅猛發展,順利跨入發達經濟體門檻。
  • 中國哪幾個地區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了?
    2018年廣東經濟總量可以匹敵澳大利亞(1.42萬億美元),但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方面卻遠不及於後者;2017年上海市民人均收入剛剛超過臺灣農民收入水平,但不及韓國1/3水平。富有省份「富可敵國」,但人均指標卻與「富有」相差甚遠所以按照國際慣例或標準的話,中國沒有一個省份或者城市能夠真正達到發達國家(地區)水平,只能相對國內其他地區來說更加富有罷了。什麼是真正的發達經濟體?
  • 第二名出人意料,我國處於什麼水平
    根據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城鎮化率大約在55.5%,在六個有常住人口的大洲中,北美洲的城鎮化水平最高,大約82%;排在第二名的是南美洲,大約81%;歐洲第三,約為74%;大洋洲第四大,為68%;亞洲第五,剛好為50%;非洲最低,只有43%。我國現在城鎮化為60.6%,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於亞洲和非洲平均水平,但目前還低於南北美洲、歐洲和大洋洲。
  • 韓國平均月薪230萬韓元,放在中國是個什麼水平?相比美國呢?
    韓國人均230.3萬韓元的月收入,放在中國是什麼水平呢?相比起美國又如何呢?根據當前中國銀行的匯率來算,230.3萬韓元約等於人民幣13340元。作為亞洲三個發達國家之一,韓國的人均GDP早就超過了發達國家人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的及格線。韓國統計廳發布的這項數據調查,不僅顯示了韓國人的月收入水平,還顯示出了韓國在貧富差距上的拉大,還有日常生活成本的提高。
  • 我國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1日從教育部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新提升,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9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3.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實現了從大眾化向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7年,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達到50.9%、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7年。
  • 歐盟各國物價水平比較:27成員國中德國偏中等水平,丹麥最高
    隨著中國GDP的增長,國內物價也大有趕英超美之勢:一般日用品、食品輪番漲價,房價也變得高不可攀。然而,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德國有些東西其實比中國的還要便宜!我們一起來看看:6月22日,德國聯邦統計局當天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德國平均物價水平在整個歐盟27國中(由於英國退出歐盟,因此不含英國)處於偏中等的位置,其平均生活成本則遠低於西歐和北歐各發達國家。
  • 劉世錦:2021年GDP可達7%,放款準入、促進競爭要標誌性動作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明年GDP可以達到7%以上,但不是重返高增長軌道。」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11月22日由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經濟學院主辦的2020年中國經濟改革發展論壇上表示。
  • 全球一共有33個發達國家,亞洲佔了4個,第5個會是哪個國家?
    由於全世界範圍內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各有高低,因此根據這一點可以將這些國家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儘管這樣的區分標準是十分複雜的,不過要成為發達國家的話,一個大家都公認的指標就是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以上。
  • 我國植物染髮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這一百多年裡,我國的染髮劑生產技術落後於西方。苯類染料有八種,包括:p-苯二胺、氫醌、m-氨基苯酚、o-苯二胺、p-氨基苯酚、甲苯2,5-二胺、間苯二酚、p-甲氨基苯酚。這些化學染料是公認的過敏原,它高效染髮的同時會給人們帶來過敏、傷發等副作用。長期使用、還會影響神經行為功能、誘導致癌的危險。
  • 20多年前,阿根廷的人均GDP是我國的10倍,現在呢?
    目前全世界的國家有190多個,而聯合國公認的發達國家卻只有21個,佔比僅為10%左右。而且這些發達國家早就已經是發達國家了,最近一二十年鮮有新的發達國家出現。雖然有那麼一些國家原本很有希望成為發達國家,可還沒成為發達國家之前,經濟就突然停了下來。
  • 中國人的平均身高與歐洲發達國家逐漸接近,只需30年
    身高長到一米八,是很多中國男人曾經的夢想,但註定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達成這個夢想,因為現實情況是中國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不到一米七二,這還是最近二三十年努力的結果。而在歐洲,尤其是北歐,一米八的男性比比皆是。荷蘭男性的平均身高達到了驚人的182.5,丹麥人也有181.5,德國180。
  • 2019國人平均工資是這個數!你達到了嗎?2020年有兩類人漲工資!
    年收入20萬,可能很多人聽起來覺得是一個很不錯的數字了,結果這些女孩的回答讓人大跌眼鏡,大部分女孩都給了一個,哎呀還行!還過得去的答案。大多數女孩都說年收入20萬可能也就是個中等,中等偏下或者中等偏上的水準。根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5974元,月均2164.5元。
  • 中國男女的平均身高已公布,對照看看,你達到平均水平了嗎
    身邊有不少女性將身高作為找男朋友的第一個標準,低於那個標準的人通常不會去考慮。而男性朋友則對女朋友的身高無所謂,多高都可以,還有的人就喜歡小個子的女生,覺得特別可愛,讓人有保護欲。到底多高才夠標準呢?可能你認為自己很高,其實真的不算高,只不過剛剛達到平均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