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辦公室想不出鮮活點子 不如去田間地頭找準路子

2020-12-13 大眾網

「扶貧嘛,只要找到合適的產業,致富能有多難。」至今,我還記得自己剛要去掛職時的躊躇滿志。

然而,到了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沒多久,現實就給我澆了一盆冷水。原來設想的幫扶項目水土不服,無法落地。從哪裡入手,我一時沒了頭緒,情緒也有些低落。

想不明白就多去基層走走吧。一次,我去大山深處的幾個村調研,山路蜿蜒曲折,不時能看到採蘑菇的老鄉從樹林裡走出來。我招呼著老鄉聊天,才得知這裡早些年全民植樹造林形成了大片的松林,每年秋雨過後就會冒出很多松蘑、紅蘑,老鄉們都會趕在這兩個月採蘑菇貼補家用。採蘑菇是辛苦活兒,松林裡松毛蟲多,必須用頭巾包裹得嚴嚴實實防止蜇傷。還得趕在清晨上山,9點以後,日頭一大,菌蓋張開就不值錢了,所以當地人都說採蘑菇是在和老天爺搶時間。

入村後,到老鄉家走訪,看到地裡曬著金燦燦的松蘑,牆上用繩子單獨串著的是價值高、珍貴的紅蘑。這些年,因為過度採摘,很多地方都看不到紅蘑了,曬乾一斤能賣好幾百塊錢。老鄉說,「這一兩個月採蘑季,每天能撿三四十斤野生蘑,能賣五六千塊錢呢。」

在城市生活久了,我知道這些純天然野生的好東西很有市場。不過,老鄉們撿的蘑菇大小不一,而且純自然曬乾顏色偏暗,賣相不夠好,這些初級農產品拿到大城市,價格自然很難上去。

一個念頭閃現,能不能先從幫老鄉把山貨賣上價做起呢?接下來,我們請來北京的公司重新設計產品包裝,組織老鄉將蘑菇精選分級,統一烘乾,定製出專門的野生蘑產品,作為消費扶貧產品再推廣到北京。果然,產品廣受好評,回購率很高。好菇賣上好價後,當地幾個合作社又開始研究產品升級,提高野山菌的附加值。

貧困地區往往有很多天然、健康的好東西,但大多樸實無華缺乏雕琢,欠缺的是產品意識和銷路。作為外來的扶貧幹部,我們要用自己的長處撬動當地優勢,結合資源和需求,找到真正的發展路徑。

當然,坐在辦公室裡想不出鮮活的點子,要想看得清、摸得準,就必須靠調研獲真知。如果不是進到山裡,我就看不到老鄉採蘑菇的辛勞,發現不了蘑菇的珍貴,也產生不了後續推動蘑菇走出大山的想法。幹部多下基層調研,多到田間地頭走走,問題看得真切了,幫扶才能更加精準。

(作者為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掛職副書記)

