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養牛經驗的村民參加合作社的資金遲遲不下發,在其後加入合作社的楊海軍家屬的錢卻能很快發下來。」「上級政府撥付資金修建豬圈,由楊海軍親屬承包實施,豬圈質量明顯不合格。」「他通過變更戶主信息、提供虛假材料等方式,將其女兒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是怒江州紀委監委深入到田間地頭,摸到的蘭坪縣兔峨鄉兔峨村原黨總支書記楊海軍的違紀違法線索,2020年3月,楊海軍受到開除黨籍處分。
「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一個官員到底表現得怎麼樣,是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不是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百姓們一直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紀委監委幹部,要了解一個基層幹部的基本情況,對他們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要清除群眾的身邊的「蚊子」「蒼蠅」,就應該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直入農戶,直奔群眾的田間地頭,或和群眾一邊勞動,一邊嘮嗑嘮嗑,或和群眾同坐田埂上,一起交心換心,從而打消群眾顧慮,讓群眾把知心話、老實話、牢騷話說出來,從而掌握基層官員違紀違法的線索。
基層群眾文化水平不高,對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了解不多,加之一些基層幹部長期在農村任職,關係網錯根盤節,讓不少群眾心有顧慮。要讓這些農村群眾主動到紀委監委去舉報官員的違法犯罪事實,確實有一點勉為其難。如果紀委監委幹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村入戶,主動到群眾的田間地頭去摸排問題線索,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對紀檢監察機關「零容忍」懲治腐敗,非常有推動作用。
監督沉下去,問題浮上來。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希望廣大紀委監委幹部下高樓、出深院,多到群眾的田間地頭,俯下身子去摸排問題線索,把一個個違紀違法的官員揪出來,守護好農村群眾的利益。(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