相關焦點

  • 紀檢幹部要善於到田間地頭「摸線索」
    「有養牛經驗的村民參加合作社的資金遲遲不下發,在其後加入合作社的楊海軍家屬的錢卻能很快發下來。」「上級政府撥付資金修建豬圈,由楊海軍親屬承包實施,豬圈質量明顯不合格。」「他通過變更戶主信息、提供虛假材料等方式,將其女兒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是怒江州紀委監委深入到田間地頭,摸到的蘭坪縣兔峨鄉兔峨村原黨總支書記楊海軍的違紀違法線索,2020年3月,楊海軍受到開除黨籍處分。「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一個官員到底表現得怎麼樣,是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不是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百姓們一直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 永寧縣望洪鎮:「微黨課」到田間地頭
    採訪中,望洪鎮北渠村村民劉中元告訴記者,平日裡村民們大都忙碌在田間地頭,這段時間在搶抓農田水利建設,開展清除雜草、修整田埂的工作,所以平日裡坐下來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而這樣的「微宣講」利用休息時間,用農民們想聽、愛聽、聽得懂的語言,直接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人民的親切關懷送進了田間地頭,也種在了群眾的心裡。
  • 惠城蘆洲:黨員幹部齊發力 田間地頭抗旱忙
    在鎮黨委的號召下,廣大黨員幹部紛紛亮出身份,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奮戰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用實際行動帶領廣大群眾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切實打好抗旱保苗攻堅戰。抗旱保苗,調運用水,蘆洲黨員幹部奔走在田間地頭。
  • 春風得意好光景——醴陵田間地頭見聞
    春風得意好光景——醴陵田間地頭見聞通訊員 陳君 鄧立平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文峰 3月20日,春分時節,醴陵田間地頭,蔬菜大棚綠油油,油菜基地金燦燦。疫情面前,推出農技先鋒「蔬菜大棚高度過低,不利於黃瓜等長蔓型蔬菜作物的吊蔓栽培,坐瓜數量減少,會影響後期產量……」2月27日,得知醴陵市浦緣合作社蔬菜基地黃瓜苗子近期損失慘重,省派科技特派員梁成亮立刻發去微信視頻。
  • 敘州區泥溪: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訪廉問廉」
    現正直春耕農忙季,入戶很難找到戶主在家,我們的走訪組就深入田間地頭認真的聽取群眾的訴求。深入到居民家裡做記錄。鄧愛華 攝  針對集中走訪時未在家或未走訪人員,明確由各村(社區)紀檢委員自行安排時間補充走訪;針對外出務工人員,通過電話、微信、QQ等方式進行訪談了解,收集意見建議,找準影響群眾滿意度的突出問題。
  • 直播培訓班辦到田間 廬山市電商學員幫貧困戶賣貨
    近日,在九江市廬山市白鹿鎮萬杉村產業扶貧基地,廬山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43名電商學員把直播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現場直播當地特色產業毛芋頭,助力貧困戶賣貨。萬杉村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在駐村扶貧幹部的幫扶下,流轉土地65畝,通過「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發展毛芋頭種植。雖然毛芋頭喜獲豐收,但遭遇滯銷。
  • 農村小夥從田間地頭走到國際秀場,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從田間地頭到國際舞臺,他站穩了C位,氣場、專業度、知名度完全不輸當紅模特。視頻中的陸仙人身穿農村隨處可見的塑膠袋、尿素袋、編織袋以及各種奇怪的家用物品,把最廉價的東西穿出了高級感,在田間地頭走起貓步別有一番風味。陸仙人原本只是一位餐廳服務員,沒有太多的錢去買名牌,可骨子裡就透露著時尚的氣息,哪怕披個麻袋也掩蓋不住。土黃色的西服,搭配髒兮兮的休閒褲以及一雙解放鞋,在他身上似乎有一種高級感。
  • 他把照相館搬到了田間地頭
    他把照相館搬到了田間地頭 2020-12-17 2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田間地頭走向T臺,龍湖社區40餘位旗袍姐妹秀出新生活
    旗袍的剪裁得體勾勒出女性的優美線條,傳統服飾展示著女性的古典韻味。她們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形成一道風景線。當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軍山街龍湖社區旗袍秀快閃活動舉行。站在舞臺上,楊多珍和姐妹們一點都不怯場,每一個腳步動作都做得有板有眼。
  • ...故事」將技術用到田間地頭丨貴州省農科院植保所科技人員戴長庚
    針對赫章縣的一些主要產業遇到的一些瓶頸,我們開展了相關的試驗工作,主要包括優化了果樹上果蠅糖醋誘劑配方,提高對果蠅誘殺效果1.24倍;篩選出核桃扁葉甲防治藥劑,防效可達91.9%—100%,從而有力的提高了這些產業病蟲害防治水平,挽回了病蟲害帶來的經濟損失。
  • 楊鈺瑩:深入彭澤縣金黃村田間地頭,一邊採菊花一邊清唱茶山情歌
    楊鈺瑩親臨田間地頭變身採茶女關注點之1——邊唱邊採黃嶺菊花茶山的阿妹俏模樣啊吔…吔…吔…吔…俏模樣十指尖尖採茶忙啊吔…吔…吔…吔…採茶忙相信此次楊鈺瑩親臨田間地頭,對該農產品的推介產生積極影響!楊鈺瑩親臨田間地頭變身採茶女關注點之2——捕撈鄱陽湖清水大閘蟹在彭澤凱瑞生態觀光園,無論是星羅棋布的萬畝稻漁綜合種養基地,還是遊人如織的生態文化旅遊中心,「水清、岸綠、魚肥、蟹美」的優美環境,讓人領略到「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自然和諧之美。
  • 中國藥科大學:把技術帶到田間地頭,為「巴山藥鄉」開出扶貧良方|我...
    「從南京出發,先乘坐兩個小時飛機到達西安,再從西安坐4個小時汽車抵達安康,再從安康坐4個小時汽車抵達鎮坪,一路穿過無數個山間隧道,有時還會遇上山體滑坡,路途艱辛讓人心有餘悸。」山高路遠、交通不便使得鎮坪即便有著優質的中藥材產品,也很少有人知曉。「跟別人推介時,人家根本就沒聽說過這個地方。」陳永法回憶。
  • 「金融便利店」開進村「金融村官」田間走
    「以前辦理業務,得坐20多分鐘的車,到鎮上才辦得了。」歐全江感慨。農村因地處偏遠,沒有金融服務網點,取款難;農民缺少擔保抵押,發展產業,貸款難。如何消除痛點、疏通堵點?記者走訪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金融便利店」開到村裡,客戶經理變身「金融村官」走進田間地頭,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走出了一條金融助農的好路子。
  • 西北農科大學子深入田間地頭備戰春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王學鋒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黃博)疫情期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北農科大)廣大師生按照學校統一部署,紛紛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深入田間地頭服務農業生產,為備戰春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這些「小年輕」不簡單,從田間地頭挖出創新創業「金點子」
    技術成果、創新理念、創業目標源自「田間地頭」又有效應用在「田間地頭」是本場比賽的一大看點。    「把所學的內容應用到生活中去。」 絳引珠項目聯繫人楊子懿說,從發現市場中的技術空白,到研發,再到推廣、融資等,他們都做了詳細方案。在創業路上找「短板」,楊子懿和團隊成員把絳引珠項目當作是一個小小的創業嘗試。
  • 田間地頭「追」春光,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壩區建設動力強!
    一犁新雨破春耕,不誤農時不負春。  這幾天,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各壩區田間地頭處處都是忙碌景象。  「到壩區務工8天了,想到自己身體不是很好,就想在家附近找份工作,找點零花錢,也方便照顧家裡。這裡工作簡單,秧苗來了就插秧,栽好秧苗就澆水,70元一天,自家土地流轉給壩區還有流轉費拿,生活沒問題。」陳光琴笑著說。
  • AI草莓種植大賽冠軍:讓「無人農場」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
    AI草莓種植大賽冠軍:讓「無人農場」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 2020-12-17 22:17
  • 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
    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 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幼年家境貧寒,但並不妨礙他擁有自己的夢想。「我上小學的時候,非常喜歡看中國的武打片。因為武打動作太快,我沒法一邊看畫面一邊看字幕,那個時候我就下決心以後要學中文了。」他說。杜牧同立志要考上大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他早早確定了攻讀獸醫學專業的目標。經過不懈努力,他最終考上了中非共和國頂尖的綜合性大學——班吉大學。「進入大學後,我始終沒有忘記想學中文的願望。
  • 十一去哪兒|野狼125在行動!田間撒歡兒田間吃~這才是摩登家庭農場正確的打開方式
    步伐總是如此匆匆~曾經的回憶已經因為時光的流逝而慢慢衝散~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農場,相信不僅僅是為了讓娃娃們親近大自然,也是為了尋找自己兒時那一段段在田間的回憶吧~雖說咱們大通州的農場不少,但如此原生態的農場卻不多見,它就是——摩登家庭農場!沒有過多的裝飾,沒有過分的打理,一草一木都是那麼自然而然的形成~